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務院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表揚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的決定》,我市多個集體、個人和技術報告獲獎。國家點名表揚的背後,是近年來我市全力做好汙染源普查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汙染源普查成果全面反映了我市2017年汙染源普查基準年的汙染源數量、結構、空間分布等基本情況及各類汙染物產生、治理、排放狀況。」市生態環境信息中心主任邵世保介紹說,汙染源普查成果正逐步應用於排汙許可登記發放、「十四五」規劃編制等環境管理工作中,為我市生態環境管理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結合名錄 梳排「底數」
「我們將汙染源普查企業納入排汙許可監管,實現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全覆蓋,目前已基本完成所有行業排汙單位排汙許可證的核發與登記。」市生態環境局行政審批科科長徐小壯表示。
據普查數據顯示,2017年,我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業源普查對象數為5276個,其中,大型企業14個,中型企業223個,小型企業1354個,微型企業3685個。工業企業共涉及37個行業類別,其中,金屬製品企業最多,達1270家,其次為通用設備製造業,排名第三的行業為農副食品加工業。
在今年開展的排汙許可證發放登記過程中,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將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系統中的企業數據全數納入排汙許可監管系統,根據企業情況、生產工藝、環保設施等,將企業分為需要發證和需要登記的兩類,在此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的申報和審核工作。
「將汙染源普查的數據應用於排汙許可證發放,可確保排汙許可對我市2017年12月31日以前存在的企業全覆蓋。」該局行政審批科工作人員程寰介紹說,對於2017年12月31日以後新增的企業,再按照固定汙染源分類管理名錄中的管理類別進行分類管理,確保「應發盡發」。
掛「圖」作戰 智慧治理
「你看,這張地圖是根據這次汙染源普查得到的數據繪製的。」在馬鞍山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辦公室,邵世保拿出一張「沿江一公裡化工企業、船舶修造企業、碼頭分布圖」。記者看到,地圖上分別用藍色、紅色和黃色標記了我市沿江一公裡範圍內的碼頭、化工企業和船舶修造企業,企業的位置和類別一目了然。
據了解,汙染源普查會對各家企業的行業類別及經緯度情況等做詳細記錄,這張地圖就是根據這些基礎數據製作而成。「在今年開展的沿江化工企業排查等行動中,通過地圖,執法人員可以了解長江沿岸一公裡重點企業的分布情況,明確企業的基本情況和聯繫方式,有的放矢,高效開展排查。」邵世保介紹道。
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在應用過程中,與現實情況存在出入的時候怎麼辦?對此,我市正在進行的「智慧環保」項目給出了答案。
「『智慧環保』項目目前已完成立項的批覆和可研報告的備案。該項目正式實施後,我們將把第二次汙染源普查的數據納入固定汙染源數據檔案庫,並進行常態更新,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汙染源數據,推動企業、公眾、部門三方的合力治理。」邵世保表示。
記者 唐冰倩 通訊員 徐丹丹
【來源:馬鞍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