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到了1月2日,我們已經到了2019年,2018年的很多天氣過程也讓大家印象深刻,比如颱風、寒潮、高溫,不過,對於我國北京的朋友們來說,2018年其實能見到藍天的日子更多了,這一點在統計數據上也有體現——2018年,北京的平均細顆粒物濃度已達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颱風論壇網友對2018年北京空氣品質進行了全面統計,採取了官方的11站數據平均算法,即市區8個監測站+郊區3個監測站數據進行平均計算以保證數據的公平性,最終得到了2018年全年北京空氣中小於2.5微米顆粒物(pm2.5)濃度情況。
在2018年,北京每個月的pm2.5平均濃度幾乎都在75微克/立方米以下,9月為一年中最低的時候,平均濃度僅為28微克/立方米,按照我國標準,35微克/立方米以下為優,35-75微克/立方米為良,75-115微克/立方米為輕度汙染,也就是說北京一年中大多數月份的平均空氣狀態都在良,部分月份可達優。與2016之前的年份相比,空氣品質已經顯著改善。
當然,從統計數據上看,北京空氣品質問題爆發的時間大約是從10月到次年三月,當然,2018年的1月和12月因為冷空氣活動頻繁,大風降溫次數多、氣溫寒冷,因此汙染不容易堆積,空氣汙染問題爆發的次數也就少了很多,當然,除了氣象條件幫忙外,與北京加大治理也密不可分,全年的pm2.5濃度都有了顯著下降。
這段時間,隨著寒潮威勢減弱,我國很多地方的天氣恢復平靜。在這種平靜的天氣裡,空氣汙染問題又開始捲土重來,1月2日下午,從衛星雲圖上看,在我國華北平原和黃淮地區,沒有雲層遮擋的地區被一層灰色的空氣遮擋著。這種情況也出現在我國北京,只能等待下一股冷空氣來吹散受汙染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