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源普查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2020-12-03 瀟湘晨報

日前,國務院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表揚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的決定》,我市多個集體、個人和技術報告獲獎。國家點名表揚的背後,是近年來我市全力做好汙染源普查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汙染源普查成果全面反映了我市2017年汙染源普查基準年的汙染源數量、結構、空間分布等基本情況及各類汙染物產生、治理、排放狀況。」市生態環境信息中心主任邵世保介紹說,汙染源普查成果正逐步應用於排汙許可登記發放、「十四五」規劃編制等環境管理工作中,為我市生態環境管理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結合名錄 梳排「底數」

「我們將汙染源普查企業納入排汙許可監管,實現固定汙染源排汙許可全覆蓋,目前已基本完成所有行業排汙單位排汙許可證的核發與登記。」市生態環境局行政審批科科長徐小壯表示。

據普查數據顯示,2017年,我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業源普查對象數為5276個,其中,大型企業14個,中型企業223個,小型企業1354個,微型企業3685個。工業企業共涉及37個行業類別,其中,金屬製品企業最多,達1270家,其次為通用設備製造業,排名第三的行業為農副食品加工業。

在今年開展的排汙許可證發放登記過程中,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將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系統中的企業數據全數納入排汙許可監管系統,根據企業情況、生產工藝、環保設施等,將企業分為需要發證和需要登記的兩類,在此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的申報和審核工作。

「將汙染源普查的數據應用於排汙許可證發放,可確保排汙許可對我市2017年12月31日以前存在的企業全覆蓋。」該局行政審批科工作人員程寰介紹說,對於2017年12月31日以後新增的企業,再按照固定汙染源分類管理名錄中的管理類別進行分類管理,確保「應發盡發」。

掛「圖」作戰 智慧治理

「你看,這張地圖是根據這次汙染源普查得到的數據繪製的。」在馬鞍山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辦公室,邵世保拿出一張「沿江一公裡化工企業、船舶修造企業、碼頭分布圖」。記者看到,地圖上分別用藍色、紅色和黃色標記了我市沿江一公裡範圍內的碼頭、化工企業和船舶修造企業,企業的位置和類別一目了然。

據了解,汙染源普查會對各家企業的行業類別及經緯度情況等做詳細記錄,這張地圖就是根據這些基礎數據製作而成。「在今年開展的沿江化工企業排查等行動中,通過地圖,執法人員可以了解長江沿岸一公裡重點企業的分布情況,明確企業的基本情況和聯繫方式,有的放矢,高效開展排查。」邵世保介紹道。

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在應用過程中,與現實情況存在出入的時候怎麼辦?對此,我市正在進行的「智慧環保」項目給出了答案。

「『智慧環保』項目目前已完成立項的批覆和可研報告的備案。該項目正式實施後,我們將把第二次汙染源普查的數據納入固定汙染源數據檔案庫,並進行常態更新,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汙染源數據,推動企業、公眾、部門三方的合力治理。」邵世保表示。

記者 唐冰倩 通訊員 徐丹丹

【來源:馬鞍山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從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看濟南市生態環境十年之變
    (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
  • 助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四川自貢發布該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
    據了解,全國汙染源普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每10年開展一次。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2007年,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於2017年啟動。歷經3年,自貢市動員765名普查員、244名普查指導員,完成第二次普查任務,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基本摸清各類汙染源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汙染治理設施情況等。
  • 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出爐!汙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發布會上,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介紹了我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
  • 內蒙古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出爐
    支撐了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各項重點工作   汙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開展好汙染源普查工作,對於準確判斷當前的環境形勢,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提高環境治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態環境短板,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山東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應用初見實效
    會議一致認為,項目緊扣當前生態環境管理需求,明確重點管控清單,實現汙染源精準落位,充分挖掘了汙染源普查數據的價值,可對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技術支撐。  嚴把數據質量  為切實把好數據開發應用的源頭關,讓普查數據能用、好用,山東省制定全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入戶調查數據審核規則》,開發數據審核軟體,原始填報數據差錯率大幅下降。
  • 摸清汙染源基本情況 自貢市公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為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和公眾發布重要環境信息,滿足公眾對環境保護狀況的知情權和監督權,12月2日,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了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通報自貢市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情況,公布《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數據。
  • 萍鄉市上慄生態環境局組織收看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總結視頻會
    > 會議現場(曾凡俊 供圖)  大江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曾凡俊報導:近期,萍鄉市上慄生態環境局組織相關股室在四樓視頻會議室收聽收看了生態環境部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總結視頻會  會議強調,為深入貫徹落實此次視頻會議精神,切實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並要求全局廣大幹部職工向該局獲得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最美普查人」榮譽稱號的榮宗根同志學習。
  • 高效液相色譜法將為固定汙染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提供技術支撐
    高效液相色譜法將為固定汙染源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提供技術支撐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了《固定汙染源廢氣 醛、酮類化合物的測定 溶液吸收-高效液相色譜法》(HJ 1153-2020),這是首次發布,適用於固定汙染源廢氣中12種醛、酮類化合物的測定。
  • 滄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汙染源普查工作新聞發布會全程實錄
    本次國家《普查方案》是本屆政府唯一由國辦下發的普查方案,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決心,也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第二次汙染源普查的高度重視。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一次重大國情調查,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全面掌握環境汙染源底數,普查是最有效的辦法。
  • 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今日公布!這些數據將引導自貢未來治汙...
    12月2日,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了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市生態環境局環保總監詹明主持通氣會,市生態環保攻堅督導組第一小組組長、二級調研員高裕君參加會議並發言,市生態環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統計局相關人員參加通氣會。
  • 兵團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任務
    兵團日報訊(記者秦俊偉 實習生吳龍芳報導)近日,兵團生態環境局、統計局、農業農村局聯合發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任務。  本次普查摸清了各類汙染源基本情況,對兵團7637個普查對象進行了全面調查,獲取了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的基本信息和汙染物排放情況,掌握了各類汙染源的排放情況。水汙染物排放方面,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排放主要來自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
  • 第二次全省汙染源普查實施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標  摸清我省各類汙染源基本情況,了解汙染源數量、結構和分布狀況,掌握全省、區域、流域、行業汙染物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建立健全重點汙染源檔案、汙染源信息資料庫和環境統計平臺,為加強汙染源監管、改善環境質量、防控環境風險、服務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提供依據。
  • 我國生態環保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從兩次汙染源普查看環境形勢變化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從2007年的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簡稱「一汙普」)到2017年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以下簡稱「二汙普」),十年間,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結構,以及汙染源的類型、分布、規模和性質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監測工作,將生態環境監測納入生態文明改革大局統籌推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顯著成效。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謀劃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切實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能力水平,有力支撐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按照立足「十四五」、面向2035年的總體考慮,制定本綱要。
  • 濟南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表現突出集體和個人數量均列全省第一
    生態環境領域「最全面、最詳細的調查」「本次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介紹。
  • 生態環境部環評司負責人就《汙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紡織印染工業...
    為深入了解指南的編制背景、主要內容和特點、實施重點和意義,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放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對指南進行了詳細解讀。問:源強核算技術指南出臺有何意義?當前汙染源源強管理的總體工作進展如何?答:源強核算技術指南是服務全面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技術支撐。
  • 全力打造健康良好金融生態環境 為渭南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他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起步之年,也是奮力譜寫渭南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同步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徵程的關鍵一年,要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精神,圍繞全市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發力,持續抓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範化解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等工作,為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
    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為指導開展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制訂本方案。  一、普查工作目標   全面掌握各類汙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主要汙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汙染治理設施運行狀況、汙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費用等情況,為汙染治理和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依據。建立國家與地方各類重點汙染源檔案和各級汙染源信息資料庫,促進汙染源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為汙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礎。
  • 開發清查系統、衛星遙感地圖助力……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12月2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獲悉,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而且涉及的汙染源種類非常多。那麼,在普查過程中濟南市是如何保障汙染源普查數據質量的?
  • 河間生態環境工作匯報周報
    對發現環境隱患問題的企業和單位一律先停產、後整治,對於非法轉移處置危險廢物、危險廢物實際轉移量與管理計劃不符、未按規定執行轉移聯單等行為依法進行查處。a三、環境監測工作為貫徹落實《白洋澱流域入河排汙口監測體系方案》工作要求,強化白洋澱流域入河排汙口環境管理,為打好碧水保衛站提供科學數據支撐。1月14日,環境監測站監測人員對河間市北控水務有限公司、河北天順鋁材有限公司兩個入河排汙口進行採樣監測,監測有效排汙口1個。河北天順鋁材有限公司排汙口已封堵未開展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