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表彰優秀學者在醫學與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選舉產生了156位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其中包括11位來自中國的學者。
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是美國醫學和生物工程技術領域的最高學術榮譽,評選過程極其嚴格。
下面小編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11位中國的頂尖科學家:
1、南開大學 曹雪濤教授
曹雪濤,男,山東濟南人。少將,中國工程院院士,是國家973免疫學項目首席科學家,也是,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2019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主要從事天然免疫與炎症的基礎研究、腫瘤免疫治療應用研究。現為南開大學校長。
曹雪濤院士的人生仿佛開掛一般,比如曹院士碩士答辯的時候,答辯專家認為他的碩士論文完全達到博士生畢業論文水平,建議曹雪濤破格參加博士生考試。4個月後,曹雪濤補修完博士生第二外語課程,跳過碩士直接通過博士論文答辯。
牛啊,真的牛!
2、深圳大學 蔡志明教授
蔡志明,男,廣東揭西人,主要研究方向為泌尿生殖系統腫瘤、男性不育的發病機制和轉化醫學研究。現任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即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
3、上海交通大學 樊春海教授
樊春海,江蘇張家港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在Nature,Nature和Science子刊等雜誌發表論文400餘篇,自2014年起連續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獲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美國化學會「測量科學進展講座獎」和第十二屆「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主要研究方向為生物傳感器、DNA納米技術與DNA計算和生物光子學。
4、解放軍總醫院 付小兵教授
付小兵,四川資陽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創傷彈道學、嚴重創傷重要內臟缺血性損傷的主動修復與再生。
5、東南大學 顧忠澤教授
顧忠澤,男,江蘇省常州人,研究方向為器官晶片的製造與精準測量、生物醫學大數據。
6、南方科技大學 蔣興宇教授
蔣興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項目首席科學家,研究領域為分析化學、微流控、生物醫學工程、納米生物與醫學。
7、西北工業大學 李學龍教授
李學龍,是工程和計算兩個領域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維數據的智能獲取、處理和管理之間的關係。
8、國家納米研究中心 梁興傑研究員
梁興傑,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方向為納米藥物的設計合成、結構優化和功能測定及其臨床應用中的生物機制。
9、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盧天健教授
盧天健,曾任西交大副校長,研究領域主要為生物熱力學、疼痛、康復科學與工程。
10、浙江大學 歐陽宏偉教授
歐陽宏偉,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領域為於肌腱、軟骨組織工程和再生治療。
11、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張先恩研究員
張先恩,畢業於湖北大學,研究領域為分析病原微生物學、生物傳感、細胞分子影像、納米生物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