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選舉產生87名新院士和18名國際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等6位華人學者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當選國際院士。
美國國家工程院成立於1964年,至今院士總數達到2309人,國際院士達到281人。在今年10月4日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美國國家工程院年度會議上,新當選院士將正式獲頒證書。
範欽強:美國高平科技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1985年,範欽強與合作夥伴一起創辦了高平科技公司。範欽強在1999年獲得了信息顯示學會(SID)的特別表彰獎,並被《亞洲周刊》評選為25位亞裔美國人企業家之一。2005年,他被美國宇航局的《納米技術簡報》評選為美國15位納米技術革新者之一。
李飛飛:美國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紅杉資本教授」
當選理由:為建立機器學習和視覺理解的大型知識庫作出了貢獻。李飛飛的主要研究領域是機器學習、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以及認知和計算神經科學,為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的最新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她還倡議增強人工智慧教育的包容性和多樣性。
劉鎮欽:維吉尼亞理工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系電力教授
當選理由:為開發電力系統恢復和網絡安全的計算方法作出貢獻。
曾亮:密西根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教授
當選理由:在衛星微波遙感探測及波散射理論領域作出貢獻。
俞久平: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及海洋工程系Philip J. Scolondz教授當選理由:在海洋工程和開放式課程創新領域作出貢獻,使高等教育在全球範圍內免費開放
張捷:GeoTomo創始人、首席科學家兼董事長
當選理由:在地震學、地球物理成像和醫療技術方面取得進步。
鄧中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
當選理由:為研製世界第一臺CMOS單晶片網絡攝像機和中國監控視音頻編碼(SVAC)國家的視頻標準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