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迪院士獲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

2021-02-22 程氏家族

在5月30日舉行的日本高分子學會第66次年會上,美國工程院院士程正迪教授被授予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International Award)。該獎項是國際高分子領域的榮譽大獎,通常授予在高分子領域貢獻突出並與日本科學界有廣泛合作的年齡超過55周歲的國際學者。2017年的獲獎者為程正迪教授、Harry R.Allcock教授(美國賓州州立大學)和Chang-Sik Ha教授(韓國釜山國立大學)。

程正迪教授系著名高分子物理學家,是國家中組部「千人計劃」頂尖千人、影響世界華人大獎、上海國際科技合作獎等獲得者。他曾擔任美國最大高分子科研教學機構——阿克隆大學(University of Akron)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一職,經過七年努力,使之成為美國最好的高分子學科,並曾領銜創建美國國家高分子創新中心,為阿克隆大學傑出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

程正迪院士近十年來一直致力於用材料基因組的方法,通過模塊設計和組裝的途徑,研究多重長度尺度「精準」大分子(聚合物)的自組裝結構,聚焦於用分子納米顆粒結構模塊構建巨分子的研究,PANS、 Science 等雜誌先後刊發了其有關巨型分子精準合成和精確組裝的研究成果。 

(程正迪院士獲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

程正迪院士說:「不能把做科研的目的局限於拿項目、拿經費上,而是應將目標放在依據學科規律尋求研究突破」。他不僅如是說更是如是做。程正迪院士堅持從學科發展的視角尋求研究重點,每十年嘗試更新研究方向,在學科交叉中探索學術創新。他主張,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不在別人後面忙於「跟隨跑」,做出原創性的科研成果。在同齡人選擇退休的年齡,程正迪院士為了反哺母校,接受東華大學邀請回到學校迎難而上,領銜創建先進低維材料中心,希望能幫母校開拓新的學科增長點,引育人才。有幾十年教齡的他常說,真正的快樂不僅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更是通過言傳身教,讓年輕人Thinking out of the Polymer Box,「讓青年師生超過自己」。

程正迪教授是美國工程院院士,國家中組部「千人計劃」頂尖千人獲得者,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和美國物理學會(APS)會士,是國際高分子科學界公認的學術權威;並被華南理工大學聘任為華南軟物質科學與技術研究院院長。他曾擔任美國最大也是最為重要的高分子科研教學機構阿克隆大學(University of Akron)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一職,經過七年的努力,使之成為美國最好的高分子學科;並是該校Frank C. Sullivan傑出科研講座教授、Robert C. Musson講座教授和Trustees講座教授。他已經培養了85位博士、40位碩士和超過60位博士後和訪問學者。

文章整:高分子科技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程氏家族」

相關焦點

  • 東華人 | 程正迪院士獲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
    在5月30日舉行的日本高分子學會第66次年會上,美國工程院院士、我校先進低維材料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學家程正迪教授被授予日本高分子學會國際獎(International Award)。該獎項是國際高分子領域的榮譽大獎,通常授予在高分子領域貢獻突出並與日本科學界有廣泛合作的年齡超過55周歲的國際學者。
  • 程正迪院士:高分子材料研究要做到「三個靜心」
    「中國的高分子材料科研近年來發展很快,但也遇到了一些瓶頸。雖然原因很複雜,但要想解決面臨的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拒絕浮躁,靜下心來多讀書、多積累、多做實驗。」近日,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阿克隆大學高分子科學和工程學院院長程正迪教授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如是建議。
  • 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2002年世界高分子大會開幕(圖)
    (盧家興攝影)    《科學時報》訊 (記者 徐建輝)由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主辦的"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2002年世界高分子大會"今天上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的近1100名代表匯聚北京,共同探討國際高分子科學和技術中的熱點問題。
  •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慈谿籍院士餘夢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獎​ 2020-06-19 0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城環方精雲院士獲美國生態學會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
    2019年度「惠特克傑出生態學家獎」(the Whittaker Distinguished Ecologist Award)獲得者名單。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生態研究中心方精雲院士因「在推動生態學發展、服務國家和國際政策制定以及建立生態學共同體方面的傑出貢獻」獲此殊榮(https://www.esa.org/esa/ecological-society-of-america-announces-2019-award-recipients/)。
  • 同濟大學呂西林院士獲2020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終身榮譽會員」獎
    同濟大學呂西林院士獲2020年度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fib) 「終身榮譽會員」獎,以表彰他在混凝土結構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所取得的學術成就和對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fib)的突出貢獻!11月22日,國際結構混凝土協會 (fib ) 2020年國際學術大會開幕式在上海順利召開。
  • 西北大學張興亮教授獲德國古生物學會特殊貢獻獎—新聞—科學網
  • 巨東英當選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0年7月日本工程院公布今年選出的外籍院士名單。原日本埼玉工業大學副校長、工學部教授、材料科學專家巨東英當選為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  科技日報駐日本記者 陳超攝  日本工程院(The Engineering Academy of Japan)成立於1987年,由大學、產業界以及國家所屬研究機構中,在工程及科學技術相關領域做出貢獻,並具有重要領導和指導地位的人士組成。日前院士總數為820名,外籍院士21名。該院1990年加盟國際工程院聯盟(CAETS)。
  • 嚴傳俊教授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西工大新聞網11月13日電(沙治邦)11月9日,在重慶大學召開的2013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會議上,西工大動力與能源學院資深教授嚴傳俊和西安交通大學原校長蔣德明教授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傑出貢獻獎」。
  • 中科大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博士一畢業,陸朝陽未做停留,如約回歸潘建偉院士的研究團隊。 回國後,陸朝陽加入潘建偉帶領的中科大量子信息「夢之隊」,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多光子糾纏、光子操控等方向上獲得突破。例如,他們在2012年就打破了自己建立的六光子記錄,首次實現了八光子糾纏,繼續在多光子糾纏領域保持國際領先,並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量子計算解決大數據問題的實驗探索,實現了線性方程組求解和機器學習等重要量子算法。
  • 我校8位教師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1位當選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先後榮獲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4完成人)、2012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獨立完成人)、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第40完成人)、2017年全國創新爭先獎、2018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天文學獎)、2018年中國天文學會張鈺哲獎、2018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2018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2019年(首屆)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科技獎等榮譽。
  • 四川大學王琪院士、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校長獲2020年何梁何利...
    四川大學王琪院士、成都理工大學劉清友校長獲2020年何梁何利獎!2020年度共有52位科學家獲獎,其中——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其在塑料加工領域的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 「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劉清友教授因其在從事石油鑽頭及裝備的理論、實驗、產品及應用研究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為四川高校的科技工作者點讚!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高分子化學家王佛松:在科學大道上不斷飛奔
    195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56年被選派到蘇聯科學院列寧格勒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學習,1960年獲蘇聯化學科學副博士學位。1960年起在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工作,1985年任該所所長。1988年至1994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 2019年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出爐!國內16人當選院士,4人當選副...
    1989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和日本東京大學中日聯合培養博士,獲博士學位。英國利茲大學訪問學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陶瓷學院院士。主要從事陶瓷相變與韌化、陶瓷複合材料抗熱震與耐燒蝕性能及其在航天防熱部件上應用等研究。發明了新型防熱陶瓷複合材料並成功應用於航天型號。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獎10項、國家發明專利60餘項;出版專著教材5部,獲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
  • 範維澄院士榮獲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
    11月13日,2020年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學術年會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燃燒項目進展交流會在廈門開幕,在會議開幕式上,我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建者和現任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範維澄教授榮獲2020年度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燃燒學「傑出貢獻獎」。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紅光研究員為範維澄教授頒發榮譽證書。
  • 程正迪院士《PANS》:化簡為繁,簡單嵌段共聚物共混出複雜的F-K相結構
    美國工程院院士、阿克倫大學程正迪教授課題組對這一領域近期的研究進行了總結與評述,並發表在PNAS上。小結將普通二嵌段共聚物與少數嵌段均聚物共混可以得到結構更複雜的F-K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阿克倫大學程正迪教授課題組阿克倫大學程正迪教授課題組對這一領域近期的研究進行了總結與評述。
  • 中科院外籍院士王中林獲世界能源領域「諾獎」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獲悉,中科院外籍院士、該所所長王中林23日榮獲享有世界能源領域「諾貝爾獎」之稱的埃尼獎(Eni Award),是迄今為止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科學家。該獎與計算機界圖靈獎、數學界菲爾茲獎等並稱為領域性最高獎項。
  • 陳創天院士獲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新聞—科學網
    記者5月12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創天榮獲2013年度國際晶體生長協會最高獎之一的Laudise獎,這是中國科學家獲得的國際晶體生長協會首個最高獎
  • 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3日訊(記者 秦思思)今(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結構工程師學會會士、重慶大學周緒紅教授長期致力於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工作,在鋼結構和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研發、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 中科大教授獲美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記者10月8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陸朝陽教授近日被美國物理學會授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以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