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M2.5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m3
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北京目標:到2017年,全市空氣中的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5%以上,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左右。
-
PM2.5年均濃度值連續兩年優於國家標準
3月13日,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據統計,2018年和2019年我市PM2.5年均濃度值均為31微克每立方米,優於國家二級標準,濃度值為全省最低,實現了有監測記錄以來的連續兩年最好水平。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通報說,2019年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
長三角珠三角PM2.5和PM10濃度均達二級標準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6月,74個城市中空氣品質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分別是:唐山、邢臺、邯鄲、濟南、保定、鄭州、太原、廊坊、衡水、北京和天津(北京、天津並列倒數第10位);空氣品質排名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依次是珠海、中山、海口、廈門、深圳、江門、舟山、惠州、南寧和麗水。
-
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資料圖 吳鏑 攝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本市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其餘三項汙染物保持達標。2020年,北京市PM2.5、PM10、NO2和SO2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詳解PM2.5是什麼?PM2.5標準是什麼?
導讀可能很多朋友看到pm2.5有一些陌生,其實它是空氣中的一種顆粒物,可以進入人體肺部,對人們的身體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現在國內處於亞健康的人佔了很大一部分,了解一些關於pm2.5的信息還是很有好處的,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什麼是PM2.5,PM2.5的標準是什麼?
-
pm2.5的主要來源有哪些?pm2.5標準值是多少?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灰霾天氣被公認為災害性天氣:一是影響通行安全,地面能見度降低交通事故多發。二是導致氣象變異,便區域氣候反常。三是損害人體健康,這是危害最大的,PM2.5因其能被人體吸入並粘附在呼吸道和肺葉而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症;由於太陽中紫外線輻射的減弱致使小兒佝僂病高發,還易使空氣中傳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強導致傳染病增多。那麼pm2.5產生的主要來源有哪些呢?
-
PM2.5值 「2+26」城市中濃度最低,北京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今年1月至8月,全市四項汙染物濃度繼續保持同期最低,其中PM2.5累計濃度41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中濃度最低;累計優良天數170天、同比增加20天。曾經一度被冠之以「霾都」的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從生活、居住在這個城市的更多人「朋友圈」中頻頻曬出的「北京藍」等可窺一斑。
-
pm2.5標準值是多少?pm2.5中國標準與pm2.5國際標準的區別
連日來,霧靄重重,使越來越多的人關注pm2.5標準值。我國現行的pm2.5標準值與pm2.5國際標準有多大差距呢?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被稱作入肺顆粒物。pm2.5的危害很大,除心臟病、動脈硬化外,還會造成肺癌、支氣管炎、哮喘等疾病。
-
2019年,我省PM2.5、PM10年均濃度均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
其中,2019年我省PM2.5、PM10年均濃度均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多項汙染物指標均達到近5年來最好水平。 發布會上,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焦飛介紹,2019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為58.82微克/立方米,低於國家和省下達的60微克/立方米目標值1.18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低於省定98微克/立方米的目標值2微克/立方米,兩項指標均圓滿完成了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
-
穹頂之下:對比國內外PM2.5濃度標準
1997年7月18日美國國家環保署(USEPA)對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進行了修訂,將PM2.5納入其標準中,並制定了為期17年的長遠工作計劃,積極的開展了PM2.5汙染防治工作。20世紀90年代美國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揭示了長期或短期暴露於高濃度排名PM10或PM2.5環境中與多種健康指示如就診率、呼吸系統發病率、肺活量降低和死亡率等之間的聯繫。哈佛大學對六城市的研究結果建立了PM2.5與健康的直接聯繫(Dockery D W et al.,1993;Chow J C et al.,1986a,1986b)。
-
浮塵進京PM10爆表 周末PM2.5濃度將會上升
其中PM2.5年均濃度每立方米89.5微克/立方米,超標156%,是超標最為嚴重的汙染物;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56.0微克/立方米,超標40%;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108.1微克/立方米,超標54%;臭氧(O3)指數(日最大8小時滑動平均第90百分位濃度)183.4微克/立方米,超標14.6%。
-
北京2019年「藍天成績單」發布 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
即: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密雲、懷柔兩區PM2.5年均濃度首次「達標」;PM2.5一級優天數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首次實現全年無空氣嚴重汙染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到2019年底,全市四項主要汙染物中,已有三項達到國家標準,只有PM2.5年均濃度超過國家標準20%,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但創下了自2013年有監測以來的最低值。
-
2020年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
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
-
PM2.5是什麼意思?PM2.5有什麼危害?
隨著全國各地空氣出現嚴重汙染,pm2.5屢屢爆表,我國多個城市發生嚴重霧霾。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一個原本陌生的術語——PM2.5。那麼,到底pm2.5是什麼意思?pm2.5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 PM為英文particulatematter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叫做顆粒物。
-
新風系統可以讓室內PM2.5在個位數?
空氣問題成為了時下熱議話題,PM2.5成為了社會熱點詞彙,大多數人都養成了每日出門前看PM2.5數值的習慣。新風系統的出現完美解決了空氣品質問題,它可以有效排除室內甲醛、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能減少PM2.5、花粉、粉塵等顆粒物對人體的侵害,從而守護全家健康。
-
北京副市長:PM2.5達標至少需18到20年
8年後可呼吸密雲水庫空氣 洪峰在發言中說,治理PM2.5工作共有「三步走」:第一步是在「十二五期間」,即到2015年,主要汙染物的年均濃度比2010年下降15%,其中,PM2.5濃度要下降到60微克/立方米左右,現在,我市PM2.5年均濃度在70微克/立方米左右。
-
北京立PM2.5軍令狀 年均降5%首入政府報告
【數讀】 PM2.5年均濃度走勢單位:微克/立方米【數讀】 兩環、三帶、九楔、多廊格局 法制晚報訊(記者白冰) PM2.5 【摘要】「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5%以上,大氣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5%左右。」 【解讀】 治理汙染立軍令狀 根據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最大的亮點之一,就是對削減PM2.5濃度立下軍令狀。 根據去年發布的2013年—2017年北京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到2017年,重汙染天數要明顯減少。
-
合肥PM2.5和PM10濃度持續下降
4月9日,記者從合肥市生態環境局獲悉,合肥市對外公布的落實第二輪安徽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該市生態環境質量和汙染防治水平穩步提升,PM2.5、PM10平均濃度同比下降4.3%、0.6%,2014年以來,合肥市大氣顆粒物PM2.5和PM10濃度已持續6年下降。
-
浙江PM2.5濃度與領導升遷掛鈎 考核不及格市長將被約談
浙江在線杭州1月18日訊(浙江在線記者/潘傑 編輯/金斌)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了《浙江省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正式明確今後PM2.5濃度考核將與領導幹部政績及考核掛鈎。2015年考核範圍擴大至所有縣去年PM2.5濃度均未超國家限值早在2013年4月19日,本網就曾獨家報導了浙江試行環境空氣品質年度考核的消息。不過,當時這一通報範圍僅限11個設區市,並根據2014年年均濃度開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