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院院士評選2017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兩院院士評選2017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18-01-02 08:32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出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量子通信、國產大飛機、「天使粒子」、引力波等榜上有名。

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依次是:

——中國科學家利用化學物質合成完整活性染色體;

——國產水下滑翔機下潛6329米刷新世界紀錄;

——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

——中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

——中國「人造太陽」裝置創造世界新紀錄;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突破傳統分類新型費米子;

——量子通信「從理想王國走到現實王國」;

——中國科學院推出高產水稻新種質;

——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現疑似暗物質蹤跡。

兩院院士也評選出2017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其中包括華人科學家宣布發現「天使粒子」、引力波研究獲重要進展、「二手」火箭成功發射回收、3D列印卵巢具有生育能力、科學家成功用引力為星球測重等前沿話題。

這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4次,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專家表示,通過評選使公眾進一步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動態。

此外,原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黃大年、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FAST工程總工程師兼首席科學家南仁東當選「2017中國科學年度特別新聞人物」。

「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評選活動已成功舉辦7屆,旨在通過公眾廣泛參與,評出人們心中的「知識英雄」。今年的10位當選者是:國家穩態強磁場科學中心(籌)主任匡光力、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員楊超、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蛟龍號」總設計師徐芑南、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顧明、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特別技術顧問何華武、科大訊飛執行總裁胡鬱、中央電視臺主持人王雪純。(記者 張素)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科普中國-科技前沿大師談」官方微信(kjqydst)。

 

作者: 張素 [責任編輯: 鍾豔平]

相關焦點

  • 兩院院士評選2020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組織的「兩院院士評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活動自1994年啟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6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20年度「兩院院士評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活動目前已正式啟動,誠請兩院院士推薦候選新聞。
  • 科學網—關於為「兩院院士評選2020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關於為「兩院院士評選2020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推薦候選新聞的啟事
    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組織的「兩院院士評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活動自1994年啟動至今已成功舉辦了26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2020年度「兩院院士評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活動目前已正式啟動,誠請兩院院士推薦候選新聞。同時誠請廣大科技人員、新聞工作者積極推薦。
  • 【中國科學報】兩院院士評選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1月11日,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京揭曉。
  • 兩院院士評選2018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於1月2日在京揭曉。
  • 兩院院士評選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人民網北京1月20日電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學部工作局和科學時報社共同主辦,在院士、科技人員、科技新聞工作者推薦候選新聞的基礎上,54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0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於2008年1月20在京揭曉。
  • 兩院院士評選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兩院院士評選2012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瀚霖杯201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3年1月19日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19次。
  • 兩院院士評出2019年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中新網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 孫自法)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兩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世界十大科技進展11日在北京揭曉,「嫦娥四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人類首次『看到』了黑洞」分別領銜2019年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 兩院評出2019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嫦娥四號」「黑洞照片」領銜
    兩院評出2019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嫦娥四號」「黑洞照片」領銜  黃琨 • 2020-01-11 16:44:31 來源:前瞻網 E3644G1
  • 兩院院士評選出2014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
    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的2014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5年1月3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1次,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使公眾進一步了解國內外科技發展的動態,對宣傳、普及科學技術起到了積極作用。
  • 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合肥元素」佔一半
    原標題:合肥智慧閃耀中國科技 2017年12月31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與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令人驚喜的是,評選的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其中有五個發生在合肥,或者和合肥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合肥智慧閃耀中國科技。
  • 【科技資訊】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2019中國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三項有湖北貢獻
    楚天都市報1月13日訊(見習記者 李碗容 通訊員 王瀟瀟)11日,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在京揭曉。當選項目中,有三項項目有湖北科技貢獻。
  • 【科技日報】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29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19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入選的2019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中國「嫦娥四號」實現人類首次月背軟著陸;高度擴展的仿生物細胞機器人誕生;人類獲得首張黑洞照片;3D列印出會「呼吸」的人造器官;超導材料最高臨界溫度刷新;新癌症疫苗讓CAR-T療法高效攻擊實體瘤;全球首座浮動核電站正式啟航;「量子霸權」實現:200秒完成萬年計算;「基因魔剪」升級,新基因編輯系統問世;「萬物DNA」材料讓存儲無處不在。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項成果入選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中國教育在線訊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於2020年12月27日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秀雄教授團隊的 「微分幾何學兩大核心猜想20多年後終獲證」與潘建偉院士團隊的「「九章」量子計算機問世引發世界關注」同時入選2020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新聞—科學網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
  • 科學院工程院評選2019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南大物理學院參與項目入選
    導語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中國科大兩成果入選2020中國十大科技新聞
    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人士共同評選出的2020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於2020年12月27日揭曉。
  • 科技日報2018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
    是時候了,該回顧一下真正改變世界的大事了。27日,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資深科技記者共同評選出的2018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入選的2018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首隻體細胞克隆猴誕生;中興事件引發對「卡脖子」技術高度關注;國務院部署全面加強基礎科研;人造出首個單染色體生物;科研誠信事件頻發呼喚科學精神;「超級顯微鏡」中國散裂中子源投入運行;港珠澳大橋開通,創多項工程紀錄;哺乳動物首次「雄雄生子」;基因編輯嬰兒引爭議;嫦娥四號探訪月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