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劉瀚琳)6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前5月,北京市四項主要大氣汙染物濃度均為同期最優,其中細顆粒物(PM2.5)累計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降6.2%;累計優良天數120天,同比增加18天。5月當月,北京市PM2.5月均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
5月,北京在重型柴油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VOCs)等重點領域,實施「一微克」行動,提升大氣汙染防治精細化水平,推進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京津冀三地正式全面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汙染防治條例。將遙感監測、攝影攝像取證等科技化取證手段法制化,完善「生態環境取證、公安交管處罰」非現場執法模式;針對重複超標車輛違法上路行駛問題,嚴格執法震懾超標違法行為。圍繞國Ⅲ排放標準汽油車淘汰更新補貼政策落地,宣傳引導推動用車大戶加快淘汰老舊車,並同步做好車輛拆解、二手車過戶交易和補助發放等全流程服務工作。截至5月底,全市累計淘汰國Ⅲ排放標準汽油車近萬輛,實現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在VOCs深度治理方面,調整退出50家一般製造業和汙染企業。全面開展VOCs治理專項行動,協同治理PM2.5和臭氧汙染;組織48家重點行業企業開展VOCs「一廠一策」深度治理;燕山石化公司泵、壓縮機等重點環節進行第2輪洩漏檢測與修復;對重點工業園區開展VOCs走航監測試點,精準識別園區VOCs濃度高值點位;開展汽修企業集中化治理改造,建成全市標準化、集中化、封閉化鈑噴中心示範,最大限度減少分散式鈑噴作業汙染排放。
在完善揚塵精細化管控方面,對中心城區房建、交通、水務、園林綠化、混凝土攪拌站、渣土消納場等6類作業區域出口兩側道路塵負荷開展走航監測,分行業客觀評估各區、各行業工地對道路揚塵影響水平,壓實「門前三包」責任。利用衛星遙感技術,監測房建、交通、水務、園林綠化、拆遷等5類行業、8500塊裸地,精細化識別、評估各行業施工裸地揚塵管控情況,探索建立評估、通報、整改的裸地管控工作機制,構建縱橫交織的裸地管控網絡。各區結合轄區特點,開展背街小巷小型專業設備清掃、屋頂清掃保潔、裸地生物覆蓋等差異化揚塵治理探索。
5月,生態環境局等相關部門對36個鄉鎮(街道)開展督察檢查,對空氣品質排名靠後的鄉鎮(街道)開展第二輪「點穴式」專項執法行動。據統計,1-5月,共立案處罰工業企業等環境違法行為824起。強化重型柴油車監管,路檢路查70萬輛次、處罰4.0萬輛次,精準入戶檢查5.1萬輛次、處罰0.3萬輛次;加強視頻巡查和現場執法,累計查處施工揚塵違法行為7952起。
據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在持續深化「一微克」行動、加強精細化管控的基礎上,針對夏季汙染特徵,進一步強化對重型柴油車、VOCs等重點領域的治理攻堅,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目標任務。
【來源:北京商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