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程和平、顏學慶、季加孚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2020-11-03 北京大學

編者按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程和平院士、物理學院顏學慶教授、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入選人數在全國高校中最多。

截至目前,北京大學共有55人次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勵。他們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內取得了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

程和平 院士

程和平,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教授。主要致力於鈣信號、活性氧信號、線粒體生物醫學領域的研究,以及高端生物醫學儀器的自主創製。

1993年程和平在美國求學期間,發現細胞鈣信號的最小單位並命名為「鈣火花」(Calcium Spark),其原始論文被譽為100多年來最傑出的10篇心肌論文之一,相關成果被寫入國內外多種生理學和醫學教科書。

2006年全時回國後,繼續做出以「鈣閃爍」和「納米鈣火花」為代表的重要成果,同期開啟了新的研究方向,發表了關於「超氧炫/線粒體炫」(Mitoflash)的系列原創性工作,為研究細胞活性氧信號及其調控開拓了新視野,獲國際心臟學會「研究成就獎」。

在主持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期間,率領團隊成功研製2.2克微型化雙光子螢光顯微鏡,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在自由行為動物記錄神經元網絡及突觸水平的動態活動。該項成果獲「2017年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併入選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

長期以來,與中國科學家一起積極倡導基於大科學設施與大平臺的生命科學研究新範式。目前,作為首席科學家領銜建設「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設施建成後,將提供革命性的研究手段,對生命體結構與功能進行跨尺度可視化描繪與精確測量,進而破解生命與疾病的奧秘。

顏學慶 教授

顏學慶,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副院長,長期從事離子加速器物理研究,在低能核物理和核技術領域開展了系統研究。

顏學慶教授通過提出和證實雷射穩相光壓加速方法,揭示了超強雷射整體推動薄膜和加速離子的物理機制,推動雷射離子加速器走向應用;提出和證實臨界密度等離子體透鏡方法,利用飛秒雷射將碳離子加速到580MeV,打破飛秒驅動碳離子能量加速紀錄;提出匹配束流動力學方法,用於多個大科學裝置理論設計;建造了首臺1%能散雷射質子加速器裝置,成功應用於磁約束聚變、質子照相和粒子輻照等領域,首次利用雷射加速質子束實現了聚變等離子體芯部極向磁場的實驗測量,可以發展成為一種獨特的二維磁場診斷新方法。研究推動設立了懷柔國家科學中心交叉研究平臺「北京雷射加速創新中心」和教育部「十四五」大科學裝置預研項目「北京雷射加速器裝置」。

作為項目首席科學家,顏學慶教授先後承擔了科技部的國家重大儀器專項和基金委的創新群體項目,曾入選中國核物理學會胡濟民教育科學獎(2007年)、德國洪堡學者(2008年)、北京卓越青年科學家(2018年)和美國加州大學(埃爾文分校)Rostocker傑出講師(2019年)。2019年獲得世界加速器大會Hogil Kim加速器獎。

首臺1%能散雷射質子加速器裝置(CLAPA)

季加孚 教授

季加孚,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院長,教授,創建我國胃癌治療規範,顯著改善胃癌臨床治療效果。為我國創新胃癌防治計劃做出重大的開創性貢獻。

季加孚從事胃癌外科工作 38年,是國際知名的胃癌領域專家,先後任國際胃癌學會主席和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委會主委。他通過系列自主創新研究突破瓶頸,推動胃癌治療成為了標準、精確、整合的系統工程,帶領中國研究躋身國際一流行列。

創建模塊化胃癌手術規範、降低手術風險,並主辦第 12 屆國際胃癌大會,向 48 個國家介紹中國經驗,為制定 D2 手術共識起到了關鍵作用;開拓胃癌綜合治療模式,突破腹腔鏡 D2 手術難題:率先開展圍術期化療研究,將胃癌的 3 年無病生存率從 56%提升至 78%,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率先證實微創技術可安全應用於進展期胃癌;闡明胃癌發病分子機制,建立全球最大胃癌樣本庫:率先開展胃癌組學及侵襲轉移機制等研究,精準篩選化療耐藥人群;並確立了國內樣本庫質量管理規範,為人類癌症基因組計劃等 104 項國內外重大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在Lancet、Science、Nature和JAMA等期刊發表論文406篇,主編國內首部胃癌英文專著及首個 SCI 腫瘤學期刊,培養研究生及博士後 120 餘人。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 項、省部級一等獎3 項,獲吳·楊獎、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職業成就獎及中菲亞洲國際和平獎。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突貢專家、北京學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

延伸閱讀

何梁何利基金於1994年設立,由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共同捐資創建,旨在獎勵取得傑出成就和重大創新的中國科技工作者,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

該基金設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與「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其中,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授予在特定學科領域取得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者,尤其是在近年內有突出貢獻者,按學科領域分設物理學獎、醫學、藥學獎等十七類獎項。

該基金每年評獎一次,由專業評審組初評、評選委員會終評,最終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獲獎人選。

來源:北京大學科研部、融媒體中心

編輯:陳玥彤

排版:白雨琪

責編:以棲

相關焦點

  •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舉行 北大醫學鍾南山、季加孚獲獎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北大醫學傑出校友、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2020何梁何利獎獲獎人揭曉(名單)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獲獎科學家揭曉。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授予30位在數學力學、生命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取得重大科學發現,作出突出技術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
  • 5位清華校友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
    清華新聞網11月5日電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大會並講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出席大會。2020年度共有52位科學家從全國823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 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鍾南山、樊錦詩獲成就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共授予52名傑出科技工作者。獲獎者的分布特點「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授予30位在數學力學、生命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取得重大科學發現,作出突出技術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下設「青年創新獎」、「產業創新獎」、「區域創新獎」三大類,共授予20位優秀科技工作者。
  • 山東大學張澄教授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近日在京舉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張澄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是山東省醫學界獲此獎項的第一位學者。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和中國百篇最具影響的國際學術論文獎,獲得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和山東省五四青年獎章,獲評美國心臟病學院Fellow(FACC)、歐洲心臟病學會Fellow(FESC)、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國家首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以及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 山東大學張澄教授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張澄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是山東省醫學界獲此獎項的第一位學者。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和中國百篇最具影響的國際學術論文獎,獲得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和山東省五四青年獎章,獲評美國心臟病學院Fellow(FACC)、歐洲心臟病學會Fellow(FESC)、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國家首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以及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 中科院10人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 2020年,共有52位中國科學家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位。中國科學院此次共有10位科學家獲獎(詳見名單)。
  • 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1月3日訊(記者 秦思思)今(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結構工程師學會會士、重慶大學周緒紅教授長期致力於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科研及人才培養工作,在鋼結構和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研發、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 中科大教授獲何梁何利獎
    何梁何利獎是由愛國企業家捐資設立的重量級官方獎項,每年均由分管國家科技工作的大人物親自頒獎,獲得該獎的科學家往往是院士或未來極具潛力的院士種子選手,所以何梁何利獎又被譽為近日,中科大兩位教授榮膺何梁何利獎,分別是2019年新晉中科院院士、中科大數學學院葉向東教授和中科大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吳楓教授。
  • 東部戰區總醫院盧光明教授獲得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2020年11月3日,備受關注的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作為我國權威的科技獎勵,這場頒獎大會無疑是科技界的盛事。東部戰區總醫院放射診斷科盧光明教授獲何梁何利獎,他成為何梁何利獎的首位放射學家。「振奮!感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科技工作者的深切關懷和殷切期待。」面對鮮花和掌聲,頒獎現場的盧光明教授謙虛而感恩,「更加體會到科技強國、科技強軍的強烈使命感,要只爭朝夕,更加努力。」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 我省兩人獲何梁何利獎
    大河網訊(河南日報記者李宗寬 祁思元)11月7日,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近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表彰為中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作出傑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其中,來自我省的河南農業大學範國強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河南科技大學魏世忠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 樊錦詩、王愛勤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蘭州晨報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11月3日在北京召開,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鍾南山院士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年度何梁何利獎共有52人獲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人,「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人,「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人。
  • 我校副校長程博聞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52位傑出科技工作者被授予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勵。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這是我校首次獲得該項重大科技獎勵基金。
  • 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揭曉 鍾南山、樊錦詩獲「成就獎」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1月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記者今天從何梁何利基金官網獲悉,我國呼吸疾病領域的領軍科學家鍾南山、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此外還評選產生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名。
  • 何梁何利基金評選委員會通告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依據《評選章程》規定的「公平、公正、公開」評選原則,經過提名推薦、專業評審、考察聽證、終評審定的既定程序,2020年8月28日評選委員會全體會議評選決定,2位為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作出卓越貢獻的傑出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獎牌、獎金100萬港元;30位在科學技術領域作出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授予獎牌、獎金各20萬港元
  • 材料學院教師趙宇亮、汪衛華、李晉閩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共有52位中國科學家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位。
  • 河南兩學者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劉曉波11月8日,記者從省科技廳獲悉,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對52名為中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做出傑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進行表彰。我省河南科技大學魏世忠教授獲頒授「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河南農業大學範國強教授獲頒授「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 中國農大沈建忠院士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我校動物醫學院沈建忠院士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沈建忠院士教授30餘年來一直從事動物源食品安全、細菌耐藥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其主要學術貢獻有:細菌耐藥研究領域,在世界上首先發現了動物源和人源細菌中mcr-1、optrA、tet(X3/X4)等耐藥新機制,揭示了動物源耐藥細菌/基因可通過環境/食物鏈進行傳播的風險,研究成果居國際前沿水平,受到全球學術界、媒體和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推動了國內外對畜禽養殖中黏菌素等重要抗菌藥物使用相關法律法規的重新修訂
  • 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院長賈振華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
    以嶺藥業供圖長城網11月3日訊(記者 煙成群 通訊員 孫陽陽)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院長賈振華教授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產業創新獎」,以表彰他為中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所做的傑出貢獻。
  • 重慶大學劉清友校友獲得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2020年共有52名獲獎者,其中鍾南山、樊錦詩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重慶大學劉清友校友獲得"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劉清友本科就讀於西南石油大學,1989年起在重慶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精密製造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1991年獲碩士學位,1997年到1999年在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校長,鑽頭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