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商業遙感產業,「航天世景」整合40餘顆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資源

2020-12-04 36氪

隨著遙感應用行業的深化發展,自然資源、環境監測、金融保險等領域對遙感數據的需求逐漸旺盛。遙感數據供應商的壁壘在於數據的數量和質量,以及基礎服務的細節。如何更好連接上遊衛星與下遊應用端,為遙感應用企業提供優質數據和基礎處理服務,成為當前遙感數據供應商的競爭焦點。

成立於2012年的「北京航天世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整合了國內外40餘顆高解析度遙感衛星資源,並通過統籌規劃多源衛星採集,為不同行業用戶提供數據獲取解決方案。

航天世景衛星資源圖

當前,衛星數據運營已經從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2008年以前,衛星數據市場壟斷在少數幾家國際衛星數據企業中。隨著2010年,《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啟動實施,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作為重大專項得到大力發展,國產遙感衛星數量也開始逐步提升。

根據艾媒諮詢報告,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數量從2012年的12顆增長到2018年的122顆,我國遙感衛星發射數量從2012年的3顆到2018年的37顆。遙感衛星發射數量的增加極大擴寬了衛星數據運營方的選擇範圍,也提升了數據代理商的議價能力,加劇了數據分發行業的競爭。

「航天世景」認為,在當前激烈的競爭環境中,世景的核心競爭力在於不僅擁有豐富優質的遙感衛星數據資源,同時做到最大程度貼合多數用戶需求,為客戶提供數據處理、數據管理、產品應用等後期服務,幫助用戶節省時間、節約成本,從而構建起數據、服務、價格的優勢。

在數據資源方面,航天世景整合了來自7個國家的40餘顆衛星資源,範圍覆蓋光學、雷達衛星。同時,航天世景作為我國首個自研0.5米解析度商業遙感衛星星座高景一號的數據服務商,承擔了該衛星數據的商業分發任務,目前世景已打通國內外市場推廣的相關渠道。

在國內,高景一號數據已應用於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等項目,為國家與地方國土資源調查提供數據服務。國際上,航天世景目前已在全球範圍內發展了六十多家代理商,並將高景一號數據銷售至五十多個國家。

高景一號

基於已有的衛星數據資源,航天世景還提供世景圖庫、數字正射影像圖等基礎地圖產品以及電信數據地圖、機場資料庫等專業地圖產品,以幫助用戶節省圖像數據加工的時間成本。同時,為滿足客戶在外業工作中處理遙感數據和讀取地理信息的需求,航天世景為資源調查等領域的客戶提供了GeoPDF,GeoEDGE等地理信息軟體。

另外,航天世景自主研發的MSTSpace大規模遙感影像一體化平臺,集自動化入庫、查詢、瀏覽、統計等功能為一體,可以幫助客戶實現多源遙感數據的高效管理。目前已面向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等網際網路地圖企業提供了全國性衛星地圖生產服務。

除此之外,航天世景還提供相關行業的解決方案。在土地核查等領域提供了智慧監察巡查系統,在其他領域還可提供高耗能工廠運行狀態監測、火災火情監測、地表形變監測、水體質量監測、網優數據包、機場安全數據包等解決方案。

智慧監察巡查系統

航天世景總經理徐麗萍告訴36氪,公司目前定位於數據供應商和信息服務商,向遙感應用行業提供優質的數據,幫助應用方通過最便捷的方式獲取數據,提供應用支持。

對於應用行業,航天世景致力於提供標準化處理產品,通過基礎應用和開發服務,深入了解下遊客戶的需求,再以此改善標準化處理服務。目前,數據代理和服務產品佔公司業務較大比重,行業解決方案的業務比重正在逐年提升。

在細分市場方面,航天世景聚焦於政府端應用市場。徐麗萍表示,無論是國際還是中國市場,以資源環境為主的應用業務都是遙感衛星應用市場的核心。隨著國家對資源環境的關注度逐漸提升,政府端對遙感衛星的環境監測應用需求越來越高,對相關預算的執行力度也越來越強。而在其他商業化消費領域、大眾化應用領域,遙感衛星應用仍屬於探索階段,在金融保險等領域的應用也剛剛起步。

SIA衛星市場報告

據SIA數據,全球衛星遙感產業規模從2010年的10億美元,增長到2018年的21億美元。而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我國遙感衛星市場從2012年的40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8年的74億元人民幣,遙感服務市場從2014年的66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8年的130.7億元人民幣。可以發現,遙感服務市場的增速高於遙感衛星市場。而根據工信部數據,2017年,我國數據費用規模為12.83億元,加工服務規模為20.02億元,應用規模為38.65億元。應用端佔據遙感市場的主要份額。

作為航天航天世景的總經理,徐麗萍擁有20餘年遙感從業經歷,經歷了國內遙感數據市場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她回憶起20年前,在中法合資公司成立之前,客戶購買數據需要用法郎來計價。當時無法知道實時匯率的價格,必須要求和客戶一起去銀行,客戶按照實時匯率直接付人民幣。當下,遙感數據源日益豐富,行業付費已經開始轉變為預付費與後付費結合。

事實上,這20年來國內遙感數據處理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從20年前需要通過大量的人工和圖像拆分對遙感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耗時久遠,到現在已實現預處理半自動化,可以在短時間內對比不同算法之間的優劣性,在時效性和結果質量上有了較大的提升,也為遙感應用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相關焦點

  • 全球商業遙感衛星行業分析,美國航天遙感能力最強
    全球商業遙感衛星發展現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航天技術的迅猛發展,衛星遙感技術在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的應用規模不斷擴大,全球商業遙感衛星進入技術全面更新和產業化發展時期。
  •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 航天商業遙感衛星應用論壇」
    6月14日,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聯合寧波市杭州灣新區管委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浙江數據與應用中心、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於在浙江省寧波市杭州灣新區成功組織舉辦了第二屆中國航天商業遙感衛星應用論壇。
  • 創投日報|「Exegenesis Bio」獲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歐卡智能」獲...
    「分易分」上線於2020年4月,是一個專注垃圾分類領域的生活服務平臺,目前在蘇州地區的垃圾分類工作中獲得推廣,小程序端已經和40餘個部門單位的官方微信公眾號關聯,如蘇州發布、蘇州垃圾分類、蘇州市民卡服務等……(查看更多請點這裡)消費融資披露:從飼料源頭保證雞肉的食品安全,「Grubbly Farms」獲 290 萬美元種子融資據外媒 FinSMEs
  • 第二屆「中國航天商業遙感衛星應用論壇」成功召開
    6月14日,中國遙感應用協會聯合寧波杭州灣新區管委會、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浙江數據與應用中心、寧波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聯科智慧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在浙江省寧波杭州灣新區,共同召開了第二屆「中國航天商業遙感衛星應用論壇」。
  • 高景一號(SuperView-1)成功發射 商業模式成最大看點
    該衛星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商業遙感衛星系統「16+4+4+X」(以下簡稱星座)的首發星,由2顆解析度為0.5米的光學小衛星組成,也是當前我國解析度最高的商業遙感衛星。  此次發射採用一箭雙星(01/02星)的方式,兩顆0.5米解析度的衛星將在同一軌道上以180°的對角角度飛行。預計2017年中期,還將發射兩顆解析度為0.5米的衛星至同一軌道。
  • 中國成功發射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遙感衛星
    中新網西昌12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12月29日0時0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這是中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遙感衛星。
  • 高分八號衛星發射 為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光學遙感衛星
    高分三四五六七號尚未發射,高分八號衛星發射成功。2015年6月26日14時22分,高分八號衛星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高分八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遙感衛星,主要應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等提供信息保障。
  • 20年精耕生態環境領域,「中科宇圖」看好遙感衛星和數據智能融合...
    「黃河一號」為黃河流域及沿岸城市提供生態環境、自然資源、智慧城市、水利等方面的數據共享、分析、定製服務的同時,也可獲取全球的高解析度遙感觀測數據。 面對商業航天未來的發展機會及企業自身的行業能力拓深需求,中科宇圖在未來技術與應有場景將有哪些更深更寬的布局。 以下是36氪浙江與中科宇圖董事長兼總裁姚新先生的採訪實錄: Q:姚總,您認為2020年空天信息產業整體風向如何? A:近十年來,全球航天衛星產業呈增長態勢。
  • 被美國用來尋找賓·拉登、斬首伊朗司令,揭秘商業遙感衛星星座的軍事化應用
    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航天已經處於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商業航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深度重塑航天基礎設施建設模式與應用方式,這其中商業遙感作為商業航天的主力軍之一,正以「網際網路式」的風格對國防科技發展與軍事場景應用的產生顛覆性影響。
  • 成都商業航天布局分散,哪個區能「C位出道」?
    具體如下:簡陽功能區加持,衛星基地將成新增長點 成都14個產業生態圈中,與航天領域強相關的是航空航天產業生態圈,生態圈共6個功能區,除了簡陽的成都空天產業功能區將商業火箭、通訊衛星、遙感衛星、地面測繪控制運行系統等納入重點發展方向外,其餘幾個均聚焦在航空領域。
  • 中國遙感衛星行業發展現狀及趨勢,數量與科技含量不斷提升「圖」
    根據應用領域劃分,遙感衛星主要分為氣象遙感衛星、陸地衛星和海洋衛星等類型,其中,氣象衛星是應用最廣泛的種類。遙感衛星通常為低軌中小型衛星,與其他衛星相比,遙感衛星具有用途廣泛、技術準入門檻低、衛星製造成本低、發射成本低、無軌位限制等特點,因此受到創新型商業航天企業的青睞,遙感衛星運營總收入市場規模增長較快。
  • 遙感衛星概念股有哪些?遙感衛星概念股一覽
    至此,我國2015年持續高密度航天發射完美收官,全年共實施19次航天發射任務,將45顆中外太空飛行器成功送入太空。  高分四號衛星是一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具有可見光和紅外成像能力,其中光學解析度為50米,紅外解析度為400米。
  • 創投觀察 | 商業航天火了,「立方星」要涼了嗎?
    它的出現與近年來微電子技術的進步、輕型材料的研製、高功率太陽能電池的出現以及衛星核心零部件成本的降低密不可分,它代表了微小衛星產業進入模塊化與標準化時代。立方星可靠性:元件、產品、系統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條件下無故障地執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在傳統航天領域,對可靠性的要求趨近於100%。
  • 中星乾景與銅川市政府達成「銅川2號」遙感衛星合作 打破全球商業遙感衛星記錄
    日前,在北鬥「收官星」發射成功之際,中國商業航天再傳喜訊,中星乾景數據技術(陝西)有限公司與銅川市政府正式籤訂 「銅川二號」遙感衛星合同。「銅川二號」衛星將打破全球商業航天遙感立方星解析度的記錄,實現中國商業遙感衛星的重大突破。
  • 高分多模衛星,是我國目前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遙感科研衛星
    」)首批20餘幅亞米級遙感影像產品,包括北京、內蒙古、蘭州、嘉峪關、葛洲壩等區域地標圖像。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副主任孟令傑介紹,顧名思義,高分多模衛星具有多種工作模式,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中解析度最高的光學遙感科研衛星。這顆衛星配置了1個全色、8個多光譜譜段,標誌著我國光學遙感衛星研製總體水平已進入國際先進行列。高解析度,是高分多模衛星最顯著的特點。
  • 2019年全球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未來商業遙感衛星...
    但是中國最近10年衛星遙感和北鬥導航空間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遙感在軌衛星達到132顆左右,僅2018年就發射了64顆遙感衛星,北鬥導航系統已經發展到北鬥三代,提前進入「全球時代」。空間基礎設施的完善為中國衛星產業應用注入具大的活力,衛星遙感和北鬥導航數據應用分析市場前景廣闊。
  • 航天領域專家齊聚海口 探討我國高分衛星與遙感產業發展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4日消息(記者 王子遙 周靜泊)高解析度遙感衛星(以下簡稱「高分衛星」)是遙感技術的應用。通俗來說就是把相機放在衛星平臺上,從空中向地面進行精準拍攝。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高分專項工程總師童旭東表示,高分專項數據如今已在越來越多行業和區域得到應用,保障了自然資源、災害應急、農林水土、環境監測、氣象預報等重要行業的主體業務應用,成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信息技術支撐,比如數字地球也是衛星遙感技術應用的一種。專家們普遍認為,航天技術要服務於應用。
  • 2020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衛星遙感應用市場...
    應用服務是衛星產業鏈中商業價值最高的環節,隨著產業發展與技術進步共同的推動,國內衛星遙感行業有望加速發展。截止到2020年9月,全球共有824顆遙感衛星在軌運行,其中美國遙感衛星數為462顆,中國為182顆,位居第二。中國遙感衛星發射數量逐年增加,民用、商用遙感衛星數量佔比超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