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位華人科學家當選2018年美國工程院院士!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美國當地時間2月7日,美國國家工程院(The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公布了最新入選的83名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名單。加上今年新院士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總數為:院士2293名,外籍院士262名。

  美國國家工程院成立於1964年12月,是美國工程科技界最高水平的學術機構,也是世界上較有影響的工程院之一。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界最高榮譽,這一榮譽獎勵那些「在工程領域內從事研究、實踐和教育並做出卓越貢獻的學者」,以及「對新的技術領域起到開創作用、在傳統工程領域具有突出貢獻、或者是在工程教育中開發或者採納了創新方法的學者」。

  美國工程學界的最高三大獎項(即拉斯獎,戈登獎和查爾斯·斯塔克·德雷珀獎)均由美國國家工程院評選。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領域專家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值得欣喜的是,今年NAE增選的外籍院士中,有4位來自中國。他們是:

  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

  中科院金屬所研究員盧柯;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

  臺灣地球科學家李羅權;

  此外,共有6位華人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分別是: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史建軍;

  加州理工學院教授汪立宏;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邵陽;

  美國康寧公司科學家李明軍;

  美國卡拉製藥公司首席科學家Chen Hongming;

  美國Sandia國家實驗室科學家Jacqueline H. Chen;

  值得關注的是,2018年新當選院士的華人科學家大部分都有中國高校的學習經歷,其中史建軍和李明軍均有北京理工大學本科學習經歷,汪立宏教授在華中科技大學獲得本科和碩士學位,邵陽教授本科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美國卡拉製藥公司首席科學家Chen Hongming曾在復旦大學就讀兩年。

  據悉,新入選的院士將於2018年9月30日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年會上正式受職。2018年新當選外籍院士的四位中國科學家個人簡歷如下:

郝吉明—清華大學教授

  郝吉明,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席,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1946年生於山東梁山縣。197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81年獲清華大學碩士學位,1984年獲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環境工程博士學位。曾任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教育部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現任兼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工程與環境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北京市人民政府參事、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等職。

  主要研究領域為能源與環境、大氣汙染控制工程。主持全國酸沉降控制規劃與對策研究,為確定我國酸雨防治對策起到主導作用。建立了城市機動車汙染控制規劃方法,推動我國機動車汙染控制的進程。深入開展大氣複合汙染特徵、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發展了特大城市空氣品質改善的理論與技術方法,推動我國區域性大氣複合汙染的聯防聯控。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

盧柯—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研究員

  盧柯,男,漢族,1965年5月出生,甘肅華池人。1993年加入九三學社。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著名材料科學專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萬人計劃」傑出人才。現任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

  1981.08—1985.09,在南京理工大學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學習;1985—1990,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1990.01—1993.01,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1.9—1993.3,公派德國馬普金屬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期間1993年1月,晉升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1995年1月,受聘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生導師;2001年,被中科院任命為金屬研究所所長。2003年11月,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僅38歲);2004年3月,當選2003年中國青年年度科學家。2005年4月,被德國科學院增選為院士。2013年入選「萬人計劃」傑出人才。

  盧柯院士研究團隊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開發納米結構金屬製備技術,探索納米結構金屬優異性能,在國際納米結構材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達數百篇,在僅在最頂尖的學術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就11篇。

楊衛—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

  楊衛,固體力學專家。1954年2月16日生於北京市。1976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1981年在清華大學獲碩士學位,1985年在美國布朗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曾任浙江大學校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從事斷裂力學、細觀與納米力學、力電耦合失效等領域的研究。在斷裂力學研究中,得到準三維裂紋尖端場的解析解,證明界面裂紋擴展可超越下瑞利波,激發了超高速界面斷裂的研究。在細觀與納米力學研究中提出細觀塑性理論。發展了連續介質力學與分子動力學之間的跨層次算法,模擬了從裂尖發射的原子點陣位錯運行並轉變為連續介質位錯群。提出準解理斷裂理論,解釋了裂紋鈍化後再出現解理的現象。提出電致斷裂的非線性力學機理模型、疇變增韌模型和疇變電致疲勞模型,可以計算電場循環的裂紋擴展量,提出電致質流失穩模型。

李羅權—臺灣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李羅權(Lee, Lou-Chuang),臺灣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傑出訪問主席。當選原因是為FORMOSAT/COSMIC衛星計劃中的空間物理和技術領導作出貢獻。根據李羅權的個人主頁,他是地球科學家,專長太空物理及地球物理學。生於中國臺灣彰化縣田尾鄉,曾經擔任臺灣「太空中心」主任,任內經歷「福爾摩沙」衛星二號的成功發射。

  六位新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個人簡歷如下:

史建軍—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

  史建軍,1980年畢業於石家莊一中,同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學。1984年、1987年獲得北京理工大學電氣工程專業學士和碩士學位,1989年赴美留學,並於1992年獲美國密西根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現為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教授。

  史建軍教授是質量科學和工業工程領域享有盛名的學科帶頭人。自從1995 年在密西根大學任教以來,史教授已經發表了150 多篇論文 (其中100 篇發表在相關領域的頂尖雜誌),被引用6000 次以上。

汪立宏—加州理工學院教授

  汪立宏,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際生物醫學光學協會主席、曾任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Gene K. Beare特聘教授,現任加州理工學院醫學工程系與電子工程系Bren講席教授。

  1984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工學院),獲光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華中科技大學光學碩士學位;1992年獲德克薩斯德克薩斯州休斯敦Rice大學博士學位,其導師為諾貝爾獎得主。

  於2004年4月起擔任Endowed Royce E. Wisenbaker II首席工程教授,兼任國際生物醫學光學協會(International Biomedical Optics Society)主席。曾在第一流的癌症研究機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M. D. Anderson癌症研究中心擔任助理教授。

  2005年受聘為國家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聘任崗位:生物醫學光子學。

  擔任30多種國際科學期刊的審稿人。組織過多次國際學術會議、並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主席和學術委員會委員。

邵陽—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邵陽教授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主要從事表面科學、催化與電催化研究、電化學儲能材料等相關方向的研究。

  邵陽教授從北京工業大學獲得學士學位,於密西根理工大學冶金與材料工程專業取得博士學位。其獲得過多項學術榮譽,其中包括2008年的國際電化學學會Tajima Prize、Internation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2013年的Research Award from the International Battery Association,2014年入選美國科學促進協會成員以及2016年的ECS Battery Research Award。目前已發表學術論文及綜述240+篇,連續兩年(2015和2016年)進入湯姆森路透社高被引名單。2011年擔任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雜誌顧問委員,2012年擔任ChemElectroChem顧問委員,2014年擔任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顧問委員,2015年擔任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編輯。

李明軍—美國康寧公司科學家

  李明軍1983年獲得中國北京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學士學位,1985年獲得法國University of Franche-Comté碩士學位,1988年獲得法國尼斯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91年加入美國康寧公司,現任康寧公司corporate fellow。

Chen Hongming—美國卡拉製藥公司

  Chen, Hongming,現任美國卡拉製藥公司首席科學家,1988年-1990年曾就讀於中國復旦大學,1990年夏天赴美留學。

Jacqueline H. Chen—美國Sandia國家實驗室

  美國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研究人員,目前也是國際燃燒學會理事會理事(2006-2012),主要研究的是湍流火焰的直接模擬,任combustion and flame 的編委等。


相關焦點

  • 美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包括人工智慧領域著名學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首席科學家鄧中翰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是工程師獲得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 美國國家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單公布:李飛飛、鄧中翰等7位華人當選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外籍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此次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分別是李飛飛、劉鎮欽、範欽強、俞久平、曾亮、張捷以及鄧中翰。其中鄧中翰是唯一一位中國籍學者,當選為國際院士。增選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人總人數達到2309位,外籍院士數量達到281位。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成員是工程師的最高等級的專業殊榮。
  • 美國為何這麼青睞中國的科技人員,7位華人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選舉產生87名新院士和18名國際院士。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等6位華人學者當選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公司董事長鄧中翰當選國際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成立於1964年,至今院士總數達到2309人,國際院士達到281人。在今年10月4日於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舉行的美國國家工程院年度會議上,新當選院士將正式獲頒證書。範欽強:美國高平科技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1985年,範欽強與合作夥伴一起創辦了高平科技公司。
  • 五位華人入選美國醫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當選外籍院士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發布了2020年新當選的100位院士名單,其中包括10名國際成員(非美籍)。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我國的陳竺院士、高福院士和曹雪濤院士都曾經當選過外籍院士。
  • 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公布2018年新增院士名單,6位華人學者當選!
    中公考研小編為各位考研小夥伴們整理了關於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公布2018年新增院士名單,6位華人學者當選!的相關資訊文章,一起了解一下吧~4月18日,美國人文與科學院公布了2018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當選,其中華人學者共有6位。
  • 「2018美國工程院院士名單」貝索斯當選,三位華人當選外籍院士
    新智元報導 來源:美國工程院官網作者:聞菲、劉小芹【新智元導讀】美國工程院最新公布了新當選的院士名單,一共83名新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亞馬遜CEO貝索斯當選,原因是在太空探索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郝吉明,中國科學院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盧柯,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當選外籍院士。今天,美國國家工程院(NAE)主席C. D. (Dan) Mote, Jr.宣布,NAE新選出83名新院士和16名外籍院士。加上今年的新院士後,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的美國院士總人數達到2293人,外籍院士262人。
  • 5位華人當選工程院新外籍院士:有「身價最高華人教授」
    11月27日,中國工程院對外公布了2017年新增選的67位院士名單,同時公布的還有18位新當選的外籍院士名單。  在這18位外籍院士中,最著名的無疑是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封面新聞記者從中國工程院了解到,該院從1996年起評選外籍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在此次名單公布之前,工程院共有48位健在的外籍院士,其中年級最大的是建築大師貝聿銘。  貝聿銘是1996年當選的第一屆外籍工程院院士,他生於1917年,今年已整整100周歲。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此次增選18名外籍院士是歷屆增選中人數最多的一次。
  • 李飛飛、鄧中翰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華人上榜
    在今年 10 月 4 日於華盛頓舉辦的 NAE 年度會議上,這些新當選的成員將被正式任命。在本次的入選名單中,包括我們非常熟悉的機器學習研究者、史丹福大學教授李飛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始人和董事長鄧中翰。
  • 李飛飛、鄧中翰等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多位畢業於中科大
    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 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NAE)主席 John L.Anderson親自公布了本年度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入選名單,包括 87名新院士和18名國際院士。 其中新院士中有 6 位華人,分別是李飛飛、劉鎮欽、範欽強、俞久平、曾亮、張捷;另有 1 位中國籍學者——鄧中翰當選國際院士。
  • 李飛飛等7位華人入選美國工程院院士!其中兩人畢業於中科大
    院士這個頭銜可以說是科研領域的最高的榮譽,有很多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的科研事業,把自己奉獻給了祖國,但是最終也不一定能夠拿到院士這個頭銜,而院士也是一個終身的榮譽。像我國的袁隆平,雖然是中國工程院的院士,但並不是我國中科院的院士,而且他也是66歲才評上中國工程院的院士的,而像饒毅這一類的對我國具有重大貢獻的人,也沒有評上中國科學院院士。
  • 恭喜,這七位華人教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新當選院士名單公布,七位華人教授科學家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1780年5月4日成立, 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院士機構之一,同樣也是美國地位最為崇高的榮譽團體之一。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現有院士4000於名,外籍榮譽院士600於名,包括250名諾貝爾獎得主以及60多位普立茲獎得住。每年審議1300左右院士候選人,每年約250人正式當選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Tsao)和楊麗笙(Lai-Sang Young)。美國國家科學院是美國科學界最高榮譽機構。
  • 7名華人科學家入選2020年美國工程院院士,中科大2名本科校友入選
    >美國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2020年新一屆的院士名單,此次共增選了87名新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共有7位華人科學家當選,其中有李飛飛、鄧中翰、範欽強、劉鎮欽、俞久平、張捷、曾亮,這7位華人科學家博士學位都畢業於世界頂尖名校,其中李飛飛畢業於加州理工學院、鄧中翰和劉鎮欽畢業於伯克利加州大學,範欽強畢業於哈佛大學,俞久平、曾亮、張捷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其中有3名都畢業於麻省理工大學,凸顯麻省理工大學在工程科學領域的強勢地位。
  • 2020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多位華人當選!
    2020年4月23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共有276 位藝術家、學者、科學家和領導人當選。本年度共有多位華人當選2020年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詳細名單如下:喬傑,北京大學喬傑,女,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安達市,1990年參加工作。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高福、顏寧、鎖志剛等華人科學家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與高華健、盧天健、黃永剛一同被稱作華人固體力學界「兩健兩剛」。美國科學院中的華人學者截止到2019年,共有超過100名華人、華裔科學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以及外籍院士,其中包括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等華人諾貝爾獎得主,也包括丘成桐、陶哲軒這兩位華人菲爾茲獎得主。
  • 清華校友郭毅可、周濟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
    清華校友郭毅可、周濟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清華新聞網9月21日電 9月18日,英國皇家工程院在其網站上正式公布2018年度院士增選名單,共評選出50位院士及4位國際院士、1位榮譽院士。清華計算機系1980級校友、帝國理工學院數據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毅可教授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清華精儀系1965級校友、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周濟院士當選英國皇家工程院國際院士。
  • 多位華人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等在列
    昨晚,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NAM)宣布了新入選的 90 名正式院士和 10 名外籍院士。新增後,NAM 院士總數將超 2200 人,其中外籍院士為 175 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為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 五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
  •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北航4位教授、2位校友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宮聲凱教授、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蘇東林教授、無人系統研究院向錦武教授等3位教師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航大數據科學與腦機智能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樊文飛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我校校友曹建國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校友楊威迦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
  • 加拿大工程院2020年新增院士名單公布 新增16位華人院士
    當地時間6月15日,加拿大工程院(Canadian Academy of Engineering,CAE)發布了 2020年52名新增院士名單,其中包括50位院士,兩位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