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特派北京記者 王喬琪/文 張鬱/圖
"長期跟土打交道,大家都稱我為『土代表』。"這是全國人大代表黨永富在"代表通道"接受採訪時說的第一句話。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從1988年開始便一直關注土地汙染防治問題。
黨永富為了讓自己的建議更有說服力,來北京開會前,專門跑到位於河南省西華縣的試驗田裡挖了三捧土、帶了兩種玉米根須。
而這些"寶貝"也出現在了今年他的"兩會行囊"裡。
黨永富指著瓶子向河南商報記者介紹:一瓶是鬆散的"原生態"土壤,一瓶是充滿硬疙瘩的板結土,還有一瓶是經過他改良的、富含營養的土壤。"這個玉米根須多而深,是改良後的土裡種出來的,另一簇則少而淺,出自化學肥料的土壤。"
黨永富說帶著這些寶貝,他只有一個樸素的願望,就是讓大家對土壤治理有個直觀了解,從而關注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品質。
從發現除草劑藥害開始,他就遍訪專家,四處求教。多年來,從東北到西南,從山東、河南到內蒙、新疆,他調研和治理的足跡遍布全國。而黨永富也成了全方位的治土人。
今年1月1日,《土壤汙染防治法》正式施行,黨永富的願望也實現了。
"以前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沒有明確的責任主體,一些地方農業廢棄物隨便亂倒也沒人管,土壤汙染防治法系統規定了地方各級政府、土地使用權人、土壤汙染責任人等各方面的責任,有利於將土壤汙染防治責任真正落實到位。"黨永富說,今年,他帶來的多條建議仍舊與"土"有關,其中包括呼籲國家儘快將耕地質量保護納入立法規劃,"希望國家制定一個更詳細的法律,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編輯 呂瑞天 首席編輯 徐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