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典標/微信公眾號「新華每日電訊」
2021-01-10 10:58
微信公眾號「新華每日電訊」1月10日消息,北京市民應該注意到了兩個變化:曾經,只要趕上藍天白雲的好天氣,很多人都會在朋友圈興奮地曬照,但現在很少有人再「曬」了,大家對藍天已習以為常;曾經,人們早上出門要查PM2.5指數,但現在也少有人刻意關注這個數值了。
這種變化的背後,是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通報,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僅38微克/立方米,創下了該數據2013年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新低;去年北京市平均每周有6.3個「好天」,全年比前一年多了36個。
有些外地人或許對這些數據感受不深,但常住北京的人知道,從令人窒息的「霧霾鎖城」,到令人興奮的「刷屏藍」,再到如今的「常態藍」,這場已持續8年的藍天保衛戰,打得多麼不容易。
幾天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提出,新徵程要發揚「為民服務的孺子牛、創新發展的拓荒牛、艱苦奮鬥的老黃牛精神」,在全黨全國上下引發廣泛共鳴。冬日仍然透亮清爽的北京城,分明在告訴我們,北京「藍天保衛戰」能夠交出不錯的成績單,靠的正是「三牛精神」。
贏回藍天,離不開為民服務的孺子牛精神。曾幾何時,霧霾危害百姓健康,「北京咳」嚴重影響市民的幸福感。解決這一民生痛點和難點,是北京霧霾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過去幾年,北京以超常規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氣汙染,久久為功,終有回報。事非親歷不知難。霧霾是難啃的硬骨頭,治霾是涉及方方面面的複雜系統性工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短期帳」,更要算社會經濟發展的「長遠帳」和「民生大帳」。如果不是把民生幸福大寫在心裡,哪來今天的藍天常駐?北京各級黨員幹部,為百姓的藍天期盼,與環境汙染「死磕到底」,正是「孺子牛精神」的生動寫照。
贏回藍天,少不了創新環保的拓荒牛精神。「藍天保衛戰」,沿用老辦法往往只管得了一時,治標不治本。立足標本兼治謀長效,北京採取了很多硬核環保措施:創新監測技術,為各類大氣汙染物布下高科技「天羅地網」;創新治理方式,優化調整運輸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和用地結構,全方位倒逼清潔發展;建立大氣汙染協作機制,加強京津冀聯防聯控,推動政府、企業、公眾、非政府組織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治理……正是這套全方位立體式「組合拳」,在實戰中打得「霧消霾散」。北京「藍天保衛戰」的「戰士們」,都是環保戰線創新「戰法」的「拓荒牛」。
贏回藍天,靠的是艱苦奮鬥的老黃牛精神。治霾是一場持久戰,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曾有人斷言,在中國當前的發展階段,在「老天不幫忙」的地理氣候條件下,霧霾是北方城市的難治之症。既然「天不幫忙」,人就更要努力。幾年來,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首都建設的重要指示要求,從市委市政府到基層街道鄉鎮,從專責環保部門到全市方方面面,為「藍天保衛戰」馳而不息地「人努力」。北京今天的「好天」,正是他們一天一天奪來的;北京年均PM2.5降到「30+」,是他們1個微克1個微克趕走的。對此,市民看在眼裡敬在心頭,他們當然是首都環保的「老黃牛」。
當前,北京治理霧霾仍需乘勝追擊,把首都建設成為天藍水淨的宜居之都,還要久久為功。但2020北京「藍天保衛戰」成績單,已經極大地提振了我們的信心。只要發揚「三牛精神」,北京環保新徵程一定能不斷創造佳績。
(原題為《「朋友圈已沒什麼人曬好天氣」,北京贏回藍天有何啟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北京空氣品質
相關推薦
評論(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