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院士名單最終官方完整版 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結果

2020-11-26 閩南網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通過中國科協組織學術團體提名和院士提名兩條途徑,共提名了533名有效候選人。6月4-10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一輪評審會議,選舉產生了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205位。第一輪評審會議結束後,按照有關規定,組織開展了候選人材料公示、審核把關和投訴處理等工作,並將進入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向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進行了備案。10月30日-11月3日,召開了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和選舉會議,經各學部選舉和全院全體院士大會終選等程序,選舉產生了67位新當選院士。

  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佔94%;女性4人,佔6%。最小年齡49歲,最大年齡67歲,平均年齡56.37歲。60歲(含)以下的57人,佔85%;61歲至70歲(含)的10人,佔15%,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專家當選。新當選院士中,來自高等院校的有31人,佔46.2%;研究院所18人,佔26.9%;企業及醫院18人,佔26.9%。多位來自企業和基層一線的工程科技專家,以及長期工作在新疆、甘肅等西部邊遠地區的優秀專家當選。外籍院士增選結果同步產生,本次增選共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通過本次院士增選,我院院士隊伍的年齡結構、學科覆蓋和地區分布進一步改善,這將更有利於發揮院士群體的作用,推動我國工程技術的發展和激勵優秀人才的成長。外籍院士隊伍建設邁上新的臺階,也從增選機制上為今後打下了堅實基礎。這將為我國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我院在國際工程科技界的影響力,建設國際一流的工程院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2017年院士增選,我院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了相關工作。

  嚴把政治關,進一步加強黨組對增選工作的領導。工程院黨組對增選工作高度重視,按照中央巡視組的要求,依法依規嚴把入口關。增選啟動時,以院黨組名義致信全體院士,要求院士堅決抵制一切不當和違規行為,共同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黨的十九大召開後,及時通過主席團、全體院士大會組織院士們進行認真學習。為了進一步加強對增選工作的領導,落實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相關工作,2017年8月,院黨組成立了院士增選工作領導小組。增選過程中,院士增選工作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對投訴調查、違紀違規候選人處理等工作進行研究,提出指導意見。根據中央巡視組意見,對《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投訴信處理辦法》進行修訂。按照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和「紀在法前,紀嚴於法」的精神,制定《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違紀違規行為處理辦法補充規定》,加強和規範對候選人違紀違規等問題的處理,不斷提高院士增選工作法治化水平。

  匡正風氣,進一步彰顯學風和品行導向。對候選人學風道德以及政治經濟等問題格外重視、嚴肅對待。第一輪評審環節,暫停了1位涉及論文被撤稿事件候選人的資格。第二輪評審環節,暫停了1位因違反八項規定尚在誡勉談話影響期內候選人的資格,對3位相關候選人的違紀情況在學部範圍進行通報。評審選舉過程中,要求院士們更加注重了解候選人的學風道德、政治經濟表現和個人品行等情況。對於存在學風不端、道德缺陷等「硬傷」的候選人要格外慎重,對於存在違紀違規行為或者政治經濟問題尚未作出結論的候選人要果斷「擱置」。院士們普遍反饋,這些措施對於樹立正確導向、匡正風氣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完善政策,進一步優化增選工作機制。實行「雙渠道」提名,允許候選人同時通過院士和學術團體提名,穩定和支持學術團體提名渠道,充分發揮兩個提名渠道的互補作用。改進特別提名工作,將對特別提名候選人研究成果的密級要求由絕密級改為機密級,為更多國防和國家安全領域的優秀專家創造了提名和參選機會。落實分類調查機制,認真梳理區分學術學風類投訴,以及政治經濟、道德品行與其他類投訴「兩類投訴」,科學合理地提出處理意見。學術學風類投訴,由學部常委會確定有關院士成立調查組進行調查核實;政治經濟、道德品行與其他類投訴,委託候選人主管部門進行調查核實。

  我院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成果,著力加強院士隊伍建設,推動我國工程科技事業科學發展,為促進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衷心感謝社會各界對我院院士增選工作的支持!希望繼續關心中國工程院的工作,關注中國工程科技事業的發展。

  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已經主席團會議審議通過並報國務院備案,現予公布。

  附件:1.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院士名單

  2.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外籍院士名單

  中國工程院

  2017年11月27日

  附件1

  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院士名單

  (按學部順序排列,同一學部內按姓名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附件2

  中國工程院2017年當選外籍院士名單

  (按學部順序排列,同一學部內按姓名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

責任編輯:鄭莉莉

相關焦點

  • 汽車人再次上榜今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
    [車友頭條-車友號-汽車有智慧]  在過去的那些年裡,傳統的汽車行業要出院士,真的是極其困難的一件事。其原因追根到底,還是在於我國過去的工業、科技、創新等水平都不發達。在汽車行業裡,我國最明顯的短板就是入門晚、自主研發能力薄弱、技術發展緩慢,就更別提科研成果了。
  • 多名汽車人入圍中國工程院院士候選名單
    引言 | 過去那些年真的是很難院士在中國原來稱為學部委員,是指在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即便是教育改革後,當今能成為教授依然是了不得的事,如果能當院士那就是上天了。日前,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名單公布,汽車行業有多達三人入圍。
  • 中國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 18位外籍專家當選院士
    經濟日報北京11月27日訊 記者常理報導:中國工程院27日公布了2017年新增院士名單,有67位院士當選。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同步產生,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據悉,此次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佔94%;女性4人,佔6%。
  • 兩院院士評選2017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兩院院士評選2017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8-01-02 08:32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出201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量子通信、國產大飛機、「天使粒子」、引力波等榜上有名。
  • 工程院院士評選進入第二輪名單公示,北航大6人選,獨佔高校鰲頭
    作者 海軍山院士乃國之科技「棟梁」也,6月6日,中國工程院公布進入了第二輪評選的院士候選人名單,共222人,以便讓社會各界監督。一般來說,兩院院士的評審要經過3輪評選,最終產生數十名正式院士。透過這份名單,也能大致一覽目前各個大學與科學院所在現今各個學科前沿的研究實力。「社會與視界」梳理了一下這份222人大名單中的高校,及各高校所擅長的專業領域,這對高考後有志於填報理工專業志願來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借鑑與參考價值。
  •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以下簡稱院士),是中國設立的工程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由選舉產生。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對年滿80周歲的院士授予的稱號。資深院士不擔任院及學部的領導職務,不參加對院士候選人的提名和選舉,可以自由參加院士會議及諮詢、評議和學術交流等活動。享受資深院士津貼。
  •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名單,靖江籍專家邵新宇當選!
    中國工程院公布2019院士名單,靖江籍專家邵新宇當選!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靖江籍機械工程專家、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邵新宇成功當選為中國工程院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院士。截至目前,靖江已先後有9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
  • 平常心看待院士評審結果
    李豔昨天,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公布,之前備受關注的幾位知名企業家落選了。截圖自中國工程院官網從年初開始,今年的院士增選工作就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候選人名單中出現了多位企業出身的科學家已經是院士增選歷史上的重大變化,而商界名流是否應該成為院士更是成為全民辯題。
  • 顏寧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卻在中國院士評選中落選,終於知道原因了
    顏寧毫無疑問是頂級的科學家,她在2019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但她之前在中國的院士評選中卻遺憾地落選。李愛珍在2007年就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但在中國兩院院士評選中卻先後4次落選,且都在第一輪就被刷了下來。
  • 2019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2019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 2019-11-22 13:15:00 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官網
  • 美國國家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鄧中翰是唯一一位中國籍學者,當選為國際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成員是工程師的最高等級的專業殊榮。這一身份主要表彰那些對「工程研究、實踐或教育,包括在適當情況下對工程文學做出重要貢獻」以及「對開拓新興技術領域,在傳統工程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或為工程教育開發/應用創新方法」的傑出人士。
  • 國之棟梁——中國工程院院士名單(冶金與材料工程類)
    中國工程院於1994年6月3日,在北京成立,同時設立院士制度。中國工程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截至2017年11月,中國工程院共有院士882人,其中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128人,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126人,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111人,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部118人,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111人,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55人,農業學部77人,醫藥衛生學部123人,工程管理學部58人(其中跨學部院士25人);此外還有外籍院士66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消息不實
    近兩天「屠呦呦落選院士」突然上了熱詞榜。有網絡媒體傳言稱,「2020年兩院院士評選,屠呦呦教授再次落選」,原因是「沒有留洋背景,沒有博士學位,沒有足夠的論文」。對於此消息,2月29日,中國工程院相關工作人員也向媒體公開表示,上述消息不實。
  • 屠呦呦再次落選兩院院士?中國工程院:消息不實。真實情況怎樣?
    近日,屠呦呦第四次落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消息傳遍網絡。中國工程院表示:消息不實。除屠呦呦外,往屆院士選舉中也有不少熱門人選最終落選。直到1994年中國工程院成立後,袁老才在1995年最終當選。2011年饒毅和施一公落選,饒毅之後公開發布聲明,稱今後永遠不再參選院士。2017年,清華「美女教授」顏寧(施一公的學生)落選院士,也曾一度引發媒體關注。尤其是顏寧又離開清華,出走美國兩年之後,又評選上了美國科學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四川大學王琪教授當選
    (川大供圖)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李寰 劉虎)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67位科技專家新當選院士。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當選,成為今年四川省內高校唯一入選者。另外,記者從綿陽市科知局獲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鄧建軍、範國濱、唐立三名專家也入選了本次院士增選名單。
  • 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包括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學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師獲得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 院士是怎麼評選出來的?第一批院士都有誰?
    小編說 這兩天,科學界最大的新聞莫過於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相繼公布院士增選名單。今年新增162名,其中,34名為外籍人士,為歷年之最。 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6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五位華人入選美國醫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發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100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10名國際成員(非美籍)。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我國的陳竺院士、高福院士和曹雪濤院士都曾經當選過外籍院士。
  • 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候選名單公布
    日前,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據了解,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工作已於3月31日結束。經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最終確定的有效候選人共531名,其中,來自高校的有效候選人有278名,佔候選總人數的52.35%。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額為不超過75名,最終當選名單預計將在今年12月份公布。
  •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 最小年齡47歲(名單)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最小年齡47歲  記者從中國工程院獲悉,備受關注的院士增選名單上午出爐,新當選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佔95.7%,女性3人,佔4.3%;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6.2歲,比2013年下降0.7歲;60歲(含)以下的56人,佔80%;61歲至70歲(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