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四川大學王琪教授當選

2021-01-11 國際在線

  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川大供圖)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 李寰 劉虎)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67位科技專家新當選院士。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王琪當選,成為今年四川省內高校唯一入選者。另外,記者從綿陽市科知局獲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鄧建軍、範國濱、唐立三名專家也入選了本次院士增選名單。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也同步產生,美國微軟前董事長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來自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的王琪教授,1949年出生,是今年入選院士中年齡最長者。王琪曾師從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僖教授,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製備和加工新原理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主持承擔國家863項目、973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儀器基金項目、國際合作重點項目及與國內外企業合作等多項科研項目。

  王琪畢業於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1989年6月獲工學博士學位,1989年12月至1992年2月在加拿大LaVa大學高分子科學工程研究中心作博士後。1984年7月至今,王琪在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是我國高分子材料學科首位長江學者,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1998-2009),四川大學「985工程」高分子與特種功能材料科技創新平臺首席科學家(2004-2014)等。

  王琪帶領研究團隊發明了固相力化學加工新技術新裝備、塑料管旋轉擠出加工新技術新裝備,建立聚乙烯醇熱塑加工和熔融紡絲新技術,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廢棄塑料橡膠,製備無滷阻燃塑料和泡沫塑料,並在聚合物基微納米功能複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列印加工等方面取得創新性研究成果,多項成果已獲產業化應用。

  另一方面,記者27日從綿陽市科知局獲悉,位於綿陽市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共有3名科研人員入選了中國工程院公布的2017年院士增選名單,分別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總部的鄧建軍、範國濱,以及研究院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的唐立。

  據公開資料顯示,鄧建軍出生於1964年4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長期從事脈衝功率技術、高功率加速器研製等研究,先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部級科技進步獎,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等榮譽稱號。範國濱,出生於1958年4月,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信息與電子工程管理專家。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唐立,出生於1965年12月,專業為核科學技術應用,曾獲得2016年何梁何利基金獎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據悉,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工作於年初正式啟動,經院士和學術團體提名、兩輪會議評審和選舉,於27日公布結果,從533位有效候選人中產生了67位新當選院士。新當選的院士中,男性63人,佔94%;女性4人,佔6%。最小年齡49歲,最大67歲,平均56.37歲,60歲(含)以下的佔85%,更多優秀的中青年工程科技專家當選。不少來自企業和基層一線的工程科技專家,以及長期工作在新疆、甘肅等西部邊遠地區的優秀專家當選。

  核心提示

  王琪(女)

  單位:四川大學研究領域:高分子材料製備和加工新原理新技術新裝備

  鄧建軍

  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領域:脈衝功率技術、高功率加速器研製等

  範國濱

  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領域:信息與電子工程管理

  唐 立

  單位: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領域:核科學技術應用

  新聞縱深

  他們,都是我國工程科技大師

  2017中國工程院增選「含金量」十足

  中國工程院27日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67名佼佼者脫穎而出,平均年齡約56歲。他們中來自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的49人,企業和醫院的18人。工程院表示,通過本次增選,院士隊伍的年齡結構、學科覆蓋和地區分布進一步改善。

  細看67人新晉工程院院士名單和18人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單,中外「大牛」真不少。

  這些名字:與大國重器、前沿突破連在一起

  工程院是我國工程科技大師的薈萃之地。無論是成功飛向藍天的國產大飛機C919,還是遨遊太空的東方紅衛星,抑或是在為萬千家庭解決生殖難題的臨床一線,都有今年新當選院士們的堅守。

  轉場成功、靜力試驗穩步推進、型號合格審定試飛……今年5月C919成功首飛以來,捷報頻傳。新當選院士、國產大飛機C919總設計師吳光輝始終把早日實現中國大飛機翱翔藍天作為自己的使命。

  「當選工程院院士,是榮譽更是責任,意味著信賴更意味著考驗。」吳光輝說。

  新當選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在臨床、教學和科研一線工作30年,一直致力於婦產科及生殖醫學相關的臨床與基礎研究,在我國生殖醫學這一新興領域,不斷提出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並在基礎研究向臨床轉化的研究領域持續進行著開拓性工作。

  「作為一名醫生,用雙手為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喬傑坦言,如今作為中國工程院的一員,要有更大的家國情懷,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多年致力於各型通信衛星的研究和工程實踐的周志成,為提高我國油菜雙低率、含油量和產量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的王漢中,我國第一顆海洋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蔣興偉……新當選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我國工程科學技術的各條戰線上都立下了自己的「汗馬功勞」。

  「國家的需求在哪裡、困難在哪裡、未來向哪裡,我們院士就應該前進到哪裡。」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李曉紅說。

  變與不變:新時代有新氣象,不變天命初心

  「院士不是『萬事通』,應避免參加各種與自己專業無關的評審、鑑定、諮詢等活動」「在當選院士以後,更要謙虛謹慎、客觀公正、平等待人,不以『權威』自居」……

  新院士們在當選首日就收到了工程院以「八條共勉」為主要內容的一封信。

  「官員院士」一度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工程院2017年增選一啟動,就明確「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原則上不作為候選人」,並發文明確公務員身份的認定等,把好「入口關」。

  據悉,今年增選工作對候選人學風道德把關嚴格。第一輪評審,暫停了一位論文被撤稿候選人的資格;第二輪評審,暫停了一位因違反八項規定尚在誡勉談話候選人的資格。

  「工程院院士黨員比例超過80%。新增選的67位院士中60位是共產黨員。我們要以黨紀黨規高標準要求自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共同維護好院士稱號的尊嚴和工程院的聲譽。」李曉紅說。

  就在兩周前,中國工程院根據相關規定,決定停止孟偉中國工程院院士資格。持之以恆正風肅紀,中國工程院近年來先後停止了李寧、周國泰、孟偉三人院士資格。

  「希望各位院士堅守院士稱號學術性、榮譽性的本質定位,以身作則、嚴格自律,自覺抵制學術不端和不正之風,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院士稱號。」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說。

  新當選院士蔣興偉表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科技報國是我們的天命初心。如何形成高精度、高可靠和長時序的遙感產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正是當下我們海洋衛星遙感工作者的使命擔當。

  據新華社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四川大學王琪教授當選

相關焦點

  • 中國工程院新增67位院士 中科大教授田志剛當選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共選舉產生了67位新當選院士,其中,來自中科大的田志剛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醫療衛生學部的院士。1994-2001年之間作為訪問學者多次短期赴美國NIH國立癌症研究所工作,曾任日本金澤大學國立癌研所訪問教授(2001-2002)。2001年10月「百人計劃」進入中國科技大學。2001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08和2011年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2008年和2011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負責人、2012年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
  • 中國工程院公布新增院士名單 18位外籍專家當選院士
    經濟日報北京11月27日訊 記者常理報導:中國工程院27日公布了2017年新增院士名單,有67位院士當選。此外,外籍院士增選結果同步產生,比爾·蓋茨等18位外籍專家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據悉,此次新當選的67名院士中,男性63人,佔94%;女性4人,佔6%。
  • 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包括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學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師獲得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宮聲凱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等3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樊文飛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校校友曹建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楊威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東南大學曹進德教授當選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0-11-29 2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位華人當選工程院新外籍院士:有「身價最高華人教授」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對外公布了2017年新增選的67位院士名單,同時公布的還有18位新當選的外籍院士名單。  在這18位外籍院士中,最著名的無疑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工程院了解到,該院從1996年起評選外籍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在此次名單公布之前,工程院共有48位健在的外籍院士,其中年級最大的是建築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是1996年當選的第一屆外籍工程院院士,他生於1917年,今年已整整100周歲。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增選18名外籍院士是歷屆增選中人數最多的一次。
  • 中國工程院新增58位院士 廣東高校有兩位教授入選
    南方網訊 昨日(5日),中國工程院宣布,58位工程科技領域的專家當選2003年中國工程院新增院士。  在正式公布的2003年院士增選名單中,廣東高校有兩位教授「殺」入總數不超過70位的名額,其中來自廣州大學的結構隔震減震控制研究專家、該校工程抗震中心主任周福霖教授成為廣州大學首位本校培養的院士、同時也是市屬高校繼鍾南山之後產生的第二位工程院院士;而來自華南理工大學的「造紙專家」、曾任製漿造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的陳克復教授則成為我國造紙領域的首位工程院院士。
  • 美國國家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此次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分別是李飛飛、劉鎮欽、範欽強、俞久平、曾亮、張捷以及鄧中翰。其中鄧中翰是唯一一位中國籍學者,當選為國際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成員是工程師的最高等級的專業殊榮。
  •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朱利中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公布2017年新增院士名單。
  • 四川大學王琪院士、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校長獲2020年何梁何利...
    四川大學王琪院士、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校長獲2020年何梁何利獎!2020年度共有52位科學家獲獎,其中——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其在塑料加工領域的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 「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劉清友教授因其在從事石油鑽頭及裝備的理論、實驗、產品及應用研究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為四川高校的科技工作者點讚!
  • 湖南大學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湖南大學王耀南院士。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結果於11月22日揭曉,我校王耀南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工程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王耀南院士 男,機器人技術與智能控制專家,湖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 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 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
    原標題:山東大學兩位教授當選院士,兩院院士總數達17人11月22日上午,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分別公布2019年新增院士名單,山東大學陳子江、李術才兩位教授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子江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李術才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土木、水利與建築工程學部院士。
  • 兩院新增院士揭榜 新當選的兩院院士你了解多少?
    上海11位科學家當選兩院新增院士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19年新增院士揭曉,上海共有11位科學家當選。上海交通大學樊春海教授、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馬大為研究員、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施劍林研究員、復旦大學馬蘭教授、東華大學朱美芳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董紹明研究員、華東理工大學塗善東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黃震教授、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趙振堂研究員、同濟大學呂西林教授、同濟大學徐祖信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四川巴中籍科學家吳偉仁、韓傑才當選院士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7日訊(記者 仲健鴻)12月7日,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官方網站分別發布通告,宣布2015年新增院士名單。據了解,今年中國工程院增選70名院士和8名新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增選61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12名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 重慶大學特聘教授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在渝兩院...
    23日,記者從市科協和重慶大學了解到,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在渝兩院院士增加到16位。2019年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正式公布了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依託重慶大學申報的特聘教授Michael Hood(麥可胡德)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西安交通大學校友鎖志剛教授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年2月8日宣布了新近選出的65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9位外籍院士。西安交通大學傑出校友、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鎖志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美國工程科學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當選院士均是在工程科學研究、工程技術實踐和工程教育領域內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 最小年齡47歲(名單)
    中國工程院新增70名院士最小年齡47歲  記者從中國工程院獲悉,備受關注的院士增選名單上午出爐,新當選的70名院士中,男性67人,佔95.7%,女性3人,佔4.3%;最小年齡47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年齡56.2歲,比2013年下降0.7歲;60歲(含)以下的56人,佔80%;61歲至70歲(含
  • 哈工大鄧宗全譚久彬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哈工大鄧宗全譚久彬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nbsp&nbsp&nbsp&nbsp27日,中國工程院正式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
  • 恭喜,這11位中國學者當選2020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為表彰優秀學者在醫學與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選舉產生了156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其中包括11位來自中國的學者。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是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評選過程極其嚴格。
  • 恭喜,這11位中國學者當選2020年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
    為表彰優秀學者在醫學與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選舉產生了156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其中包括11位來自中國的學者。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是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評選過程極其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