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李殷婷
12月2日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上,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介紹了我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
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
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掌握各類汙染源的數量、行業和地區分布情況,了解主要汙染物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建立健全重點汙染源檔案、汙染源信息資料庫,對於準確判斷濟南市當前環境形勢,制定實施有針對性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政策、規劃,不斷改善環境質量,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本次普查於2016年底正式啟動,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普查對象為排放汙染物的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五大類。
據悉,與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相比,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在普查領域、普查內容方面都有所增加,汙染物核算方法和核算係數更加科學合理。可以說,這是目前生態環境領域「最全面、最詳細的調查」。
我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既是一項龐大工程,也是一項複雜工程。這項工作歷時三年多,普查範圍廣、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涉及21個職責部門(單位),劃分了6344個普查小區,聘用普查員、普查指導員2832人,填報普查報表30多萬張,普查信息近770萬條。
我市在汙染源普查工作中大膽創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實現普查過程信息化全覆蓋。開發了「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清查系統」、「清查審核修改輔助工具」等,有效提高了數據採集效率。針對普查數據採集、填報、匯總審核過程中面臨的數據質量風險及易存在的問題,多角度、全方位開展數據審核與質量提升工作,確保了普查數據質量達標。
2020年4月16日-17日,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整體工作順利通過省級驗收。我市榮獲全國表現突出的集體6個,表現突出個人27人;山東省表現突出集體15個,表現突出個人63人;獲得全國、山東省表現突出集體和個人的數量均位列全省第一名。我市數據質量控制、輔助軟體研發、技術報告編制等工作先後得到了省普查辦、國家普查辦的充分肯定。
《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技術報告》獲得全國優秀技術報告一等獎以及山東省市級優秀技術報告一等獎;《濟南市平陰縣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技術報告》獲得山東省縣級優秀技術報告一等獎;《瀛汶河徐家汶斷面水質異常波動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專題報告。
此次普查圍繞汙染源「在哪裡、排什麼、如何排、排多少」等關鍵問題,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了調查對象名錄庫,採集了重點普查對象的位置、生產裝置、產品、產量等基本信息,對其涉及的水、氣、固廢危廢等汙染物的種類和排放去向都進行了詳細調查,對汙染物產生和排放量進行了核算,摸清了全市各類汙染源的基本情況。以普查對象生產活動水平、汙染治理設施運行情況等信息為主要內容,形成了一整套規範、齊全的汙染源普查檔案,建立了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資料庫,為打贏濟南市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詳實的數據支撐。
普查結果顯示,2017年末,全市普查對象數量15745個(不含移動源)。包括工業源8250個,畜禽規模化養殖場1490個,生活源5771個,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219個,以行政區為單位的普查對象數量15個。此外,統計匯總機動車保有量235.24萬輛,農業機械柴油總動力417.67萬千瓦。民航飛機起降架次11.55萬次。水汙染物排放方面,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7.58萬噸,氨氮排放總量為0.38萬噸,總氮排放總量為1.25萬噸,總磷排放總量為665.86噸。大氣汙染物排放方面,二氧化硫排放總量為3.03萬噸,氮氧化物排放總量為11.88萬噸,顆粒物排放總量為4.72萬噸,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總量為6.42萬噸。
與2007年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相比,十年來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汙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排放結構呈現新趨勢。主要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分別下降39.6%、78.2%、29.9%和53.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下降84.5%和35.3%。雖然兩次普查口徑有所不同,但在產生量成倍增加或變化不大的情況下,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排放量顯著減少,說明我市近年來主要汙染治理效果顯著提升。
本次汙染源普查工作的開展,為統籌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實現全市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保障。普查成果已經廣泛應用於生態環境管理各項工作中,在依法保護好各類調查對象隱私信息的前提下,緊貼濟南市生態環境管理需求,為用而查,邊普查、邊應用,利用普查數據為排汙許可證核發、重點排汙單位名錄篩選、「三線一單」編制、「十四五」規劃編制、入河排汙口整治、源清單編制等工作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持,為精準、科學、依法治汙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我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過程中,濟南市及各區縣普查辦嚴格按照普查實施方案開展工作,普查技術路線和步驟符合技術規定的統一要求,普查各階段嚴格執行質量保證措施。核查和數據匯總的結果表明:基礎數據有據可依,核算數據準確、合理,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濟南市2017年汙染源及汙染物排放的基本狀況;此次普查數據質量準確可靠,普查任務圓滿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