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2020-06-19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孫鴻烈:青藏科考情未了—新聞—科學網
一批批的科學考察隊員們,在風餐露宿的驚險行程中,一步步把青藏高原的研究從空白變成為世界科學研究的一個亮點。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長期從事資源、環境領域基礎與應用的綜合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尤其對青藏高原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40多年來他先後幾十次到高原調研考察。
-
程正迪院士獲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
在5月30日舉行的日本高分子學會第66次年會上,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教授被授予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International Award
-
陳創天院士獲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新聞—科學網
記者5月12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創天榮獲2013年度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之一的Laudise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獲得的國際晶體生長協會首個最高獎
-
中科院院士孫鴻烈:中國科學家為何再次登上珠峰
筆者就此訪問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 孫鴻烈:這裡高度達到8000米,因此有很多特殊的東西。從生物學角度我們很有興趣。這裡也是冰川存在的地方,冰川的形成、變化,研究起來也非常有意義,它是研究冰川進退演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地區。這次珠峰考察,我們選擇了大氣物理、大氣化學觀測研究,還有冰川變化監測研究,生物多樣性及生態變化研究,地質與地球物理觀測研究等方面作為考察內容,這些科學上的問題,意義是很突出的。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中國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此外,共有5位外國科學家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詹姆斯·弗雷澤·斯託達特(Sir James Fraser Stoddart)也在微博發文慶賀。
-
李登輝被曝曾花錢欲「買」諾貝爾和平獎,還被陳水扁調侃諷刺
近幾十年來,臺灣憑藉紮實的基礎科學研究,獲得國際同行的肯定,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就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此外,楊振寧、李政道等諸多諾獎得主,同時是臺灣「中研院院士」,他們定期回臺講學,也帶動島內科學研究的提升。至於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臺灣地區有多人曾獲提名,但都以落選收場。
-
孫鴻烈院士:我對中國生態建設有信心
在新時期,以科學認知為基礎,協調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係尤其值得注意。日前,就此話題,《科學時報》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 重視中國土地資源的有限性 孫鴻烈曾撰文談及中國土地資源的有限性:受太平洋季風的影響,中國東部溼潤,越往西部越乾旱。
-
IPCC獲諾貝爾和平獎 秦大河代表中國科學家領獎
中新網12月17日電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獲得2007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其主要貢獻是近20年來IPCC先後4次發布評估報告,告誡世人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活動所致,並提出了阻止氣候繼續變暖趨勢的對策與方法。頒獎儀式於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行。
-
同濟大學呂西林院士獲2020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終身榮譽會員」獎
同濟大學呂西林院士獲2020年度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fib) 「終身榮譽會員」獎,以表彰他在混凝土結構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和對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fib)的突出貢獻!11月22日,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fib ) 2020年國際學術大會開幕式在上海順利召開。
-
盤點臺灣「諾獎」往事:李登輝曾欲「買」和平獎
▲聲名狼藉的李登輝卻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資料圖)▲錢永健兩次落選「中研院院士」 臺海網10月16日訊 捲入醜聞的臺灣「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據傳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最有力競爭者,但因「經濟問題近幾十年來,臺灣憑藉紮實的基礎科學研究,獲得國際同行的肯定,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就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此外,楊振寧、李政道等諸多諾獎得主,同時是臺灣「中研院院士」,他們定期回臺講學,也帶動島內科學研究的提升。至於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臺灣地區有多人曾獲提名,但都以落選收場。
-
北大教授程和平、顏學慶、季加孚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程和平院士、物理學院顏學慶教授、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入選人數在全國高校中最多。程和平 院士程和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季加孚從事胃癌外科工作 38年,是國際知名的胃癌領域專家,先後任國際胃癌學會主席和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委會主委。他通過系列自主創新研究突破瓶頸,推動胃癌治療成為了標準、精確、整合的系統工程,帶領中國研究躋身國際一流行列。
-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到訪英利集團考察交流
本刊訊(記者 梁曉勇)11月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顧問孫鴻烈及隨行人員驅車來到保定英利,受到了來自英利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鄭小強、今日國土雜誌社原副社長龐海濱等相關人員的熱烈歡迎。孫鴻烈院士是土壤地理與土地資源學家、中國生態環境領域的首席科學家。
-
中科院院士孫鴻烈考察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
6月7日,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對依託於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建設的中科院北京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以下簡稱「北京森林站」)進行了考察。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戴爾阜、植物所研究員韓興國、北京森林站副站長劉玲莉等陪同考察。 孫鴻烈實地考察了長期監測樣地等實驗平臺。
-
齊扎拉會見孫鴻烈姚檀棟院士
本報拉薩7月31日訊(記者 王立)7月30日下午,區黨委常委、拉薩市委書記齊扎拉在拉薩飯店會見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原副院長孫鴻烈和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青藏所所長姚檀棟一行。孫鴻烈表示,保護好拉薩的生態環境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中科院將全力配合好拉薩市委、市政府,竭盡所能保護好拉薩的碧水藍天。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區科技廳、區氣象局等單位負責人參加了會見。
-
孫鴻烈院士考察廣西環江土壤修復工程
受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的邀請,12月25日至27日,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孫鴻烈院士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所長劉毅、黨委副書記高星等的陪同下,考察了廣西環江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示範工程,並對土壤修復發展模式予以指導。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黃日波等會見了考察團一行。
-
甘肅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
我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國際宇航科學院終身院士每日甘肅網11月2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國際宇航科學院日前公布了2020年院士選舉結果,我省兩名科學家當選工程學部正式院士,他們分別是: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所長的邱家穩研究員、現任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科技委主任的李得天研究員。
-
川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遭到嘲諷 這是一個更大的錯誤!
甚至連美國重量級參議員格雷厄姆也嘲諷稱,如果川普獲諾貝爾獎,將可能是第一個帶來「大規模死亡」的諾貝爾獎,因為會有無數自由派人士會因此(羞憤)自殺。《紐約每日新聞報》則引述精神病學專家的話「哀求」世界:不管他配不配,授予川普和平獎也是對和平的貢獻,因為這可以安撫這位暴躁的總統,防止他把焦點放在發動戰爭或貿易戰上。
-
糧食計劃署獲諾貝爾和平獎
2020年諾貝爾和平獎公布:授予世界糧食計劃署(WFP),以表彰他們為改善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作出的貢獻。關於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以及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於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傑出貢獻的人。
-
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揭曉 兩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
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周緒紅院士在鋼結構、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等領域研發成果國際領先,廣泛應用於卡達、科威特等30多個國家和國內廣東、重慶等省市的300餘項工程,近3年新增產值152.45億元,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帶領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科躋身全國第一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