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評估情況

2021-01-09 南通市人民政府

按照《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關於組織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綜合評估工作的通知》(蘇環辦〔2020〕179號)要求,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委託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採取文件查閱、資料收集、座談調研等方式,對前期南通市土壤汙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為南通市下一階段更好地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決策參考。現將評估結果公開如下。

一、總體情況

依據生態環境部《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技術評估指南(試行)》,對全市土壤汙染防治目標、政策制度建設、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能力建設等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評估。評估情況如下:

(一)土壤汙染防治目標完成情況

根據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與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結果,我市及時制定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落實各項安全利用措施。組織汙染地塊再開發利用情況摸底調查,核實有關地塊開發建設與土壤汙染調查評估與治理修復情況。依據國家相關核算方法,我市受汙染耕地與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均達到了90%以上的我省考核要求。

(二)政策制度建設落實情況

根據國務院《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和《江蘇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蘇政發〔2016〕169號),結合本地實際,南通市制定出臺《南通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為今後一段時期全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總行動綱領。每年度制定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計劃,明確年度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項目。配套出臺《南通市汙染地塊環境管理聯動實施方案(試行)》、《南通市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規劃(2017-2020年)》、《南通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實施情況評估考核辦法》、《南通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指南(試行)》等系列政策文件,進一步豐富完善本地土壤環境管理體系。

(三)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情況

根據《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規定,生態環境部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自然資源等部門,建立並動態更新疑似汙染地塊名單與汙染地塊名錄。制定計劃並組織有關責任主體,對閒置汙染地塊及時採取封閉管理、環境監測等措施開展地塊風險管控,防止汙染擴散。推進完成18個汙染地塊治理修復,總修復土方量約為50萬立方米。在用地準入方面,將土壤環境質量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和土地供應管理。

(四)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情況

依據農用地詳查等結果,按期劃定了耕地土壤環境治理類別,制定實施了安全利用方案,有效保障了農業生產環境安全。

(五)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土壤環境管理情況

完成2批次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名單建立與公開工作。依法推進重點監管單位土壤環境隱患排查、有毒有害物質排放情況報告、土壤環境自行監測等工作,能較好地落實新改擴建及退出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拆除活動土壤汙染防治等制度。

(六)能力建設情況

生態環境部門土壤環境管理執法隊伍方面,設置了專職部門,市局專職人員配備較全。監測監察方面,已具備了一定的土壤採樣與分析能力、土壤專項執法檢查能力。

二、主要問題

一是土壤汙染防治能力建設尚需加強。縣(市、區)級土壤和地下水監測能力普遍不足,主要依靠採購第三方服務來保障。

二是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存在薄弱環節。土壤汙染隱患排查工作規範性有待提升,排查工作質量參差不齊,現有土壤和地下水汙染防治措施的落實與成效評估缺乏。自行監測結果公開力度有待加強。

三是第三方從業機構監管機制尚待完善。第三方從業機構專業素質良莠不齊,亟需建立健全第三方從業單位監管機制,規範第三方從業機構行為。

四是政策法規宣傳尚需加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南通市土壤重點監管單位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尚不熟悉土壤汙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公眾滿意度調查也表明土壤汙染防治宣傳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三、結論與建議

(一)評估結論

南通市堅持生態優先,嚴格落實《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工礦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等要求,全面完成了《南通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中確定的階段性目標任務。制定出臺了土壤汙染防治相關政策制度,不斷加強土壤汙染防治監管管理能力,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取得積極成效。南通全市域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

一是機制體制不斷完善。較早完成了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編制印發,及時成立土壤汙染防治協調小組,建立了跨部門的土壤汙染防治議事協調機制。強化統籌推進,每年制定全市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計劃,明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項目,按季度調度、通報土壤汙染防治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二是管理體系逐步健全。在國家法律、部門規章、及時規範和標準基礎上,南通市結合本地實際,配套制定出臺《南通市汙染地塊環境管理聯動實施方案(試行)》、《關於加強汙染地塊環境監管的通知》、《南通市建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報告評審工作指南(試行)》等系列政策文件,為縣(市、區)規範開展土壤環境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三是全面防範土壤汙染風險。積極遏制土壤汙染增量,切實強化汙染源頭管控,建立發布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名單,推進重點單位落實法定義務。摸清土壤環境家底,深入實施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按期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詳查,劃定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推動農用地分類管理。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調查,完成基礎信息採集與初步採樣調查。嚴格控制土壤汙染變量,將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納入城市規劃與供地管理,嚴格落實建設用地調查評估制度。全面減少土壤汙染存量,有序推進汙染地塊治理修復,改善地塊及周邊環境質量,保障汙染地塊再開發利用安全。

(二)對策建議

一是強化土壤汙染防治能力建設。加強土壤環境行政管理、技術保障和執法監管隊伍建設,加強業務培訓,切實提高執法用法水平。加快基層土壤質量檢測設備購置和操作使用培訓,不斷提升土壤環境監測能力。

二是落實土壤重點監管單位主體責任。督促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嚴格落實法律法規的各項責任義務,強化企業土壤汙染防治的主體責任意識。通過組織集中培訓、發放指導手冊、年度考核評估等方式,提高企業土壤汙染防治管理水平。

三是加強第三方從業機構監管。根據《江蘇省生態環境第三方服務機構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修訂)》,建立考核評估、技術覆核等機制加強土壤第三方服務機構監管,規範第三方機構服務行為,促進土壤汙染防治第三方服務市場健康發展。

四是增強社會公眾土壤環境保護意識。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渠道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宣傳,進一步宣貫土壤汙染防治知識,提高公眾的土壤保護意識,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構建全社會「同防共治」的良好局面。

五是進一步加強建設用地準入管理。做好重點行業企業遺留地塊土壤調查和風險管控等工作,嚴防土壤環境風險。用好汙染地塊信息系統,進一步完善疑似汙染地塊和汙染地塊的信息共享機制。結合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結果,更新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名單。

六是精心謀劃「十四五」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瞄準薄弱環節制定針對性措施,編制實施南通市下一階段土壤汙染防治工作規劃,強化組織領導和統籌推進,全力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

相關焦點

  • 邵陽市雙清區土壤汙染防治與修復成效技術評估報告
    一、基本情況按照《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情況評估考核規定(試行)》(環辦土壤[2018]41號)以及《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技術評估指南(試行)》(環辦土壤[2017]1953號)文件要求,採取文件收集、現場調研等方式
  • 廣東省汙染地塊治理與修復效果評估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
    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汙染防治》(環發〔2014〕66號)、《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廣東省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粵府〔2016〕145號)和《汙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第42號令)等有關法律和通知的規定,結合廣東省實際,制定本技術指南。
  • 青海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取得積極成效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有關工作安排和省人大常委會2020年監督工作計劃,8月上旬至下旬,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環境資源專業代表小組成員組成執法檢查組,分四個階段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寧市、黃南藏族自治州、海東市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
  • 省生態環境廳舉行《陝西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新聞發布會
    為落實《土壤汙染防治法》,2019年我省首次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並向社會公開。二是嚴格管控汙染地塊。持續開展疑似汙染地塊排查,已排查出的疑似汙染地塊全部納入國家管理系統,並組織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和修復工作。將全省涉及騰退土地的12家企業納入管控名單,按要求開展土壤汙染治理工作。目前,所有地塊均處於安全管控狀態,未發現違規開發利用的情況。
  • 土壤汙染治理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在城市化、農業化和工業化全面發展的背景下,各種汙染物到處隨機排放,導致土壤環境遭受到嚴重的汙染,不僅危害到土壤,還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土壤汙染問題得到政府部門高度的重視,並制定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但是由於重金屬類、藥物類、生物類、化學類等汙染物排放量較多,且情況比較複雜,給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影響到土壤汙染防治的效果,所以當下必須要高度重視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 駱永明:中國土壤汙染與修復科技研究進展和展望
    現正努力創新研發綠色高效環境功能材料,研製智能化、模塊化裝備,提升綠色和可持續的土壤汙染管控與修復技術、產品與裝備水平,致力於土壤汙染綜合防治與安全利用技術體系及模式的形成,提升土壤環境管理與風險監管能力及土壤汙染協同治理水平。
  • ...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
    六是委託第三方開展評估,發揮研究機構、專家的專業優勢和集體智慧開展技術評估,助力執法檢查,推動精準、科學、依法防治土壤汙染。現將本次執法檢查的主要情況報告如下:一、法律實施進展土壤汙染防治法於2018年8月31日由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全票通過,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填補了我國土壤汙染防治領域的立法空白。
  • 環境保護部就《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答問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有關部門和地方積極探索,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三是通過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在土壤汙染源頭預防、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探索土壤汙染綜合防治模式,逐步建立我國土壤汙染防治技術體系。四是通過規範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從業單位和人員管理,明確治理與修復責任主體,實行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等措施,推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
  •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土壤汙染治理思路
    在孫太利看來,當前各級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土壤汙染治理責任機製法律規範體系,增加和補充相應配套的法律規範和部門管理條例等,銜接與協調各項法律規範,保障和指導土壤汙染治理責任機制的有效落實。對此,他建議,「可借鑑『河長制』,建立『汙染土壤治理專項責任人制』,強化問責管理,從而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
  • 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德陽市工作方案
    (市林業局、市農業局負責) 四、實施建設用地準入管理,防範人居環境風險 (十二)明確管理要求 建立調查評估制度。依據國家發布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評估技術規定,加強對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狀況調查、風險評估以及治理與修復活動的監管,建立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場地調查評估和治理修複製度。
  • 工業園區汙水治理設施管理現狀及對策——以南通市為例
    工業園區汙水治理設施管理現狀及對策——以南通市為例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隨著工業園區經濟迅猛發展,企業汙水排放需求越發增大,園區配套的汙水治理設施能力不足、維護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愈發凸顯。為進一步規範工業園區水汙染治理,本文重點對南通市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現狀進行梳理和研究,以期深入推進排查整治工作。1 工業園區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基本情況南通市共有省級及以上工業園區18個,其中國家級工業園區6個,省級工業園區12個。
  • 中科院院士朱永官「把脈」廣西土壤汙染治理
    朱永官院士為廣西土壤汙染治理支招。趙瑞攝廣西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鑫在會上發言。趙瑞攝研討會現場。當天下午,「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及生態修復」研討會在廣西環保集團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朱永官攜手生態環境領域專家,以「助推農村水環境治理建設宜居美麗鄉村」為主題,圍繞土壤綠色生態修復和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目標,按照「問題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的思路,通過專題報告和技術產品推介方式開展精準研討。
  • 農業農村部發布《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
    《導則》規定了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的基本原則、目標、範圍、流程、總體技術性要求及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實施方案的編制提綱與要點,對於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法》和《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科學規範指導我國耕地汙染治理修復工作有重要意義。《受汙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導則(NY/T 3499-2019)》將於2019年11月1日正式實施。
  • 青島這10個地塊列入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未修復前不得用作...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月12日訊 日前,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和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發布公告,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有關規定,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篩選確定了《山東省建設用地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第三批)》(以下簡稱《名錄》)。《名錄》實行動態更新。
  • 抗生素土壤汙染及其修復探討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抗生素土壤汙染和危害日益被人們所發現 和重視。 由於其進入土壤方式的隱蔽性及危害的潛伏性, 土壤中抗生素汙染及治理研究一直滯後於常規土壤汙染 物。 文章簡要介紹了抗生素在環境中存在的嚴峻形勢,以 及進入土壤環境途徑、遷移轉化及生態風險,進一步分析 了土壤抗生素汙染植物修復的原理和研究應用前景。
  • 土壤環保小百科(4)|治理土壤汙染,地方政府部門職責如何劃分?
    土壤環保小百科地方人民政府1、對本行政區域土壤汙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負責。 2、加強對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土壤汙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3、將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
  •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丨湘潭市土壤治理項目完成率走在全省前列
    將「毒地」還原為綠地湘潭市土壤治理項目完成率走在全省前列湘潭在線12月2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廖豔霞)日前,我們從湘潭市汙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會上了解到,湘潭市3個國家土壤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項目和17個土壤汙染防治中央資金項目基本完成修復治理工作,土壤治理項目完成率排在全省前列。
  • 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直擊六大問題
    10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慄戰書委員長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土壤汙染防治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指出,土壤汙染防治法實施一年多時間,各地區各部門依法開展大量工作,但土壤汙染防治歷史欠帳多、治理難度大、工作起步晚、技術基礎差,土壤汙染形勢依然嚴峻,法律實施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依法打好淨土保衛戰任務艱巨。法律學習宣傳普及不夠法律第十條對法律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作出規定。
  • 市政府辦公室關於印發《南通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實施規劃...
    採取截汙、清淤、活水、保潔、生態修復等措施,系統治理黑臭水體,實現水面無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口、水體無異味。到2020年,將全市黑臭河道疏浚一遍,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重點治理劣Ⅴ類水體。根據《關於印發南通市重點斷面水質提升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對重點斷面開展水質提升專項整治行動。
  • 美麗中國先鋒榜(15)|浙江台州市推進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
    通過系統推進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台州全面建立起土壤汙染防治體系,改善了土壤環境質量,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探索了土壤汙染「防控治」的台州模式,為全國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了一條可供借鑑的路徑。【 關鍵詞 】環境修復 土壤整治 「防控治」三位一體一、背景情況改革開放40年來,台州逐漸發展成為長三角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