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1月5日電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大會並講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沈躍躍,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出席大會。2020年度共有52位科學家從全國823位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鍾南山、樊錦詩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另有30位和20位科技工作者榮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現場
本年度有5位清華校友獲獎:北京大學顏學慶教授、澳門大學宋永華教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王國慶研究員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34院常超研究員、中國電建集團張宗亮總工程師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顏學慶
顏學慶,1994—1999年在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就讀,獲學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副院長。長期從事離子加速器物理研究,在低能核物理和核技術領域開展了系統研究。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宋永華在頒獎大會現場
宋永華,1989—1991年在清華大學電機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出站後赴英國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2009年應邀回國,擔任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及校長助理。2012年任浙江大學常務副校長,2018年出任澳門大學校長。長期從事電力系統領域的研究,研究成果促進了電力市場的發展,並在能源、信息及控制工程等領域享有國際聲譽。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得者王國慶
王國慶,1983—1988年在清華大學機械系就讀,獲學士學位;2010年在清華大學機械系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總工藝師、信息化建設總指揮。主要從事發展戰略研究與規劃論證、預研創新與重大項目論證、專業建設、產學研合作及國際化等工作。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常超
常超,2002—2011年在清華大學工物系就讀,先後獲學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現為軍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研究34院研究員,長期從事高功率微波等離子體、太赫茲生物學研究,先後主持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基礎加強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10餘項。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獲得者張宗亮
張宗亮,1979—1984年在清華大學水利系就讀,獲學士學位。現為中國電建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張宗亮是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我國高土石壩工程勘察設計領域科技領軍人物。他紮根西南邊疆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勘察設計科研工作37年,在特高心牆堆石壩技術、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壩技術、堰塞壩技術、水利水電工程信息化BIM技術等方面取得系列創新成果。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旨在獎勵中國傑出科學家,服務於國家現代化建設。26年來,共遴選獎勵1414位傑出科技工作者。
供稿:校友總會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