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2020-12-05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按照中國科學院官網信息整理:

中國科學院化學部

江桂斌

分析化學、環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1957年11月生於山東萊陽,籍貫山東萊陽。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1987年、1991年先後獲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博士學位。現任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化學會ES&T雜誌副主編、《環境化學》主編、《科學通報》執行副主編。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分析化學和環境化學研究。建立了較系統的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分析方法體系,在新POPs的汙染水平、傳輸與演變趨勢、累積機理和毒性效應方面開展了長期研究,為我國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目標做出了相應的貢獻。發展了系列的色譜與原子光譜聯用技術,解決了有機汞、有機錫和有機砷等常見化學形態的分析問題,部分技術實現了產業化。曾獲2007年長江學者成就獎、2003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

趙進才

環境化學家。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60年12月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豐鎮市。1982年7月畢業於內蒙古大學化學系,1986年8月獲該校碩士學位,1994年4月獲日本Meisei大學博士學位。《環境科學學報》、《環境化學》副主編。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低濃度、高毒性、難降解有機汙染物光催化降解及機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並確立了不同於傳統紫外光光催化的染料汙染物可見光光催化降解機理,將TiO2光催化從紫外光區拓展到可見光區域。發現了光催化反應過程中氧原子轉移的新途徑,揭示了分子氧在光催化反應中的新作用。將光催化原理用於環境中的重要光化學過程研究,闡明了環境中鐵物種的光化學循環規律及其環境效應。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日本光化學協會亞洲及太平洋光化學家講座獎等獎勵。

中國科學院地學部

朱永官

朱永官,中國科學院院士,環境土壤學家,1967年8月生於浙江桐鄉。1989年畢業於浙江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1992年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所獲得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獲得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博士學位。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期從事環境土壤學和環境生物學研究,在典型區域土壤汙染特徵,元素生物地球化學過程與機制,土壤修復等方面取得了系統性的創新成果。取得的成果得到同行廣泛認可,先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和中國科學院先導專項等。主要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等(第一完成人)和發展中國家科學院(TWAS)農業科學獎。至今已在國際主流刊物Science, Nature, Nature Microbiology, Nature Plants, PNAS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研究成果多次得到Science, Nature, Cell Press,Trends in Plant Science等國際著名刊物報導或專文評述。

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

倪晉仁

環境水利專家。北京大學教授。1962年8月生於山西山陰縣,籍貫山西山陰。1982年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學院,1985年和1989年於清華大學獲碩士和博士學位。201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從事流域水沙運動理論、水體汙染控制及河流綜合治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適用範圍廣泛的紊動水流中懸移質泥沙垂直分布公式,實現了了從低濃度到高濃度泥沙分布的微觀描述。針對河流氮汙染源控制的難題,發現了具有特殊脫氮功能的系列高效微生物菌株,開發了能夠在單一好氧條件下實現氨氮與硝氮同時脫除的一步法脫氮工藝。提出了流域水沙災害、河流功能性斷流、河流多物質通量等新認識,為河流多功能調控與生態環境功能保護提供了關鍵技術。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原標題: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院雷射及相關領域院士名單(一)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全院共擁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10多個野外觀測臺站,承擔20餘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正式職工6.8萬餘人,在學研究生5.2萬餘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學學科體系,物理、化學、材料科學、數學、環境與生態學、地球科學等學科整體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環保領域6人上榜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共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7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9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當選。
  •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昨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81位。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181名初步候選人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
  • 名單發布!他們,成為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增選院士
    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22日公布。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據介紹,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
  • 2019年增選院士公布,醫療器械領域入選名單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予公布。中國科學院2019年11月22日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其中數學物理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與醫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另新增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中國科學院2017院士評選名單出爐,醫衛領域新增13人!
    中國科學院2017院士評選名單出爐,醫衛領域新增13人!
  • 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院士(附醫學領域院士候選名單)
    Discussion寫作模板 | SCI作圖 | qPCR曲線 | 自噬相關mTOR信號 | ELISA實驗編輯:葉子(轉載請註: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已經開始了,今年增選的院士中有一位大家耳熟能詳的科研明星——楊振寧。
  •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完整版名單公布 候選人大幅減少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的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日前公布了初步候選人名單,共有157人。由於此次是去年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後的首次院士增選,院士推薦範圍、渠道都較以往有較大修改,初步候選人數量比上一次2013年增選時大幅減少。  在上一次2013年中科院院士增選時,共有391人入圍初選。
  • 國之棟梁——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材料類)
    中國科學院簡介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由學部主席團根據學科布局和學科發展趨勢確定各學部的名額分配。院士增選採用分學部選舉的方式,分別由各學部選舉產生。增選工作主要包括推薦初選、評審、選舉三個環節。
  • 2019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2019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2019-11-22 13:15:00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官網
  • 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出爐
    溫州網訊  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22日出爐。今天,中科院公布64名新院士具體信息,根據統計,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新當選院士中有6名女性。
  • 環境相關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名單(附簡歷)
    現任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國家環境光學監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環境監測技術和應用研究,發展了環境光學監測新方法,研發了系列環境監測技術設備並實現產業化,集成了大氣汙染綜合立體監測系統並進行應用示範。開拓形成了我國環境光學監測技術新領域。已獲42項發明專利授權,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發表SCI收錄論文160餘篇。
  • 環境工程領域院士全名單(26人)
    現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區域大氣環境研究卓越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國家環境光學監測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環境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環境科學學報主編等。
  •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19新院士名單公布!50所高校新晉...
    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同在今天(11月22日)公布。中國科學院共選舉產生64名院士和20名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共選舉產生75名院士和29名外籍院士。
  • 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出爐 六成來自高校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近日公布,通過對增選有效候選人的通信評審,157人入選,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3人、化學部25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9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0人、技術科學部30人。按照慣例,中國科學院將於年底公布最終增選名單,最終增選院士不超過65名。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當地時間4月27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新晉院士名單。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本年度新增選120名院士和26名外籍院士。至此,美國國家科學院在職院士總數達到2403人、外籍院士501人。以下為此次入選的華人學者名單:曹曉風植物表觀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 2019年中科院院士候選人名單出爐 化學領域都有誰?
    8月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此次公布的候選人共181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
  • 中國科學院學部和院士
    主要職能和任務是:組織院士對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學科發展戰略和重大科學技術決策提供諮詢,推動科學技術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實施;組織院士對重要研究領域、研究計劃和研究機構的學術問題,進行評議和指導;組織選舉院士和外籍院士;開展學術活動,同國內外學術團體進行交流與合作,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普及等。
  •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
    二、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熱愛祖國,學風正派,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被推薦人應從事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工程科學方面的研究工作。    三、院士增選工作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各學部的增選名額,由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以下簡稱學部主席團)確定。
  • 中科院2019年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新增院士64名
    來源:人民日報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22日出爐。今天,中科院公布64名新院士具體信息,根據統計,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新當選院士中有6名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