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程和平院士、物理學院顏學慶教授、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入選人數在全國高校中最多。
截至目前,北京大學共有55人次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勵。他們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內取得了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
程和平 院士
程和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主要致力於鈣信號、活性氧信號、線粒體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以及高端生物醫學儀器的自主創製。
1993年程和平在美國求學期間,發現細胞鈣信號的最小單位並命名為「鈣火花」(Calcium Spark),其原始論文被譽為100多年來最傑出的10篇心肌論文之一,相關成果被寫入國內外多種生理學和醫學教科書。
2006年全時回國後,繼續做出以「鈣閃爍」和「納米鈣火花」為代表的重要成果,同期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發表了關於「超氧炫/線粒體炫」(Mitoflash)的系列原創性工作,為研究細胞活性氧信號及其調控開拓了新視野,獲國際心臟學會「研究成就獎」。
在主持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期間,率領團隊成功研製2.2克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在自由行為動物記錄神經元網絡及突觸水平的動態活動。該項成果獲「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併入選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
長期以來,與中國科學家一起積極倡導基於大科學設施與大平臺的生命科學研究新範式。目前,作為首席科學家領銜建設「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設施建成後,將提供革命性的研究手段,對生命體結構與功能進行跨尺度可視化描繪與精確測量,進而破解生命與疾病的奧秘。
顏學慶 教授
顏學慶,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副院長,長期從事離子加速器物理研究,在低能核物理和核技術領域開展了系統研究。
顏學慶教授通過提出和證實雷射穩相光壓加速方法,揭示了超強雷射整體推動薄膜和加速離子的物理機制,推動雷射離子加速器走向應用;提出和證實臨界密度等離子體透鏡方法,利用飛秒雷射將碳離子加速到580MeV,打破飛秒驅動碳離子能量加速紀錄;提出匹配束流動力學方法,用於多個大科學裝置理論設計;建造了首臺1%能散雷射質子加速器裝置,成功應用於磁約束聚變、質子照相和粒子輻照等領域,首次利用雷射加速質子束實現了聚變等離子體芯部極向磁場的實驗測量,可以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二維磁場診斷新方法。研究推動設立了懷柔國家科學中心交叉研究平臺「北京雷射加速創新中心」和教育部「十四五」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北京雷射加速器裝置」。
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顏學慶教授先後承擔了科技部的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和基金委的創新群體項目,曾入選中國核物理學會胡濟民教育科學獎(2007年)、德國洪堡學者(2008年)、北京卓越青年科學家(2018年)和美國加州大學(埃爾文分校)Rostocker傑出講師(2019年)。2019年獲得世界加速器大會Hogil Kim加速器獎。
首臺1%能散雷射質子加速器裝置(CLAPA)
季加孚 教授
季加孚,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院長,教授,創建我國胃癌治療規範,顯著改善胃癌臨床治療效果。為我國創新胃癌防治計劃做出重大的開創性貢獻。
季加孚從事胃癌外科工作 38年,是國際知名的胃癌領域專家,先後任國際胃癌學會主席和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委會主委。他通過系列自主創新研究突破瓶頸,推動胃癌治療成為了標準、精確、整合的系統工程,帶領中國研究躋身國際一流行列。
創建模塊化胃癌手術規範、降低手術風險,並主辦第 12 屆國際胃癌大會,向 48 個國家介紹中國經驗,為制定 D2 手術共識起到了關鍵作用;開拓胃癌綜合治療模式,突破腹腔鏡 D2 手術難題:率先開展圍術期化療研究,將胃癌的 3 年無病生存率從 56%提升至 78%,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率先證實微創技術可安全應用於進展期胃癌;闡明胃癌發病分子機制,建立全球最大胃癌樣本庫:率先開展胃癌組學及侵襲轉移機制等研究,精準篩選化療耐藥人群;並確立了國內樣本庫質量管理規範,為人類癌症基因組計劃等 104 項國內外重大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在Lancet、Science、Nature和JAMA等期刊發表論文406篇,主編國內首部胃癌英文專著及首個 SCI 腫瘤學期刊,培養研究生及博士後 120 餘人。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 項、省部級一等獎3 項,獲吳·楊獎、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職業成就獎及中菲亞洲國際和平獎。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突貢專家、北京學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
延伸閱讀
何梁何利基金於1994年設立,由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共同捐資創建,旨在獎勵取得傑出成就和重大創新的中國科技工作者,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該基金設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與「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其中,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授予在特定學科領域取得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者,尤其是在近年內有突出貢獻者,按學科領域分設物理學獎、醫學、藥學獎等十七類獎項。
該基金每年評獎一次,由專業評審組初評、評選委員會終評,最終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獲獎人選。
來源:北京大學科研部、融媒體中心
編輯:陳玥彤
排版:白雨琪
責編:以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