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朱永官「把脈」廣西土壤汙染治理

2020-12-05 金臺資訊

朱永官院士為廣西土壤汙染治理支招。趙瑞攝

廣西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鑫在會上發言。趙瑞攝

研討會現場。沈泉池攝

人民網南寧6月7日電(沈泉池)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當天下午,「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及生態修復」研討會在廣西環保集團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朱永官攜手生態環境領域專家,以「助推農村水環境治理建設宜居美麗鄉村」為主題,圍繞土壤綠色生態修復和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目標,按照「問題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的思路,通過專題報告和技術產品推介方式開展精準研討。

本次研討會由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作為支持單位,廣西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廣西環保集團聯合主辦,廣西環投蝌蚪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廣西物資循環產業協會共同承辦,五礦二十三冶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華實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參與協辦。

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廣西物資集團、廣西環保集團等部門領導和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廣西大學、廣西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環境類科研院校和環保企業等代表120多人參加研討會。

朱永官院士在發言中指出,國務院於2016年5月31日印發了《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總體要求是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嚴控新增汙染、逐步減少存量,實施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近年來,生態環境部聯合其他部委多措並舉做好土地汙染防治工作。但土壤汙染被稱為「看不見的汙染」,土壤汙染治理具有長期性和複雜性,是業界公認的難啃硬骨頭。朱永官院士對土壤修復中的生態健康風險、土壤修復與科研工作結合方面作了深入淺出的分析,為廣西土壤汙染治理提供寶貴的建議。

研討會前,朱永官院士與廣西環保集團進行了座談。他表示,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在汙水處理、生態修復等領域具有豐富的科研成果和領先的行業技術,迫切需要與地方的平臺企業合作推進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落地。廣西環保集團有強大的政府資源背景,依託鄰近東協的優勢,承接中科院城市環境研究所及其他研究所的科研成果轉化有著非常廣闊的空間。未來,雙方可通過共同成立環保產業研究院、環保技術轉化基地、在東協國家設立分支機構等方式加強合作,形成「1 1 N」的全方位合作格局,為廣西乃至全國生態環保事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廣西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鑫指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是一項長期任務,也是廣大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突出環境問題。廣西環保集團將積極對接政府部門,主動承擔起廣西黑臭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的使命,承接更多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和生態修復任務,打造一批示範項目,總結推廣相關經驗,為廣西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髮揮引領作用,展現國企擔當作為。

相關焦點

  • 朱永官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嘉興兩院院士增加至54人
    朱永官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嘉興兩院院士增加至54人 發布日期:2019-11-26 08:01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瀏覽次數:   近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桐鄉人朱永官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桐鄉人朱永官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目前,桐鄉籍兩院院士人數增加至6人!  朱永官院士,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朱永官院士長期從事環境土壤學與生物地球化學研究,在汙染(特別是砷和抗生素等)環境效應和控制原理、微生物生態學和多尺度生物地球化學耦合機制等領域做出了系統性的創新工作。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和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等。主要研究成果於2009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第一完成人)和2013年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農業科學獎。
  • 朱永官院士團隊在環境砷汙染與地球演化歷史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朱永官院士團隊在環境砷汙染與地球演化歷史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2020年4月29日,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在線發表了關於生命耐砷機制起源的研究論文"The Great
  • 土壤汙染治理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關鍵詞:土壤汙染;存在問題;治理對策 一、當前土壤汙染治理現狀目前我國耕地汙染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點多、量大、面較廣。我國汙染耕地汙染區域主要為工礦企業周邊農區、汙水灌區、大中城市郊區和南方酸性土水稻種植區等。以重金屬汙染為主,鎘汙染最為普遍;二是總體可防可控可治。
  • 南通市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評估情況
    按照《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關於組織開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成效綜合評估工作的通知》(蘇環辦〔2020〕179號)要求,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委託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採取文件查閱、資料收集、座談調研等方式,對前期南通市土壤汙染防治重點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分析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為南通市下一階段更好地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提供決策參考
  •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談土壤汙染治理思路
    中國環境報記者張倩  「2018年,我們制定土壤汙染防治法,填補了我國土壤汙染防治領域的法律空白,與大氣、水汙染治理等相關法律一道構建起立體、嚴密的生態環境法治網。」當被問及去年人大工作亮點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發言人張業遂這樣回答記者。  隨著《土壤汙染防治法》正式實施,我國的土壤汙染防治也進入了「新紀元」。
  • 追訪|把脈土壤現狀 提供治理依據
    河北省在全國率先完成土壤「國控背景點」採樣任務把脈土壤現狀 提供治理依據圖為省環境監測中心實驗分析中心工程師將1%的硝酸滴入土壤消解原液。在防治土壤汙染、提升土壤環境質量上將起到什麼作用?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全省共有129個土壤「國控背景點」,樣品採集須在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背景點30米範圍內6月4日,省、承德市環境監測人員組成採樣小組,赴圍場壩上防風固沙區的背景點。「就是這裡。現在我手機能打開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採樣管理系統了。」
  • 院士專家為地理信息產業 創新發展「把脈」
    會上,眾多院士專家為地理信息產業創新發展「把脈」。 科學技術部原部長、中科院院士徐冠華表示,要下決心加強GIS基礎軟體關鍵技術的自主研發、充分發揮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大力開發GIS軟體國際市場等方面發力,讓地理信息技術更好地助力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創新。
  •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環保領域6人上榜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共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7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9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當選。
  • 當選院士是一種什麼feel?他們這樣說
    ● 中科院院士駱清銘:學術報告時接到電話 孫斌勇 42歲的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研究員孫斌勇是今年新當選中科院院士中最年輕的一位。「新的時期,中科院扛起了發展中國空間科學的大旗。我們不能夠忘記自己的初心,要肩負起建設航天強國、空間科學強國的責任擔當,珍惜神聖而光榮的院士稱號。」 當選院士後的第一件事 ● 中科院院士朱永官:坐公交車回辦公室開組會
  • 中科院院士王中林受聘廣西大學「雙聘院士」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南寧12月12日電 日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教授受聘廣西大學「雙聘院士」聘任儀式在大禮堂舉行。
  • 胡德平出席2020全國土壤汙染防治暨環保新型肥料研討會 | 綠會支持...
    此次會議由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土壤治理工作委員會、江蘇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和廣西噴施寶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來自土壤和肥料領域的政府官員、知名專家、企業家等兩百餘位嘉賓參會。會議圍繞 「聚焦土壤環境汙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主題,助推《土壤汙染防治法》、《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等環保法規實施,落實生態文明建設。
  • 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按照中國科學院官網信息整理:中國科學院化學部江桂斌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並確立了不同於傳統紫外光光催化的染料汙染物可見光光催化降解機理,將TiO2光催化從紫外光區拓展到可見光區域。發現了光催化反應過程中氧原子轉移的新途徑,揭示了分子氧在光催化反應中的新作用。
  • 地球的故事 | 土壤汙染,曾經的隱痛已擺在我們面前
    這份名為《土壤汙染:隱藏的現實》的報告指出,工業化、戰爭、採礦和農業集約化在全球範圍內都造成了土壤汙染,而城市的發展導致土壤成為了日益增多的城市廢物的填埋場。是什麼導致了土壤汙染?它與我們的生活又有哪些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個曾經被隱藏和忽略的現實正因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而受到高度關注。
  • 環境保護部就《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答問
    四是通過規範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從業單位和人員管理,明確治理與修復責任主體,實行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終身責任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等措施,推動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五是通過明確各方責任,加強信息公開,宣傳教育等措施,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汙染防治體系。9、為什麼要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如何組織開展?
  • 侯建國院士就任中科院院長
    中國科學院官網最新信息顯示,物理化學家和納米材料專家侯建國院士已就任中科院院長、黨組書記,成為繼郭沫若、方毅、盧嘉錫、周光召、路甬祥、白春禮之後中科院第七任院長。中科院官網截圖據中科院官網介紹,侯建國,男,漢族,1959 年 10 月生於福建省,研究領域包括納米材料與結構、單分子物理與化學、掃描隧道顯微學。共產黨員網公開資料顯示,侯建國 1978 — 1989 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獲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
  • 中科院院士吳培亨受聘廣西師範學院名譽院長—新聞—科學網
    光明網9月18日訊(通訊員 唐婉婉 記者 周仕興)廣西師範學院18日舉行名譽院長聘任儀式,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培亨受聘為廣西師範學院名譽院長
  • 孫鴻烈院士考察廣西環江土壤修復工程
    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邀請,12月25日至27日,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孫鴻烈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劉毅、黨委副書記高星等的陪同下,考察了廣西環江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示範工程,並對土壤修復發展模式予以指導。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黃日波等會見了考察團一行。
  • ...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複合有機汙染場地土壤高效強化化學氧化...
    2019年1月25日,南開大學牽頭承擔的2018年度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土壤汙染成因與治理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朱利中等三位專項總體專家組跟蹤專家及其它6位同行專家,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和南開大學科技處及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有關人員、項目負責人、各課題負責人及部分學術骨幹等共計50餘人參加了會議。
  • 廣西地球物理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院士專家座談會會議紀要
    廣西地球物理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院士專家座談會會議紀要 2020-12-01 0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