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四措施控制臭氧汙染

2020-12-01 兩江新區網

2018年06月11日 10:55 來源:重慶日報

    6月5日至7日,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重慶臭氧濃度連續3天超標,臭氧濃度總體呈現快速上升趨勢。重慶日報記者從市環保局獲悉,今年以來,重慶已有9天臭氧超標,與去年同期相比多了2天。

    臭氧為何連續超標,汙染情況如何,危害有多大,如何治理?重慶日報記者分別採訪了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氣研所副所長李振亮、市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大氣室主任蔣昌潭、市環保局大氣環境保護處副調研員楊鳳,全面解讀臭氧的「那些事兒」。

    城市臭氧汙染是典型的二次汙染

    多發生在晴朗高溫天氣

    李振亮介紹,臭氧分為高空臭氧和近地面臭氧。高空臭氧有益,可吸收紫外線,是地球生物系統的「保護傘」,而近地面臭氧濃度過高,則對人體有害,我們所指的臭氧汙染就是指近地面臭氧濃度超標。根據新的《環境空氣品質標準》,臭氧濃度超過一定限值,即可認為臭氧濃度超標。

    目前,臭氧已成為影響我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的關鍵因素,而且呈現出區域性汙染特徵顯著、濃度逐年增長、夏季超標天數多的態勢。那麼,臭氧汙染又是如何形成的?

    李振亮介紹,臭氧汙染並不是由汙染源直接排放所致,而是汙染源排放到空氣中,其中的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和一氧化碳等,在空氣中進行光化學反應所產生的。因此,城市臭氧汙染是典型的二次汙染,多發生在晴朗高溫天氣。

    臭氧的前體物——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的來源比較多,控制起來難度比較大。氮氧化物主要來自機動車尾氣、化石燃料燃燒等,揮發性有機物主要來自不完全燃燒、工業生產過程(如噴塗、印刷、煉油等)、油氣揮發、溶劑使用、植物釋放等。

    李振亮分析,當前臭氧汙染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大,尤其是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來源多、分散,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同時,高溫、強光照天氣持續,隨著顆粒物濃度的明顯下降,太陽輻射也在增強。

    夏季高溫晴朗天氣

    不在室外長時間暴露

    李振亮介紹,臭氧對呼吸道有一定的破壞性作用。如果空氣中臭氧濃度過高,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炎症病變,出現咳嗽、頭疼等症狀。

    「不過,也不用過於擔心臭氧汙染對人體的危害。」他說,臭氧的形成條件是高溫、強輻射天氣,「來得快,去得快」。目前,我市臭氧濃度超標只屬於輕度汙染,危害不大,並且只發生在夏季高溫光照的午後1-7點,消散很快,室內濃度還不到室外實測值的1/3,只要呆在室內對人體健康基本無危害。比起PM2.5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危害,臭氧對人體健康危害要輕得多,時長也要短得多。所以,在易發生臭氧汙染的夏季高溫晴朗天氣時,只要不在室外長時間暴露,就可以大幅減少臭氧汙染的危害。

    全國臭氧汙染呈加重趨勢

    重慶集中在主城區及渝西片區

    蔣昌潭介紹,近年來,全國臭氧汙染呈逐年加重趨勢,2017年,全國338個城市環境空氣臭氧平均濃度為149μg/㎥,較2015年上升11.2%。2015-2017年,338個城市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佔比分別為16.9%、22.5%、33.4%,呈逐年上升狀態。2018年1-5月,338個城市臭氧平均濃度144μg/㎥。

    臭氧汙染呈現連片式、區域性汙染特徵,全國主要集中在遼寧中南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武漢城市群、陝西關中地區及成渝、珠三角區域。

    近3年來,重慶臭氧汙染也呈加重趨勢。數據顯示,2017年,重慶環境空氣臭氧平均濃度為163μg/㎥,較2015年上升28.3%,以臭氧為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也在逐年增加。2018年1-6月(截至6月7日),重慶市環境空氣中臭氧濃度為143μg/㎥。

    目前,我市臭氧汙染主要集中在主城區及渝西片區。其中主城區的南坪、虎溪、龍井灣以及魚新街等測點臭氧汙染比較明顯。渝西片區的合川、江津、大足、榮昌和璧山等區縣臭氧汙染也比較明顯。

    防控臭氧汙染

    需要多汙染物排放的協同控制

    楊鳳介紹,過去幾十年,我國對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等一次汙染物的防控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特別是「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大氣十條」)實施以來,細顆粒物PM2.5濃度也明顯下降。未來的大氣汙染防控工作將進入臭氧和細顆粒物PM2.5協同防控的深水區。

    臭氧汙染是二次汙染,防控難度比較大,需要多汙染物排放的協同控制。從發達國家的空氣汙染治理經驗來看,通過控制臭氧前體物排放,合理減排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就可以實現臭氧汙染的有效防控。預計在「十三五」期間,我國可初步遏制臭氧汙染的上升趨勢。

    下一步,國家將加強對臭氧汙染的治理和管控:一是加快推進光化學監測網建設;二是紮實推進臭氧汙染和PM2.5汙染的協同治理;三是著力強化NOx和VOCs排放重點行業、領域的治理,尤其是加強VOCs治理短板。

    在重慶,也將加強對臭氧汙染的治理和管控措施:一是向各類涉及臭氧前體物排放的企業發放《控制夏秋季臭氧汙染打贏藍天保衛戰告知書》。從5月初開始,市環保局和主城十區以及江津區、璧山區、合川區、銅梁區環保局通過向企業發放了《控制夏秋季臭氧汙染打贏藍天保衛戰告知書》,讓相關企業解臭氧的生成及危害,鼓勵企業在臭氧濃度快速上升的時段,積極採取暫停噴塗生產作業或者安排錯峰生產等措施,儘可能減少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目前,已有4500餘家企業拿到了臭氧告知書。

    二是對重點企業開展現場監測與執法。對汽車、摩託車等工業塗裝,以及印刷包裝、燃煤電廠、水泥廠、燃煤鍋爐、工業爐窯、磚瓦企業等600家涉及臭氧前體物排放的汙染企業的重點指標(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進行現場採樣、專項執法,有問題的企業已經進入執法程序。

    三是組織開展水泥、燒結磚瓦行業錯峰生產和煤電企業超低排放改造。印發水泥、燒結磚瓦行業錯峰生產工作方案,組織全市31家水泥企業和541家燒結磚瓦企業在夏季高溫季節開展錯峰生產,有效減少大氣汙染物排放。加快推進國電投合川發電公司(2×300MW)、國電投開州白鶴電廠(1×300MW)、華能珞璜電廠(1×600MW)、國電萬盛恆泰發電公司(1×300MW)5臺共180萬千瓦機組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任務。

    四是加大餐飲油煙治理力度。制定出臺重慶市《餐飲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督促1080家餐飲業、企業食堂和700家公共機構食堂安裝油煙淨化設施,並進行現場執法監測,確保達標排放。

相關焦點

  • 民生智庫 | 四項措施應對臭氧重汙染天氣
    到2019年,北京市全年重汙染天數已下降至4天。雖然大氣中大部分汙染物濃度都呈降低趨勢,但臭氧的含量一直居高不下。臭氧已經成為近年來較為突出的空氣汙染物之一,且已成為北京地區的首要汙染物。建議從兩方面進行防治,採取四項有效措施應對臭氧重汙染天氣。一、什麼是臭氧?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化學式是O3,是大氣中天然存在的一種氧化性痕量氣體。
  • 青島:邀請「大咖」「雲」對話,遠程為攻克臭氧汙染「支招」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2020年夏秋季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攻堅的部署要求,精準實施汙染排放管控措施,有效遏制臭氧濃度持續升高態勢,6月18日下午,青島市生態環境局舉辦了一場形式特別的全市大氣汙染深度解析及臭氧防治攻關研討會。
  • 臭氧汙染治理 聽聽專家怎麼說
    也就是說,城市周邊地區臭氧前體物的排放,會加劇這些城市的臭氧汙染。中國環境報:治理臭氧汙染,控制好前體物VOC和氮氧化物是重點。我們知道,VOC比氮氧化物更複雜,VOC後面有一個S,表示VOC有好幾百種。對中國來說,您認為現在減排哪些VOC是最佳的選擇?迪特˙施韋拉:中國可以參考歐盟(EU)控制VOCs排放的各項法規。
  • 科學精準防治臭氧汙染
    發達國家控制臭氧汙染的經驗表明,臭氧汙染是空氣品質管理工作中最具挑戰性的難題之一,主要源於三個方面的因素:第一,臭氧的大氣壽命較長,可以遠距離傳輸,形成區域性汙染;控制臭氧汙染必須釐清不同區域間的相互貢獻,實行區域聯防聯治。
  • 臭氧汙染 如何防治
    核心閱讀高空臭氧能阻擋紫外線、保護地球生物,而近地面臭氧則對生態環境構成汙染。近年來,隨著空氣品質標準的修訂,臭氧汙染逐漸為人關注。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臭氧汙染超標程度相對較輕、總體可控。臭氧汙染從何而來,又該如何防治呢?
  • 中國環科院張新民:揮發性有機物(VOCs)防治是解決臭氧汙染之鑰
    中國環科院張新民:揮發性有機物(VOCs)防治是解決臭氧汙染之鑰北極星VOCs在線訊:過去三年來,十堰市中心城區臭氧汙染物濃度呈明顯升高趨勢,據了解,臭氧是由揮發性有機物(VOCs)、氮氧化物(NOX)等在太陽光照射下產生的。十堰市作為汽車城,VOCs治理難度異常艱難,更需要儘早著手,深謀遠慮。
  • 臭氧汙染危害有多大?
    專家表示,由於臭氧具有極強的氧化性,當濃度超標時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一系列不良影響,尤其對兒童、老人以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危害更為明顯,需及時做好健康防護,在臭氧汙染嚴重時儘量減少外出。  與PM2.5相比,臭氧汙染更具隱蔽性,特別是少雲無風的晴朗天氣下,最容易出現臭氧汙染。
  • 「臭氧超標」加劇部分地區空氣汙染
    從汙染成分看,PM2.5汙染下降,臭氧汙染比例逐漸增大。  據專家介紹,臭氧是一種藍色、有刺激性的氣體,由於臭氧具有的強氧化性,如果空氣中的臭氧濃度過高,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變,出現咳嗽、頭疼等症狀,還會對皮膚、眼睛、鼻黏膜產生刺激。
  • 建立光化學評估監測網絡應對臭氧汙染
    原標題:建立光化學評估監測網絡應對臭氧汙染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城市深受空氣汙染困擾,為此,政府推動建立了一系列大氣汙染防治法律。其中,最為著名的是七十年代頒布的《清潔空氣法案》,成為世界各國制定大氣汙染防治法律的重要參考。
  • 今年以來全國臭氧汙染明顯加重,咋回事?
    8小時臭氧濃度在2017年春季又比2016年同期在三個區域均升高了7.5%以上。報告指出,「這說明在PM2.5相對較低的夏季,京津冀又開始面臨臭氧汙染的困局。」  但孟曉豔也認為,從汙染物濃度對空氣品質的影響來看,雖然臭氧的貢獻量在逐年上升,但PM2.5和PM10對綜合指數的貢獻仍然大於臭氧。
  • 臭氧汙染治理亟待加大攻堅力度
    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也在不久前表示,「『十四五』期間要重視臭氧和細顆粒物(PM2.5)的協同治理,在進一步採取減排措施持續降低PM2.5濃度的同時遏制臭氧汙染上升的趨勢。」臭氧濃度超標時,敏感群體在外出時需要做好一定的防護措施,不要進行室外鍛鍊。一般認為,老人與兒童對臭氧比其他人群更為敏感,這些人群自身免疫力較弱,臭氧汙染所帶來的損害也更大。而且,兒童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有些損傷可能會是持久性的或是不可逆的。
  • 全國多數城市臭氧濃度總體緩慢上升 臭氧汙染可防控
    對此,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在環保部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正面回應:「我國高度關注發達國家歷史教訓,正在切實加強臭氧監控,採取治理措施,今後我國可能出現臭氧濃度波動,但是在正常氣象條件下,現在不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將來發生的可能性也極小。」
  • 我市建立大氣汙染防治精準管控「四個體系」推進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科學精準依法治汙,建立完善大氣汙染防治「四個體系」,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一是建立指揮調度體系。市生態環境局組建大氣汙染防治指揮調度中心,與市氣象局加強汙染天氣預警預報,專家團隊與氣象部門提前預警、實時研判分析,每日發布管控措施,市縣兩級組建2個工作專班,實行24小時值班值守,強化應急管控措施落實,並對管控情況進行跟蹤績效評估,結合實際進行實時調整,不斷提高管控措施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二是建立精準減排體系。
  • 臭氧汙染的背後有多複雜?
    「7月上半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擴散條件總體一般,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首要汙染物以臭氧為主。」大暑將至,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全國空氣品質預報會商中,臭氧毫無意外成為空氣汙染的「主角」。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陸克定深耕大氣自由基化學領域多年:「臭氧的生成機理簡單來說就是NOx和VOCs在氣溫上升、光照增強的條件下發生快速光化學反應。美國鹽湖城地區的產油盆地臭氧濃度在冬季能高達幾百微克/立方米,這說明臭氧生成過程中,溫度控制的是其轉化速率,而不是決定條件,陽光照射產生的大氣自由基所提供的大氣氧化性才是臭氧生成的核心驅動力。」
  • 臭氧汙染來了,地球「保護傘」為何變成健康殺手?
    但京津冀周邊、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臭氧濃度卻相對較高,此外,成渝、廣東等地臭氧濃度同比也有所升高。近年來,我國大部分地區空氣品質得到了改善,但臭氧汙染卻逐步顯現。專家分析,我國臭氧汙染之所以在近幾年逐漸加重,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隨著近些年來對PM2.5等顆粒物的治理,部分地區大氣通透性明顯改善,更充足的光照給臭氧的形成創造了條件,但這只是客觀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國各種大氣汙染物的減排比例不協調,因此對PM2.5和臭氧進行協同治理已成為改善空氣品質的關鍵。
  • 唐孝炎專訪:防治臭氧汙染重在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面對日益嚴峻的臭氧汙染,環保部已採取部署PM2.5和臭氧的協同控制、出臺VOCs的治理政策標準、削減氮氧化物排放等措施。6月15日,臭氧問題權威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唐孝炎院士接受政能亮訪談,談臭氧汙染的成因與防治。
  • 南京連續2天臭氧超標 尚未形成光化學煙霧汙染
    連續兩天的豔陽高照,讓南京也是臭氧連續超標。而臭氧超標,往往會引起光化學汙染。光化學煙霧汙染曾經讓洛杉磯800多人喪命,東京2萬多人患紅眼病。不過,專家表示,南京僅在2011年發生過一起大範圍光化學汙染,今年並沒有出現過。
  • 2017年珠三角地區秋季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全文如下:   廣東省環境保護廳關於徵求對《2017年珠三角地區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珠三角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順德區人民政府,省直有關單位,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廣東省大氣汙染防治強化措施及分工方案》(粵府辦〔2017〕471號)「開展珠三角區域秋季臭氧削峰專項行動
  • 南通:臭氧濃度全省最低
    截至2020年12月12日,我市PM_2.5年均濃度和優良天數比例這兩項指標改善幅度在南通各縣(市、區)中均排名第二。但在總體向好的同時,2020年我市臭氧超標天數不降反升。截至12月12日,全市全年已有超標天數49天,其中臭氧超標佔到73.4%,成為威脅我市優良天數比例的最主要原因。」 可見,複雜的形勢仍然給南通市防治臭氧汙染帶來了巨大挑戰。
  • 又來了個臭氧汙染?你說的是臭氧層嗎?
    北極星大氣網訊:這幾天華北地區遭遇的高溫天氣,還給人們帶來了一個「副產品」——臭氧汙染。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數據顯示,19日15時,北京市空氣品質指數AQI為139,空氣品質輕度汙染,首要汙染物為臭氧。同一時間的數據顯示,東北地區的吉林省長春市、長三角的浙江省杭州市、地處西南的四川省成都市等多個地方,均出現臭氧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