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海軍山
院士乃國之科技「棟梁」也,6月6日,中國工程院公布進入了第二輪評選的院士候選人名單,共222人,以便讓社會各界監督。一般來說,兩院院士的評審要經過3輪評選,最終產生數十名正式院士。能順利進入第二輪評審環節的候選人,都是在學術研究領域有突出貢獻的知名專家與學者。透過這份名單,也能大致一覽目前各個大學與科學院所在現今各個學科前沿的研究實力。
「社會與視界」梳理了一下這份222人大名單中的高校,及各高校所擅長的專業領域,這對高考後有志於填報理工專業志願來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借鑑與參考價值。中國工程院院士評選進入第二輪的候選人大多來自於專門的理工類大學,而來自綜合性的大學的候選人相對少一些,但在綜合性大學中,依然有一兩所大學在理工科專業的研究方面也非常強勁。
一、進入第二輪的候選人數最多的高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進入了第二輪中國工程院院士評審的候選人,人數最多的高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有6人進入第二輪;涉及的專業有飛行器設計、機械電子工程、交通信息系統以及電磁場與微波設計等,可見北航大在理工科專業研究方面實力強勁,是名符其實的理工科名校之一。
在入選人數僅次於北航大的高校中,有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與北京大學這五所,人數都分別是5名。
清華大學與同濟大學大家都比較熟悉,清華大學則以計算機、工民建、材料工程和車輛設計等專業著稱,而同濟大學的結構、土木工程及相關的專業很強。而東北地區的哈工大同樣也是以理工專業著稱的高校,是北方理工學子心目中的理工名校之一,其專業大多數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相似。
而以文理科著稱的綜合性大學——北大與浙大此次同樣有5人進入了第二輪。但這兩所學校入選的候選人所研究的專業有所區別。浙大入選的以「純正」理工專業為主,如化學工程、大氣防治與治理、蔬菜學、機械設計及理論、特種設備設計與製造等,在所有的綜合性大學中,其理工專業研究中非常搶眼。而北大入選的5名專家候選人均來自於北大醫院各醫學專業,是清一色的醫學(療)專家,說明北大的醫學專業研究實力強悍。
二、江南大學輕工科研實力強,湖南大學機器人研究有看點
上海交通大學一直是華東理工名校,這次有4名專家入圍第二輪的院士評審,其中有兩名專家也是來自於交大的醫療專業。

各有3人入選的高校有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江南大學,前兩所都是全國非常知名的理工科大學,而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大學,位於江蘇無錫,也是教育部直屬大學;在紡織、糧油等輕工領域頗具研究實力,此次也有3人進入了第二輪,而且均為糧油與食品相關專業。
相比之下,其他綜合類的著名大學,如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各有2人入選,而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均只有一名專家進入了院士評審的第二輪。


另外,湖南大學的入選的專家的專業是「機器人技術」,這是一個「面向未來」的新型專業。而位於青藏高原的西藏大學也有一位專家憑藉「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研究進入了第二輪。在地方性大學中,深圳大學令人刮目相看,有一名候選專家也進入了第二輪,研究專業是「大地測量與測量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