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2017院士評選名單出爐,醫衛領域新增13人!

2020-12-05 醫脈通

中國科學院2017院士評選名單出爐,醫衛領域新增13人!

2017-11-28 來源:醫脈通綜合

作者:小脈

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1月28日,兩年一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公布。2017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1人。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4.1歲,最小年齡46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91.8%。新當選院士中有3名女性。另外,16人新當選為中科院外籍院士,其中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新增13人,分別是卞修武、劉耀光、陸林、陳化蘭、陳曄光、季維智、種康、顧東風、徐濤、黃荷鳳、蔣華良、樊嘉、魏輔文。


卞修武教授簡介


卞修武,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病理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1963年生。現任陸軍軍醫大學病理學研究所所長、西南醫院病理科主任、西南癌症中心主任、全軍臨床病理學研究所所長和全軍病理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卞修武教授是我國知名病理學家、國家973計劃首個腫瘤幹細胞項目首席科學家,他開創並引領了腫瘤幹細胞血管生成研究領域,顯著提升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研究成果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中華醫學會科技獎一等獎、中國抗癌協會科技獎一等獎等。他建立和帶領的「腫瘤幹細胞研究團隊」獲評首批「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重點領域創新團隊。


劉耀光教授簡介


劉耀光,博士生導師,1954年3月生。1982年華南農學院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畢業,後任教湖南省長沙農業專科學校;1985~1988年,留學日本香川大學,並獲碩士學位,1988~1991年,留學日本京都大學,學習植物遺傳學專業博士課程,並獲博士學位。1991~1993年,在日本三井植物生物技術研究所做博士後研究;1993~1996年,在日本三井植物生物技術研究所作研究員。華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近年來主持和參加了20多項國際合作、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在植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和水稻重要育性基因的克隆與分子機理研究等領域取得了重要的學術成就和進展。兼任全國遺傳學會植物遺傳和基因組學專業委員會成員,中國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植物分子遺傳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陸林教授簡介


陸林,1966年出生,醫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院長,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所長,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


主要研究方向為藥物依賴後發生復吸的神經生物學和臨床治療學研究以及藥物依賴的公共衛生問題。近年來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有在潛伏心理渴求的機制研究中發現了杏仁核中央區的ERK信號通路起到了關鍵作用。通過觀察在潛伏心理渴求形成過程中穀氨酸遞質系統長時程改變,及神經營養因子的作用證明了藥物誘導的神經可塑性改變是戒斷後復吸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陳化蘭研究員簡介


陳化蘭,病毒學界最美女生之一,1969年生,甘肅省白銀市人,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動物傳染病及預防獸醫學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農業部動物流感重點開放實驗室主任,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任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生物標準委員會委員,OIE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


在動物流感,尤其禽流感的流行病學、診斷技術、新型疫苗研製、分子演變及分子致病機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和創造性研究成果,並產生了巨大社會經濟效益。2013年12月19日獲《自然(Nature)》雜誌評選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網站2016年度「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陳曄光教授簡介


陳曄光,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及細胞生物學等多學科技術手段研究TGF-β受體的調控、TGF-β和Wnt在腫瘤形成及血管形成中的作用。


季維智研究員簡介


季維智研究員,1950年6月生,安徽省合肥市人。博士研究生導師。歷任中國科學院昆明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長。擔任中國科學院昆明研究所第四任所長、所黨委委員、研究員。現任雲南省動物生殖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從事靈長類生物學生殖發育生物學研究。在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70多篇,其中SCI論文50餘篇。任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活委員會(IUCN/SSC)靈長類專家組,圈養保護繁殖專家組委員,中國實驗動物學會靈長類專業委員會主任。


種康教授簡介


種康教授,博士生導師,1962年4月生,陝西人,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植物分子發育生理研究組,研究組組長、NSFC國家傑出青年獲得者、NSFC「細胞分化與器官發生」創新群體首席科學家、「百人計劃」入選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NAS、EMBO J、The Plant Cell等國際主流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60餘篇。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師獎勵。已培養碩士和博士40餘名和博士後5名,其中多名博士生獲得「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勵和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畢業生中有24名在國外從事博士後研究或工作,其中在美國和國內教授職位5名。 


顧東風教授簡介


顧東風,1958年生。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副院長,循證醫學部主任,主要從事心血管流行病學、病因學和人群防治研究。1983年南京醫科大學畢業,1986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研究生畢業。1990-1992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1997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心臟分子遺傳實驗室和1999-2000年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人類遺傳學系研究,英國皇家學會訪問教授。1994-1998年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主任,現任該所群體遺傳學及人群防治研究室主任;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高血壓和冠心病等疾病易感基因定位、基因和環境交互影響的致病作用研究;開展群體遺傳學和遺傳流行病學研究;在掌握我國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的發病率、地區及人群發布和流行規律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社區人群心血管病防治的應用推廣研究。


徐濤教授簡介


徐濤,1970年5月生,湖北宜昌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07年-至今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德馬普合作小組主任,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常務理事;中國生物物理學會膜與細胞專業委員會主任。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胰島素儲存囊泡分泌過程中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和胞內第二信使對分泌的調控作用;葡萄糖轉運體在脂肪細胞內轉運和上膜機制的研究;細胞內Ca2+信號的自穩平衡和對分泌的調控作用。


黃荷鳳教授簡介


黃荷鳳,浙江嵊州人,婦產科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學科專長生殖醫學、生殖遺傳。


研究方向:配子和胚胎源性源性疾病,生殖和助孕安全。在國際SCI和國內重要雜誌上發表論文200餘篇,著有婦產科和生殖醫學的專著8部。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牽頭人,863項目負責人,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及省重大和重點等項目和課題20餘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次,省級科技進步獎5次。


蔣華良教授簡介


蔣華良教授,1965年1月生,江蘇武進市人。198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化學系,獲得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化學系,獲得理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為發展和應用生物學、化學、計算機和信息科學等多種學科交叉的新方法和新技術,深入開展藥物設計、藥物新靶標的發現、藥物靶標構象變化與藥理功能關係等研究。2013年12月起任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所長。2017年4月當選為民盟上海市第十五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樊嘉教授簡介


樊嘉,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1958年3月生,江蘇江都人,現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腫瘤學系副主任、上海市肝腫瘤臨床醫學中心副主任。


擅長肝臟腫瘤外科診療及肝臟移植,累計完成近4000例肝腫瘤手術,其中疑難、危重、複雜肝腫瘤手術2000餘例次,對難切性肝癌包括巨大肝癌、肝門區肝癌、尾狀葉肝癌、累及下腔靜脈肝癌、合併門靜脈主幹癌栓、腔靜脈癌栓肝癌及累及周圍臟器肝癌的聯合臟器切除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國內外率先開創針對影響肝癌患者生存重要因素—門靜脈癌栓的綜合治療,制定了優化治療方案,使1年生存率提高了25%,5年生存率提高了10%,經同行鑑定達國際領先水平。積極應用外科新技術並改進部分手術技術,已成功開展肝腫瘤微創手術治療。手術技巧熟練,操作細緻,出血少,手術切除率及療效居國內領先。


魏輔文研究員簡介


魏輔文,1964年4月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院重點實驗室主任,動物生態與保護遺傳學研究組組長。


1980年-1987年,在西華師範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97年於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長期從事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生物學研究,目前重點開展大熊貓和小熊貓保護生態學、保護行為學、保護遺傳學、分子生態學和進化生物學研究。先後主持完成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際合作項目、國家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重要方向性項目等,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60多篇。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科學賞|兩院新增院士名單出爐 浙江6人當選
    新當選的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有34人,佔48.6%,其中,浙江新增2名工程院院士,分別是浙江大學陳純教授和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李家彪教授。中科院學部同日公布了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當選院士名單。
  • 2019年增選院士公布,醫療器械領域入選名單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2019年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予公布。中國科學院2019年11月22日2019年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其中數學物理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與醫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另新增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環境領域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按照中國科學院官網信息整理:中國科學院化學部江桂斌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1957年11月生於山東萊陽,籍貫山東萊陽。198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1987年、1991年先後獲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博士學位。現任環境化學與生態毒理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美國化學會ES&T雜誌副主編、《環境化學》主編、《科學通報》執行副主編。200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科學院、工程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環保領域6人上榜
    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公布增選當選院士名單:共64名中國科學院院士、20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7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29位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當選。
  • 2017年中國科學院當選院士名單
    增選工作於2017年1月1日正式啟動,根據《關於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的方案》要求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選舉辦法》等規定,在中國科學院黨組的領導下,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全面部署並認真組織完成了此次增選工作。  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7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1人。
  • 中科院院士初步候選人名單出爐 六成來自高校
    2015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近日公布,通過對增選有效候選人的通信評審,157人入選,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3人、化學部25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0人、地學部29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0人、技術科學部30人。按照慣例,中國科學院將於年底公布最終增選名單,最終增選院士不超過65名。
  • 2019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2019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2019-11-22 13:15:00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官網
  • 中國科學院雷射及相關領域院士名單(一)
    據2016年1月中科院官網顯示,全院共擁有12個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科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中心、210多個野外觀測臺站,承擔20餘項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行,正式職工6.8萬餘人,在學研究生5.2萬餘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學學科體系,物理、化學、材料科學、數學、環境與生態學、地球科學等學科整體水平已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 2017年度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名單出爐 新增53家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
    記者從市經信委獲悉,2017年度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名單出爐,包括萬安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在內的53家企業獲評2017年度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合肥市品牌示範企業評選依據「品牌示範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從品牌創新能力、品牌管理體系、品牌增長水平、品牌保障機制、品牌拉動效應、獲得各類創新獎、是否實行免費售後服務等方面對申報企業進行量化考核,並根據各企業最終所得分值確定入選企業。
  • 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10月30日-11月3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和選舉會議,經各學部選舉和全院全體院士大會終選等程序,選舉產生了67位新當選院士。  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佔94%;女性4人,佔6%。最小年齡49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6.37歲。60歲(含)以下的57人,佔85%;61歲至70歲(含)的10人,佔15%,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專家當選。
  • 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昨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81位。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181名初步候選人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
  • 加拿大工程院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公布 新增16位華人院士
    當地時間6月15日,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發布了 2020年52名新增院士名單,其中包括50位院士,兩位外籍院士。
  • 181人!2019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8月1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獲悉,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選出初步候選人181位,名單已於8月1日在該院網站公布。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11月22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2019年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中國工程院院士75名。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不認可顏寧和屠呦呦:說明院士評選制度真「病了」
    然而,社會的進步卻不是賺錢就能輕鬆解決的,他需要真正有科研和探索精神的人,通過對科學的探索和發展,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內科學領域的頂級殿堂,曾有無數人獲得「中科院院士」稱號,他也成為無數追夢人的夢想。然而,屠呦呦女士和顏寧女士未能入選中科院,成為所有人詫異的焦點,人們在好奇:中科院院士評選標準,是不是真的病了?
  • 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出爐
    溫州網訊  備受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院士名單22日出爐。今天,中科院公布64名新院士具體信息,根據統計,新當選院士平均年齡55.7歲,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6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7.5%。新當選院士中有6名女性。
  • 院士是怎麼評選出來的?第一批院士都有誰?
    小編說 這兩天,科學界最大的新聞莫過於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相繼公布院士增選名單。今年新增162名,其中,34名為外籍人士,為歷年之最。 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2019年中科院院士候選人名單出爐 化學領域都有誰?
    8月1日,中國科學院發布關於公布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的公告,此次公布的候選人共181人。其中,數學物理學部29人、化學部28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32人、地學部27人、信息技術科學部26人、技術科學部39人。
  • 兩院院士評選2017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兩院院士評選2017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8-01-02 08:32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出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量子通信、國產大飛機、「天使粒子」、引力波等榜上有名。
  • 2019年中科院新晉院士名單新鮮出爐,共64人當選,最小的年僅42歲
    2019年中科院新晉院士名單新鮮出爐,共64人當選,最小的年僅42歲。萬眾矚目的中國科學院2019年新晉院士名單於2019年11月22日終於出爐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於2019年1月1日正式啟動,經過推薦、通信評審、公示、會議評審以及全體院士終選投票等程序,最終共產生中國科學院院士64名。其中,數學物理學部11人,化學部10人,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10人,地學部11人,信息技術科學部7人,技術科學部1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