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9日訊 12月18日,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生態治理藍皮書:中國生態治理發展報告(2019-2020)》。
《藍皮書》分析指出,從國家層面生態治理情況及變化總體上看,我國空氣環境和水環境治理效果最好,2010年、2017年的平均值分別是0.89和0.85;其次是汙染處理和居民生活改善,這兩個的年度平均值分別是0.79和0.52;綠化環境指數最低,平均值只有0.28。這表明,我國在實施生態治理過程中,特別是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從動態來看,全國生態治理水平穩步提高,居民生活和汙染處理增幅最大。全國生態治理總指數從2010年的0.64上升到2017年的0.69,上升了0.05。在各個分維度中,居民生活和汙染處理指數上升的幅度最大,分別從2010年的0.45和0.75上升到2017年的0.57和0.83。
從各維度指數對生態治理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看,居民生活和汙染處理貢獻最大,其貢獻率分別達到48%和32%;其次是居民生活和綠化環境,對生態治理總指數的貢獻率分別為16%和8%。
從區域層面生態治理情況來看,四大區域的生態治理總指數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性差異。2010年到2017年,東部地區生態治理總指數都遠遠高於其他區域,其平均指數為0.72。其次是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其平均指數分別是0.67和0.65。與它們相比,西部地區生態治理總指數最低,只有0.6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