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發布

2020-12-01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經浙江省政府批准,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省農業農村廳、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浙江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根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規定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2016〕59號)、省政府關於開展浙江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浙政發〔2017〕10號)要求,開展浙江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

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普查對象是浙江省行政區域內排放汙染物的工業汙染源(以下簡稱「工業源」)、農業汙染源(以下簡稱「農業源」)、生活汙染源(以下簡稱「生活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統一部署,各地各部門和各級普查機構認真謀劃、精心組織,廣大普查人員無私奉獻、艱苦努力,廣大普查對象大力支持、積極參與現已完成浙江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任務。摸清了各類汙染源的基本情況,主要汙染物排放數量汙染治理情況等,建立了重點汙染源檔案和汙染源信息資料庫,現將主要數據公布如下:

一、總體情況

(一)各類普查對象數量

全省普查對象數量49.78萬個(不含移動源)。包括工業源43.18萬個,畜禽規模養殖場0.55萬個,生活源2.40萬個,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3.64萬個;以行政區為單位的普查對象100個。

(二)汙染物排放量

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42.28萬噸,氨氮3.09萬噸,總氮12.06萬噸,總磷0.98萬噸,動植物油0.88萬噸,石油類470.02噸,揮發酚2.91噸,氰化物3.09噸,重金屬(鉛、汞、鎘、鉻和類金屬砷,下同)10.90噸。

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11.39萬噸,氮氧化物48.86萬噸,顆粒物35.55萬噸。本次普查對部分行業和領域揮發性有機物進行了嘗試性調查,排放量78.79萬噸。

二、工業源

(一)基本情況

工業企業或產業活動單位43.18萬個。

工業源普查對象數量位居前3位的設區市:寧波7.75萬個,台州6.74萬個,溫州6.19萬個,合計佔工業源普查對象總數的47.9%。

工業源普查對象數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通用設備製造業5.77萬個,金屬製品業5.43萬個,橡膠和塑料製品業4.91萬個,合計佔工業源普查對象總數的37.3%。

(二)水汙染物

工業企業的廢水處理設施2.86萬套,設計處理能力1464.32萬立方米/日,廢水年處理量19.72億立方米。

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5.83萬噸,氨氮0.17萬噸,總氮1.36萬噸,總磷316.23噸,石油類470.02噸,揮發酚2.91噸,氰化物3.09噸,重金屬10.33噸。

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紡織業2.80萬噸,造紙和紙製品業0.84萬噸,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0.51萬噸,合計佔工業源化學需氧量排放量的71.2%。

氨氮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紡織業0.06萬噸,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0.02萬噸,造紙和紙製品業0.02萬噸,合計佔工業源氨氮排放量的58.8%。

總氮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紡織業0.69萬噸,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0.13萬噸,造紙和紙製品業0.12萬噸,合計佔工業源總氮排放量的69.1%。

總磷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紡織業97.20噸,農副食品加工業53.47噸,金屬製品業31.35噸,合計佔工業源總磷排放量的57.6%。

石油類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金屬製品業139.13噸,通用設備製造業80.76噸,汽車製造業78.42噸,合計佔工業源石油類排放量的63.5%。

揮發酚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2.77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0.07噸,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0.07噸,合計佔工業源揮發酚排放量的99.9%。

氰化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金屬製品業2.43噸,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0.59噸,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0.04噸,合計佔工業源氰化物排放量的99.0%。

重金屬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金屬製品業7.18噸,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0.97噸,有色金屬礦採選業0.94噸,合計佔工業源重金屬排放量的88.0%。

(三)大氣汙染物

工業企業脫硫設施0.37萬套,脫硝設施0.14萬套,除塵設施5.65萬套。

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10.51萬噸,氮氧化物17.90萬噸,顆粒物32.27萬噸,揮發性有機物54.81萬噸。

二氧化硫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3.36萬噸,非金屬礦物製品業2.43萬噸,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1.04萬噸,合計佔工業源二氧化硫排放量的65.0%。

氮氧化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5.66萬噸,非金屬礦物製品業5.13萬噸,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1.67萬噸,合計佔工業源氮氧化物排放量的69.6%。

顆粒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10.16萬噸,金屬製品業2.66萬噸,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2.33萬噸,合計佔工業源顆粒物排放量的46.9%。

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位居前3位的行業: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11.05萬噸,印刷和記錄媒介複製業6.94萬噸,橡膠和塑料製品業6.42萬噸,合計佔工業源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的44.5%。

(四)工業固體廢物

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5656.10萬噸,綜合利用量5037.96萬噸(其中綜合利用往年貯存量21.17萬噸),處置量534.93萬噸(其中處置往年貯存量5.85萬噸),本年貯存量110.24萬噸。

2、危險廢物

危險廢物產生量391.33萬噸,年末累積貯存量96.34萬噸,其餘均通過綜合利用和處置等方式處理。

(五)伴生放射性礦

伴生放射性礦普查對象主要為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15個類別礦產採選、冶煉和加工產業活動單位。通過對全省8類重點行業150家企業的檢測篩查,確定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企業2家。

三、農業源

(一)基本情況

涉及種植業的區縣89個,水產養殖的區縣86個,畜禽養殖的區縣88個,入戶調查畜禽規模養殖場5458個。

農業源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5.95萬噸,氨氮0.59萬噸,總氮4.24萬噸,總磷0.64萬噸。

(二)種植業

水汙染物排放(流失)量:氨氮0.42萬噸,總氮3.56萬噸,總磷0.52萬噸。

秸稈產生量639.84萬噸,可收集資源量482.22萬噸,利用量475.98萬噸。

地膜使用量2.05萬噸,多年累積殘留量123.23噸。

(三)畜禽養殖業

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2.45萬噸,氨氮0.05萬噸,總氮0.21萬噸,總磷0.04萬噸。

其中,畜禽規模養殖場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02萬噸,氨氮0.04萬噸,總氮0.14萬噸,總磷0.02萬噸。

(四)水產養殖業

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3.50萬噸,氨氮0.12萬噸,總氮0.46萬噸,總磷0.08萬噸。

四、生活源

(一)基本情況

生活源普查對象2.40萬個。其中:行政村1.88萬個,非工業企業單位鍋爐1830個,對外營業的儲油庫和加油站分別為118個、3189個。城鎮居民生活源以城市市區、縣城(含建制鎮)為基本調查單元。

(二)水汙染物

生活源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30.36萬噸,氨氮2.32萬噸,總氮6.44萬噸,總磷0.31萬噸,動植物油0.88萬噸。

其中,城鎮生活源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6.80萬噸,氨氮1.38萬噸,總氮4.56萬噸,總磷0.19萬噸,動植物油0.51萬噸。農村生活源水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13.56萬噸,氨氮0.95萬噸,總氮1.88萬噸,總磷0.12萬噸,動植物油0.37萬噸。

(三)大氣汙染物

生活源大氣汙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0.77萬噸,氮氧化物0.69萬噸,顆粒物2.44萬噸,揮發性有機物12.77萬噸。

五、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

(一)基本情況

集中式汙水處理單位3.62萬個,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處置單位128個,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處理)單位130個。

垃圾處理和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置廢水(滲濾液)汙染物排放量:化學需氧量0.14萬噸,氨氮63.86噸,總氮227.05噸,總磷5.67噸,重金屬0.57噸。

垃圾焚燒、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焚燒廢氣汙染物排放量:二氧化硫0.11萬噸,氮氧化物0.26萬噸,顆粒物0.03萬噸。

(二)集中式汙水處理情況

城鎮汙水處理廠368個,處理汙水40.05億立方米;工業汙水集中處理廠149個,處理汙水4.85億立方米;農村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3.56萬個,處理汙水3.45億立方米;其他汙水處理設施28個,處理汙水0.02億立方米。汙水年處理總量48.36億立方米。

水汙染物削減量:化學需氧量127.67萬噸,氨氮10.17萬噸,總氮10.68萬噸,總磷1.74萬噸,動植物油1.08萬噸。

幹汙泥產生量113.12萬噸,處置量110.46萬噸。

(三)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處置情況

垃圾處理量2423.07萬噸,其中:填埋1029.00萬噸,焚燒1034.81萬噸,其他方式處理359.26萬噸。

(四)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處理)情況

危險廢物處置廠(含協同處置單位)124個,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廠6個。設計處置利用能力461.14萬噸/年,實際處置利用危險廢物209.74萬噸。

其中,處置工業危險廢物59.07萬噸、醫療廢物8.18萬噸、其他危險廢物16.68萬噸,綜合利用危險廢物125.81萬噸。

六、移動源

(一)基本情況

移動源普查對象包括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統計匯總機動車保有量1501.66萬輛,工程機械保有量21.30萬臺,農業機械柴油總動力1232.93萬千瓦,鐵路內燃機車燃油消耗量1.88萬噸,民航飛機起降架次46.03萬次。

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氮氧化物30.01萬噸,顆粒物0.81萬噸,揮發性有機物11.21萬噸。

(二)機動車汙染源

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氮氧化物21.29萬噸,顆粒物0.35萬噸,揮發性有機物9.82萬噸。

(三)非道路移動汙染源

大氣汙染物排放量:氮氧化物8.72萬噸,顆粒物0.46萬噸,揮發性有機物1.39萬噸。其中:

工程機械排放氮氧化物5.94萬噸,顆粒物0.23萬噸,揮發性有機物1.01萬噸;

農業機械排放氮氧化物2.33萬噸,顆粒物0.22萬噸,揮發性有機物0.35萬噸;

鐵路內燃機車排放氮氧化物0.10萬噸,顆粒物37.96噸,揮發性有機物55.43噸;

民航飛機排放氮氧化物0.35萬噸,顆粒物115.79噸,揮發性有機物232.24噸。

注釋:工業源普查範圍: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採礦業,製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3個門類中41個工業大類行業的全部工業企業或產業活動單位。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8類重點行業15個類別礦產採選、冶煉和加工產業活動單位。不包括汙水處理及其再生利用(行業代碼為4620)企業。

農業源普查範圍: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生豬全年出欄量≥50頭、奶牛年末存欄量≥5頭、肉牛全年出欄量≥10頭、蛋雞年末存欄量≥500羽、肉雞全年出欄量≥2000羽)、水產養殖業(不含藻類)。

生活源普查範圍:包括城鄉居民生活汙水產生、排放情況,城鄉居民能源使用情況,非工業企業單位鍋爐,對外營業的儲油庫和加油站。

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普查範圍:包括集中式汙水處理單位、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處置單位、危險廢物集中利用處置(處理)單位。

移動源普查範圍:包括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以行政區為單位統計調查。非道路移動源包括飛機、鐵路內燃機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含機動漁船)。

工業源水汙染物排放量:指汙染物未經處理或處理後排入環境的量。

種植業水汙染物排放(流失)量:指汙染物從種植地塊排出的量,非最終排入河流等環境水體的量。

伴生放射性礦:指原礦、中間產品、尾礦(渣)或者其他殘留物中鈾(釷)系單個核素含量超過1貝可/克的非鈾(釷)礦。

揮發性有機物普查與核算口徑:按照可統計原則,對部分行業和領域人為排放源進行了嘗試性調查,核算範圍包括工業企業燃料燃燒及重點行業工業產品生產工藝排放;城鄉居民生活燃煤、餐飲油煙、家庭日化用品、城市新建房屋裝飾、瀝青道路鋪裝,對外營業的儲油庫和加油站;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源(不包括船舶)。

公報中合計數和部分計算數據因小數取捨而產生的誤差,均未作機械調整。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關於發布《湖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的公告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經省政府批准,現發布《湖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特此公告。湖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湖南省生態環境廳湖南省統計局湖南省農業農村廳(2020年12月9日)根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2016〕59號)和《關於開展第二次全省汙染源普查的通知》(湘政辦函〔2017〕69號)要求,開展湖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
  • 摸清汙染源基本情況 自貢市公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為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和公眾發布重要環境信息,滿足公眾對環境保護狀況的知情權和監督權,12月2日,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召開了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通報自貢市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情況,公布《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數據。
  • 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河南省生態環境廳河南省統計局河南省農業農村廳2020年11月30日根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2016〕59號)要求,開展河南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
  • 山東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應用初見實效
    2020年9月2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了「普查汙染源頭 服務綠色發展」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省農業農村廳、省畜牧局聯合向社會發布《山東省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山東省自2017年開始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告一段落。
  • 內蒙古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出爐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發布。歷經三年,內蒙古全面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任務,達到了既定工作目標,取得了豐碩成果。  內蒙古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
  • 三部門聯合發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中新網6月10日電 據生態環境部網站消息,近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具體如下: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國 家 統 計 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2020年6月8日根據
  • 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今日公布!這些數據將引導自貢未來治汙...
    自2017年自貢市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各區縣、各相關部門通力配合,動員765名普查員、244名普查指導員,經過3年的努力,我市圓滿完成第二次普查任務,順利通過省級驗收。
  •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與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有什麼聯繫和...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12月2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本次普查於2016年底正式啟動,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普查對象為排放汙染物的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五大類。那麼,2018年開展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與2017年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 第二次全省汙染源普查實施方案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82號)、《國務院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印發〈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部門分工〉的通知》(國汙普〔2017〕4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第二次全省汙染源普查的通知》(甘政發〔2017〕24號)精神,為指導開展全省第二次汙染源普查工作
  • 助力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四川自貢發布該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
    封面新聞記者 鄧丹 攝影報導12月2日下午,四川自貢市召開該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新聞通氣會,通報自貢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情況,對《自貢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的數據進行了公布。據了解,全國汙染源普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每10年開展一次。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2007年,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於2017年啟動。歷經3年,自貢市動員765名普查員、244名普查指導員,完成第二次普查任務,並順利通過省級驗收,基本摸清各類汙染源的基本情況和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汙染治理設施情況等。
  • 蘭州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
    北極星大氣網訊:根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國務院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國發〔2016〕59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第二次全省汙染源普查的通知》(甘政發〔2017〕24號)要求,開展蘭州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普查的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時期資料為2017年度。
  • 兵團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任務
    兵團日報訊(記者秦俊偉 實習生吳龍芳報導)近日,兵團生態環境局、統計局、農業農村局聯合發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公報》,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任務。  本次普查摸清了各類汙染源基本情況,對兵團7637個普查對象進行了全面調查,獲取了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的基本信息和汙染物排放情況,掌握了各類汙染源的排放情況。水汙染物排放方面,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排放主要來自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
  • 萍鄉市上慄生態環境局組織收看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總結視頻會
    會議現場(曾凡俊 供圖)  大江網/萍鄉頭條客戶端訊 曾凡俊報導:近期,萍鄉市上慄生態環境局組織相關股室在四樓視頻會議室收聽收看了生態環境部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總結視頻會  會議強調,為深入貫徹落實此次視頻會議精神,切實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履行好生態環境保護職責,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分工協作、共同發力,並要求全局廣大幹部職工向該局獲得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最美普查人」榮譽稱號的榮宗根同志學習。
  • 從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看濟南市生態環境十年之變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日訊 今天上午,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介紹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濟南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
  • 滄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汙染源普查工作新聞發布會全程實錄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開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通知》。根據全國第二次汙染源普查的統一部署,2018年在全市全面鋪開汙染源普查工作。這場新聞發布會,我們邀請了市汙染源普查辦公室主任李志東同志發布我市汙染源普查工作相關情況。市汙染源普查辦公室主任李志東。
  • 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成果出爐!汙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發布會上,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介紹了我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有關情況。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
  • 汙染源普查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日前,國務院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關於表揚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表現突出的集體和個人的決定》,我市多個集體、個人和技術報告獲獎。國家點名表揚的背後,是近年來我市全力做好汙染源普查工作所取得的成效。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方案的通知
    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為指導開展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制訂本方案。2008年7月底前,省級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將本地區汙染源普查數據匯總,報國務院第一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下半年基本完成全國汙染源普查數據的審核和匯總。  3.總結髮布階段(2009.1—2009.7):建立全國汙染源資料庫,上報和發布普查數據,開發利用普查成果,總結驗收普查工作。  四、普查組織及實施  (一)基本原則。
  • 濟南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表現突出集體和個人數量均列全省第一
    生態環境領域「最全面、最詳細的調查」「本次普查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是依據《全國汙染源普查條例》開展的一項重大的國情調查,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濟南市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侯翠榮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