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官院士為廣西土壤汙染治理支招。趙瑞攝
廣西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鑫在會上發言。趙瑞攝
研討會現場。沈泉池攝
人民網南寧6月7日電(沈泉池)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當天下午,「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及生態修復」研討會在廣西環保集團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朱永官攜手生態環境領域專家,以「助推農村水環境治理建設宜居美麗鄉村」為主題,圍繞土壤綠色生態修復和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目標,按照「問題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的思路,通過專題報告和技術產品推介方式開展精準研討。
本次研討會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作為支持單位,廣西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廣西環保集團聯合主辦,廣西環投蝌蚪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廣西物資循環產業協會共同承辦,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協辦。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廣西物資集團、廣西環保集團等部門領導和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廣西大學、廣西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環境類科研院校和環保企業等代表120多人參加研討會。
朱永官院士在發言中指出,國務院於2016年5月31日印發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總體要求是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嚴控新增汙染、逐步減少存量,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近年來,生態環境部聯合其他部委多措並舉做好土地汙染防治工作。但土壤汙染被稱為「看不見的汙染」,土壤汙染治理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是業界公認的難啃硬骨頭。朱永官院士對土壤修復中的生態健康風險、土壤修復與科研工作結合方面作了深入淺出的分析,為廣西土壤汙染治理提供寶貴的建議。
研討會前,朱永官院士與廣西環保集團進行了座談。他表示,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在汙水處理、生態修復等領域具有豐富的科研成果和領先的行業技術,迫切需要與地方的平臺企業合作推進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落地。廣西環保集團有強大的政府資源背景,依託鄰近東協的優勢,承接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及其他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轉化有著非常廣闊的空間。未來,雙方可通過共同成立環保產業研究院、環保技術轉化基地、在東協國家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加強合作,形成「1 1 N」的全方位合作格局,為廣西乃至全國生態環保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廣西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鑫指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環境問題。廣西環保集團將積極對接政府部門,主動承擔起廣西黑臭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的使命,承接更多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任務,打造一批示範項目,總結推廣相關經驗,為廣西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髮揮引領作用,展現國企擔當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