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副校長程博聞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

2020-11-09 天津科技大學招生辦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52位傑出科技工作者被授予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獎勵。天津科技大學副校長程博聞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這是我校首次獲得該項重大科技獎勵基金。

程博聞教授長期從事輕紡新材料科研與工程化推廣工作,圍繞我國在環境保護、醫療衛生、國防、先進能源等領域對高性能輕紡產品及其應用技術的重大需求,以產業用纖維新材料為先導,以新型纖維集合體複合材料關鍵製備技術為依託,以產業紡織品和功能紙應用為重點,突出基礎研究和交叉學科研究,實現高性能輕紡製品技術的創新。建立了紡絲成網為核心技術的新型非織造材料製備體系,促進相關理論、技術與產業的發展。研發了熔噴、閃蒸和溶液噴射法非織造材料製備技術,揭示了駐極材料過濾機理和保暖材料傳質傳熱機制,攻克了短纖插層、層間複合協同增效和一步法熔噴微/納交疊纖維非織造材料等系列關鍵製備技術,實現了高效低阻非織造過濾材料和高彈耐壓複合熔噴非織造吸油、保暖材料產業化。熔噴非織造布在抗擊新冠病毒疫情中發揮重要作用。突破了導電功能纖維繫列關鍵製備技術,建立了成套產業化集成技術,提升了國產相關功能纖維生產技術水平。解決了納米功能材料製備、多相體系紡絲成形、纖維加工等系列難題,實現了導電纖維、碳納米管增強碳纖維和中空纖維反滲透膜的產業化;打破國外對高端功能纖維的壟斷,研究了改性聚苯硫醚(PPS)纖維熔融紡絲技術和PPS纖維的渦流紡紗工藝,突破了聚苯硫醚(PPS)纖維隔膜多級孔結構的力-溫協同調控技術,實現了聚苯硫醚(PPS)纖維大尺寸織物型隔膜的規模化製備,成功替代了西方限制使用的傳統石棉纖維水電解隔膜,解決我國傳統石棉纖維隔膜存在的環境汙染、電解能耗高、氣體純度低、運行不穩定等技術難題,成功替代國外限制的石棉隔膜,為電能轉化為清潔的氫能提供了非常關鍵的材料。

程博聞教授先後入選或獲得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全國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紡織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紡織學術大獎、改革開發40年中國紡織行業突出貢獻人物、天津市首批傑出人才、天津市高層次創新型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天津市學科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專家等稱號,曾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創新爭先獎等榮譽。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中紡聯、天津市及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中國專利優秀獎2項,天津市和中國紡織專利金獎3項;近5年發表SCI論文211篇(一區論文57篇),他引總數1802次;獲授權發明專利85項。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於1994年3月30日捐資創立的、以獎勵中華人民共和國傑出科技工作者為宗旨的科技獎勵基金。鍾南山、樊錦詩榮獲202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獎牌、獎金100萬港元;30位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授予獎牌、獎金各20萬港元;包括我校程博聞教授在內的20位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創造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授予獎牌、獎金各20萬港元。

相關焦點

  • 軍隊系統6人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頒獎大會在京舉行,軍隊系統6人獲獎。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共評選出52位獲獎人。其中,2位為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作出卓越貢獻的傑出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30位在科學技術領域有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位取得高水平科技成就,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創造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 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於1994年3月30日捐資創立的、以獎勵中華人民共和國傑出科技工作者為宗旨的科技獎勵基金。
  •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表彰取得傑出成就和重大創新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其中,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國道榮獲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區域創新獎),表彰其對區域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的突出貢獻。
  • 5位清華校友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
    清華新聞網11月5日電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大會並講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出席大會。2020年度共有52位科學家從全國823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 蘇州兩名科技工作者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獲獎科學家揭曉。「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授予鍾南山院士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共50位,其中,蘇州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路健美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主任醫師、內科血液學教授吳德沛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這也是蘇州大學首次獲得該獎項。
  •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公示
    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於1994年3月30日捐資創立的、以獎勵中華人民共和國傑出科技工作者為宗旨的科技獎勵基金。依據《評選章程》規定的「公平、公正、公開」評選原則,經過提名推薦、專業評審、考察聽證、終評審定的既定程序, 2020年8月28日評選委員會全體會議評選決定,2位為我國科技進步與創新作出卓越貢獻的傑出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獎牌、獎金100萬港元;30位在科學技術領域做出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的優秀科技工作者,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授予獎牌、獎金各20萬港元
  • 山東大學張澄教授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近日在京舉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張澄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是山東省醫學界獲此獎項的第一位學者。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和中國百篇最具影響的國際學術論文獎,獲得中國五四青年獎章和山東省五四青年獎章,獲評美國心臟病學院Fellow(FACC)、歐洲心臟病學會Fellow(FESC)、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萬人計劃」科技領軍人才、國家首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以及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教授。
  • 山東大學張澄教授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張澄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是山東省醫學界獲此獎項的第一位學者。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傑出科學家,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
  • 樊錦詩、王愛勤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蘭州晨報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11月3日在北京召開,年度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項——「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鍾南山院士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愛勤榮獲「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 實驗室主任汪衛華院士獲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共同捐資港幣4億元於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註冊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其宗旨是通過獎勵取得傑出成就的我國科技工作者,倡導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激勵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學技術高峰。
  • 樊錦詩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樊錦詩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召開,有52位中國科技工作者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授予鍾南山院士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
  • 樊錦詩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召開,52位中國科技工作者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授予鍾南山院士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共50位,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愛勤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授予長期致力於推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在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科技突破的傑出科學技術工作者,獎金100萬港元。
  •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揭曉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表彰取得傑出成就和重大創新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其中,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國道榮獲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區域創新獎),表彰其對區域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的突出貢獻。
  • 中國農大沈建忠院士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我校動物醫學院沈建忠院士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沈建忠院士教授30餘年來一直從事動物源食品安全、細菌耐藥等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其主要學術貢獻有:細菌耐藥研究領域,在世界上首先發現了動物源和人源細菌中mcr-1、optrA、tet(X3/X4)等耐藥新機制,揭示了動物源耐藥細菌/基因可通過環境/食物鏈進行傳播的風險,研究成果居國際前沿水平,受到全球學術界、媒體和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推動了國內外對畜禽養殖中黏菌素等重要抗菌藥物使用相關法律法規的重新修訂
  • 交大譚家華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日前,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譚家華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譚家華,教授,博士生導師,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所原所長和團隊負責人。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抱回家!
    11月6日下午,備受科技界關注的「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大會」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
  • 王愛勤研究員榮獲2020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2020年中國非金屬礦產業高峰論壇暨非金屬礦綠色礦山評價交流會將於11月27-29日在河南鄭州舉辦,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粉體技術網」  11月3日,備受矚目的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52位中國科技工作者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 2020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來了
    10月3日,每年一度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揭曉,全國52名科技工作者獲得了這一獎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自1994年3月,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各捐資1億港元,在香港註冊成立社會公益性慈善基金,用來獎勵取得傑出成就和重大創新的科學技術工作者,促進中國的科學與技術發展。
  • 賈振華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河北省中西醫結合醫藥研究院院長賈振華教授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產業創新獎」,以表彰他為中國科學技術進步與創新所做的傑出貢獻。
  • 【文旅要聞】樊錦詩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召開,有52位中國科技工作者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授予鍾南山院士與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共50位,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愛勤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