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年投7200億治霾 治理成果顯著

2021-01-13 環保在線
  【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

面對市民百姓對於更多藍天的期盼,壓減燃煤、控車減油、治汙減排、清潔降塵……防治大氣汙染,治理PM2.5已經成為北京兩年來工作的重中之重。自北京實施「清潔空氣計劃」,空氣品質有了明顯提升。  

 

 北京5年投7200億治霾 治理成果顯著
  

  3月22日,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出席2016年博鰲亞洲論壇時透露,北京制定的「清潔空氣計劃」,計劃2013年起5年內投7200億元治理霧霾,目前在「壓煤、控車、控揚塵、關閉汙染企業」等方面成效。    

北京多舉措提升空氣品質
  
  核心區基本實現無煤化
  

  燃煤汙染佔北京PM2.5本地源中的22.4%。兩年來,通過煤改電、煤改氣等工作,北京市燃煤總量已壓減到1200萬噸以內。目前,東北燃氣熱電中心、西北燃氣熱電中心已建成投運,京能、國華、高井燃煤電廠已關停;完成核心區5.1萬戶平房煤改電,基本實現核心區無煤化;完成全市1.3萬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城六區基本無燃煤鍋爐。   

 淘汰老舊機動車86.5萬輛
  

  目前,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561萬輛,機動車汙染佔北京PM2.5本地源中的31.1%。兩年來,加快淘汰黃標車、老舊機動車,全部淘汰2005年以前註冊運營的黃標車,淘汰老舊機動車86.5萬輛。完成8800多輛國四及以上標準柴油公交車的升級改造,可實現氮氧化物減排60%。    

退出汙染企業718家
  

  北京工業生產排放佔全市PM2.5本地源中的18.1%。為此,北京加速汙染企業清理,截至目前,退出汙染企業718家。同時,北京在石化、汽車製造、家具等行業實施企業環保技改工程,減排揮發性有機物3.1萬噸。    

關停揚塵汙染企業67家
  

  揚塵汙染佔北京市PM2.5本地源中的14.3%。2015年3月起北京開徵了施工揚塵排汙費,已開單徵收1.3億元。此外北京將揚塵汙染納入企業信用及市場準入管理,對33家汙染嚴重的施工單位暫停在京投標資格。在全國首推建設工程揚塵治理專項資金管理,要求建設單位在工程總造價中列支揚塵治理專項資金,試點擴大到六個區。實施遠端實時監控,全市1200多個5000平方米以上施工工地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實時監控施工揚塵情況。2015年,關停了33家無資質混凝土攪拌站,兩年累計關停退出67家,五環路內的混凝土攪拌站基本關停。    

打擊大氣類環境違法行為3431起
  

  自2014年3月1日《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實施以來,北京密集開展了「零點行動」、「大氣執法周」、整治違法排汙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大檢查等專項行動,對違法企業查處一起、曝光一起,絕不姑息。兩年來,全市環保系統處罰大氣類環境違法行為3431起、罰款7792.15萬元;處罰排放超標車輛2.24萬輛(次),罰款1020.83萬元。  

  近年來,北京通過實施2013—2017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開展區域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北京市大氣汙染物排放總量不斷下降,2015年,全市空氣中的SO2、NO2、PM10和PM2.5等四項汙染物累計濃度平均下降17.1%。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86天,佔全年天數的51%,較2014年增加14天,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北京打響「三大戰役」確保PM2.5下降5%
  

  日前,北京市召開2016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會,要求全市上下打好整治散煤汙染、高排放車汙染和城鄉結合部汙染「三大戰役」,確保全年PM2.5濃度下降5%左右。    

整治散煤汙染
  

  2016年北京市要壓減燃煤到1100萬噸左右。重點抓好核心區以及農村、城鄉結合部地區兩大戰場。在核心區,東城區和西城區要鞏固「無煤化」成果。在農村地區,主要是「煤改清潔能源」,2016年要確保完成400個村的改造。除核心區外,各區要在今年建立五年實施方案,到2017年朝陽區、海澱區、豐臺區、石景山區以及通州區中心地區基本實現無煤化,到2020年全市平原地區農村採暖全部改用清潔能源。    

整治高排放車汙染
  

  重型柴油車佔機動車總量的比例雖然不高,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卻佔機動車排放汙染物的一半以上。今年要淘汰更新20萬輛國Ⅰ、國Ⅱ輕型客車和國Ⅲ柴油車。加快出臺提高用車成本、引導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的公共政策,包括完善中心城區差別化停車收費等。此外,考慮空氣重汙染預警時,對高排放車採取更加嚴格的限行措施。    

整治城鄉結合部汙染
  

  全面治理全市「鎮村大院」,加快清退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汙染物超標排放的「小散亂汙」企業。豐臺、房山、大興、通州等南部四區,2016年要退出2500家,2017年要確保全部「小汙企業」基本退出。其他各區要實現2018年全部退出的治理目標。  

  與此同時,今年,北京市將在全市範圍內開展貫穿全年的「大氣汙染執法年」專項活動,並將其作為「2016年市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和「2016年清空計劃重點任務」。  

  今年的重點行動概括起來就是「治散煤」、「淨四氣」和「降三塵」。治散煤,針對劣質散煤和違法用煤等突出問題開展集中整治。淨四氣,將針對燃煤廢氣、揮發性有機物廢氣、工業廢氣和機動車尾氣這「四氣」,分別開展專項執法。降三塵,將針對施工揚塵、道路揚塵、因燒致塵等問題,開展大氣汙染防治專項行動。

相關焦點

  • 北京治霾成效明顯 就業吸引力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期刊《China Economist》15日發布2020年四季度「中國經濟學人熱點調研」結果稱,北京霧霾治理取得顯著成效,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更多的人選擇留京工作。  這份調研顯示,經濟學人對霧霾治理成效總體認可。
  • 中科院:汙染排放是霾形成的內因 精準治霾是關鍵
    新華網北京3月2日電(王瑩)2016年冬,席捲全國多地的幾輪霾天氣令人印象深刻。霾怎麼形成的,又如何有效防治始終是公眾關注的熱點。3月1日,中國科學院召開大氣灰霾研究媒體發布會,集中介紹中科院在大氣灰霾追因溯源、數值模擬、預警預報、監測技術等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為公眾認識和了解我國的霾治理提供了最新參考。
  • 給逆溫層「撕條縫」 成都12項技術打造科技治霾「利刃」
    根據成都市環保局發布的消息,2017年,成都「藍天保衛戰」的「戰績」不錯: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35天,達到自2013年實行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以來的最好水平。  這一戰績來之不易。一年來,成都全面、大力推進「治霾十條」、大氣汙染防治「650」工程等務實措施。細看這些措施,「科技治霾」這個詞頻頻出現。
  • 北京曬2015治霾成績單 空氣達標天超5成
    京華時報製圖汪春才  昨天是2016年的第一個工作日,籠罩在整個元旦假期的霧霾消散,北京迎來了久違的藍天。當天上午,市環保局發布了2015年空氣品質情況。這是北京第二次發布年度「治霾成績單」。  過去這一年,北京通過調整產業、優化能源結構等舉措加大空氣汙染治理力度,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較2014年下降了6.2%,超額完成全年下降5%的目標。此外,2015年本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186天,佔全年天數的51%。
  • 只靠治霾,空氣品質很難大幅改善
    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發生了6次區域性空氣汙染,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但依然任重道遠。12月2日,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以下簡稱21世紀中心)主辦的第28期「氣候沙龍」活動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強調,未來我國空氣品質標準不斷提升將給生態環境治理帶來嚴峻挑戰。如果只依靠治霾,想實現空氣品質大幅改善、PM2.5濃度大幅下降是非常困難的,必須將治霾和減碳結合起來,實現二氧化碳和大氣汙染物的協同減排。
  • 江蘇省環保廳廳長:北京空氣是有改善的,治霾比我們更有經驗
    從美方那裡,中方知道目前的治霾思路和方法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美方代表還告訴陳蒙蒙,北京的問題,他們洛杉磯也遇到過,不要著急。這是陳蒙蒙第四年來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作為一個環保廳長,他每年都留意開會期間的空氣品質。在他看來,雖然每年兩會期間北京都有霧霾,但能感覺到空氣越來越好,藍天多了。
  • 「治霾神器」盛行 專家扒皮:就是個灑水的東西
    霧炮車和灑水車結合使用,這是治理大氣汙染防治工作的一個手段、一項措施。」當被問及使用霧炮車是否有治霧霾的意圖,該工作人員否認霧炮車存在治霾效果。天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在2015年購置了兩臺霧炮車交由泰達環衛使用,泰達環衛負責管理霧炮車使用的王廣峰對南都記者介紹說,他們使用霧炮車是為了控制空氣裡的粉塵漂浮物,對於馬路上降塵效果,他是非常認可的。
  • 控制氨氮才是中國治霾新思路
    控制氨氮才是中國治霾新思路 澎湃新聞見習記者 虞涵棋 2016-11-20 22:05 來源:澎湃新聞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促使英國全面治霾
    這不是媒體首次將北京霧霾與倫敦煙霧相提並論。早在2013年,英國《金融時報》及路透社在報導北京霧霾時,就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倫敦煙霧。2013年1月,美國駐華大使館在北京測得的PM2.5數值,峰值達到900μg/m3。路透社援引專家意見指出,中國對待霧霾治理,應像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那樣,進入「國家緊急狀態」,而不僅是作為長期任務,因為「常規的措施不再有效」。
  • 付志方:堅持「三種思維」 有的放矢科學治霾
    付志方在省政協2014年1號提案界別協商座談會上強調    堅持「三種思維」 有的放矢科學治霾    河北新聞網4月9日訊(河北日報記者薛惠娟)今天上午,省政協召開2014年1號提案界別協商座談會,集思廣益,完善思路,進一步增強提案辦理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
  • NARS系統精準溯源 空氣炮除霾降雨
    柴發合  賀克斌  6月14日,「2018成都科技治霾峰會」在世紀城嬌子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圍繞環境政策、大氣汙染成因、治理措施等專題,來自中國工程院的5位院士與諸多國內外環境專家齊聚成都,為治理霧霾這個「心肺之患」尋找治理良方。  治理霧霾,高新技術設備必不可少。
  • 戳穿霧炮車「治霾神話」:誰在吹?誰願買?誰會信?
    南都記者查詢了38個城市發布的霧炮車報導,其中18篇報導聲稱霧炮車可以治霾,甚至直接稱其為「治霾神器」。這些報導也給出了一些模糊的數據,稱霧炮能有效降霾,各個城市的降霾程度則不相同,有的是3%-5%,有的是10%-15%,大部分是15%-20%。    幾乎沒有報導明確宣稱,霧炮可降霾的具體數據指標。
  • 推進「十四五」期間有效治霾,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座談會召開 | 綠會...
    推進「十四五」期間有效治霾,大氣汙染精準治理座談會召開 | 綠會國際環境基金 2020-11-26 09: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市2020—2021年秋冬季鐵腕治霾暨中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進...
    發文日期 2020-11-10 名        稱   全市2020—2021年秋冬季鐵腕治霾暨中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推進會召開
  • 黑科技助力 成都打響科技治霾戰役
    治理霧霾,既要採取關停「散亂汙」企業等短期措施,更要依靠科技力量形成長效治霾機制,實現大氣汙染物減存量、控增量。  應用冷卻技術人工影響逆溫層、多尺度噴淋除霾技術……一場大氣汙染防治科技治霾行動正在成都全力推進中。
  • 中國何時才能治好霧霾?院士:北京需要10到15年
    據人民日報客戶端1月5日報導,近期頻繁襲來的大範圍嚴重霧霾,不時啟動的空氣重汙染預警,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人們心中焦慮。  「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霧霾?」「這幾年治霾究竟有多大成效?」「什麼時候能一直呼吸潔淨的空氣?」
  • 成都科技治霾又有新進展:給冬天的「被子」捅個洞!
    治理霧霾,既要採取關停「散亂汙」企業等短期措施,更要依靠科技力量形成長效治霾機制,實現大氣汙染物減存量、控增量。進入秋冬季,像厚厚的棉被一樣蓋在成都上空的逆溫層不僅讓近地面的汙染物「無路可走」,也阻礙了空氣的垂直對流運動,再加上靜穩天氣,汙染物停留在成都上空走不動、吹不散,汙染天一觸即發,怎麼辦?
  • 秋季「逆溫」現象助推霧霾 空氣汙染治理打持久戰
    今年7月,中國工程院發布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認為,儘管京津冀地區「氣象條件」較2013年有轉差趨勢,但對治霾措施給予肯定。  根據該評估報告,京津冀地區2014年、2015年汙染氣象條件狀況相對2013年分別轉差約17%、12%,氣象條件在京津冀甚至起到了「不利作用」。
  • 河北唐山成立「落實治霾措施不力問題專項清理工作領導小組」
    《方案》將重點解決壓減產能、散煤治理、燃煤鍋爐治理、工業汙染源管控、環境監管5個方面的問題。其中在化解過剩產能方面,《方案》稱,要重點解決已化解封存鋼鐵冶煉設備異地轉移、死灰復燃問題;未嚴格按規定採取斷水斷電、拆除動力裝置、封存冶煉設備等措施;處置鋼鐵行業「殭屍企業」工作未按要求落實的問題;對新建鋼鐵項目違規、越權審批,變通規避等問題。
  • 濟南發展大數據治霾 未來霧霾蹤跡可追蹤
    新華社濟南6月18日電(記者 邵琨)記者從濟南市政府獲悉,為實現源頭防控和精準治霾,濟南市推出治霾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建立濟南市空氣汙染資料庫,未來霧霾蹤跡可追蹤,空氣汙染可溯源防控。根據濟南市近日出臺的《濟南市數創公社2020發展行動計劃》,濟南將建立大數據治霾綜合管理體系,實現氣象數據、車輛尾氣排放數據、工業廢氣排放數據、城市生活汙染源數據統一監控治理。在霧霾形成期,監控後臺可追蹤霧霾蹤跡,發布霧霾警報,指導相關部門採取應急措施,減少空氣品質進一步惡化。通過移動端實時採集系統,公眾可隨時隨地通過拍照、錄像等方式將數據上傳到濟南市空氣汙染資料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