是霧不是霾!秋冬霧霾高發季,浙江藍天保衛戰成效如何?

2020-11-21 澎湃新聞

是霧不是霾!秋冬霧霾高發季,浙江藍天保衛戰成效如何?

2020-11-17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兩天的早上

杭州、嘉興和紹興等地區被仙霧繚繞

一大早就上演了一出「霧裡看景」

不少朋友納悶:這是霧還是霾?

注意啦

近期我國霾天氣主要在華北平原

我省白茫茫的是霧,不是霾!

所謂「霾」

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

煙粒或鹽粒的集合體

其主要成分是PM2.5

截至今天14時,全省各設區城市實時PM2.5均在30微克/每立方範圍內,未出現超標情況。

「霧」則是一種物理現象

空氣中的水汽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

就形成了霧

空氣中的可見度降低

大家開車要降速小心

不過,秋冬季也是霧和霾的高發季。從氣象角度看,秋冬季節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大氣上下流動少,比較穩定,這樣有利於霧形成的氣象條件日數較其他季節居多。加之夜長,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而形成霧。

而霾發生的天氣條件特點是氣團穩定、較乾燥,秋冬季恰有這樣的特性,加上一些地方採暖用煤,粉塵大,就容易形成霾。

為了應對秋冬季霧霾,前不久,生態環境部等10部門與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4省(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長三角地區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對柴油貨車治理,鍋爐、爐窯綜合整治等23項內容開展行動,確保如期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據了解,2018年以來,長三角地區持續開展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空氣品質改善明顯。

對我省來說,大氣治理是一個持續深入的過程。今年以來,我省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實施PM2.5與臭氧「雙控雙減」,保持空氣品質在全國重點區域的領先位置。其中,開展「十百千」工業治氣行動,推進鍋爐和工業爐窯整治,為好空氣營造良好條件。

尤其是進入秋季以來,我省持續推進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堅持科學精準依法治汙,加強重汙染天氣應對,大力推進道路、建築施工工地、碼頭、工礦企業堆場揚塵治理和秸稈露天禁燒工作,確保秋冬季空氣品質持續向好。

來源 | 浙江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是霧不是霾!秋冬霧霾高發季,浙江藍天保衛戰成效如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是霧不是霾!秋冬霧霾高發季 浙江藍天保衛戰打得如何
    一大早就上演了一出「霧裡看景」,不少朋友納悶:霧還是霾?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和省氣象局獲悉:近期,我國霾天氣主要在華北平原,今天我省白茫茫的是霧,不是霾!  所謂「霾」,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大量微小塵粒、煙粒或鹽粒的集合體,其主要成分是PM2.5顆粒物。而截至今天16時,全省各設區城市實時PM2.5均在35微克/每立方範圍內,未出現超標情況。
  • 前11個月濟南有133個霾天 供暖逆溫成霾冬季高發原因
    上圖為昨日濟南,下圖為前日霧霾中的濟南。記者傅琪媛攝  原標題:前11個月濟南有133個霾天  最近4年霧天減少霾天增多  從去年12月20日起,山東環境網站首次發布全省環境空氣品質監測信息,PM2.5、大氣能見度等監測指標的數據進入公眾視野。截至今天數據公布一周年了,據統計,今年前11個月,濟南就遭遇有133個霾天。
  • 一場冬雨一場寒,是霧霾也要來了嗎?
    秋冬仍是霧霾高發季節。中國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為什麼國家大力治理空氣汙染,霧霾屢禁不止?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霧霾天氣會加劇嗎?霧和霾從何而來?說到霧和霾,不得不提氣溶膠。霾是大量極細的乾燥塵粒均勻漂浮在空氣中,使水平能見度小於10公裡的空氣普遍多雲的現象。這裡的幹塵粒指的是幹氣溶膠粒子。一般能見度在1-10 km時,可能既有幹氣溶膠的影響(即霾),也有水滴的貢獻(即輕霧),難以區分,故稱之為「霧-霾」現象。因為實際大氣中沒有氣溶膠粒子作為雲、霧的凝結核(或冰核),所以霧、霾與氣溶膠粒子有關。
  • 秋冬季停工停產防霧霾?防霧霾也要防「霧霾謠言」
    同時,今年的大氣汙染治理要求不會放鬆,今年的秋冬季大氣治理攻堅方案立足於抓好已出臺的政策措施落實,完成藍天保衛戰既定目標任務,既不放鬆要求,也不搞層層加碼。秋冬季節霧霾又雙叒叕來襲各地積極實施精準治霾讓藍天白雲常在但與此同時很多關於霧霾的傳言也隨之而來擾亂著我們的神經以下這些謠言你都信了嗎
  • 【闢謠】秋冬季停工停產防霧霾?防霧霾也要防「霧霾謠言」
    同時,今年的大氣汙染治理要求不會放鬆,今年的秋冬季大氣治理攻堅方案立足於抓好已出臺的政策措施落實,完成藍天保衛戰既定目標任務,既不放鬆要求,也不搞層層加碼。 秋冬季節 霧霾又雙叒叕來襲
  • 霧霾季如何保護自己? 環保專家走進校園上"霧霾課"
    圖片來源:張江中心小學【新民晚報·新民網】11月4日,申城迎來今秋第一場霾,一直持續到6日才結束,而10日起,隨著冷空氣撤退,空氣又會變得靜穩,包括上海在內的長三角地區又會出現一場輕霾。秋冬季節,霧霾高發,該如何保護自己呢?今天下午,在張江中心小學科技周上,來自上海市環保部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和企業的環境科學專家走進小學生的課堂,給學生們上了一堂既實用、又有趣的空氣品質的公益課。
  • 全球變暖或成霧霾天背後推手?專家有話要說
    秋冬仍是霧、霾高發季,導致我國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為何國家下了這麼大功夫治理大氣汙染,霧和霾還是屢禁不止?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會加重霧霾天氣的發生嗎?霧、霾都從哪裡來?說起霧、霾,就不得不提到氣溶膠。「霧和霾都與氣溶膠粒子有關。」
  • 【科普】全球變暖或成霧霾天背後推手?專家有話要說!
    秋冬仍是霧、霾高發季,導致我國霧霾天氣的主要原因是什麼?為何國家下了這麼大功夫治理大氣汙染,霧和霾還是屢禁不止?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會加重霧霾天氣的發生嗎?霧、霾都從哪裡來?全球變暖會加重霧、霾?霧、霾為何屢禁不止?
  • 中國霧霾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仍面臨六大挑戰
    《報告》以「大國治霾之城市責任」為主題,分專題討論了當前霧霾治理過程中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對全國重點地區主要城市採取的治理措施進行總結,系統評價中國城市健康發展狀況,分析研究城市霧霾治理取得的成效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強化霧霾治理、加強環境保護、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對策建議。 在《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發布的第三個年頭,霧霾治理攻堅戰依舊在繼續。
  • 冬去春來霧霾反而多了 這次工業汙染是罪魁禍首
    冬天還是藍天白雲,為啥到了春天反而霧霾頻發?連續遭遇多輪重汙染天氣,原因究竟是什麼?京津冀地區的空氣品質,到底「根治」好了沒有?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原副院長柴發合解釋說,近期霧霾頻發的原因,一是因為氣象條件非常不利於大氣汙染物的擴散,二是由於採暖期結束,京津冀地區秋冬季錯峰生產的各類工業企業恢復生產,使得工業企業汙染物排放顯著增加。
  • 濟南如何邁過霧霾這道坎?
    原標題:濟南如何邁過霧霾這道坎?有媒體稱,東北大霧公交車迷路,還有兩臺公交車帶著一車乘客跑丟了……又到北方採暖季,又到霧霾來臨時,北方城市出現的不同程度的霧霾天氣,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的同時,也給人們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在擁有了前所未有的現代化生活方式的同時,藍天白雲和青山碧水卻離我們越來越遠。我們的空氣到底怎麼了?如何讓供暖在抵禦北方寒冷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降低汙染,避免霧霾天的發生呢?
  • 霧霾天氣有哪些危害?如何預防?
    常言道"秋冬毒霧殺人刀"。霧霾天氣本來是常出現在秋冬季節的,然而如今,空氣的惡化使得春夏季節,霧霾天氣依然橫行。我們看得見、抓不著的"霧霾"其實對身體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對心腦血管和呼吸系統疾病高發的老年人群體。那麼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細說一下霧霾天氣的危害。
  • 「朋友圈已沒什麼人曬好天氣」,北京贏回藍天有何啟示?
    有些外地人或許對這些數據感受不深,但常住北京的人知道,從令人窒息的「霧霾鎖城」,到令人興奮的「刷屏藍」,再到如今的「常態藍」,這場已持續8年的藍天保衛戰,打得多麼不容易。贏回藍天,離不開為民服務的孺子牛精神。曾幾何時,霧霾危害百姓健康,「北京咳」嚴重影響市民的幸福感。
  • 北京治霾成效明顯 就業吸引力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15日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稱,北京霧霾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更多的人選擇留京工作。  這份調研顯示,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成效總體認可。
  • 金華PM2.5濃度首達國家二級標準 藍天保衛戰接下來怎麼打?
    2019-01-09 14:21 | 金華日報回顧2018年,藍天白雲、繁星閃爍成為市民日常生活的「標配」。漫步三江六岸、湖海塘公園,處處空氣清新;自南向北行駛在市區主幹道上,尖峰山清晰可見。2018年4月,全省打贏藍天保衛戰現場會在金華召開,打響了全省藍天保衛戰第一槍。
  • 藍天只能靠風吹 吹跑的霧霾又去了哪兒
    而僅僅過了兩日北京就又恢復了藍天,不禁有朋友會說我國的環境部門除霾效率還真是很高,但其實霧霾的消散完全是靠著來自北方的一陣強風。藍天只能靠風吹 吹跑的霧霾又去了哪兒可好景不長久違的藍天僅僅持續了幾日,霧霾就又捲土重來了。
  • 全省首家抗霾試驗室成立 點一支煙就能讓PM2.5「爆表」
    原標題:全省首家抗霾試驗室成立點燃一支煙、燒一根秸稈,可以讓PM2.5「爆表」新湖南客戶端4月15日訊(記者 曹嫻)點一支煙、燒一根秸稈,短時間產生的PM2.5是多少?今天,在華融湘江銀行和湖南省環保志願服務聯合會成立的全省首家抗霾試驗室,環保專家現場用實驗的方式向公眾展示了霧霾的構成,並提出治理建議。 記者看到,抗霾實驗室活動分為科普和實驗兩大板塊。在環保專家的指導下,先通過視頻、講解等形式讓大家認識什麼是霧霾、PM2.5,霧霾對人體的危害,以及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參與抗霾。
  • 工廠大煙囪裡冒出的白煙或是霧霾元兇之一
    濟南濰坊嘗鮮「煙氣脫白」   打贏藍天保衛戰,超低排放技術在電力、鋼鐵等行業疾速推進。   去年,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會長何平的一篇文章——《不聽工程師意見,中國三年治霾無功》引發業內關於「誰是霧霾形成的罪魁」的爭議。   「溼法脫硫可能導致霧霾。」在當日的有色煙羽標準專題研討會上,何平重申了自己的觀點。
  • 專家:氣象條件是華北霧霾發生主因
    自9月中旬以來,京津冀等地多次遭遇霧霾天氣。對於即將到來的採暖季空氣品質到底會怎麼樣,成為公眾普遍關心的話題。  根據氣象部門和專家預測,今年11月~12月,冷空氣活動強度較弱,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氣象條件不利於大氣汙染物擴散,出現重汙染天氣風險高。
  • 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如何打破霧霾循環肆虐的怪圈?
    原標題: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如何打破霧霾循環肆虐的怪圈?人們陷入了無比困擾的「霧霾」循環曲,幾乎是眼一閉、一睜,又是一片昏天暗地。   因此,許多人萌生了比盼望新年更強烈的願望,就是每天都能看見藍天白雲。為什麼霧霾總是頻頻來襲?如何打破「霾」循環怪圈?深陷霾擾,該如何科學應對?《經濟日報》記者走進中國氣象局試圖尋找破「霾」之道。   逆溫層成霧霾「幫兇」   霧和霾是自然界中能使能見度降低的兩種不同的天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