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環保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從兩次汙染源普查看環境形勢變化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北極星大氣網訊:從2007年的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簡稱「一汙普」)到2017年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以下簡稱「二汙普」),十年間,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結構,以及汙染源的類型、分布、規模和性質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本文結合兩次普查數據,深入分析了這十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形勢的變化,希望能為「十四五」生態環保規劃編制,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改善環境質量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兩次汙染源普查之間的十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十年。與「一汙普」相比,「二汙普」時期我國人口由132129萬人增至139008萬人,增加6879萬人,增長超過5%;城鎮化率由45.89%增至58.52%,提高近13個百分點。GDP由270092億元增至832036億元,增幅超過200%;人均GDP增幅也接近200%。第二產業佔比由47%降至40%,降低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佔比由43%增至53%,提高近10個百分點。十年間,我國社會經濟和產業結構均發生較大轉變,人口小幅增長的同時城鎮化率顯著提高,經濟總量取得質的飛躍、人均GDP大幅增長,第三產業規模和比重持續上升、產業結構明顯優化。

能源消費總量持續上升,水資源節約和能源集約利用加強,資源消耗強度不斷降低。與「一汙普」相比,「二汙普」時期我國用水量由5818.67億立方米增至6043.40億立方米,增長4%左右;人均用水量由441.52立方米/人降至435.91立方米/人,下降1%左右;單位GDP用水量也由200立方米/萬元降至70立方米/萬元,降幅達65%。能源消費總量由311442萬噸標準煤增至448529萬噸標準煤,增長44%,其中清潔能源消費佔比提高超過6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由1.15噸標準煤/萬元降至0.54噸標準煤/萬元,降幅超過50%。總體看,雖然我國資源能源消耗總量較大、非清潔能源佔比仍較高,但是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結構不斷向好。

環境汙染治理投資不斷增長,環境公共服務顯著改善。與「一汙普」相比,「二汙普」時期環境汙染治理投資由3387.30億元增至9538.95億元,增長近兩倍;環境汙染治理投資佔GDP比重降低0.10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環境汙染治理投資增速低於GDP增速;環境汙染治理投資中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佔比提高20個百分點,而工業汙染治理完成投資比重降低1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環境公共服務方面,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近6個百分點,建制鎮汙水處理率提高近32個百分點,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近36個百分點,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近25個百分點。環境汙染治理更多投資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城鄉環境公共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顯著提高,農村人居環境逐步改善。

重點行業治汙能力顯著提升

從普查對象看,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數量增加,採礦業和電力熱力等資源能源消耗密集型行業企業數量減少。與「一汙普」相比,「二汙普」的工業源普查對象數量由157.55萬個增加到247.74萬個,增加90.19萬個。其中金屬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塑料製品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紡織服裝、服飾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等行業增加較多。醫藥製造,航空、太空飛行器及設備製造,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信息化學品製造等六大類高技術製造業企業數量增長20%~60%左右;採礦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與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企業數量減少34%~93%左右。表明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的發展戰略取得實效。

部分重點汙染行業企業數量減少、產品產量增加,行業集中度和規模化提高。造紙製漿、皮革鞣製、銅鉛鋅冶煉、煉鐵煉鋼、水泥製造、煉焦等行業的普查對象數量分別減少24%、36%、51%、50%、37%和62%,產品產量則對應增加61%、7%、89%、50%、71%和30%。單個企業平均產量分別提高113%、67%、288%、202%、170%和242%。重點行業產業集中度提高,產業優化升級、淘汰落後產能、嚴格環境準入等結構調整政策取得積極成效。

農業源畜禽規模養殖場大幅增加,養殖結構明顯優化。與「一汙普」相比,「二汙普」農業源畜禽規模養殖場數量由8.17萬家增加到37.88萬家,增幅達364%。全國畜禽養殖量(折合生豬當量)由4.41億頭增加到8.11億頭,增幅達84%;其中生豬養殖量由2.55億頭增加到4.88億頭,增幅達91%。養殖結構顯著優化,以生豬為例,相比「一汙普」,規模養殖場(500頭及以上)的養殖量佔比由22%變化為41%,規模化養殖數量明顯提升。同時,規模養殖場清糞模式進一步優化,規模養殖場幹清糞的比例由「一汙普」的55%提高到「二汙普」的87%。畜禽養殖規模化發展水平的提高和清糞模式的改變有利於汙染治理水平的提升。

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數量增長明顯,處理能力大幅提升。與「一汙普」相比,「二汙普」全國集中式汙水處理廠、生活垃圾處置廠和危險廢物處置廠的普查數量,分別增加7.60萬個、0.21萬個、0.11萬個。城市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城鎮汙水處理廠數量增加超過5倍,設計處理能力增加近兩倍,實際汙水處理量增加兩倍。生活垃圾處置廠數量增加86%,其中垃圾焚燒廠數量增加3倍,焚燒處理量增加近6倍。危險廢物處置廠數量增加8倍,設計處理能力提高10倍左右,集中處置利用量提高12倍左右。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數量和處理能力的提高得益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增加,提升了我國環境公共服務水平。

廢水治理能力有所提升

處理效率提高,治理能力提升。「二汙普」工業企業廢水處理設施數量和處理總能力,分別是「一汙普」的2.4倍和1.3倍,化學需氧量、氨氮去除率分別提升18%和12%。「二汙普」農業源畜禽規模養殖場汙水直接排放的比例,由「一汙普」的50%降低到10%;化學需氧量單位豬當量排放強度降低57%。由於汙水收集率和處理率的提高,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的綜合去除率由「一汙普」的70%和53%提升至「二汙普」的85%和78%。

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下降,重點行業排放強度下降明顯。化學需氧量(同口徑下可比)方面,「二汙普」生活源增加了農村居民生活排放,扣除該部分後,與「一汙普」同口徑下,「二汙普」化學需氧量排放減少46%。相比「一汙普」,「二汙普」造紙製漿、銅鉛鋅冶煉、皮革鞣製和焦化幾個行業的產品產量分別增加61%、89%、7%和30%;但是主要水汙染物排放量均大幅減少,其中造紙製漿、皮革鞣製和焦化行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減少84%、80%和91%;銅鉛鋅冶煉行業廢水重金屬排放量減少80%;4個行業的單位產品排放強度分別下降90%、81%、93%和89%。

南方地區水汙染物治理成效好於北方。相比「一汙普」,「二汙普」各流域主要水汙染物(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下降,但是黃河和西北諸河流域的下降幅度要小於其他流域。多數流域的單位地表水資源排放強度也下降,但黃河、淮河和遼河流域的單位地表水資源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有所增長,分別增加10%、18%和3%,特別需要加快黃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進程。

大氣防控形勢發生變化

廢氣治理設施增加,汙染物去除效率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綜合去除率,由「一汙普」的49%、2%和97%提升至「二汙普」的85%、31%和98%。「二汙普」工業企業脫硫和除塵設施數量分別為7.67萬套和89.79萬套,分別是「一汙普」的3倍和5倍(「一汙普」未統計調查脫硝設施數量)。工業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綜合去除率分別提升37個百分點和54個百分點。移動源主要通過機動車新車排放標準不斷加嚴和老舊車淘汰,實現汙染減排。

主要汙染物排放大減,重點行業排放強度銳降。與「一汙普」同口徑相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排放量分別下降72%、34%和65%。相比「一汙普」,「二汙普」水泥製造、煉鋼煉鐵、焦化和銅鉛鋅冶煉行業的產品產量分別增加71%、50%、30%和89%;但是煉鋼煉鐵、焦化和銅鉛鋅冶煉行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減少54%、78%和78%,單位產品排放強度分別下降69%、83%和88%;水泥製造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減少23%,單位產品排放強度下降55%。

火電行業排放量佔比下降,工業爐窯、無組織排放貢獻大。「一汙普」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佔比分別為50%、62%,「二汙普」下降為28%、27%;而非金屬礦物製品行業佔比由「一汙普」的13%、17%增長為「二汙普」的24%、2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由「一汙普」的10%、7%增長為「二汙普」的16%、22%,排放佔比上升明顯。水泥、鋼鐵、石化以外的工業爐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排放量分別佔工業源排放量的34%、21%、10%。固體物料堆場顆粒物排放量佔全國工業源排放量的19%,是顆粒物的重要排放源。

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

水汙染治理成效顯現,地表水質改善顯著。十年以來,我國七大水系監測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提升18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下降15個百分點,地表水質整體提升顯著。七大水系中,除黃河水系好於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沒有提高外,其他各水系都有提高,其中海河和遼河水系,分別增加53%和41%。除珠江水系外,各水系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都有所下降。特別是淮河、遼河等水系,在地表水資源量減少的情況下,水質改善明顯,分別由中度和重度汙染變化為輕度汙染,主要由於汙染物排放量減少導致。

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重點區域大氣環境改善明顯。由衛星遙感監測圖分析,相比「一汙普」,「二汙普」期間二氧化硫濃度大幅下降,尤其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絕大部分城市空氣二氧化硫濃度達標;二氧化氮和PM2.5濃度均有一定幅度下降。相比開始實施新標準的2013年,2017年全國二氧化硫、PM10和PM2.5年均濃度顯著下降,二氧化氮年均濃度下降幅度稍小,分別下降55%、36%、40%和30%。由於二氧化硫控制效果顯著,我國出現酸雨城市的佔比由「一汙普」的56.2%下降到「二汙普」的18.8%,其中較重酸雨和重酸雨城市佔比分別由25.2%和9.4%下降到6.7% 和 0.4%。與我國二氧化硫汙染減排和質量改善同步。

生態環保工作任重道遠

總體來看,與「一汙普」比對,此次普查成果反映我國十年間經濟社會發展質量不斷提高,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高技術製造業實力增強,重汙染行業企業數量下降;汙染治理能力和效果明顯提升,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環境質量改善顯著。普查充分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的顯著成效,由此堅定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但是,新形勢下我國生態環境治理任務依然艱巨複雜、任重道遠。

當前影響環境質量的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等汙染物排放還處於千萬噸量級,對我國當前水和大氣環境質量改善都至關重要;農業源、生活源對水汙染物排放貢獻較大,機動車對氮氧化物的排放貢獻大,工業、生活和機動車對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貢獻大,這些汙染源涉及的主體多,汙染治理任務艱巨。近一半的工業固體廢物未得到綜合利用,尾礦、煤矸石、磷石膏、其他廢物綜合利用率相比較低;危險廢物年末累積貯存量是「一汙普」的近兩倍,汙染防治和風險防控工作依然突出。農村和西部環保基礎設施相對全國或者東部地區較滯後,需要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

因此,建議圍繞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和「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工作,以實現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為目標,加快推進企業端清潔生產和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上下兩端發力,做好化學需氧量的治理,加強農業源化學需氧量、氨氮治理;加強堆場及其他無組織顆粒物、非電領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加強有色冶煉、有色採選、金屬製品、黑色金屬冶煉、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煤炭採選等行業重金屬汙染治理;加強固體廢物處置利用,建設「無廢社會」;強化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建設,提高設施負荷水平,加強次生汙染治理與監管。

原標題:我國生態環保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從兩次汙染源普查看環境形勢變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大氣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從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看濟南市生態環境十年之變
    (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
  • 汙染源普查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日前,國務院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表揚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的決定》,我市多個集體、個人和技術報告獲獎。國家點名表揚的背後,是近年來我市全力做好汙染源普查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 內蒙古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出爐
    支撐了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各項重點工作   汙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開展好汙染源普查工作,對於準確判斷當前的環境形勢,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提高環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環境短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萍鄉市上慄生態環境局組織收看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總結視頻會
    > 會議現場(曾凡俊 供圖)  大江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曾凡俊報導:近期,萍鄉市上慄生態環境局組織相關股室在四樓視頻會議室收聽收看了生態環境部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總結視頻會  會議強調,為深入貫徹落實此次視頻會議精神,切實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並要求全局廣大幹部職工向該局獲得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最美普查人」榮譽稱號的榮宗根同志學習。
  • 發布會參考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四、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三)不斷完善從中央到地方的應對氣候變化體制機制應對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減排職能劃入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強化了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統籌協調。領導小組統一領導、氣候變化主管部門歸口管理、各部門相互配合、各地方全面參與的工作機制初步形成。機構改革後,國務院調整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的組成單位和成員,制定了工作規則,建立了聯絡機制。
  • 助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四川自貢發布該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
    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 攝影報導12月2日下午,四川自貢市召開該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通報自貢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情況,對《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的數據進行了公布。據了解,全國汙染源普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每10年開展一次。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2007年,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於2017年啟動。歷經3年,自貢市動員765名普查員、244名普查指導員,完成第二次普查任務,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基本摸清各類汙染源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汙染治理設施情況等。
  • 我國工業汙染源分布態勢由東向西逐步減少
    根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的規定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通知的要求,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農業農村部等15個單位和部門聯合於2017年-2019年開展了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普查工作中各級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了解了重點行業企業的生產工藝、汙染治理技術和環保設施等相關情況,掌握了各類汙染物排放核算方法,培養了一批有高度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熟悉政策、精通業務的綜合型人才。第五,進一步提高了全民環境意識。普查時間歷時三年,廣大新聞界朋友給予大力支持,廣泛動員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普查工作,提高了全社會環境意識,營造了普查良好氛圍。
  • 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今日公布!這些數據將引導自貢未來治汙...
    12月2日,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了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市生態環境局環保總監詹明主持通氣會,市生態環保攻堅督導組第一小組組長、二級調研員高裕君參加會議並發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相關人員參加通氣會。
  • 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出爐!汙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發布會上,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介紹了我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介紹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展等情況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生態環境部設立海洋生態環境司,負責全國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工作。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一、生態環境監測工作進展  2019年是新的生態環境監測司組建後的第一個完整年,在部黨組堅強領導下,我們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積極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各項工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支撐,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一是抓全局、謀長遠,系統規劃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
  • 滄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汙染源普查工作新聞發布會全程實錄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根據全國第二次汙染源普查的統一部署,2018年在全市全面鋪開汙染源普查工作。這場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了市汙染源普查辦公室主任李志東同志發布我市汙染源普查工作相關情況。市汙染源普查辦公室主任李志東。
  • 2019年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結
    」、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以築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目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服務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為抓手,推動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 新時期我國環境保護形勢與對策
    一、環境保護的進展和存在的問題  (一)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過去的十年全國環境質量基本穩定,部分城市和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多數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得到控制,工業產品的汙染排放強度下降,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不斷推進,生態保護和治理得到加強,核與輻射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
  • 山東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應用初見實效
    2020年9月2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普查汙染源頭 服務綠色發展」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聯合向社會發布《山東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山東省自2017年開始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告一段落。
  • 摸清汙染源基本情況 自貢市公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為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和公眾發布重要環境信息,滿足公眾對環境保護狀況的知情權和監督權,12月2日,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了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通報自貢市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情況,公布《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數據。
  • 9.環境保護工作有哪些新進展?
    2009年,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強調,在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生態環境保護不能有一絲一毫放鬆。要把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機遇,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把生態建設作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內容。
  •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保總局等部門關於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意見...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經過多年努力,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我國農村環境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點源汙染與面源汙染共存,生活汙染和工業汙染疊加,各種新舊汙染相互交織;工業及城市汙染向農村轉移,危及農村飲水安全和農產品安全;農村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不健全;一些農村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危害農民身體健康和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制約了農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 2019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北極星大氣網訊:2019年,大連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生態環境廳的正確領導下,以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力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回頭看」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強化環境監管執法,深入推進環保體制機制改革,統籌推進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治理力度
  • 生態環境部介紹水汙染防治等工作進展情況
    一、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部署2020年工作1月12日-13日,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京召開,總結2019年工作進展,分析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2020年重點工作。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迎難而上,積極作為,推動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