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聞北京PM2.5值在周邊城市中濃度最低

2021-01-15 燕鳴

9月18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8月份,全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29微克/立方米。今年1月至8月,全市四項汙染物濃度繼續保持同期最低,其中PM2.5累計濃度41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濃度最低;累計優良天數170天、同比增加20天。曾經一度被冠之以「霾都」的北京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從生活、居住在這個城市的更多人「朋友圈」中頻頻曬出的「北京藍」等可窺一斑。打贏藍天保衛戰,滿足老百姓對藍天白雲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首善之區的北京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推動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PM2.5值在「2+26」城市中濃度最低,是北京市政府、北京市民共同努力交出的合格答卷。

PM2.5值「爆表」、灰濛濛的天空讓人壓抑、不遠處的建築物籠罩在霧霾中不見本來面貌、街上行人清一色的戴防霧霾口罩出行、因霧霾而引發的呼吸道疾病大幅增加……這些曾經,記憶猶新。藍天白雲成了「奢望」、甚至成為社會和公眾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以PM2.5為代表的環境指標成為發展的首要問題之一。制定實施《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明確八大汙染減排工程、六大實施保障措施和三大全民參與行動,對政府、企業、公眾都提出了具體措施和目標,2017年北京市PM2.5達到58(微克/立方米),完成了國家「大氣十條」下達的任務目標。制定實施《北京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環境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在「十三五」規劃目標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比2015年減排30%以上;重汙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同時按照「同步改善、功能區趨同」的原則,確定了各區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等目標。向霧霾「宣戰」、打贏藍天保衛戰,首先要歸功於以政府為主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環保「一票否決」保護環境的決心和舉措!

以接受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為契機,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突出問題導向,精準推進VOCs治理攻堅。1月至8月,累計調整退出101家一般製造業和汙染企業,62家企業開展VOCs「一廠一策」深度治理,清理整治32家「散亂汙」企業;聚焦重型車管控,1月至8月報廢轉出國三汽油車2.7萬輛,路檢路查重型柴油車161.1萬輛次、處罰7.8萬輛次,在全國率先實現5萬餘輛重型柴油車運行、排放情況在線監控;發布《北京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規定》、《建築垃圾運輸車輛標識、監控和密閉技術要求》,加強建築垃圾帶來的環境影響……,北京市在環境保護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北京市1-8月份PM2.5累計濃度41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濃度最低,好天氣越來越多、1-8月份累計優良天數170天、同比增加20天這樣的空氣品質持續改善的根源。好天氣是一天一天爭取來的、PM2.5是一微克一微剋扣下來的,僅僅靠天幫忙、寄希望於風吹走霧霾遠遠不夠,人努力才是讓藍天越來越多的關鍵!

人定勝天、前提和基礎是人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更科學、更可行的舉措,成績確實來之不易。改善空氣品質成為各級政府執政為民、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重要內容。樂見這樣的環境治理的數據披露,期待北京藍天白雲、好天氣的天數更多,期待「朋友圈」中曬藍天白雲更少、對藍天白雲「免疫」而習以為常!

文/劉冬花

圖文來源於網絡,歡迎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PM2.5值 「2+26」城市中濃度最低,北京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今年1月至8月,全市四項汙染物濃度繼續保持同期最低,其中PM2.5累計濃度41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濃度最低;累計優良天數170天、同比增加20天。曾經一度被冠之以「霾都」的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從生活、居住在這個城市的更多人「朋友圈」中頻頻曬出的「北京藍」等可窺一斑。
  • 了解低濃度PM2.5之害
    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北京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比下降12.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數據也有改善。確實,北京的空氣不像前幾年那樣讓人喘不過氣,但汙染仍然存在。這不,2018年PM2.5年均值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46%。
  • 報告顯示北京PM2.5值2030年才能達標
    由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 「2013北京藍皮書系列新聞發布會」6月8日在京舉行。《北京公共服務發展報告(2012~2013)》提供的數字顯示,當前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70mg/m3,離WHO建議的目標35mg/m3預計至2030年才能達到。
  • 5月全國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微降 北京PM2.5濃度下降三成
    5月全國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微降 北京PM2.5濃度下降三成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18 16:41:10
  • 北京PM2.5濃度南北差異大 遇重汙染擬分區響應
    這種情形,今後在北京或將不再出現。近日,北京市召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部署會,記者獲悉,北京市將修訂完成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而在此次預警修訂中,將考慮到北京南北汙染差異,增加分區響應。另據介紹,今年截至2月28日,全市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5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41.1%。
  • 前11個月北京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20年1-11月,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連續3個月保持「30+」。
  • 各地環保頭條丨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人努力,天幫忙」,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人努力,天幫忙」,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9.5%
    「人努力,天幫忙」,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北京1月PM2.5濃度歷史最低 首次達到國家年標準值
    昨天(6日),記者從市環保監測中心獲悉, 今年1月,北京PM2.5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7%,首次達到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年標準值,在全國空氣品質排名中位列第八。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人口高度聚集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和渭平原單位面積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至5倍。報告指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大氣汙染防治,針對嚴峻的大氣環境形勢,從2013年開始,中國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向汙染宣戰。
  • 前5月北京PM2.5累計濃度45微克/立方米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6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前5月,北京市四項主要大氣汙染物濃度均為同期最優,其中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降6.2%;累計優良天數120天,同比增加18天。
  • 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pm2.5的危害很大,除心臟病、動脈硬化外,還會造成肺癌、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全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至此,北京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從具體分項指標來看,全年北京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30+」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30+」為2013年該數據有持續監測記錄以來最優,進一步趨近空氣品質國家標準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倪元錦)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召開新年例行發布會稱,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首次降至「30+」,為2013
  • 城市霧霾從哪裡來 生產生活皆產生PM2.5
    「城市霧霾天氣和汙染物排放、氣象條件都有關係。」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介紹說。  今年秋冬以來,隨著灰霾天氣頻繁來襲,PM2.5逐漸進入公眾視線。作為灰霾天氣能見度降低的罪魁禍首,PM2.5來自何處?減少PM2.5,應採取怎樣的措施?
  • 數據統計:2018年北京pm2.5濃度創新低
    時間已經到了1月2日,我們已經到了2019年,2018年的很多天氣過程也讓大家印象深刻,比如颱風、寒潮、高溫,不過,對於我國北京的朋友們來說,2018年其實能見到藍天的日子更多了,這一點在統計數據上也有體現——2018年,北京的平均細顆粒物濃度已達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 上半年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同比降一...
    數據顯示,1~6月,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5.0%,同比上升4.9個百分點。其中,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值得注意的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的空氣品質改善幅度明顯加大,PM2.5濃度同比下降百分比均超過兩位數,同比下降幅度分別為16.7%、21.3%、18.5%。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優——38微克/立方米!  「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 北京PM2.5數據可上網實時查詢
    20站點均為評價點  據介紹,北京PM2.5監測網絡由35個監測子站組成,均勻分布於城區和各郊區縣,首批公布PM2.5監測數據的為東城東四、西城官園、朝陽農展館、海澱萬柳、豐臺花園、石景山古城、通州新城、順義新城等20個子站。不過記者了解到,新增的8個站點並不在首批公布的站點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