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鄧中翰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華人上榜

2020-12-03 機器之心Pro

機器之心報導

機器之心編輯部

今日,美國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單,包括 87 名院士和 18 名外籍院士。

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領域專家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以表彰入選者「在工程研究、實踐、教育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在新興領域技術做出的開拓性工作和傳統工程領域中的重大貢獻」以及「在開發/實施工程教育方面的創新貢獻」。

在今年 10 月 4 日於華盛頓舉辦的 NAE 年度會議上,這些新當選的成員將被正式任命。

在本次的入選名單中,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機器學習研究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和董事長鄧中翰。

李飛飛教授因提出 ImageNet 以及在機器學習、視覺理解等領域的貢獻而被我們所知。李飛飛在 2018 年當選 ACM Fellow,其 ImageNet 論文在 CVPR 2019 獲經典論文獎。

2016 年 11 月,李飛飛加入谷歌雲團隊,成為當時谷歌雲人工智慧團隊領導者。兩年之後(2018 年 9 月),李飛飛教授重回斯坦福,開啟「以人為中心的 AI 計劃」(Human-Centered AI Initiative,HAI)。該項目由李飛飛和史丹福大學前教務長 John Etchemendy 共同主導,Chris Manning 也參與其中。

這一次,因「為建立大型知識庫研究機器學習和視覺理解做出貢獻」,李飛飛教授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鄧中翰,1968 年生,南京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微電子學、大規模集成電路及系統專家,同時也是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和董事長。

鄧中翰 1992 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之後留學於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並於 1997 年取得經濟管理碩士、物理學碩士和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成為建校以來首位橫跨理、工和商三學科的學者。畢業後曾就職於 IBM 等公司。

1999 年 10 月,鄧中翰回國並聯合國家信息產業部在中關村共同創建了中星微電子有限公司,其擔任董事長。該公司於 2005 年 11 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在美國上市的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IT 企業。此外,他還擔任了星光中國芯工程的總指揮,成功打造出了中國第一個打入國際市場的星光中國芯,結束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2004 年,鄧中翰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勞動模範等。2009 年(時年 41 歲)當選為中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本次鄧中翰院士入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的原因為:開發出了世界上首個 CMOS 單晶片網絡攝像頭以及中國監視視頻和音頻編碼(Surveillance Video and Audio Coding,SVAC)視頻標準。

其他華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入選名單上有多位華人。機器之心進行了整理,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姓名:劉鎮欽

機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

入選理由:因對於電力系統的計算策略和網絡安全方面的貢獻而當選。

劉鎮欽是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學院的教授,主要研究的領域是電網、電力和計算機工程等方面。劉教授於 1986 年任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主席,2004 年獲得 IEEE 電力與能源學會傑出電力工程教育獎,於 2014 年當選華盛頓州立科學院院士。他在智能電網建設、配電網系統韌性等領域有深入研究

姓名:曾亮

機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

入選理由:因對波的散播(scatering)和衛星的微波的遠程感知理論上的貢獻而當選。

曾亮是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的教授。他生於香港,並在 MIT 的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學系獲得博士學位。曾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在于波的傳播、計算電磁學、信號整合、電磁兼容等。

姓名:俞久平

機構:麻省理工學院

入選理由:關於海洋工程和 OpenCourseWare 全球開放式高等教育方面的創新貢獻

俞久平教授現任麻省理工學院機械與海洋工程學教授、Philip J. Solondz 工程學教授,是水動力學及海洋工程領域的著名專家,在海洋波浪動力學、非線性波及仿魚推進等研究方向上有著突出貢獻。俞教授於 1980 年獲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工作至今。

同時,也是他創立了麻省理工學院(MIT)開放式課程的理念,並創造了 OpenCourseWare(OCW)公開課項目,自成立以來,麻省理工的開放式課程改變了全球高等教育的格局。根據此項目,麻省理工對外開放超過 2200 門課程及海量的教學材料,包括高中生的資源。

姓名:張捷

機構:美國 GeoTomo 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入選理由:促進地震地震學,地球物理成像和醫療技術的發展。

張捷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美國 GeoTomo 地球物理勘探公司 CEO 與首席科學家職位。

張捷出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市,1981 年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地球物理學,之後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獲得地球物理學碩士學位,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1998 年創立 GeoTomo,領導公司開發用以勘探傳統及非常規能源的創新成像技術,曾在美國《Fast Company》雜誌的「100 位最具創意人士」的評選中排名第一。

2009 年後,張捷陸續在麻省理工學院和史丹福大學從事勘探地球物理教學與科研工作。2011 年回國後受聘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

參考內容:https://www.nae.edu/224584/National-Academy-of-Engineering-Elects-87-Members-and-18-International-Members-

相關焦點

  • 李飛飛、鄧中翰等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畢業於中科大
    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主席 John L.Anderson親自公布了本年度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入選名單,包括 87名新院士和18名國際院士。 其中新院士中有 6 位華人,分別是李飛飛、劉鎮欽、範欽強、俞久平、曾亮、張捷;另有 1 位中國籍學者——鄧中翰當選國際院士。
  • 李飛飛等7位華人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其中兩人畢業於中科大
    由此可知,院士含金量究竟有多高了!7名華人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就在前天,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今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而此名單中共有18名外籍院士,而這18人中,有七位華人科學家:李飛飛丶鄧中翰丶範欽強丶張婕丶曾亮丶俞九平丶劉鎮欽等。並且這七位華人科學家,都畢業於世界頂尖的名校。
  • 美國國家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此次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分別是李飛飛、劉鎮欽、範欽強、俞久平、曾亮、張捷以及鄧中翰。其中鄧中翰是唯一一位中國籍學者,當選為國際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成員是工程師的最高等級的專業殊榮。
  • 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包括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學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師獲得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美國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2020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其中有李飛飛、鄧中翰、範欽強、劉鎮欽、俞久平、張捷、曾亮,這7位華人科學家博士學位都畢業於世界頂尖名校,其中李飛飛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鄧中翰和劉鎮欽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範欽強畢業於哈佛大學,俞久平、曾亮、張捷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其中有3名都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凸顯麻省理工大學在工程科學領域的強勢地位。
  • 多位華人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等在列
    昨晚,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宣布了新入選的 90 名正式院士和 10 名外籍院士。新增後,NAM 院士總數將超 2200 人,其中外籍院士為 175 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鄧中翰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集微網消息,當地時間 2020 年 2 月 6 日,美國工程院公布了新增院士名單,其中,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著名人工智慧學家、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 美國為何這麼青睞中國的科技人員,7位華人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選舉產生87名新院士和18名國際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等6位華人學者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當選國際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成立於1964年,至今院士總數達到2309人,國際院士達到281人。在今年10月4日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美國國家工程院年度會議上,新當選院士將正式獲頒證書。範欽強:美國高平科技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1985年,範欽強與合作夥伴一起創辦了高平科技公司。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當選國際成員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王辰院士當選國際成員 澎湃新聞記者 王心馨 2020-10-20 18:11 來源:澎湃新聞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院(NAM, 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其中,人工智慧領域裡著名華人教授李飛飛、哈佛大學華人教授莊小威入選正式成員,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入選新晉國際成員。
  • 五位華人入選美國醫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發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100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10名國際成員(非美籍)。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我國的陳竺院士、高福院士和曹雪濤院士都曾經當選過外籍院士。
  • 劉如謙、莊小威、李飛飛、王辰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次新增院士中,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宋紅軍等多位華人學者當選,其中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
  • 李飛飛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她用AI改變了醫療
    AI女神李飛飛入選。在入選名單公布後,李飛飛發推致謝:感謝!真心希望人工智慧能夠通過改善醫療服務來幫助我們的臨床醫生和患者。莊小威;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也入選新晉國際成員。本次一同入選的,還有另一位華人科學家莊小威。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 科學家 · 李飛飛、莊小威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在其官網上宣布了新入選的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
  • 美國國家醫學院新院士出爐 多位華人科學家入選
    【僑報訊】美國國家醫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簡稱NAM)10月19日在年度會議上宣布增選90名常規院士、10名國際院士,其中包括數位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國家醫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至高榮譽之一,這一稱號用以表彰具有傑出專業成就和服務表現的個人。「當選的新成員具有卓越成就,且背景多樣化,是真正杰出的學者和領導人。他們在科學、醫學、健康和政策方面的專業知識將有助於美國國家醫學院解決當今最緊迫的健康危機,並在未來繼續為全球提供健康信息,關注所有人的利益。」
  • 莊小威、王辰、劉如謙、李飛飛等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人物丨李飛飛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用AI照亮醫療黑暗空間
    美國國家醫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水平的四大學術機構(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院、美國國家醫學院、美國國家自然基金會)之一。在這入選的百人當中,其中就有我們所熟知的華人AI女神李飛飛。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給予李飛飛的入選理由是
  • 莊小威等華人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來源:未來論壇綜合自Bio生物世界、高分子科學前沿、新智元等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美國醫學科學院新增百名院士,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作者 | 王聰來源|Bio生物世界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 王辰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宣布,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此次新增院士中,王辰當選外籍院士,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宋紅軍等多位華人學者當選。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為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