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品質「良」就放飛自我?了解低濃度PM2.5之害

2020-12-05 東方財富網

空氣品質「良」,也是一種傷害

1月4日,傳來一個好消息:2018年北京的空氣比往年好了不少。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北京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比下降12.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數據也有改善。

確實,北京的空氣不像前幾年那樣讓人喘不過氣,但汙染仍然存在。這不,2018年PM2.5年均值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46%。這位「老朋友」還會在空氣品質「良」時冷不丁給我和家人帶來傷害。

空氣品質同是「良」,但可見度不同

我在空氣品質「良」時,於同一個地點——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號樓附近拍攝了4幅照片。對比之下,雖空氣品質同為「良」,但室外空氣可見度的差異非常大。4幅圖拍攝時的主要汙染物PM2.5實時數據分別為13、46、58、69。這裡就帶你重新審視「良」作為空氣品質標準的意義。首先要記住的是,不要一見到「良」就放飛自我。

陳松蹊教授領銜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統計科學中心研究團隊,曾連續發布5份從北京城區到京津冀及周邊共33個城市逐年空氣品質的報告,從單一的PM2.5數據到涵蓋包括二氧化硫、臭氧等6種常規空氣汙染物。幾乎每一份報告都有這樣一個建議:我們關於空氣品質「良」的標準已偏低,建議提高標準。

在當前極端汙染天數減少、中少量汙染頑固的情況下,這一建議顯得越來越重要可行。

範圍太寬,「良」「好」已分家

我們平時在手機天氣軟體上查閱的空氣品質指數,是以24小時平均濃度為單位的。目前,我國實行的空氣品質國家標準分為一級(對應「優」)和二級(對應「良」),對應的PM2.5 24小時平均濃度分別為35、75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什麼呢?「良」的兩端相差非常大,空氣品質同樣是良,情況卻大不相同,就如同我前面拍攝的圖片:天明明是灰的,汙染顯而易見,但空氣品質卻是「良」。

世界衛生組織出於保護公眾健康考慮,針對PM2.5,提出最安全水平的標準為24小時平均濃度為25微克/立方米或更低,並建議將75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和37.5微克/立方米作為3個階段性過渡標準(基於PM2.5的24小時平均濃度)。各國可以在此建議基礎上制定適合的標準。美國、日本、新加坡採用35微克/立方米作為標準,澳大利亞是25微克/立方米,印度60微克/立方米,孟加拉國65微克/立方米,都比中國更嚴格。相比之下,我國採用著PM2.5初期過渡標準24小時平均濃度75微克/立方米,比這些國家均低。

陳松蹊團隊對逐年空氣品質變化情況有詳盡分析,簡單提煉,大概可以總結為(以PM2.5為例):2013年到2017年的5年間,京津冀以及周邊的晉魯豫地區共33個城市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大部分區域包括京津冀、山東9市、河南7市均達到「國十條」所設的減排目標。也就是說,經過治理,空氣汙染最嚴重的京津冀近年來空氣有明顯改善,是巨大進步。

你需要了解的低濃度PM2.5之害

千萬不要以為3位數的「爆表」數字才值得警惕和防範,即使是中低濃度的PM2.5,長時間暴露其中對身體的危害也是巨大的。國外已經有不少醫學研究證實了其後果:

加拿大的一項研究對89248名40歲—59歲女性進行了前瞻性隊列分析發現,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比增加32%。

一項針對新英格蘭地區年齡大於65歲的醫保人員研究,將年平均值<10微克 pm2=「」 5=「」 30=「」 pm2=「」 5=「」 pm2=「」 5=「」 10=「」 2=「」 14=「」 10=「」 9=「」 28=「」 p=「」>

一項針對美國大陸所有醫療保險受益人(6092544人)的研究結果表明,PM2.5濃度低於12微克/立方米時,暴露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增加13.6%;臭氧濃度低於50ppb時,臭氧濃度每增加10ppb,死亡率增加1.0%。

生活中,我們會以國家空氣品質標準作為指導。一個「良」,可能會讓大樓的管理人員不以為意,空氣很差也不打開新風系統;可能讓老師在PM2.5濃度已經每立方米六七十微克的情況下,還帶著學生做大量戶外運動;可能讓呼吸道或心血管病人得不到及時防護。

因此,這裡提醒大家不僅關注「良」,也要關注空氣汙染物具體數值。我們呼籲:為了公眾的健康,在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已經取得可喜成績的情況下,應該儘快提高、細化優良空氣品質標準。北大團隊報告建議使用世界衛生組織的二期過渡標準,即50微克/立方米為良的上限。這不僅能提醒公眾及時採取防護措施,在空氣品質欠佳時有效地保護自己,減少人群的長期暴露水平;同時也能為各地治理空氣汙染,提出更高的要求,為淨化藍天提供新的動力。

近期有公開報導說,國家《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將修改,實現與國際接軌,期待看到官方的調整。畢竟,舊標準已不適應當今的需求,是時候與時俱進,發展新的標準了。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莆田PM2.5、PM10濃度驟升 成首要空氣汙染物
    東南網10月23日訊(海峽都市報見習記者 林養東 記者 馬俊傑 文/圖)進入10月份以來,莆田空氣品質有較大波動,出現空氣品質指數AQI忽高忽低、臭氧濃度全天居高不下等情況。而近幾天,不少市民還反映,大氣能見度明顯降低,難道莆田也遭到北方霧霾的影響?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 今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對外發布,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全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至此,北京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從具體分項指標來看,全年北京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19年空氣品質各級別分布情況從月度變化上看,2019年四項主要汙染物仍呈現「秋冬高、春夏低」的特徵。其中,2019年5-9月PM2.5平均濃度基本與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相當,8月月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是PM2.5開展監測以來的歷史最低值。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30+」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30+」為2013年該數據有持續監測記錄以來最優,進一步趨近空氣品質國家標準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倪元錦)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召開新年例行發布會稱,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首次降至「30+」,為2013
  • 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目前,我國的pm2.5標準值為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75微克/立方米為達標,然而,這一數值與pm2.5國際標準相比,還相差甚遠,僅僅是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最寬標準。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標準值為小於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患病並致死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 中國首發6年空氣品質改善報告:北京PM2.5濃度大幅下降
    2018年,全國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71微克,比2013年下降27%;北京市PM2.5濃度從2013年的每立方米89.5微克下降到51微克,降幅達43%。《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各項空氣品質改善目標全面實現,公眾的藍天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增強。
  • 數據統計:2018年北京pm2.5濃度創新低
    時間已經到了1月2日,我們已經到了2019年,2018年的很多天氣過程也讓大家印象深刻,比如颱風、寒潮、高溫,不過,對於我國北京的朋友們來說,2018年其實能見到藍天的日子更多了,這一點在統計數據上也有體現——2018年,北京的平均細顆粒物濃度已達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 河南PM2.5月均濃度值連續5個月均優於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郭兵 2019年只剩70天了,我省環境質量年度目標完成如何?10月23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我省9月份以及1-9月環境空氣品質狀況。前三季度,全省優、良天數比例為51.0%;9月份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優、良天數比例為49.1%,信陽、駐馬店、三門峽3市較好,安陽、濮陽、新鄉較差;焦作、鶴壁、商丘3市被預警提醒。
  • 空氣品質新國標公布 明確PM2.5濃度標準
    空氣品質新國標公布  明確PM2.5濃度標準  -環境空氣功能分區變三為二,取消特定工業區  -居民區PM2.5日均濃度不得超過75微克/立方米  3月2日,
  • 5月全國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微降 北京PM2.5濃度下降三成
    5月全國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微降 北京PM2.5濃度下降三成 每日經濟新聞 2019-06-18 16:41:10
  •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生態環境部通報11月下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空氣品質以良...
    京津冀及周邊區域:11月下半月,區域大部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為PM2.5。北京市:11月下半月,空氣品質以優良為主。其中,18-27日空氣品質持續優良;16-17日以及28-30日可能出現PM2.5輕度或中度汙染過程。長三角區域:11月下半月,區域大部空氣品質以良為主。其中,19-20日以及28-30日,區域中北部可能出現PM2.5輕度汙染過程。
  • 穩中趨好 2017蘇州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6.5%
    原標題:環境繼續穩中趨好 去年蘇州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6.5% 去年蘇州全市環境質量繼續保持穩中趨好態勢。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市區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6.5%,比基準年2013年下降38.6%;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生態環境狀況良;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水平。   據統計,2017年全市環保投入資金約661.07億元,比上年增長3.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82%。
  • 2019年北京PM2.5平均濃度較2018年下降17.6% PM10、NO2首次
    央廣網北京1月3日消息(記者陳銳海)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19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與2018年的51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17.6%。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240天,佔比65.8%,其中,一級優天數為85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
  • 12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發布 空氣品質以良為主
    11月30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聯合中央氣象臺、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東北、華南、西南、西北、長三角區域空氣品質預測預報中心和北京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開展12月上半月(12月1日-15日)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  12月上半月,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擴散條件總體較好,空氣品質以良為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PM2.5。
  • 我國公眾普遍支持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
    ,環保部表示將儘快正式發布新標準 公眾支持PM2.5納入空氣品質標準 本報訊(記者馬力)備受關注的PM2.5標準徵求意見前日結束。記者昨天從環保部了解到,徵求意見期間收到了1500多條反饋意見,普遍贊成將PM2.5作為一般評價項目納入空氣品質標準,有的還建議有條件的地區應提前實施。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環境保護部將結合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吸取和採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完善標準草案,爭取儘快正式發布。
  • 7月河南PM2.5濃度創新低,這兩地「氣質」最佳
    8月15日下午,河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我省7月份環境質量。記者從會上了解到,7月份,我省優、良天數比例為55.2%;PM2.5月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達到近五年最好成績。 工業企業減排明顯,7月份我省PM2.5濃度創下近五年新低省生態環境監測處調研員海付恆在發布會上介紹,7月份,全省18個省轄市環境空氣PM10月均濃度為56微克/立方米,PM2.5月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為55.2%。
  • 各地環保頭條丨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其中,PM2.5、PM10、NO2下降幅度均較明顯,較2019年分別下降9.5%、17.6%、21.6%;SO2持續保持個位數的極低濃度水平。其中,一級優天數為106天,較上年增加21天,二級良天數為170天,較上年增加15天。2020年全年未出現嚴重汙染日;發生重度汙染日10天,其中7天首要汙染物為PM2.5,3天為O3。
  • 12月上半月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結果發布 空氣品質以良為主_民生...
    12月上半月,受多股冷空氣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擴散條件總體較好,空氣品質以良為主,首要汙染物主要為PM2.5。  京津冀及周邊區域:12月上半月,區域大部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為PM2.5。其中,1日-2日,河北中南部、山西中南部以輕度至中度汙染為主,部分城市為重度汙染,山東西部和河南大部以中度至重度汙染為主;5日-6日,區域大部以輕度至中度汙染為主,部分城市可能出現重度汙染過程。  北京市:12月上半月,空氣品質以優良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