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徐莉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11月3日,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獲獎名單揭曉,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鍾南山院士和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研究員獲「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另有30位和20位科技工作者獲「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和「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四川共2人獲獎。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王琪院士因其在塑料加工領域的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 「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劉清友因其在從事石油鑽頭及裝備的理論、實驗、產品及應用研究傑出成就和貢獻,榮獲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何梁何利基金由香港愛國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國偉於1994年創立,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民間科技獎勵基金。其宗旨是通過對取得傑出成就的我國科技工作者進行獎勵,進一步在全社會倡導尊重知識、重視人才、崇尚科學的良好風尚,激勵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不斷攀登科學技術高峰。26年來,共遴選獎勵1414位傑出科技工作者。
人物名片>>>
王琪
201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塑料加工工程專家,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主任,四川大學「985工程」科技創新平臺首席科學家,國際聚合物加工學會國際(中國)代表等。現任「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期刊主編、國際期刊「SusMat」(可持續發展材料)期刊主編,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等。
塑料加工是我國重要支柱產業,2019年我國塑料加工製品高達8184萬噸,產量和消費量均居世界第一,產值近2萬億元。塑料加工的任務是實現塑料製品高性能、多功能、輕量化和生態化。
四川大學王琪院士榮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圖片來源: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
王琪院士針對塑料加工領域國家重大需求,帶領團隊致力於塑料加工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究和產業化應用,攻克了塑料加工領域諸多世界難題,為我國塑料加工行業科技進步和產業創新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其研究成果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中國發明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等;獲授權發明專利60餘項;發表學術期刊論文440餘篇,學術會議論文340餘篇,培養博士研究生58名,碩士研究生98名。獲中國塑料加工業三十年 「中國塑料行業傑出人物」、四川省三八紅旗手標兵等。
劉清友
成都理工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書記、校長,鑽頭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
劉清友長期圍繞深層/超深層、深水/超深水及頁巖氣開採對石油鑽頭及裝備的特殊需求和重大難題開展研究。發明鑽頭多因素動態設計新方法及個性化鑽頭設計研發技術,研製出三大類10餘個系列個性化鑽頭在國內外推廣應用,打破國外壟斷。發明深水/超深水管柱系統動力學分析方法,研製出世界首套海洋環境與鑽井工況耦合作用的深水管柱力學模擬實驗系統,為「海洋石油981」等深水平臺鑽井安全提供技術支撐;攻克超高壓大功率壓裂泵衝擊振動、泵頭體壽命和輕量化設計等核心技術,為研製出世界首臺3000型壓裂泵及其在我國頁巖氣開發中的規模化應用做出重要貢獻。
主持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973、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10餘項。發表論文180餘篇,授權發明專利40餘項(國際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28項,出版專著、教材6部。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集體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6項、省部級二等獎3項;獲國家首屆「創新爭先」獎狀、「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孫越崎青年科技獎、四川省塔尖人才、四川省傑出創新獎、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四川省青年科技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