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清查系統、衛星遙感地圖助力……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

2020-12-04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12月2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獲悉,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而且涉及的汙染源種類非常多。那麼,在普查過程中濟南市是如何保障汙染源普查數據質量的?

「在普查過程中,數據質量控制是我們密切關注的核心環節。濟南市積極探索創新汙染源普查數據審核與質控,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確保普查數據的全面性、準確性和科學性。」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劉向群在發布會上介紹說,在創新方式方面,利用科技手段支撐清查以及普查階段質量核查。清查階段堅持簡潔實用的原則,藉助智慧環保綜合監管平臺和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經驗,開發了「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清查系統」,實現清查數據線上採集、線上審核、手機端採集實時報送,電腦端審核及時反饋。藉助衛星遙感地圖,開展疑似漏查區域核實,為數據核查、數據覆核等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根據普查數據審核規則,自主開發了清查審核修改輔助工具,內置了清查指標的填報規範和邏輯關係。「輔助工具」的全部審核功能均可實現後臺批量操作,審核問題列表顯示一目了然,同時可實現審核問題批量修改、對上報的資料庫快速匯總,有效提高了審核效率。

同時,多角度、多方位開展數據審核與質量提升工作。在現場質控、檔案審核、系統審核、軟體審核等基礎性審核的基礎上,還開展了宏觀數據審核、專家會審、交叉審核等工作。通過宏觀數據審核,將汙普數據與環境統計、統計年鑑等11個資料庫相關數據進行比對,校核區域汙染物排放總量及行業排放結構合理性。針對重點行業企業,邀請專家對普查數據進行核查指導,從行業角度提出有針對性的審核意見。通過市、區縣兩級普查機構開展集中交叉互審,分類梳理交叉互審發現的問題,確保汙普數據來源準,邏輯關係清晰。

此外,為用而查與數據審核相結合。實踐是檢驗普查數據質量的有效手段。濟南市立足環境管理需求,開展專題分析,邊普查、邊應用,利用普查成果為環境管理提供支撐的同時核實反饋數據質量。將普查數據與網格化環境監管數據、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清單、重汙染天氣應急響應清單、工業爐窯整治清單、大氣汙染源清單、排汙許可固定源清單等相互校核,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驗證普查數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報導

相關焦點

  • 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出爐!汙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發布會上,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介紹了我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
  • 從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看濟南市生態環境十年之變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今天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
  • 濟南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表現突出集體和個人數量均列全省第一
    生態環境領域「最全面、最詳細的調查」「本次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介紹。
  • 摸清汙染源基本情況 自貢市公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為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和公眾發布重要環境信息,滿足公眾對環境保護狀況的知情權和監督權,12月2日,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了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通報自貢市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情況,公布《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數據。
  • 中國首款「疫情衛星地圖」速查系統覆蓋全國
    (抗擊新冠肺炎)中國首款「疫情衛星地圖」速查系統覆蓋全國中新網成都2月14日電 記者14日從電子科技大學獲悉,由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陸川博士和閻鏡予博士組織技術力量自主研發的中國首款「疫情衛星地圖」——新冠肺炎疫情衛星地圖速查系統已覆蓋全國。
  • 助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四川自貢發布該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
    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 攝影報導12月2日下午,四川自貢市召開該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通報自貢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情況,對《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的數據進行了公布。據了解,全國汙染源普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每10年開展一次。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2007年,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於2017年啟動。歷經3年,自貢市動員765名普查員、244名普查指導員,完成第二次普查任務,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基本摸清各類汙染源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汙染治理設施情況等。
  •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與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有什麼聯繫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12月2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本次普查於2016年底正式啟動,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普查對象為排放汙染物的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五大類。那麼,2018年開展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與2017年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 山東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應用初見實效
    11月,山東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開發應用項目專家驗收會議在濟南市召開,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山東建築大學等院所相關專家,分別對山東省水汙染防治、涉重金屬普查數據分析及風險評估、揮發性有機物專題研究、普查「一張圖」4個汙染源普查成果的開發應用項目進行了驗收。
  • 第二屆「中國航天商業遙感衛星應用論壇」成功召開
    6月14日,中國遙感應用協會聯合寧波杭州灣新區管委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浙江數據與應用中心、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在浙江省寧波杭州灣新區,共同召開了第二屆「中國航天商業遙感衛星應用論壇」。
  • 兵團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任務
    兵團日報訊(記者秦俊偉 實習生吳龍芳報導)近日,兵團生態環境局、統計局、農業農村局聯合發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任務。  本次普查摸清了各類汙染源基本情況,對兵團7637個普查對象進行了全面調查,獲取了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的基本信息和汙染物排放情況,掌握了各類汙染源的排放情況。水汙染物排放方面,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排放主要來自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
  • 北鬥衛星地圖
    北鬥衛星地圖導航是面向遙感業務的輕量工具型應用。北鬥衛星定位地圖依託於遙感集市雲平臺強大的遙感數據服務體系,打破傳統遙感行業門檻高、遙感影像獲取難等界限,將高清遙感影像圖集成在輕量級應用中。 北鬥地圖支持每天動態更新全國高解析度衛星影像,用戶除了可以免費瀏覽高解析度衛星影像,還可以進行地區搜索、地圖中國定位、分享。
  • 蘭州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2016〕59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第二次全省汙染源普查的通知》(甘政發〔2017〕24號)要求,開展蘭州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
  • 商業遙感衛星助力,谷歌 / 必應地圖壯大高清圖像
    如果你是必應地圖、谷歌地圖的忠實愛好者,那你一定非常熟悉衛星地圖服務。現在,全球新一款商業遙感衛星「Worldview-3」近日將發射升空,搭載了分辨高達50cm的攝像頭裝置,同時免費為公眾提供這些高清圖像。
  • 遙感技術的發展史,中國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現狀
    2、遙感數據傳輸與接收系統 數據傳輸與接收系統是指衛星地面接收站、用於數據中繼的通訊衛星等遙感接收到地物目標電磁波信息,記錄在膠片或數字磁帶上。從遙感衛星向地面接收站傳輸的空間數據中,除了衛星獲取的圖像數據以外,還包括衛星軌道參數、遙感器等輔助數據。
  • 北鬥衛星地圖2020 最新版下載
    北鬥衛星地圖手機版介紹這是一款歷史數據的衛星地圖,根據衛星搜集的歷史數據,讓你在手機端可以搜索到任何地點的具體衛星地圖城市樣貌,方便工作和設計人員搜集數據,幫助更多人更好的查看衛星地圖和工作,是非常好用的軟體平臺。
  • 成功發射遙感衛星 2018遙感衛星概念股有哪些?
    2018年4月10日12時25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三十一號01組衛星和微納技術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衛星主要用於開展電磁環境探測及相關技術試驗。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71次飛行。遙感衛星股票有哪些?
  • 聚焦2019年自然資源部衛星遙感應用 擦亮「天眼」守望自然資源
    ,同時為科學考察隊業務化提供海面風場、海冰密集度、衛星遙感影像等多種產品,為「向陽紅01」號科考船安全、高效開展第10次北極考察提供了及時的信息支撐。高分二號等2米級衛星數據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統一時點調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地表覆蓋遙感監測成果實現了新增建設變化的「早發現」,為違法用地的「早制止、嚴查處」提供了實時、有效的信息支撐;自然資源生態遙感監測,為重點生態區、大江大河的系統性保護與治理提供了科學可靠的技術支撐;國土空間規劃遙感監測,為長江經濟帶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了有效信息支撐;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遙感監測,為有效促進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提供了基礎性支撐
  • 面向商業遙感產業,「航天世景」整合40餘顆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資源
    2008年以前,衛星數據市場壟斷在少數幾家國際衛星數據企業中。隨著2010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啟動實施,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作為重大專項得到大力發展,國產遙感衛星數量也開始逐步提升。
  • 內蒙古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出爐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發布。歷經三年,內蒙古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任務,達到了既定工作目標,取得了豐碩成果。  內蒙古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
  • 三部門聯合發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中新網6月10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規定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2016〕59號)要求,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