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12月2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獲悉,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而且涉及的汙染源種類非常多。那麼,在普查過程中濟南市是如何保障汙染源普查數據質量的?
「在普查過程中,數據質量控制是我們密切關注的核心環節。濟南市積極探索創新汙染源普查數據審核與質控,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普查數據的全面性、準確性和科學性。」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劉向群在發布會上介紹說,在創新方式方面,利用科技手段支撐清查以及普查階段質量核查。清查階段堅持簡潔實用的原則,藉助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和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經驗,開發了「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清查系統」,實現清查數據線上採集、線上審核、手機端採集實時報送,電腦端審核及時反饋。藉助衛星遙感地圖,開展疑似漏查區域核實,為數據核查、數據覆核等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根據普查數據審核規則,自主開發了清查審核修改輔助工具,內置了清查指標的填報規範和邏輯關係。「輔助工具」的全部審核功能均可實現後臺批量操作,審核問題列表顯示一目了然,同時可實現審核問題批量修改、對上報的資料庫快速匯總,有效提高了審核效率。
同時,多角度、多方位開展數據審核與質量提升工作。在現場質控、檔案審核、系統審核、軟體審核等基礎性審核的基礎上,還開展了宏觀數據審核、專家會審、交叉審核等工作。通過宏觀數據審核,將汙普數據與環境統計、統計年鑑等11個資料庫相關數據進行比對,校核區域汙染物排放總量及行業排放結構合理性。針對重點行業企業,邀請專家對普查數據進行核查指導,從行業角度提出有針對性的審核意見。通過市、區縣兩級普查機構開展集中交叉互審,分類梳理交叉互審發現的問題,確保汙普數據來源準,邏輯關係清晰。
此外,為用而查與數據審核相結合。實踐是檢驗普查數據質量的有效手段。濟南市立足環境管理需求,開展專題分析,邊普查、邊應用,利用普查成果為環境管理提供支撐的同時核實反饋數據質量。將普查數據與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清單、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清單、工業爐窯整治清單、大氣汙染源清單、排汙許可固定源清單等相互校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驗證普查數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