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9年「藍天成績單」發布 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

  昨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曬出2019年「藍天成績單」,創下四個「首次」。即:PM10和二氧化氮年均濃度首次「達標」;密雲、懷柔兩區PM2.5年均濃度首次「達標」;PM2.5一級優天數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首次實現全年無空氣嚴重汙染日。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到2019年底,全市四項主要汙染物中,已有三項達到國家標準,只有PM2.5年均濃度超過國家標準20%,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但創下了自2013年有監測以來的最低值。

  PM2.5年均濃度七年最低

  市生態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介紹,2019年,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10、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分別為68、37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國家標準(70、4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濃度為4微克/立方米,穩定達到國家標準(60微克/立方米)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四項主要汙染物中,上述三項均已達到國家標準,PM2.5仍是北京市大氣主要汙染物,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20%。與2018年相比,下降了近18%,並創下了2013年監測以來的最低值。

  從全市情況看,去年5月至9月,PM2.5平均濃度基本與國家標準相當,8月月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是PM2.5開展監測以來的歷史最低值。

  從各區情況看,2019年密雲區、懷柔區PM2.5年均濃度分別為34、35微克/立方米,率先達到國家標準。

  南北區域汙染差異明顯縮小

  縱觀2019年全年,北京市優良天數為240天,佔比65.8%。其中,PM2.5一級優天數顯著增多,達187天,佔比首次超過50%,是2013年的2.6倍。2019年重汙染日為4天,首要汙染物均為PM2.5,全部發生在秋冬季;北京全年無嚴重汙染日。據介紹,北京已經連續兩年沒有出現嚴重汙染日和持續三天以上的重汙染過程,汙染峰值明顯降低、持續時間明顯縮短、發生頻率明顯減少。

  劉保獻介紹,北京市PM2.5逐步均勻化,南北差異由2013年的63微克/立方米降低至2019年的23微克/立方米。但是,與城市非交通環境相比,交通汙染問題仍較突出。從年均值來看,2019年交通環境二氧化氮、PM10、PM2.5分別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48.6%、8.8%、9.5%;從日變化來看,2019年交通環境二氧化氮各時段較全市高出約17至21微克/立方米。

  空氣改善 七成靠「人努力」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教授邢佳介紹,通過估算,去年北京空氣品質改善幅度中,氣象條件即「天幫忙」只貢獻了二至三成,剩下的主要是本地和周邊協同減排貢獻,即「人努力」。說到底,空氣品質的改善,是北京市長期治理大氣成效的體現,也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成果。

  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李翔介紹,2019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一年,全市以PM2.5治理為重點,以「一微克」行動為主線,堅持工程減排和管理減排並重,持續聚焦移動源、揚塵源、生產生活源等重點汙染來源,持續深化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推動區域聯防聯控。

  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十三五」規劃的全面收官之年,本市將繼續以PM2.5治理為重點,聚焦重型柴油車、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等重點領域、重點汙染物,深入實施「一微克」行動,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盡最大努力推動全市空氣品質繼續改善。

  文/本報記者 王斌

  相關新聞

  北京正開展PM1研究性監測

  本報訊(記者 王斌)1月3日,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主任劉保獻在發布會上透露,北京正開展PM1研究性監測。據了解,PM1本身屬於PM2.5的一部分。目前針對PM1,國內外均處於研究性監測範圍,並沒有相關的評價標準和監測規範。因此,下一步針對PM1仍然是開展研究性工作。

  此前,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北京召開環境空氣PM1試點第一階段比對監測工作總結會,對2017年底以來總站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武漢和蘭州六地同步組織開展的「PM1試點第一階段比對監測」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

  初步結論顯示,六地PM1均為PM2.5主要組成部分,PM1佔PM2.5比例均在50%以上,個別地區佔比超過70%。其次,六地PM1濃度整體維持在較低水平,年均值分布在22至37微克/立方米之間,平均值為31微克/立方米,各地PM1濃度隨PM2.5濃度同步下降,空氣品質明顯好轉。

  試點工作還提示,初步驗證PM1自動監測技術可行,主流監測儀器性能質量能夠支撐當前的大氣環境管理要求,滿足開展PM1自動監測的業務化需求。

  據了解,試點工作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比對測試取得了預期成果。第二階段試點監測從2019年4月起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選擇7個城市繼續開展,了解重點區域重點城市的PM1濃度時空分布特徵和變化趨勢。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於建華表示,PM1在PM2.5中佔比較大,PM2.5依舊是主要汙染物,是近期和未來長階段治理重點。

(責編:高星、鮑聰穎)

相關焦點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30+」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降至「30+」為2013年該數據有持續監測記錄以來最優,進一步趨近空氣品質國家標準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倪元錦)北京市生態環境局4日召開新年例行發布會稱,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首次降至「30+」,為2013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PM10和NO2首次達到國家...
    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北京曬2015治霾成績單 空氣達標天超5成
    京華時報製圖汪春才  昨天是2016年的第一個工作日,籠罩在整個元旦假期的霧霾消散,北京迎來了久違的藍天。當天上午,市環保局發布了2015年空氣品質情況。這是北京第二次發布年度「治霾成績單」。  與2014年相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38.1%、11.8%、12.3%、6.2%。1998年以來長期監測的三項汙染物中,二氧化硫濃度下降89%,二氧化氮濃度下降32%,PM10濃度下降46%;PM2.5自2013年監測以來濃度下降10%。
  • 河南2019年大氣環境成績單發布:PM2.5和PM10圓滿完成國家目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郭兵 PM2.5和PM10圓滿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各項各項汙染指標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PM2.5濃度連續5個月達到國家空氣之間二級標準,1月7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2019年重點民生實事落實情況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達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優——38微克/立方米!  「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 北京:去年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
  • 各地環保頭條丨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
    )、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其餘三項汙染物保持達標2020年,北京市PM2.5、PM10、NO2和SO2年平均濃度分別為38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3日訊 今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對外發布,2019年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全年優良天數達312天 2020年我市藍天保衛戰成績單出爐
    ◆環境空氣品質實現8年來持續改善我市藍天保衛戰再次打了場漂亮仗。評價環境空氣品質的六項汙染物濃度全面下降,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濃度分別為15微克/立方米、47微克/立方米、76微克/立方米、34微克/立方米、2.0毫克/立方米和150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16.7%、6.0%、3.8%、5.6%、20.0%和0.7%;綜合指數4.93,同比下降6.5%;消除了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氣
  • 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38微克/立方米 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優
    4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地區空氣品質報告,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2020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20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首次達到「30+」水平,同比下降9.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到國家標準並保持個位數水平。
  • 北京2019全年空氣品質報告出爐 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有監測...
    &nbsp&nbsp&nbsp&nbsp2019年北京空氣品質報告正式出爐。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通報說,2019年在區域空氣品質同步改善、氣象條件較常年整體有利情況下,北京市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全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至此,北京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從具體分項指標來看,全年北京大氣環境中PM2.5等四項主要汙染物同比均明顯改善。
  • 各地環保頭條丨2019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42微克/立方米 空氣品質...
    其中PM2.5年均濃度為42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首次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穩定達標並連續三年濃度達到個位數。北京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012019年空氣品質總體情況及特徵2019年,北京市PM10、PM2.5、NO2和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8微克/立方米、42微克/立方米、37微克/立方米和4微克/立方米。
  • 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
    2020年北京空氣品質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
  • 2020年PM2.5年均濃度創歷史新低!北京去年「好天兒」多了36天
    今天上午,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發布,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創歷史新低,PM2.5濃度首次實現「30+」,與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的差距進一步拉近。同時,2020年北京藍天「含金量」持續提升,平均每周7天有6.3天為PM2.5優良天,全年的「好天兒」比2019年多了36天。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 同比降9.5%
    「人努力,天幫忙」,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降9.5%
    「人努力,天幫忙」,經過全市共同努力、區域協同,在氣象條件整體有利的情況下,北京市空氣品質改善取得標誌性、歷史性突破,大氣環境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人民群眾藍天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圓滿收官。北京市大氣汙染治理經驗被納入聯合國環境署「實踐案例」,為全球其他城市,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城市提供借鑑。
  • 北京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去年3/4天數為優良天
    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 (陳杭)2020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首次實現「30+」,為38微克/立方米。全年3/4的天數為優良天,「好天」比2019年多了一個多月。
  • 四川連續4年完成總量減排 去年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5.7%
    四川連續4年完成總量減排 去年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5.7%   2014年全省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5.7%  2月4日,記者從全省環保工作會議上獲悉,2014年全省PM10年均濃度值同比下降
  • 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9.9%全年重汙染日39天
    資料圖:1月2日,北京霧霾持續。據悉,預計1月4日夜間前後空氣品質將逐步好轉。 中新社記者 李慧思攝中新社北京1月3日電 (記者尹力)2016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7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9%,但仍超國家標準1.09倍;全年重汙染日39天,較2015年減少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