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 攝影報導
12月2日下午,四川自貢市召開該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通報自貢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情況,對《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的數據進行了公布。
據了解,全國汙染源普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每10年開展一次。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2007年,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於2017年啟動。歷經3年,自貢市動員765名普查員、244名普查指導員,完成第二次普查任務,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基本摸清各類汙染源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汙染治理設施情況等。
截至2017年底,全市各類汙染源數量是3910個(移動源不計入),其中工業源1997個,畜禽規模養場638個,生活源1155個,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112個,以行政區為單位的普查對象數量8個。
通過普查了解到,自貢市非金屬礦物製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酒、家具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金屬製品業等工業源行業佔比大,將是今後工業汙染治理的主攻點。與「一汙普」相比,自貢市進一步加大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和汙染治理的投入,廢水汙染物工業化學需氧量、生活汙水氨氮排放量、工業廢氣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硫和顆粒物均大幅度下降。工業企業廢氣汙染治理設施大幅增加,由「一汙普」的215臺增長到956臺。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數量大幅增加,自貢市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數量由「一汙普」的4個增加到112個,增長了27倍,城鎮及農村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新聞通氣會上,自貢市生態環境局環保總監詹明指出,此次汙染源普查進一步建立完善了汙染源檔案和汙染源「資料庫」,其中有大量有價值的數據。普查成果將應用於總量減排、排汙許可、汙染防治、環境監管、「三線一單」和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推進重點流域、重點區域汙染防治工作。
下一步,自貢市將充分運用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助力全市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將做好普查成果信息公開;科學運用普查成果,全面分析自貢生態環境保護現有問題和短板,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可落地的重大項目、重大政策等,為今後自貢市科學治汙和精準治汙提供決策依據;普查成果將為環境統計數據更新提供技術支撐,同時為「十四五」規劃編制提供科學依據,實現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的持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