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趨好 2017蘇州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6.5%

2020-12-06 人民網江蘇頻道

原標題:環境繼續穩中趨好 去年蘇州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6.5%

  圖示:2017年蘇州市省級考核斷面水質類別比例

  圖示:2017年蘇州市區環境空氣品質各類別天數比例

  圖示:2017年蘇州市區域噪聲聲源構成

  昨天,市環保局發布《2017年度蘇州市環境狀況公報》,報告過去一年我市水、大氣、聲、土壤等七大環境質量狀況。去年蘇州全市環境質量繼續保持穩中趨好態勢。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市區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6.5%,比基準年2013年下降38.6%;聲環境質量總體較好;生態環境狀況良;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水平。

  據統計,2017年全市環保投入資金約661.07億元,比上年增長3.1%,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82%。全市實施269項水汙染、956項大氣汙染治理項目。

  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較好,達標取水量比例為100%,屬安全飲用水源。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處於輕度汙染狀態。列入江蘇省「十三五」水環境質量目標考核的50個地表水斷面中,水質達到Ⅱ類斷面的比例為22.0%,Ⅲ類為52.0%,Ⅳ類為24.0%,Ⅴ類為2.0%,無劣Ⅴ類斷面。與2016年相比,符合Ⅱ類斷面比例上升4個百分點,Ⅲ類斷面比例上升4個百分點,Ⅴ類斷面比例下降8個百分點。全市主要湖泊水質汙染以富營養化為主要特徵,主要汙染物為總氮和總磷。尚湖水質總體達到Ⅲ類,處於中營養狀態;太湖(蘇州轄區)、陽澄湖、獨墅湖和金雞湖水質總體達到Ⅳ類,處於輕度富營養化狀態。

  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6.5%

  全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率為71.5%,各地達標率介於68.8%-74.0%之間,其中蘇州市區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率為71.5%。市區環境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比基準年2013年下降38.6%;全市降水pH值範圍為4.01-8.04,pH年均值為5.57,酸雨發生頻率為21.3%。與2016年相比,全市酸雨發生頻率下降11.9個百分點。各地年酸雨發生頻率範圍在9.3%(崑山市)-24.7%(常熟市)之間。

  社會生活噪聲是主要汙染源

  區域環境噪聲總體為二級(較好),道路交通噪聲總體為一級(好),各類功能區聲環境晝、夜間達標情況基本保持穩定。蘇州市區區域聲環境質量平均等效聲級為54.4分貝,除太倉市區域聲環境質量為三級(一般)外,其他各地區域聲環境質量均為二級(較好)。社會生活噪聲仍是影響市區聲環境質量的主要汙染源,所佔比例為58.7%;其次為工業噪聲、交通噪聲和施工噪聲,所佔比例分別為17.4%、17.0%和6.9%。蘇州市區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67.6分貝,四市道路交通噪聲平均等效聲級分布在64.8-67.3分貝之間,評價等級均為一級(好)。

  蘇州市區道路交通幹線平均等效聲級在60.8-76.8分貝之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為一級(好)的有75條;強度

  為二級(較好)的有26條;強度為三級(一般)的有15條;強度為四級(較差)的有7條,分別為春申湖西路、東環路、南環西路、南園北路、上高路、西環路、星華街;強度為五級(差)的有4條,分別為城北西路、東環南路、獨墅湖大道、虎泉路。

  30個點位土壤環境質量達二級標準

  根據國家要求,對全市41個土壤環境質量點位開展監測,其中背景點位3個、基礎點位(含耕地、林地、草地三種土地利用類型)38個。監測結果表明,30個點位的土壤環境質量達到二級標準要求,佔總點位數的73.2%。

  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等級均為良

  按照生態環境狀況分級標準評價,蘇州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為65.7,四市及蘇州市區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範圍為60.6-69.6,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等級均為良;各區域植被覆蓋度較高,生物多樣性較豐富,適合人類生活。

  輻射環境質量保持正常

  全市輻射環境7個國控點和20個省控點監測結果表明,太湖、長江等重點流域水體中放射性核素濃度與1989年江蘇省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調查測量結果處於同一水平;重點飲用水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指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要求。環境中電磁輻射監測結果均低於《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全市4家輻照中心、1家伴生礦開發利用企業輻射環境滿足相關標準;廣播電視發射臺、移動通信基站、高壓輸變電工程等電磁設施周圍環境電磁輻射水平均滿足相關標準。

  93%的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被綜合利用

  全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為2540.9萬噸,其中綜合利用量為2365.5萬噸,處置量為175.8萬噸。危險廢物年產生量為129.2萬噸,產生企業自行處置量為28.7萬噸,貯存量為6.6萬噸,委託處置、利用量為93.9萬噸。

  全市85家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共處置危險廢物75.66萬噸,主要處置方式為焚燒、填埋、廢液處理、綜合利用等。其中綜合利用59.79萬噸,處置15.87萬噸。2家醫療廢物處置企業共接收醫療廢物9716噸。

  蘇州市環保局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市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中央和省環保督察蘇州為契機,以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以防控生態環境風險為底線,以「263」專項行動為抓手,落實好《生態環境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讓生態屏障更加鞏固、綠地系統更加完善、人民生態獲得感更加明顯。(璩介力)

(責編:黃竹巖、張鑫)

相關焦點

  • 四川連續4年完成總量減排 去年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5.7%
    四川連續4年完成總量減排 去年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5.7%   2014年全省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5.7%  2月4日,記者從全省環保工作會議上獲悉,2014年全省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30+」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30+」為2013年該數據有持續監測記錄以來最優,進一步趨近空氣品質國家標準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倪元錦)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召開新年例行發布會稱,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首次降至「30+」,為2013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這是記者3日從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的。據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2016年北京空氣品質達標天數為198天,佔全年天數的54%,較2015年增加12天。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9.5%
    一、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了解低濃度PM2.5之害
    根據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的數據,2018年北京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51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同比下降12.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的數據也有改善。確實,北京的空氣不像前幾年那樣讓人喘不過氣,但汙染仍然存在。這不,2018年PM2.5年均值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46%。
  • 各地環保頭條丨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一、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5%
    原標題: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5%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57.5%。
  • 北京:本市PM2.5年均濃度5年要降30%
    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確定生態環保目標——本市PM2.5年均濃度5年要降30%11月8日,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確定「十三五」時期本市生態環保目標
  •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地區空氣品質報告,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全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至此,北京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從具體分項指標來看,全年北京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優——38微克/立方米!  「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 河北定州:今年PM2.5平均濃度同比力爭下降6.5%
    6項舉措加強大氣汙染治理今年PM2.5平均濃度同比力爭下降6.5%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徐華 通訊員劉傑)加強大氣汙染治理不鬆勁,定州市提出,今年將重點實施煤煙汙染治理今年該市大氣汙染綜合治理的目標為:PM2.5平均濃度達到58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下降6.5%;優良天數比率為51.5%,達到188天。嚴控煤煙汙染。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嚴控燃煤機組新增裝機規模,削減非電力用煤。加強散煤全過程監管,推進旭陽能源、國華電廠爐前煤質檢測體系建設,嚴控工業用煤質量;開展散煤復燃檢查專項行動,對農村地區進行全面檢查,嚴防散煤復燃。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 今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對外發布,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
    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佔62.2% PM2.5濃度同比下降12.1%
    據北京市環境保護檢測中心副主任劉保獻介紹,2018年北京空氣優良天數為227天,佔比為62.2%,比2017年增加1天,較2013年增加51天。其中,一級優天數為72天,二級良天數為155天。全年重汙染日為15天,比2017年減少9天。2018年空氣品質各級別分布情況。
  • 喜聞北京PM2.5值在周邊城市中濃度最低
    9月18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介紹,8月份,全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29微克/立方米。今年1月至8月,全市四項汙染物濃度繼續保持同期最低,其中PM2.5累計濃度41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濃度最低;累計優良天數170天、同比增加20天。
  • 新疆2017年環境空氣品質好轉 首要汙染物為PM10和PM2.5
    中新社烏魯木齊6月4日電 (耿丹丹)記者4日從新疆環境狀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新疆2017年城市環境空氣品質較上年有所好轉,19個主要城市環境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69%,首要汙染物為PM10(可吸入顆粒物)和PM2.5(細顆粒物)。
  • 環保部公布2017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PM2.5和PM10雙降
    【原標題】環保部:去年PM2.5和PM10實現「雙降」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 環境保護部18日公布了2017年全國空氣品質狀況。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PM2.5和PM10濃度均同比下降。第一批實施空氣品質新標準的74個城市排名中,石家莊市空氣品質最差,海口空氣品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