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院士孫鴻烈考察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6月7日,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對依託於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建設的中科院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以下簡稱「北京森林站」)進行了考察。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戴爾阜、植物所研究員韓興國、北京森林站副站長劉玲莉等陪同考察。 孫鴻烈實地考察了長期監測樣地等實驗平臺。
-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到訪英利集團考察交流
本刊訊(記者 梁曉勇)11月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顧問孫鴻烈及隨行人員驅車來到保定英利,受到了來自英利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鄭小強、今日國土雜誌社原副社長龐海濱等相關人員的熱烈歡迎。孫鴻烈院士是土壤地理與土地資源學家、中國生態環境領域的首席科學家。
-
中科院院士孫鴻烈:中國科學家為何再次登上珠峰
今年3月20日到6月20日,中國科學院聯合國內有關單位,要對珠穆朗瑪峰地區開展一次綜合科學考察。這是本世紀我國首次對珠峰地區進行多學科的考察,也是規模比較大的一次考察。發起這次珠峰考察活動的背景是什麼?有何重大意義?筆者就此訪問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
-
孫鴻烈:青藏科考情未了—新聞—科學網
一批批的科學考察隊員們,在風餐露宿的驚險行程中,一步步把青藏高原的研究從空白變成為世界科學研究的一個亮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長期從事資源、環境領域基礎與應用的綜合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尤其對青藏高原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40多年來他先後幾十次到高原調研考察。
-
孫鴻烈院士:我對中國生態建設有信心
日前,就此話題,《科學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 重視中國土地資源的有限性 孫鴻烈曾撰文談及中國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受太平洋季風的影響,中國東部溼潤,越往西部越乾旱。
-
孫鴻烈談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國數字科技館
孫鴻烈談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2019-10-29 22:31:00
-
齊扎拉會見孫鴻烈姚檀棟院士
本報拉薩7月31日訊(記者 王立)7月30日下午,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在拉薩飯店會見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原副院長孫鴻烈和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所所長姚檀棟一行。同時,拉薩市正在按照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全國提出的充分發揮拉薩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和「七個方面」的要求,全力推進「環境立市、文化興市、產業強市、民生安市、法治穩市」五大戰略,積極實施「暖入戶、河變湖、樹上山」工程,並將制定出臺一系列動物保護法規和政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造中國西藏文化旅遊創意園區,繼承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積極營造良好的生態、人文環境,為拉薩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環江世界自然遺產地已被發現有100多種珍稀動植物
    多年來,廣西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也聯合中科院長沙農業生態研究所、廣西植物研究所、廣西大學、廣西師範大學等科研團隊,對保護區的動植物資源開展野外調查與科研考察活動。
-
孫鴻烈院士獲國際知名科學和平獎
我國著名地理學家和環境學家、青藏高原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孫鴻烈院士1月13日表示,將其剛剛獲得的2009年艾託裡·馬約拉納—伊利斯科學和平獎獎金5萬歐元全部捐贈給「青藏高原青年科技獎」,用於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獻身青藏高原科技事業,促進青藏高原科技人才成長。
-
孫鴻烈院士、鄭度院士和王光謙院士出席「中國西部特大山洪
研討會邀請了孫鴻烈院士、鄭度院士和王光謙院士等項目諮詢專家,科技部基礎司和基礎研究管理中心、中科院資環局以及成都山地所領導等出席。項目首席科學家崔鵬研究員和各課題負責人以及主要科研骨幹分別介紹了項目和課題的研究進展和取得的初步成果。
-
中科院院士朱永官「把脈」廣西土壤汙染治理
朱永官院士為廣西土壤汙染治理支招。趙瑞攝廣西環保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鑫在會上發言。趙瑞攝研討會現場。當天下午,「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及生態修復」研討會在廣西環保集團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城市環境研究所黨委書記朱永官攜手生態環境領域專家,以「助推農村水環境治理建設宜居美麗鄉村」為主題,圍繞土壤綠色生態修復和農村黑臭水體基本消除目標,按照「問題精準—對象精準—措施精準」的思路,通過專題報告和技術產品推介方式開展精準研討。
-
中國工程院院士考察調研滇中引水工程
雲南網訊(記者 胡曉蓉 通訊員 馬碧輝)10月26日至29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中國中鐵滇中引水工程中國工程院院士專題調研考察活動」在麗江市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副院長何華武,胡文瑞院士,王安院士,盧春房院士,王復明院士,鄧銘江院士和來自雲南省滇中引水監管局、雲南省滇中引水有限公司、滇中引水工程專家委員會、中國中鐵、中國電建等單位的技術專家參加調研考察。
-
廣西院士後備培養工程第二批人選候選人公示
廣西院士後備培養工程第二批人選候選人公示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院士後備人選培養工程實施方案》(廳發〔2015〕40號)有關規定和《關於開展第二批廣西院士後備人選遴選工作的通知》(桂人才辦〔2018〕45號)要求,經自治區科技廳委託國家科技評估中心組織評審,產生了廣西院士後備培養工程第二批人選候選人5名。
-
蜈蚣草「拔」出土壤之「毒」—新聞—科學網
2001年,在國家高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973」前期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支持下,陳同斌帶領課題組在湖南郴州建立了世界上首個砷汙染土壤植物修復工程示範基地。 在種植蜈蚣草1年之後,土壤的砷含量下降了10%,而收割的蜈蚣草葉片砷含量高達0.8%;3年後,土壤砷含量進一步下降了30%左右;修復5年後,土壤砷平均含量達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的要求,修復後農田可以安全地種植普通農作物。 湖南郴州的試點成功為進一步展開應用研究奠定了基礎。
-
環江這條新的高速公路距離動工又近了!看看經過你家鄉嗎?
2020年即將結束了,最近一段時間,廣西多條高速都相繼建成通車,融安至河池高速,荔浦至玉林高速,松旺至鐵山港東岸高速。而除了在建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外,一些新的高速公路動工建設也開始提上了議程。其中樂業至望謨高速公路近日就舉行了動工建設。而近日,廣西又一條高速公路也要準備動工建設了。
-
快速興起的土壤修復行業:土壤熱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汙染土壤和場地修復是環境修復的重要戰場,隨著國家及個地方政府對修復的更加重視,土壤修復設備和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發展多元化的修復技術迫在眉睫。
-
環江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近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木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首次發現國家Ⅰ級重點保護珍稀雉類——白頸長尾雉,這是在廣西西部石灰巖地區首次監測到該物種。
-
《中國土壤修復從業企業完全手冊》:土壤修復產業宏觀分析
✔盈利水平及整體市場空間 土壤修復115指數宏觀分析 土壤修復市場的熱度已經超出了我們想像,它的熱度不只表現在業務前景上,更表現在市場布局的爭奪上。 圖2中國土壤修復主要從業企業按企業屬性及規模分類分布圖 由於整個修復產業鏈目前重頭戲集中在修復工程部分,環境諮詢和環境第三方檢測也基本屬於事業單位和改制企業市場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微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是一種利用土著微生物或人工馴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在適宜環境條件下,通過自身的代謝作用,降低土壤中有害汙染物活性或降解成無害物質的修復技術。相較於化學修復技術和物理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應用成本較低,對土壤肥力和代謝活性負面影響小,可以避免因汙染物轉移而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影響。
-
環江2019年分龍節系列慶祝活動緊鑼密鼓籌備中
6月28日至29日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將舉行 「2019年廣西環江·毛南族分龍節暨第五屆喀斯特文化旅遊節」系列慶祝活動。隨著活動的臨近,我縣準備各項工作也到了最後階段。為了能在節日期間將最精彩的民俗文化展現給大家,目前,舞臺搭建、節目編排、宣傳展臺等各項籌備工作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