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土壤汙染治理思路

2021-01-13 中國環境

  中國環境報記者張倩

  「2018年,我們制定土壤汙染防治法,填補了我國土壤汙染防治領域的法律空白,與大氣、水汙染治理等相關法律一道構建起立體、嚴密的生態環境法治網。」當被問及去年人大工作亮點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發言人張業遂這樣回答記者。

  隨著《土壤汙染防治法》正式實施,我國的土壤汙染防治也進入了「新紀元」。這項關乎人民群眾「菜籃子」的議題,在今年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十分關注。

  耕地

  舌尖上的安全怎樣保障?

  對耕地進行更高級別的保護

  與往年不同,今年參加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帶了三瓶土。

  「我為什麼要帶三瓶土?我從事土壤研究很多年了,對土的感情很深,這次我把具有代表性的土帶上了全國兩會,希望大家能了解這些年土壤經歷的變化。你看第一瓶(土),這是改革開放前的,是有機土壤,沒有被施過化肥;第二瓶,讓我們實現了從『吃不飽』到『吃得飽』的轉變,這個土被施以了化肥、鉀肥、磷肥,經歷了農業機械化的轉變,也讓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會那麼完美,有它的缺陷;第三瓶,就是我們依靠科技創新的力量,慢慢解決了化學農藥問題後的土,所以我也將它稱為『希望之土』,希望這樣很鬆軟、會呼吸的土壤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們的高質量發展。」

  耕地土壤質量是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保障,涉及到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因此,代表委員們尤為關注土壤汙染對農用地安全尤其是耕地安全的影響。

  黨永富呼籲國家儘快將耕地質量保護法納入立法規劃。為何要進一步呼籲制定耕地質量保護法?黨永富解釋道:「去年,我們國家通過了《土壤汙染防治法》,讓土壤問題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但是土壤汙染防治法裡涉及的土壤面很廣,不僅包括耕地,還包括林地、草原等。相較而言,耕地需要的保護級別更高,所以眼下也需要制定一部更詳細更有針對性的法律對其進行更嚴格的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玉珍也支持加大對耕地的保護力度。她建議,在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的基礎上,將符合條件的優先保護類耕地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更嚴格保護。對安全利用類耕地,制定實施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優先採取農藝調控、替代種植、輪作、間作等措施,降低農產品殘留物超標風險。對嚴格管控類耕地,要依法劃定特定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通過採取種植結構調整、退耕還林還草等措施,實現安全利用。對受汙染耕地,要識別汙染來源和途徑,採取切斷汙染途徑、整治汙染源等措施,防止新增汙染。

  人居

  人居環境怎樣保障?

  完善土壤汙染治理責任機制

  「土壤汙染問題是一個全球性話題,對人類影響極為深遠,與公民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天津市委副主委、天津慶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太利表示,「當前,除了農藥的不合理施用和不當處理給土壤治理帶來了不小的的難題,在一些城市地區,來自工礦的廢水、粉塵、工業垃圾等汙染物排放也令城市建設用地的土壤汙染防治難度加大。」

  城市建設用地分為第一類用地和第二類用地。第一類用地主要是居住用地,兒童和成人均存在長期暴露風險。第二類用地主要是工業用地、物流倉儲用地等,主要是成人存在長期暴露風險。對於兩類地塊的風險防控,孫太利認為還應將重點放在完善法律規範支撐體系,強化責任機制上。

  在孫太利看來,當前各級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土壤汙染治理責任機製法律規範體系,增加和補充相應配套的法律規範和部門管理條例等,銜接與協調各項法律規範,保障和指導土壤汙染治理責任機制的有效落實。對此,他建議,「可借鑑『河長制』,建立『汙染土壤治理專項責任人制』,強化問責管理,從而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

  張玉珍也提出,現階段要做好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應當明確汙染責任主體需要履行的責任和義務。

  她建議:「對有色金屬、皮革製品、石油煤炭、化工醫藥、鉛蓄電池製造、採礦、印刷、危險廢物、加油站等可能對土壤造成重大影響的建設項目,必須在環境影響評價時開展土壤評價。汙染責任主體和治理修復單位要摸清土壤中汙染物的遷移、轉化規律,應結合地塊個性化特點對土壤進行治理修復,保證修復質量。因此,企業應當成為土壤汙染防治的重要力量。同時,不同類型的地塊需要加以不同對待。對已經汙染的土地,相關部門與涉事企業應按照有關規定開展土壤環境風險評估,加強風險防控和治理修復。對暫不開發利用的汙染地塊,實施以防止汙染擴散為目的的風險管控,及時移除或者清理汙染源,採取汙染隔離、阻斷等措施防止汙染擴散。」

  修復難題如何解決?

  加快土壤汙染修復領域科技平臺建設與成果轉化

  通過科技創新,近年解決了一些土壤修復的難題,但總體來看,當前仍面臨著較大的治理、修復挑戰。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建議儘早啟動「土壤汙染與修復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工作,重點支持農田土壤汙染防控與修復技術、汙染場地安全修復技術等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完善與土壤環境相關的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臺站建設,為土壤修復產品本土化創造應用條件。

  同時,沈仁芳認為,應發揮國家可持續發展示範區、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載體作用,基於全國六大土壤汙染修復先行區建設模式,構建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建立國家及地方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推動土壤修復產業的快速發展。

  「科學修復汙染土壤意義重大。」孫太利表示,「政府有關部門應提供專項基金,組織專家對汙染土壤進行分類治理。對汙染土壤狀況進行全面調查,科學分析成因、現狀和周圍環境。綜合運用生物、物理、化學等技術,修復被汙染土壤。通過技術支撐,優選種植具有吸收和降解及強抗性的植物,恢復植被群落,消除汙染隱患,加快改善一些土壤地塊的汙染狀況。」

相關焦點

  • 河北「兩會時間」來了!代表委員今日抵石報到
    2020年河北兩會將於1月6日拉開帷幕。1月5日上午,肩負著7500萬河北人民的重託,滿懷著依法履職的責任和參政議政的熱情,出席河北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和河北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的1500多名代表委員陸續抵達石家莊報到。
  • 2018年全國兩會新聞中心「開張」 首次開啟代表委員通道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劉慧、孫奕)隨著全國兩會腳步的臨近,設在北京西長安街北側梅地亞中心的兩會新聞中心27日正式「開張」。據悉,今年全國兩會將首次開啟「代表通道」和「委員通道」,並繼續做好「部長通道」。
  • 「汽車人」十三屆全國「兩會」汽車行業代表委員名單
    2018年全國「兩會」將於3月在北京召開。2018年,不僅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而且也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今年的全國「兩會」,將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後召開的新一屆「兩會」。
  • 江蘇代表、委員帶著建議提案赴京參加全國兩會
    點擊進入兩會專題記者採訪部分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帶著建議提案赴京參加全國兩會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將分別於今年的全國兩會,格外引人關注。這兩天,來自江蘇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們陸續抵達北京。過去一年,他們如何履職?此次帶了什麼建議提案上會?在他們出發前,記者對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進行了採訪。創新機制,培養更多「大國工匠」
  • 2020兩會環保熱點丨土壤修復需從模式、管理、執法等加強
    在2020兩會期間,土壤修復也引起了多名代表委員的注意,紛紛為此獻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建議適時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   他指出「全國還沒有統一的土壤汙染鑑定標準,土壤汙染鑑定機構仍偏少」,因此,檢察機關可進一步加大對汙染土壤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通過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促使土壤修復觀念深入人心。   由於我國土壤汙染涉及範圍廣,治理難度大同時,黨永富提議要加大對土壤汙染防治的資金支持力度。
  • 宛新平:全國兩會上,透過在皖代表的建議看為民初心
    比如,在《人民日報》刊發的「兩會特刊」中,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代表就提出了「以新基建助力新產業發展」的觀點,強調新基建與前沿科技聯繫緊密,市場需求緊迫,是對衝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手段,具有「一業旺百業興」的推動作用和乘數效應。並結合安徽實際,提供了「三個聚焦」「三個建設」的新基建發展思路。
  • 鐵道部採取強有力措施確保兩會代表委員順利運送
    鐵路部門為兩會代表委員運輸提供運力保障制訂周密的運輸方案 確保兩會代表委員運輸任務圓滿完成       全國兩會即將召開,記者日前從鐵道部獲悉,鐵路部門將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確保兩會代表委員運輸任務圓滿完成。    做好兩會代表委員運輸工作,是鐵路部門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
  • 新一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中女性比例創新高,遼寧臺灣增幅居前
    新一屆全國兩會代表委員中女性比例創新高,遼寧臺灣增幅居前 2018-02-26 0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院士朱永官「把脈」廣西土壤汙染治理
    朱永官院士為廣西土壤汙染治理支招。趙瑞攝廣西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鑫在會上發言。趙瑞攝研討會現場。當天下午,「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及生態修復」研討會在廣西環保集團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朱永官攜手生態環境領域專家,以「助推農村水環境治理建設宜居美麗鄉村」為主題,圍繞土壤綠色生態修復和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目標,按照「問題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的思路,通過專題報告和技術產品推介方式開展精準研討。
  • 兩會:這些委員、代表給旅遊界出了些頗具爭議的難題
    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中國正式進入了「兩會時間」。  關於中國旅遊業的發展,今年兩會,有不同層面和崗位的代表、委員從各自角度對旅遊行業的發展提出了希望和建議。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梁君彥、林健鋒、張華峰、林建嶽   將旅遊基建納入中央財政重點  應該明確界定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範圍,明確旅遊基礎設施的公共服務性質,細分公共投資與社會投資的範疇,壓實政府公共投資的職責。  此外,還要明確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由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共同實施。
  • 港區代表和委員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將前往北京參加全國兩會
    據了解,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明日(20日)早將前往北京參加全國兩會。多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政協委員今日(19日)出發,經深圳前往北京準備出席全國兩會。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團團長馬逢國表示,港區參會人員先在深圳抽樣檢驗,結果屬陰性後再到北京出席全國兩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勇、黃友嘉,全國政協常委林建嶽等一行二百多人今天早上在香港灣仔會展中心集合,乘坐旅遊大巴出發,先前往深圳接受新冠病毒檢測,通過測試後再坐飛機前往北京。
  • 2018年全國兩會主要內容:兩會重要內容+熱點概括總結
    2018年全國兩會內容:兩會重要內容+熱點概括總結》》2018年全國兩會內容重點:換屆、修憲、推進機構改革  2018全國兩會精神內容 2018兩會精神要點概括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主要內容、大會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憲法修改、
  • 時政新聞眼丨特殊時期的全國兩會,誕生了這些新變化
    變化3丨治理主題更矚目了:   從今年兩會看「中國之治」  今年兩會是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後首次召開的全國兩會。這次兩會原本就有很多備受世界關注的治理議題,再加上中國在這次疫情大考中交出一份贏得世界讚譽的「中國答卷」,全球更加關注中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 青海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取得積極成效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有關工作安排和省人大常委會2020年監督工作計劃,8月上旬至下旬,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環境資源專業代表小組成員組成執法檢查組,分四個階段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寧市、黃南藏族自治州、海東市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
  • ...2020「兩會」代表委員、上會記者&綠會夥伴怎麼說|致生物多樣性日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中國「兩會」召開,恰逢2020年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對這一重要日期做出重要批示: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基礎。在此,中國綠髮會邀請兩會代表委員參與光明日報社全媒體總編室視頻錄製,在生物多樣性日(月),一起為地球生物多樣性應援!
  • 「水十條」已獲中央政治局通過,「水汙染治理需三四十年」
    適逢全國兩會,大氣汙染防治、水汙染防治等環境治理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之一。在今日舉行的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副秘書長、發言人傅瑩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中國以超快的速度進入工業化,同時也看到,幾乎是以超快的速度造成了環境的透支。       與之相伴,一系列治理計劃出爐。
  • 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帶著三瓶土,「土代表」走上了「代表通道」
    這是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時說的第一句話。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從1988年開始便一直關注土地汙染防治問題。  而這些"寶貝"也出現在了今年他的"兩會行囊"裡。  黨永富指著瓶子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一瓶是鬆散的"原生態"土壤,一瓶是充滿硬疙瘩的板結土,還有一瓶是經過他改良的、富含營養的土壤。"這個玉米根須多而深,是改良後的土裡種出來的,另一簇則少而淺,出自化學肥料的土壤。"
  • 汽車產業代表在今年「兩會」將格外關注「四新」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今年兩會提案中建議:「以車為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革新汽車產業頂層設計思路,加大對新型汽車產業的支持。」他建議,在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治理等多個層面,應充分引入智能電動車這一全新參與方,支持大型汽車企業多角度參與城市建設與城市治理。
  • 心系實體,情關家國——全國政協委員丁佐宏2020全國兩會履職剪影
    今年是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第三次參加全國兩會。這次特殊的兩會,丁佐宏委員立足社會民生關切,聚焦實體經濟發展,履職盡責不停歇。一份份承接地氣的提案,一條條直指問題的建議,一句句真情實意的感言,一次次雷厲風行的行動,激蕩出「心系實體,情關家國」的履職初心。
  • 兩會議題|兩會什麼時候舉行?全國兩會的歷史發展?兩會議題是什麼
    兩會什麼時候舉行?全國兩會的歷史發展?2020年兩會時間定了!「兩會」召開時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分別於5月22日和5月21日召開地點:在北京舉行。全國兩會的歷史發展:1、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了第一屆全體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