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微克/立方米!北京PM2.5年均濃度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優——38微克/立方米!

  「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數據實現了「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

  而隨著北京大氣環境的穩步改善,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也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1月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在四項主要汙染物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5%,接近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標準;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較2019年分別下降17.6%、21.6%,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近年來,隨著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均顯著下降,北京空氣品質優良級別天數顯著增加。2020年,北京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76天,較上年增加36天,優良率達到75.4%,增加9.6個百分點。其中,一級優天數為106天,較上年增加21天,二級良天數為170天,較上年增加15天。2020年全年未出現嚴重汙染日;發生重度汙染日10天,其中7天首要汙染物為PM2.5,3天為臭氧(O3)。

  與2013年相比,北京主要汙染物的降幅更是驚人!7年間,PM2.5、PM10、NO2、SO2分別下降57.5%、48.2%、48.2%、84.9%。2020年達標天數276天,比2013年增加100天;一級優天數為106天,較2013年增加65天;而重汙染天數為10天,較2013年減少48天。

  「十三五」以來,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以超常規的措施和力度治理大氣汙染,是迄今為止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力度最大、成效最明顯、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顯著增強的五年。

  在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看來,「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PM2.5南北差距逐步縮小、夏季秋季基本消除PM2.5重汙染,都提示著北京環境質量明顯好轉。但目前PM2.5仍超過國家二級標準8.6%,區域汙染物排放總量仍超過環境容量,北京市大氣治理成效還不穩固,大氣環境治理仍然艱巨複雜、任重道遠。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該負責人表示,邁好「新徵程」,第一步抓好PM2.5和O3協同治理。北京將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以VOCs和氮氧化物(NOx)深度減排為抓手,深入推進「一微克」行動和區域聯防聯控聯治,盡最大努力推動全市空氣品質繼續改善,實現「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

(責任編輯:張雪)

相關焦點

  •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地區空氣品質報告,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30+」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30+」為2013年該數據有持續監測記錄以來最優,進一步趨近空氣品質國家標準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倪元錦)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召開新年例行發布會稱,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首次降至「30+」,為2013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5%
    原標題: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5%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57.5%。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人努力,天幫忙」,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9.5%
    「人努力,天幫忙」,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9年,北京市優良天數為240天,佔比65.8%,其中一級優天數為85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2019年重汙染日4天,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全年無嚴重汙染日。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012019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一、2019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  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nbsp&nbsp&nbsp&nbsp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
  • 前5月北京PM2.5累計濃度45微克/立方米
    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6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前5月,北京市四項主要大氣汙染物濃度均為同期最優,其中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降6.2%;累計優良天數120天,同比增加18天。
  • 前11個月北京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
    新京報快訊(記者 李玉坤)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20年1-11月,北京市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連續3個月保持「30+」。
  • 各地環保頭條丨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全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至此,北京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從具體分項指標來看,全年北京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十三五」期間 房山PM2.5降幅63.5% 2020年達35微克/立方米 濃度...
    &nbsp&nbsp&nbsp&nbsp「十三五」期間,房山區PM2.5年均濃度由2015年的9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35微克/立方米,降幅達63.5%,每立方米濃度創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新低。全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力度空前,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面啟動,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房山加速呈現。
  • 北京2019年「藍天成績單」發布 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
    即: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密雲、懷柔兩區PM2.5年均濃度首次「達標」;PM2.5一級優天數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首次實現全年無空氣嚴重汙染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到2019年底,全市四項主要汙染物中,已有三項達到國家標準,只有PM2.5年均濃度超過國家標準20%,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但創下了自2013年有監測以來的最低值。
  • 北京PM2.5濃度南北差異大 遇重汙染擬分區響應
    這種情形,今後在北京或將不再出現。近日,北京市召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部署會,記者獲悉,北京市將修訂完成空氣重汙染應急預案,而在此次預警修訂中,將考慮到北京南北汙染差異,增加分區響應。另據介紹,今年截至2月28日,全市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5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了41.1%。
  • 了解低濃度PM2.5之害
    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北京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比下降12.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數據也有改善。確實,北京的空氣不像前幾年那樣讓人喘不過氣,但汙染仍然存在。這不,2018年PM2.5年均值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46%。
  • 2020年房山PM2.5達35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
    「十三五」期間,房山區PM2.5年均濃度由2015年的9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35微克/立方米,降幅達63.5%,每立方米濃度創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新低。全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力度空前,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面啟動,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房山加速呈現。
  • 2020年房山區PM2.5濃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 創歷史新低
    北京商報訊(記者 方彬楠)「十三五」期間,房山區PM2.5年均濃度由2015年的9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的35微克/立方米,降幅達63.5%,每立方米濃度創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新低。全區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力度空前,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全面啟動,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房山加速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