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m3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本報記者 駱倩雯

    昨天,被業內人士稱為「國十條」的《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由國務院發布,在千呼萬喚後終於與公眾見面;幾乎同時,北京市政府也發布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無論是「國十條」還是北京市的五年計劃,目標高度一致——都是大力改善空氣品質。

    到2017年,經過5年的努力,北京市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而相比「國十條」的其他規定,北京市針對自身情況,均提出了更為細緻和嚴格的要求,通過明確八大汙染減排工程、六大實施保障措施、三大全民參與行動,力爭到2017年,明顯改善全市的空氣品質,達到社會公眾的期盼。

    PM2.5濃度下降25%

    相當於今年8月份空氣品質水平

    「國十條」:經過五年努力,全國空氣品質總體改善,重汙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空氣品質明顯好轉。力爭再用五年或更長時間,逐步消除重汙染天氣,全國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北京目標:到2017年,全市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其中,懷柔、密雲、延慶三個區縣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50微克左右;順義、昌平、平谷三個區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55微克左右;東城、西城、朝陽、海澱、豐臺、石景山城六區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30%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門頭溝、房山、通州、大興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五個區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30%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5微克左右。

    解讀:無論是「國十條」還是北京市的五年計劃,關於空氣品質改善的目標是一致的,即到2017年,北京市PM2.5的年均濃度要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那麼這60微克的濃度到底是什麼概念?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於建華告訴記者,目前,本市PM2.5年均濃度是每立方米90至100微克,根據去年國家頒布的空氣品質新標準,PM2.5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以下,才算二級良好水平,60微克只能說是低水平達標。「今年8月,PM2.5的月均濃度差不多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市民可以回憶一下8月份的空氣品質,找一找60微克的感覺。」於建華透露,以全市的情況來看,60微克其實相當於目前密雲水庫的空氣品質水平。「空氣汙染和其他汙染一樣,也是有梯度的,就好比在廚房做飯,在廚房聞到的油煙味肯定是最大的,客廳次之,臥室最好。」於建華打了個比方,隨著2017年全市的空氣品質都達到密雲水庫目前的水平後,密雲水庫的空氣品質屆時將更上一層樓。

    此外,於建華解釋,能見度和汙染雖然有關聯,但不是一個概念,能見度差不一定都是汙染造成的,像水汽等氣象條件,對能見度的影響就特別大。

    全市削減燃煤1300萬噸

    東城西城率先告別燃煤

    「國十條」:2017年,除必要保留的以外,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的燃煤鍋爐,禁止新建每小時2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原則上不再新建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京津冀區域城市建成區、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區域要加快現有工業企業燃煤設施天然氣替代步伐;到2017年,基本完成燃煤鍋爐、工業窯爐、自備燃煤電站的天然氣替代改造任務。

    北京目標:到2017年,全市燃煤總量比2012年削減1300萬噸,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到2015年,城市核心區實現無煤化;朝陽、海澱、豐臺、石景山區政府完成剩餘4900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工程。全市新建項目原則採用電力、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不再新建、擴建使用煤、重油和渣油等高汙染燃料的項目。

    解讀:於建華介紹,北京市的五年計劃在壓減燃煤這塊可以說是下了狠決心,不僅要通過清潔能源更新,還全面禁止新建燃煤項目。據了解,目前全市共有燃煤2300萬噸,到2017年要削減1300萬噸,減少比例達到56%,超過了一半,「相比

    其他省市,這個力度很大了,很多地區削減20%都相當困難」。據悉,燃煤排放的汙染物種類是最多的,包括顆粒物(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本市的二氧化硫目前全部來自燃煤,燃煤產生的氮氧化物佔總數的20%,細顆粒物佔16.7%。

    根據「國十條」的要求,削減燃煤主要還是集中在鍋爐這塊,但北京市在繼續大力推進鍋爐改造的同時,齊頭並進地推進散煤替換工作。根據北京市的五年計劃,到2015年,城六區要完成4900蒸噸的燃煤鍋爐改造任務,於建華告訴記者,今年目前已經完成了2295蒸噸的任務,超過了今年設定的2100蒸噸的目標,明年的2200蒸噸任務預計也能超額完成。屆時,城六區將實現無燃煤鍋爐。同時,6.5萬戶核心區平房居民「煤改電」工程將在今明兩年大力推進,到2015年底,東城區和西城區將率先徹底告別燃煤。此外,針對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的散煤問題,本市將通過減煤換煤行動,將現有的430萬噸散煤減少100萬噸,剩餘的部分用優質煤替代。

    淘汰100萬輛老舊機動車

    新能源汽車達到20萬輛

    「國十條」:根據城市發展規劃,合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北京、上海、廣州等特大城市要嚴格限制機動車保有量。通過鼓勵綠色出行、增加使用成本等措施,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在2015年底前,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重點城市全面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在2017年底前,全國供應符合國家第五階段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到2015年,淘汰2005年底前註冊營運的黃標車,基本淘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內的500萬輛黃標車。到2017年,基本淘汰全國範圍的黃標車。公交、環衛等行業和政府機關要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採取直接上牌、財政補貼等措施鼓勵個人購買。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中新能源和清潔燃料車的比例達到60%以上。

    北京目標:2017年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控制在600萬輛以內。完善區域差別化停車收費制度,研究城市低排放區交通擁堵費徵收方案。2016年,力爭實施第六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並同步供應符合標準的油品。到2015年底淘汰全部黃標車,到2017年累積淘汰100萬輛老舊機動車。2017年底,全市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應用規模力爭達到20萬輛。

    解讀:相比「國十條」裡關於機動車方面的控制措施,北京市五年計劃裡的相關規定可謂是「提前、苛刻」。於建華對比後說,北京市明確提出機動車保有量到2017年要控制在600萬輛以內,這或許是其他省市都不會設定的量化目標。同時,本市今年已經在全國率先實行機動車第五階段排放標準,在汽油車領域比國家標準提前兩年,在重型柴油車領域比國家標準提前一年,都走在全國的前面。

    而在「國十條」裡,目前只提及淘汰黃標車,並沒有提到淘汰老舊機動車。於建華介紹,本市早從2009年就開始淘汰黃標車,目前已經累計淘汰了15.6萬輛,到2015年將淘汰所有的黃標車。同時,本市從2011年開始積極實施淘汰更新老舊機動車方案,兩年多來已經累計淘汰了77.7萬輛老舊機動車,到2017年將實現淘汰100萬輛老舊機動車的目標。

    和「國十條」一樣,北京的五年計劃中也提到了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的推廣使用。今年,本市將研究制定鼓勵個人購買使用新能源車的政策,明年開始實施。到2017年,全市要力爭發展20萬輛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其中30%為公共領域用車,包括公務用車;70%為個人使用。

    此外,針對堵車這一「城市病」,本市正在研究關於劃定低排放區和交通擁堵費的徵收方案。於建華透露,低排放區是按區域還是按環路劃定,這些都還在研究中;交通擁堵費的收費標準也將進一步研討,「從國外的經驗來看,有些地區是把擁堵費加進了油價裡,不過也有的是進入某個區域收費,就像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那樣進行識別,只要進入交通擁堵費收取範圍,就按小時收取。」

    制定重汙染日分級實施方案

    重汙染日單雙號限行

    「國十條」:到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要完成區域、省、市級重汙染天氣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空氣品質未達到規定標準的城市應制定和完善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並向社會公布,要按不同汙染等級確定企業限產停產、機動車和揚塵管控、中小學校停課以及可行的氣象幹預等應對措施。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要建立健全區域、省、市聯動的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體系。區域內各省(區、市)的應急預案,應於2013年底前報環境保護部備案。

    北京目標:將空氣重汙染應急納入全市應急管理體系,實行政府主要負責人負責制,成立市空氣重汙染應急專項指揮部,負責空氣重汙染的應急組織、指揮和處置。修訂《北京市空氣重汙染日應急方案(暫行)》,綜合考慮汙染程度和持續時間,增加持續重汙染的應急措施,包括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重點排汙企業停產減排、土石方作業和露天施工停工、中小學校停課以及可行的氣象幹預等應對措施。

    解讀:於建華透露,關於重汙染日的分級和具體實施方案,目前本市的詳細規定還在起草中,爭取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時發布。北京市五年計劃中明確提出的應急措施,包括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重點企業停產、中小學停課等。於建華

    說,等詳細方案一出來,明確了重汙染日的分級之後,如果本市再出現重汙染天氣,直接「對號入座」即可,即什麼程度的天氣採取什麼樣的應急措施。「像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就是很有力的措施,如果出現像今年1月份那樣的重汙染天氣,當氣象條件對汙染物的擴散極為不利時,單雙號限行至少能減少一半的排汙量。」

    此外,關於重汙染天氣的監測預警工作,目前市環保局和市氣象局都正在做。全市目前有35個監測站點,實時監測空氣品質情況,市環保局每天還會發布當天夜間及次日白天的空氣品質預報。同時,市氣象局每天一早一晚都會發布空氣汙染氣象條件預報,告知本市的氣象條件是否有利於汙染物的擴散。

    環評會商信息共享

    預警應急聯合執法

    「國十條」:建立京津冀、長三角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由區域內省級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參加,協調解決區域突出環境問題,組織實施環評會商、聯合執法、信息共享、預警應急等大氣汙染防治措施,通報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工作進展,研究確定階段性工作要求、工作重點和主要任務。

    北京目標: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協調支持下,會同周邊省區市建立空氣重汙染應急響應聯動機制,開展區域聯防聯控,共同應對大範圍的空氣重汙染。

    解讀:眾所周知,空氣的流動性決定了大氣汙染是沒有剛性邊界的,單個城市很難獨善其身,所以加強區域的聯防聯控是北京空氣品質徹底改善必不可少的保障。記者了解到,就北京市各類汙染物對PM2.5濃度的「貢獻」比例來說,區域汙染傳輸佔到了24.5%。

    根據「國十條」和北京市的五年計劃,開展區域聯防聯控也是今後治理大氣汙染的重點工作。於建華表示,北京目前只能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好各項工作,同時按照國家的要求,加強與周邊省、區、市的合作,共同應對大範圍的空氣重汙染。

    大氣治汙防治全民參與

    企業自律公眾自覺社會監督

    「國十條」:明確政府企業和社會的責任,動員全民參與環境保護。企業要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接受社會監督。要在全社會倡導文明、節約、綠色的消費方式和生活習慣,引導公眾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全社會樹立起「同呼吸、共奮鬥」的行為準則,共同改善空氣品質。

    北京目標:開展三大全民參與行動,包括企業自律的治汙行動、公眾自覺的減汙行動和社會監督的防汙行動。

    解讀:相比上周發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昨天發布的整個計劃中,差別最大的就是全民參與行動。於建華認為,重點任務分解主要是說政府帶頭來落實的一些工程性的項目,但汙染來自於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這個過程中,其實每個人都是汙染的製造者,如果想加快空氣汙染治理的進程,那每個人都應該參與進來。

    全民參與行動包括企業、公眾和社會監督三方面。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排放一定的汙染物,所以一方面企業要加強自律,遵守環保法律法規,確保汙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的同時,還應不斷提高生產和治汙技術,減少汙染物排放。這其中包括工業企業、建築施工企業、運輸企業、環衛企業、餐飲企業以及其他服務業企業。

    作為汙染的製造者,社會公眾也有責任從自身做起,減少汙染。於建華提議,公眾可以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比如綠色消費,這包括養成拒絕露天燒烤、不用散煤、隨手關燈等良好的生活習慣;綠色出行,積極參與「無車日」行動,少開私家車,多乘坐公共運輸,停車熄火以及及時維修保養車輛等。同時,環保部門將組織「為美麗北京加油」等系列環保主題公益活動,壯大環保志願者隊伍,帶動更多的市民參與汙染防治和減排。(下轉第六版)

    對話

    記者:北京市從何時開始治理大氣汙染?

    方力(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堅持不懈地防治大氣汙染。1998年底,經國務院批准,市政府組織實施防治大氣汙染緊急措施,本市開始了大規模的防治工作。經過幾年治理,燃煤和工業等汙染得到控制,空氣品質明顯好轉,為成功申辦奧運會創造了條件。

    記者:北京市的大氣汙染治理工作走到了第幾步?

    方力:從1998年到現在,本市大規模防治大氣汙染工作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以1998年年底開始實施經國務院批准的防治大氣汙染緊急措施為標誌,以遏制空氣汙染加重的態勢,降低大氣環境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為主要目標,防治對象主要是燃煤、工業、機動車和揚塵汙染,具體措施主要是用一到兩年時間,把市區內低空排放的燒煤茶爐大灶和小噸位的燃煤鍋爐改用清潔能源,同時加大對工業汙染治理。從2004年開始,本市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之後氮氧化物也達標。

    第二個階段,以全面兌現奧運環保承諾為標誌,以確保奧運期間空氣品質達標為目標。在籌辦和舉辦奧運會過程中,市政府堅決嚴格執行國務院批准的「奧運空氣品質保障措施」,並與周邊五個省區市聯防聯控,全社會共同參與,出色地完成了奧運空氣品質保障任務。

    第三個階段,即現在將要實施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經過前兩個階段的治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汙染得到有效控制,可吸入顆粒物(PM10)大幅度下降,但以細顆粒物(PM2.5)為代表的汙染問題凸現出來。為治理PM2.5汙染,市政府制定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這就是我們今後幾年的努力目標。

    記者:北京市此輪治理大氣汙染有何新特點?

    方力:目前北京汙染的最大特點就是複合型汙染更加突出,PM2.5問題凸顯。隨著城市運行、日常生活產生的汙染所佔比重越來越高,區域汙染物傳輸的相互影響也越來越大,現在必須堅持多種汙染物協同減排,堅持對汙染物排放總量和濃度實行「雙控制」,堅持全社會共同參與、行動,堅持區域聯防聯控共同應對,才能解決汙染問題。

    具體來說,汙染物類型由原來的以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為重點,轉向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等多種汙染物全面控制;從汙染物來源看,由原來的燃煤、工業為主轉向燃煤、機動車、工業、揚塵多種來源轉變,複合型汙染特徵更加突出;從防治的技術路線看,尤以濃度控制為主,向實行汙染物排放總量和濃度「雙控制」轉變。

    記者:北京市防治大氣汙染急需解決哪些問題?

    方力:總的來說有五方面。首先,大氣汙染物排放面廣量大,超過本市大氣環境容量,這是目前本市空氣品質不能達標的根本原因;其次,汙染增量對改善空氣汙染的壓力越來越大,幾乎抵消了這十幾年治理削減掉的排放量;再者,新老問題疊加,老的汙染問題沒有徹底解決,新的問題已開始凸顯,治理難度更大;然後,生活類汙染佔比越來越大,實現空氣品質的根本好轉,有賴於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最後,區域聯防聯動是北京空氣品質徹底改善必不可少的保障,因為空氣的流動性決定了大氣汙染沒有剛性邊界,誰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他山之石

    世界大城市治理大氣措施

    大城市空氣汙染防治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伴隨經濟發展,發達國家城市大氣汙染防治進行了幾十年。世界空氣汙染髮展演變歷程與人類活動,特別是化石燃料燃燒關係密切,與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同步發生和發展,伴隨著人類不斷對新的高效能源的需求、探索和使用,空氣汙染的種類、形式不斷發展和演變,世界各國的許多大城市對大氣汙染防治也是新招頻出。

    倫敦

    倫敦市中心的面積有22平方公裡。從2002年開始,倫敦對在工作日的上午七時至下午六時間通行倫敦市中心的機動車輛收取每日8英鎊的交通擁堵費。倫敦交通局稱,自實行交通擁堵費方案以來,收費時段裡倫敦市中心的汽車數量每日減少了7萬輛,公交車的乘坐人數則增加了6%。但對於使用清潔燃料的機動車輛不收取交通擁堵費。

    2005年,倫敦市開始對2萬輛計程車和7000輛公交車進行管理。所有掛牌經營的計程車在2008年7月前,最低必須達到歐Ⅲ標準;到2005年年底,對所有符合歐Ⅱ和歐Ⅲ標準的公交車(約佔公交車數量的93%)安裝微粒過濾器,同時用符合歐盟最新標準的車輛替換500輛最陳舊的公交車。

    2007年2月起,收取交通擁堵費的區域由原先的倫敦中心區向西部延伸。倫敦交通局稱,集中在西部延伸區的交通流量下降了14%(相當於每日減少了3萬輛汽車),進入西部延伸區的自行車流量增加了12%。到2008年,倫敦市開始對要進入低排放區但未達到更高排放標準的機動車收取費用。

    巴黎

    2007年,巴黎市政府創建自助服務自行車網站「Vélib」,2萬輛自行車存放在1451個站點,由所有巴黎郡的電子終端控制。自行車採取短期租賃(1天至7天)或1年的長期租賃。車站的電子終端用來獲取信息和付款。

    從2011年12月開始,巴黎推出電子汽車租賃服務「Autolib」。一種小四座車被稱為「藍車」,完全是電動的,最高速度為130公裡/小時,一次充電可行駛250公裡。按年租賃Autolib的成本是144歐元,而按天和周租賃分別為10和15歐元。每半小時的駕駛收取約5歐元的附加費。

    巴黎實施的電車共享服務,租車費用可以月付或者年付,並使用一種特別的磁卡作為鑰匙。共享服務的車輛數量要充足,確保人們可以在任何停車場找到。車輛可以免費停在停車場黃色或者藍色的停車位中,在行駛過程中車輛也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線路。

    洛杉磯

    洛杉磯於1967年成立了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該委員會成為加州政府下轄的「清潔空氣機構」。

    洛杉磯對工商業、地方社區和政府機構等施行了大大小小數百項空氣汙染物排放控制措施,不僅重視控制固定汙染源產生的汙染物,而且對整個盆地(甚至包括無直接管轄權)的土地使用和交通決策也有重大影響。

    1990年,空氣資源委員會批准了清潔燃油和低排放及零排放機動車標準;1993年,針對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施行了區域清潔空氣激勵市場方案;1996年,加州的Ⅱ期清潔燃燒汽油(CBG)面市,洛杉磯市開展了「自行車計劃」;1999年,空氣資源委員會出臺了消費品規定,削減易形成霧霾的汙染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2000年,空氣資源委員會修改了農業燃燒指南,降低燃燒產生的煙霧;2003年,採用了柴油燃料新標準,規定柴油燃料中的硫含量降幅高達95%以上;2004年,禁止一切戶外居民垃圾燃燒行為的規定,規定州內的機動車和港務船使用低含硫柴油燃料,要求重型柴油卡車和州際巴士司機機動車發動機空轉時間不得超過五分鐘;2006年,制定了美國海港歷史上最全面的措施,降低與海港運營有關的空氣汙染和健康風險;加州採用了新的極低硫含量柴油燃料;2007年,開展清潔卡車項目,制定了五年計劃表,提高港口服務中1.6萬輛卡車的環保標準,要求所有車輛進行報廢或進行改裝翻新,至2012年所有車輛必須達到2007年美國環保署制定的柴油卡車排放標準。

    加州對空氣品質管理起步較早,在國家空氣品質管理法規發展方面一直處於主導地位,對所有國家都具有良好的實踐借鑑意義。

    東京

    1972年頒布懸浮顆粒物的標準,相當於我國PM10的標準,包括日均濃度值和小時值兩個限值,日均標準值為100μg/m3,小時標準值為200μg/m3。

    80年代末期,制定了東京都地下交通系統規劃,在東京都(市)內對地下步行交通、地下機動車交通、地下軌道交通和城市其他地下設施的開發建設進行全面協調。

    2001年,日本國土交通省大城市改造委員會推出未來50年日本東京圈和京阪神圈的改造計劃。該計劃指出,東京圈內上班族的通勤時間將減少至平均30分鐘;到2010年,東京圈(東京都和神奈川、千葉、埼玉3縣)的人口將減為2630萬。

    2001年,東京都議會通過柴油車的限制條例,並制定東京都柴油車排放標準。規定適應車輛總重量的粒子狀物質(PM)的允許排放限度,禁止超過標準的柴油機車在東京都內行駛,對違規車輛最高處以50萬日元的罰款。

    2006年,為治理亂停車,東京政府僱用停車監督員,配備數位相機和記錄儀器,發現違章一次罰款1.5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000元),扣兩分。

    2007年,推出了《關於保證都民健康與安全的環境條例》。提出了推行低公害車、使用燃料、控制交通擁擠等法規政策,也對不同類型機動車設定了尾氣達標的燃料標準。

    2009年,頒布PM2.5環境標準,包括年均值和日均值,年均標準為15μg/m3,日均標準為35μg/m3。

相關焦點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通報說,2019年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 安徽城市年均PM2.5濃度 三年後降低18%
    中安在線訊 據安徽商報報導,到2020年,我省城市PM2.5年均濃度由5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48微克/立方米,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日前,《安徽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正式出臺。根據規劃目標,到2020年,全省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汙染物排放強度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目前,我國的pm2.5標準值為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75微克/立方米為達標,然而,這一數值與pm2.5國際標準相比,還相差甚遠,僅僅是達到世衛組織設定的最寬標準。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pm2.5標準值為小於每立方米10微克,年均濃度達到每立方米35微克時,人患病並致死的機率將大大增加。
  • pm2.5標準值是多少?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連日來,霧靄重重,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pm2.5標準值。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pm2.5的危害很大,除心臟病、動脈硬化外,還會造成肺癌、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 2019年,我省PM2.5、PM10年均濃度均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
    其中,2019年我省PM2.5、PM10年均濃度均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多項汙染物指標均達到近5年來最好水平。 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焦飛介紹,2019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目標值1.1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2微克/立方米,兩項指標均圓滿完成了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三是損害人體健康,這是危害最大的,PM2.5因其能被人體吸入並粘附在呼吸道和肺葉而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由於太陽中紫外線輻射的減弱致使小兒佝僂病高發,還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那麼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呢?
  • 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
  • 藍天保衛戰專家談(7)丨2013年以來74城PM2.5小時濃度超300微克/...
    2020年1—2月,全國地級城市PM2.5重汙染天數為歷史同期最低,較2015年同期減少39.2%,PM2.5小時值超過300微克/立方米的小時數較2015年減少47.8%。可見,無論是PM2.5重汙染天數還是PM2.5小時濃度超300微克/立方米的小時數均在2015年至2020年間有顯著下降,全國地級城市重汙染天氣大幅減少。
  • PM2.5年均濃度值連續兩年優於國家標準
    3月13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據統計,2018年和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均為31微克每立方米,優於國家二級標準,濃度值為全省最低,實現了有監測記錄以來的連續兩年最好水平。
  • 2014年國家PM2.5標準 廣州要求2020年需達標
    據悉,廣州空氣品質達標規劃已基本編制完成,提出2020年實現環境空氣品質基本達到國家標準,即廣州PM2.5年均濃度要達到35微克/立方米以下,這比此前提出的2025年達標提前了5年。(PM2.5是什麼意思? )  2014年12月1日,中國PM2.5標準:要求濃度在35微克/立方米以下!
  •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地區空氣品質報告,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012019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5%
    原標題:2020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57.5%記者從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獲悉:2020年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與2013年相比下降57.5%。
  • 2020年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
    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
  • 浮塵進京PM10爆表 周末PM2.5濃度將會上升
    京華時報記者王碩  2013年,全市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繼續下降,但首次納入全年監測的PM2.5年均濃度達89.5微克/立方米,超標156%(國家二級標準為35微克/立方米);由於水資源短缺,北京湖庫缺水,河流斷流
  • 浙江PM2.5濃度與領導升遷掛鈎 考核不及格市長將被約談
    2015年考核範圍擴大至所有縣去年PM2.5濃度均未超國家限值早在2013年4月19日,本網就曾獨家報導了浙江試行環境空氣品質年度考核的消息。不過,當時這一通報範圍僅限11個設區市,並根據2014年年均濃度開始考核。
  • 新風系統可以讓室內PM2.5在個位數?
    空氣問題成為了時下熱議話題,PM2.5成為了社會熱點詞彙,大多數人都養成了每日出門前看PM2.5數值的習慣。新風系統的出現完美解決了空氣品質問題,它可以有效排除室內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能減少PM2.5、花粉、粉塵等顆粒物對人體的侵害,從而守護全家健康。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一、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9.5%
    一、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