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2020-12-04 中國經濟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19日訊 12月18日,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生態治理藍皮書:中國生態治理發展報告(2019-2020)》。

《藍皮書》分析指出,從國家層面生態治理情況及變化總體上看,我國空氣環境和水環境治理效果最好,2010年、2017年的平均值分別是0.89和0.85;其次是汙染處理和居民生活改善,這兩個的年度平均值分別是0.79和0.52;綠化環境指數最低,平均值只有0.28。這表明,我國在實施生態治理過程中,特別是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從動態來看,全國生態治理水平穩步提高,居民生活和汙染處理增幅最大。全國生態治理總指數從2010年的0.64上升到2017年的0.69,上升了0.05。在各個分維度中,居民生活和汙染處理指數上升的幅度最大,分別從2010年的0.45和0.75上升到2017年的0.57和0.83。

從各維度指數對生態治理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看,居民生活和汙染處理貢獻最大,其貢獻率分別達到48%和32%;其次是居民生活和綠化環境,對生態治理總指數的貢獻率分別為16%和8%。

從區域層面生態治理情況來看,四大區域的生態治理總指數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性差異。2010年到2017年,東部地區生態治理總指數都遠遠高於其他區域,其平均指數為0.72。其次是中部地區、東北地區,其平均指數分別是0.67和0.65。與它們相比,西部地區生態治理總指數最低,只有0.62。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外媒看中國」德媒:中國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空氣品質明顯改善
    五年前,中國正式向環境汙染「宣戰」,五年後的今天中國環境汙染治理取得顯著成效,空氣品質明顯改善。報導稱,同幾年前相比,中國空氣汙染的紅色警報已經很少見到。環保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主任馬軍表示:「中國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已經使廢氣排放明顯降低。減少燃煤、加強監控以及重整重工業,是空氣品質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
  • 渤海汙染取得顯著成效 海洋汙染防治這盤「棋」剛開啟
    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副司長霍傳林指出,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海洋領域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首戰,從渤海當前開展的河海共治「消劣行動」、入海排汙口排查整治、圍填海嚴格管控等行動均是我國探索海洋汙染治理的新路子。渤海汙染治理範圍定為渤海全海區和環渤海的三省一市,重點是環渤海「1+12」城市,包括天津市、遼寧省、河北省和山東省。
  • 英媒:北京空氣品質創紀錄 中國治理汙染成效顯著
    英國《衛報》網站2月22日文章,原題:藍天的思考:中國治理汙染正在收到成效 冬季歷來是北京霧霾最嚴重的季節,因為燃煤量會增加以便為數以百萬計的居民供暖。但近來中國首都的天空乾淨得幾乎不可思議,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政府限制了化石燃料的使用。
  • 柴發合:我國大氣汙染治理歷程回顧與展望(《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摘要】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隨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大氣環境問題的演變而不斷深化。幾十年來,我國在大氣汙染控制和空氣品質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效。本文在系統回顧我國大氣汙染治理歷程基礎上,展望提出新時期推進我國大氣汙染治理創新思路。
  • 中國固體廢物管理現狀及塑料汙染治理成效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固體廢物管理,20世紀70年代就將「廢渣」治理作為環境治理的重點,不斷通過完善法規制度標準,深入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通過優化完善依法治理體系,大力推進相關領域深化改革,部署實施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等重點工作,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與此同時,針對全球關注的塑料汙染治理問題,中國政府率先垂範、勇於探索,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 商南縣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王永斌)2020年,商洛市生態環境局商南縣分局全面貫徹落生態文明思想和有關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決策部署,積極履行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統籌謀劃牽頭實施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助力推進「靈秀商南」建設。一年來,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成效顯著,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責任考核指標。
  • 汙染防治「五大保衛戰」成效顯著
    汙染防治「五大保衛戰」成效顯著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齊齊哈爾、大慶、綏化等城市水源水質不達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136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存在違規問題,已整改完成134個;新劃分和調整各級水源保護區403個,全省26處縣(區)級地表型飲用水水源地發現的100個環境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治;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顯著。去年完成了20個黑臭水體初步治理,超額完成國家80%的目標任務。
  • 霧霾治理成效初步顯現 今後3年力度有增無減
    【中國環保在線 廢氣處理】加快推進霧霾治理是當前我國面臨的迫切任務,是維護人民身體健康、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雖然目前我國霧霾治理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但路漫漫其修遠兮,真正根除霧霾侵襲,仍需上下而求索。
  • 【權威發布】淄博城鄉環境大整治成效顯著 清理路域垃圾321萬立方米
    【權威發布】淄博城鄉環境大整治成效顯著 清理路域垃圾321萬立方米 2021-01-13 11: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
    原標題: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顯著優勢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究其原因,獨特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發揮了很大作用。
  • PM2.5剛下降 臭氧汙染又上升:我國大氣汙染治理的成績與挑戰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3年1月以來,我國中東部地區持續發生重霾汙染事件,大氣汙染治理迫在眉睫。為此,黨中央和國務院於2013年頒布了《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十條」),旨在通過源頭減排,實現重點區域以細顆粒物(PM2.5)為首的大氣汙染得到控制,使空氣品質顯著改善。
  • 洛杉磯、倫敦、巴黎等城市治理霧霾與大氣汙染的措施與啟示
    近年來,我國中東部地區持續高發的霧霾,引發社會公眾對空氣品質和環境汙染問題的高度關注。2013年1月底,全國霧霾面積就達到143萬平方公裡。2014年2月20日起,濃重的霧霾在北京及華北大部分地區持續7天不散。專家稱我國大氣汙染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 海洋環境汙染治理迫在眉睫
    在全球環境逐漸惡化的今天,海洋以其71%的面積,在其中佔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對於我國來講,近海漁業資源的不斷減少等現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海洋汙染造成的。因此,在海洋經濟不斷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支持的同時,海洋環境汙染問題解決也迫在眉睫。
  • 渤海海洋環境汙染:現狀、問題、成因、治理 | 構建政府—市場...
    不合理的開發方式致使渤海存在赤潮頻發、水體富營養化、生物多樣性銳減等生態環境問題。渤海地區的海洋環境汙染治理效果不理想,原因在於渤海地區海洋環境汙染治理主體較為單一,權力運行缺乏多維性,同時作為治理主體的市場和公眾未發揮其治理作用。
  • 中國霧霾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仍面臨六大挑戰
    《報告》以「大國治霾之城市責任」為主題,分專題討論了當前霧霾治理過程中所面臨的重點和難點,對全國重點地區主要城市採取的治理措施進行總結,系統評價中國城市健康發展狀況,分析研究城市霧霾治理取得的成效及其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強化霧霾治理、加強環境保護、促進城市健康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對策建議。 在《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發布的第三個年頭,霧霾治理攻堅戰依舊在繼續。
  • 繁昌黑臭水體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據區住建局副局長陳黃梅介紹,2018年12月份我區啟動了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總治理面積約12萬平方米,對水系沿線的11個小區及江夏明珠廣場的雨汙水管網進行了溯源排查、截汙納管等整治工作,同時對龍亭路雨水泵站、衛星塘生態系統提升,進行了改造,水質及周邊環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治理效果顯著。
  • 我國生態環保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從兩次汙染源普查看環境形勢變化
    總體看,雖然我國資源能源消耗總量較大、非清潔能源佔比仍較高,但是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結構不斷向好。環境汙染治理投資不斷增長,環境公共服務顯著改善。與「一汙普」相比,「二汙普」時期環境汙染治理投資由3387.30億元增至9538.95億元,增長近兩倍;環境汙染治理投資佔GDP比重降低0.10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環境汙染治理投資增速低於GDP增速;環境汙染治理投資中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佔比提高20個百分點,而工業汙染治理完成投資比重降低14個百分點。
  • 我國生態治理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解決?
    《藍皮書》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態治理取得的成效,明確了當前生態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生態治理政策建議。我國生態治理存在四方面問題《藍皮書》分析指出,我國空氣環境和水環境治理效果最好,其次是汙染處理和居民生活改善,而綠化環境指數最低。這表明,我國在實施生態治理過程中,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 生態環境部:我國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
    相比十年前第一次汙染源普查,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顯示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汙染治理能力明顯提升。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第一次汙染源普查是2007年12月31日,第二次的標準時點是2017年12月31日,整整相差了十年。過去十年,是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質量快速改善的十年。
  • 南通市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評估情況
    按照《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關於組織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綜合評估工作的通知》(蘇環辦〔2020〕179號)要求,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委託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採取文件查閱、資料收集、座談調研等方式,對前期南通市土壤汙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為南通市下一階段更好地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決策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