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共同改善
該研究系統梳理了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歷程,並指出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政策已從強調汙染排放控制到重視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視角下,今後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的共同改善。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過去30年間先後面臨了全球最嚴峻、最複雜和最難解決的酸雨、霧霾等區域大氣複合汙染問題。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團隊: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共同改善
該研究系統梳理了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歷程,並指出我國大氣汙染控制政策已從強調汙染排放控制到重視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視角下,今後應重視PM2.5和臭氧汙染的共同改善。資料圖。圖源:北晚新視覺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在過去30年間先後面臨了全球最嚴峻、最複雜和最難解決的酸雨、霧霾等區域大氣複合汙染問題。文章系統總結了我國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中,在大氣汙染控制領域取得的進展與面臨的挑戰。1980年以來,我國南方、西南等省份出現了大範圍酸雨汙染。
-
滬大氣汙染防治對手有變化:從PM2.5變為二氧化氮和臭氧
東方網 汪偉秋 攝上海大氣汙染防治的「對手」正從PM2.5變為二氧化氮(NO2)和臭氧。4月26日,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壽子琪做客「2018民生訪談」時透露,雖然2017年上海市PM2.5和PM10都已達到國家下達的考核目標,但二氧化氮和臭氧的指標均未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
-
地球的一半|疫情期間,PM2.5還未走遠,臭氧汙染卻來了
受氣候變化影響,高溫低溼的天氣出現頻率及強度更高,是臭氧汙染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1月到4月,隨著PM2.5濃度在全國範圍內的下降,近地面臭氧卻呈現快速上升趨勢。1月到4月,全國平均日均臭氧評價值為112.19μg/m3,累計同比上升6.76%,此增長幅度在珠三角與長三角尤為明顯,分別達16.55%和9.51%。
-
除了PM2.5,空氣汙染背後還有個傢伙在「作妖」
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今年進入秋冬季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經歷了數次空氣汙染過程。各地在加大二氧化硫、PM2.5等汙染物減排的同時,VOCs(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卻在上升中。「未來較長一段時期,VOCs防治將成為我國汙染控制舞臺上的『主角』之一,將為『十四五』期間空氣品質的進一步改善,乃至碳減排貢獻重要力量。」
-
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
原標題:PM2.5下降了 臭氧嚴重超標了去年,我省PM2.5年均濃度下降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欣喜,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臭氧超標問題。26日,省政府就我省2015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向省人大常委會作出報告,指出我省臭氧超標問題日益突出。全國74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排名中,江蘇13個省轄市總體處於中等偏後水平。
-
汾渭平原秋冬大氣汙染治理方案:PM2.5濃度和重汙染天數均下降3%...
《行動方案》要求,汾渭平原秋冬季期間(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同比減少3%。重汙染天應急管理方面,《行動方案》採取了對鋼鐵、焦化等15個行業進行績效分級管理的方式。
-
臭氧汙染看不見卻比PM2.5更可怕 可能對人體造成多種危害
臭氧超標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1、「低調」臭氧比PM2.5更可怕 專家認為,臭氧這種看不見的汙染不容小視,應像重視霧霾一樣,採取綜合措施加以防治。 「事實上,臭氧汙染已成為困擾全國的環保新課題。」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躍思說。
-
臭氧汙染治理亟待加大攻堅力度
近年來,在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大氣顆粒物汙染濃度持續降低,我國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但臭氧汙染問題開始顯現。目前,全球臭氧背景濃度呈增長趨勢,平均每年上升1微克/立方米左右。
-
PM10、PM2.5汙染 如何治理工地揚塵汙染呢?
聽說工地揚塵是PM10、PM2.5汙染的主要來源之一,那麼應該如何治理工地揚塵汙染呢?答:治理工地揚塵汙染,主要是四方面:一是要認真落實土方施工時必須要有噴淋、噴霧等溼法抑塵措施;二是對工地出入口必須有對出入車輛車身清洗和淨化措施,防止帶泥土上路;三是工地內的道路必須硬化並保持清掃乾淨;四是工地祼土必須完全苫蓋。
-
全國多數城市臭氧濃度總體緩慢上升 臭氧汙染可防控
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各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1.6%,大氣汙染防治形勢還是不錯的,但令人頭痛的是,臭氧已取代PM2.5(細顆粒物),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 實際上,在不少城市,臭氧已經成為夏季首要大氣汙染物。有人擔心,洛杉磯曾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會在我國局地出現。
-
我市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臭氧為何連續超標,汙染情況如何,危害有多大,如何治理?重慶日報記者分別採訪了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氣研所副所長李振亮、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蔣昌潭、市環保局大氣環境保護處副調研員楊鳳,全面解讀臭氧的「那些事兒」。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核心閱讀高空臭氧能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而近地面臭氧則對生態環境構成汙染。近年來,隨著空氣品質標準的修訂,臭氧汙染逐漸為人關注。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臭氧汙染超標程度相對較輕、總體可控。臭氧汙染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防治呢?
-
「臭氧超標」加劇部分地區空氣汙染
進入夏季以來,受高溫天氣的影響,「隱形的汙染物」臭氧開始取代PM2.5和PM10,成為一些地區首要空氣汙染物,引發社會高度關注。《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了解到,當前我國「臭氧超標」形勢嚴峻,呈現出區域性特徵明顯、濃度和超標率逐年上升、高值濃度明顯增多的三個特徵。
-
臭氧汙染超PM2.5成「十四五」治理重點 千億市場爆發 活性炭技術將...
/我國臭氧汙染嚴重嗎/ 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總超標天數41.8%,導致全國優良天數比率同比損失2.3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比已超過PM2.5。
-
PM2.5與臭氧「按下葫蘆浮起瓢」?
本期嘉賓:哈佛-南信大空氣品質和氣候聯合實驗室研究團隊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釗本期觀點:由於PM2.5對臭氧汙染有抑制作用,當PM2.5濃度下降時,臭氧汙染若不加以控制,將會逐漸抬頭。研究發現,需要同時控制臭氧汙染的兩種重要來源——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才能在降低PM2.5濃度的同時,降低臭氧汙染影響。
-
臭氧汙染超PM2.5成「十四五」治理重點,千億市場爆發,活性炭技術將...
我國臭氧汙染嚴重嗎?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總超標天數41.8%,導致全國優良天數比率同比損失2.3個百分點。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比已超過PM2.5。
-
臭氧汙染的背後有多複雜?
平流層臭氧為地球罩上了一層保護傘,人們為南極臭氧層空洞的奔走呼籲言猶在耳,而對流層臭氧卻成為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那麼,我們真的清楚臭氧汙染和其背後的生成轉化機制嗎?我國的臭氧汙染應對目前處於什麼水平?這些問題在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近日主辦的大氣治理研討會上引起了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請看報導。
-
臭氧汙染可控 我國不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
人民視覺從9月1日起,廣東省開展為期3個月的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各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1.6%,大氣汙染防治形勢還是不錯的,但令人頭痛的是,臭氧已取代PM2.5(細顆粒物),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實際上,在不少城市,臭氧已經成為夏季首要大氣汙染物。有人擔心,洛杉磯曾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會在我國局地出現。
-
臭氧汙染來了,地球「保護傘」為何變成健康殺手?
央視新聞客戶端8月22日消息,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信息,今年1至7月,全國平均空氣優良天數同比上升4.8個百分點。但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臭氧濃度卻相對較高,此外,成渝、廣東等地臭氧濃度同比也有所升高。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得到了改善,但臭氧汙染卻逐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