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霾成效明顯 就業吸引力強

2021-01-13 中國節能在線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15日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稱,北京霧霾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更多的人選擇留京工作。

  這份調研顯示,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成效總體認可。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情況打分為69.7分,以5分為滿分,88.1%的經濟學人認為霧霾治理效果可達3分及以上,且有10.1%的經濟學人打出滿分,有11.9%的經濟學人認為霧霾治理情況依舊嚴峻,中部地區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成效認可度最高,達73.8分。

  政府治霾公信力不斷提升。在北京霧霾治理方面,從2016年底到2020年底,對政府披露的霧霾治理信息,選擇相信的經濟學人比例從37.2%上升到71.6%,選擇不太相信的比例從54.0%下降到10.1%。

  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保有信心,但需要堅持。對於治理霧霾取得決定性成效的時限預判,86.2%的經濟學人認為可在15年內實現。2020年四季度,認為能在5年內實現的經濟學人較一季度上升3.4個百分點。認為需要5-10年實現的經濟學人下降5.2個百分點,認為需要10-20年的經濟學人上升3.64個百分點,而認為需要20年以上才能取得顯著成效的經濟學人下降1.9個百分點。

  伴隨環境改善,經濟學人的霧霾治理支付意願進一步下降。受訪者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願受到調查時天氣情況的影響明顯,支付意願與霧霾嚴重程度成正比。伴隨環境改善,經濟學人願意為霧霾治理支付的收入佔比不斷下降,由2016年四季度的6.2%逐步降到2020年四季度的3.6%。其中,西部地區經濟學人(4.3%)較東(3.4%)、中(3.5%)部地區經濟學人具有更高的支付意願。41-50歲的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的支付意願最高,願意支付收入的5.0%,且隨年齡遞減,支付意願總體呈下降趨勢。(記者 龐無忌)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汙染排放是霾形成的內因 精準治霾是關鍵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王瑩)2016年冬,席捲全國多地的幾輪霾天氣令人印象深刻。霾怎麼形成的,又如何有效防治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熱點。3月1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大氣灰霾研究媒體發布會,集中介紹中科院在大氣灰霾追因溯源、數值模擬、預警預報、監測技術等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為公眾認識和了解我國的霾治理提供了最新參考。
  • 付志方:堅持「三種思維」 有的放矢科學治霾
    付志方在省政協2014年1號提案界別協商座談會上強調    堅持「三種思維」 有的放矢科學治霾    河北新聞網4月9省政協主席付志方強調,提案各承辦單位要堅持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三種思維」,以辦理1號提案為載體和契機,堅持不懈,頑強治霾,以更大的勇氣、更頑強的毅力,更高的標準、更有力的措施,推動大氣汙染綜合防治工作取得新成就。省政協副主席崔江水、秘書長郭大建出席會議。
  • 北京5年投7200億治霾 治理成果顯著
    【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面對市民百姓對於更多藍天的期盼,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汙減排、清潔降塵……防治大氣汙染,治理PM2.5已經成為北京兩年來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北京實施「清潔空氣計劃」,空氣品質有了明顯提升。
  • 「治霾神器」盛行 專家扒皮:就是個灑水的東西
    武漢市環保局宣傳科人員對南都記者稱,霧炮車購買成本高,使用頻率不高,平時使用效果不明顯,只有在空氣品質不好的情況下才購買服務,「更經濟實惠一些。」廠家宣傳自稱能治PM10就能治PM2.5環保部門關注的主要空氣汙染項是PM10和PM2.5,一般也被稱作揚塵和霧霾。
  • 黑科技助力 成都打響科技治霾戰役
    治理霧霾,既要採取關停「散亂汙」企業等短期措施,更要依靠科技力量形成長效治霾機制,實現大氣汙染物減存量、控增量。  應用冷卻技術人工影響逆溫層、多尺度噴淋除霾技術……一場大氣汙染防治科技治霾行動正在成都全力推進中。
  • 只靠治霾,空氣品質很難大幅改善
    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發生了6次區域性空氣汙染,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但依然任重道遠。如果只依靠治霾,想實現空氣品質大幅改善、PM2.5濃度大幅下降是非常困難的,必須將治霾和減碳結合起來,實現二氧化碳和大氣汙染物的協同減排。目標與建設美麗中國願景是一致的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時表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成都科技治霾又有新進展:給冬天的「被子」捅個洞!
    治理霧霾,既要採取關停「散亂汙」企業等短期措施,更要依靠科技力量形成長效治霾機制,實現大氣汙染物減存量、控增量。進入秋冬季,像厚厚的棉被一樣蓋在成都上空的逆溫層不僅讓近地面的汙染物「無路可走」,也阻礙了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再加上靜穩天氣,汙染物停留在成都上空走不動、吹不散,汙染天一觸即發,怎麼辦?
  • 給逆溫層「撕條縫」 成都12項技術打造科技治霾「利刃」
    一年來,成都全面、大力推進「治霾十條」、大氣汙染防治「650」工程等務實措施。細看這些措施,「科技治霾」這個詞頻頻出現。截至2018年1月中旬,成都「科技治霾」工作下重點實施的12項技術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成效,部分技術已在去年進入了推廣使用階段。
  • 戳穿霧炮車「治霾神話」:誰在吹?誰願買?誰會信?
    武漢市環保局宣傳科人員對南都記者稱,霧炮車購買成本高,使用頻率不高,平時使用效果不明顯,只有在空氣品質不好的情況下才購買服務,「更經濟實惠一些。」    廠家宣傳    自稱能治PM10就能治PM2.5    環保部門關注的主要空氣汙染項是PM10和PM2.5,一般也被稱作揚塵和霧霾。霧炮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10,這是得到認可的。
  • 江蘇省環保廳廳長:北京空氣是有改善的,治霾比我們更有經驗
    從美方那裡,中方知道目前的治霾思路和方法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美方代表還告訴陳蒙蒙,北京的問題,他們洛杉磯也遇到過,不要著急。這是陳蒙蒙第四年來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作為一個環保廳長,他每年都留意開會期間的空氣品質。在他看來,雖然每年兩會期間北京都有霧霾,但能感覺到空氣越來越好,藍天多了。
  • 是霧不是霾!秋冬霧霾高發季,浙江藍天保衛戰成效如何?
    是霧不是霾!秋冬霧霾高發季,浙江藍天保衛戰成效如何?注意啦近期我國霾天氣主要在華北平原我省白茫茫的是霧,不是霾!而霾發生的天氣條件特點是氣團穩定、較乾燥,秋冬季恰有這樣的特性,加上一些地方採暖用煤,粉塵大,就容易形成霾。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促使英國全面治霾
    倫敦霧與北京霾成分有異  臭名昭著的倫敦煙霧事件,發生在1952年12月5-9日。相較於如今的北京霧霾,這場倫敦霧的直觀感受更加明顯,在這四天當中,整個倫敦都被灰黃色的濃霧籠罩。一開始人們並未在意,因為黃色的煙霧在當時已是倫敦的常態。
  • 河北唐山成立「落實治霾措施不力問題專項清理工作領導小組」
    今年5月10日,作為霧霾重災區的河北省曾召開「一問責八清理」落實治霾措施不力問題專項清理工作視頻會議,河北全省落實治霾措施不力問題專項清理工作由此啟動。該會議提出,要集中查處一批群眾反映強烈、性質惡劣的典型案件,集中查處一批有錯不糾,甚至頂風違紀的行為,並公開曝光。
  • 專家稱北京一淨霾塔每小時吸霾不足一勺鹽重:不如找布蓋工地
    專家稱北京一淨霾塔每小時吸霾不足一勺鹽重:不如找布蓋工地 張敏/中國青年報 2016-10-20 12:27 來源:澎湃新聞
  • 今日全省霧霾會明顯減輕 回顧杭州抗霾全紀錄
    同樣是預警,這個大風預警明顯比霧霾預警招人待見多了。大家滿心歡喜等著重新看到藍天,可是一直等到晚上,杭州的天空還是被灰霾籠罩,冷空氣好像沒有傳說中那麼厲害嘛。難道是大家高估了冷空氣的作用?讓我們先來看看昨天北京的空氣品質AQI真是逆天了,只有20,空氣品質是優!有北京的網友曬出了前天和昨天北京的天空對比圖,一個灰得嚇人,一個藍得耀眼。
  • 濟南發展大數據治霾 未來霧霾蹤跡可追蹤
    新華社濟南6月18日電(記者 邵琨)記者從濟南市政府獲悉,為實現源頭防控和精準治霾,濟南市推出治霾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建立濟南市空氣汙染資料庫,未來霧霾蹤跡可追蹤,空氣汙染可溯源防控。根據濟南市近日出臺的《濟南市數創公社2020發展行動計劃》,濟南將建立大數據治霾綜合管理體系,實現氣象數據、車輛尾氣排放數據、工業廢氣排放數據、城市生活汙染源數據統一監控治理。在霧霾形成期,監控後臺可追蹤霧霾蹤跡,發布霧霾警報,指導相關部門採取應急措施,減少空氣品質進一步惡化。通過移動端實時採集系統,公眾可隨時隨地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將數據上傳到濟南市空氣汙染資料庫中。
  • 中國何時才能治好霧霾?院士:北京需要10到15年
    「這幾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什麼時候能一直呼吸潔淨的空氣?」……當「跨年霧霾」等空氣重汙染過程頻繁時,不少人發出疑問。連日來,記者專訪了多位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  1、哪些原因導致這麼重的霧霾?
  • 北京曬2015治霾成績單 空氣達標天超5成
    京華時報製圖汪春才  昨天是2016年的第一個工作日,籠罩在整個元旦假期的霧霾消散,北京迎來了久違的藍天。當天上午,市環保局發布了2015年空氣品質情況。這是北京第二次發布年度「治霾成績單」。  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表示,2015年北京PM2.5重汙染過程呈現出明顯的特點:一是進入採暖季以來,極端氣象條件導致重汙染天氣頻發,濃度抬升迅猛。二是在PM2.5重汙染發生起始階段,燃煤影響顯著;積累階段,機動車二次轉化加重汙染程度。三是區域性特徵顯著。  釋疑  1閱兵對6.2%的完成是否有貢獻?
  • 浮蓋技術、顆粒捕集器 治霾一線黑科技頻現
    它們服務於治霾一線,加速空氣品質改善進程,形成了一個體量超萬億元的巨大新興市場。浮蓋技術:揮發性有機物減排「剋星」揮發性有機物(VOCs)會二次生成PM2.5和臭氧,是「十三五」重點減排的汙染物。作為VOCs減排的優秀技術,海克斯浮蓋在燕山石化儲運廠5000立方米的立式柴油儲罐中得到了示範性應用。
  • 控制氨氮才是中國治霾新思路
    控制氨氮才是中國治霾新思路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虞涵棋 2016-11-20 22:05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