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頒獎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北大醫學傑出校友、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被授予「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獲獎的北京大學專家學者還有,校友、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分子醫學研究所程和平院士、物理學院顏學慶教授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入選人數在全國高校中最多。
截至目前,北京大學共有55人次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獎勵。 他們在各自的學科領域內取得了重大發明、發現和科技成果。
鍾南山,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2003年抗擊「非典」中,他不顧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區指導醫療救治工作,主持制定我國「非典」等急性傳染病診治指南,為戰勝「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貢獻。主動向公眾普及衛生知識,積極建言獻策推動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為奪取應對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敢言敢醫,提出存在「人傳人」現象,強調嚴格防控,領導撰寫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在疫情防控、重症救治、科研攻關等方面作出傑出貢獻。
榮獲共和國勳章、最美奮鬥者、改革先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白求恩獎章。
季加孚,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院長,教授,創建我國胃癌治療規範,顯著改善胃癌臨床治療效果。為我國創新胃癌防治計劃作出重大的開創性貢獻。
季加孚從事胃癌外科工作38年,是國際知名的胃癌領域專家,先後任國際胃癌學會主席和中國抗癌協會胃癌專委會主委。他通過系列自主創新研究突破瓶頸,推動胃癌治療成為了標準、精確、整合的系統工程,帶領中國研究躋身國際一流行列。
創建模塊化胃癌手術規範、降低手術風險,並主辦第12 屆國際胃癌大會,向48 個國家介紹中國經驗,為制定D2 手術共識起到了關鍵作用;開拓胃癌綜合治療模式,突破腹腔鏡D2 手術難題:率先開展圍術期化療研究,將胃癌的3 年無病生存率從56%提升至78%,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率先證實微創技術可安全應用於進展期胃癌;闡明胃癌發病分子機制,建立全球最大胃癌樣本庫:率先開展胃癌組學及侵襲轉移機制等研究,精準篩選化療耐藥人群;並確立了國內樣本庫質量管理規範,為人類癌症基因組計劃等104 項國內外重大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在Lancet、Science、Nature和JAMA等期刊發表論文406篇,主編國內首部胃癌英文專著及首個SCI 腫瘤學期刊,培養研究生及博士後120 餘人。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 項、省部級一等獎3 項,獲吳·楊獎、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職業成就獎及中菲亞洲國際和平獎。是國家衛生健康委突貢專家、北京學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
延伸閱讀
何梁何利基金於1994年設立,由香港愛國金融實業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先生共同捐資創建,旨在獎勵取得傑出成就和重大創新的中國科技工作者,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26年來,共遴選獎勵1414位傑出科技工作者。
該基金設有「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與「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該基金每年評獎一次,由專業評審組初評、評選委員會終評,最終以無記名投票方式產生獲獎人選。
北京大學醫學部 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