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懷柔區PM2.5年累計平均濃度29微克/立方米,突破「30」整數關口,在全市範圍內率先進入「20+」,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數據。
去年,懷柔區汙染防治工作實現「五個第一」,即PM2.5、PM10、SO2、NO2四項汙染物濃度和重汙染天數(5天)全市最低,優良天數290天,優良率79.1%。
「在良好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再提升,工作就要更精準、更精確、更精密,科技賦能大氣汙染防治是妙招。」懷柔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區分布著307臺細顆粒物高密度監測設備,對重點街鄉鎮開展「一對一」專項分析,提出可操作工作建議。2020年對科學城內重點區域,加密安裝11個實時監測點位,推進施工工地揚塵管控精細化。
在此基礎上,2020年6月,懷柔區開通空氣品質報警系統,全時段對藍天「把脈」。將每個監測小微站作為空氣品質的報警傳感器,當出現空氣品質數值異常升高的情況時,系統後臺會發送報警信息至相關屬地工作人員的手機App,提醒相關工作人員及時處理並在24小時內做好報警反饋工作,實現了「預警-巡查-整改-反饋」閉環管理方式。
在重點路段,利用走航監測,對各級道路的積塵負荷開展監測並排名通報。特別是對在建工程較集中的重點區域及周邊區域開展專項巡查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整改。
2020年末,懷柔區還開展了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50天專項行動。期間,懷柔區PM2.5年累計濃度由專項行動開始前的30.6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9.4微克/立方米,位列全市第一。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北京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