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壤修復從業企業完全手冊》:土壤修復產業宏觀分析

2021-01-13 中國環境

  土壤修復市場的熱度已經遠超我們的想像,這不只表現在業務前景上,更表現在市場布局的爭奪上。通過對115家最具影響力企業的深度分析,本文積累了中國修復企業的一手資料庫,基於這遴選出的修復行業115指數樣本,我們對整個修復產業從業企業從六大維度做了一個宏觀分析,從而一窺我國修復產業整體發展。

  六大維度

  ✔業務鏈分布

  ✔企業體量/資本屬性

  ✔進入修復市場時間

  ✔地域分布

  ✔整體研發水平

  ✔盈利水平及整體市場空間

  土壤修復115指數宏觀分析

  土壤修復市場的熱度已經超出了我們想像,它的熱度不只表現在業務前景上,更表現在市場布局的爭奪上。宇墨諮詢通過對這115家最具影響力企業的深度分析,從而積累了中國修復企業的一手資料庫,基於這遴選出的修復行業115指數樣本,我們對整個產業從業務鏈分布、到參與企業體量或資本屬性、到企業進入修復市場時間,空間分布、企業整體研發水平以及企業盈利水平及整體市場空間六大維度,對我國修復產業從業企業做了一個宏觀分析,從而一窺我國修復產業整體發展。

  1)從業務鏈分布來看

  納入本次統計範圍的有環境諮詢10家,修復工程61家,修復設備11家,修復藥劑5家,環境檢測12家,下一個風口2家,概念股14家。其中早期進入修復市場但鎩羽而歸的市場早鳥們(即沒吃到蟲兒的早鳥們,共7家)及概念股們,包括從事相關領域、或未從事以及可能從事的概念股企業,不納入統計範圍。可見修復工程作為整個產業鏈最大一塊蛋糕,自然也對應了最多的參與者,佔比達到總統計數的60.4%,是本報告中統計環境諮詢企業的6倍,(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歐盟聯合研究中心2013年研究顯示,修復工程費用是場調費用的5.33倍,頗為吻合)。此處值得一提的是,環境諮詢和環境檢測兩單板塊涉及到的大量體制內企業,本報告中均已清單給出,未做詳細分析,從而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在數量上的體現。而修復設備和修復藥劑分別僅佔4.95%及10.89%,則較為直觀地反映了這兩大細分領域不受國內企業青睞的尷尬地位,但同時也反映了其未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而下一個風口本報告重點分析了農田修復和地下水修復兩大細分風口市場,各選取一家企業作為典型代表,其稀有的數量也反映了目前市場還不成熟,競爭者稀少的現狀,而概念股們未來自然將還是主要撲向修復工程市場,而這些潛力概念股往往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業內人士直言,在擁有大資本和大項目源的潛力股們還沒有參與市場競爭的時候,還說不好誰是行業巨頭,可見未來修復工程競爭將進一步加劇。

 

  圖1中國土壤修復主要從業企業數量各環節分布圖

  2)從參與企業體量或資本屬性來看(僅用於本文討論,不作為科學劃分依據)

  入選本報告的115家企業中,去除掉14支概念股公司,餘下101家企業中,央企國企12家,上市公司16家,擬上市公司3家,新三板企業20家,外企5家,改制企業3家,中小企業27家,合資公司5家。

 

  圖2中國土壤修復主要從業企業按企業屬性及規模分類分布圖

  由於整個修復產業鏈目前重頭戲集中在修復工程部分,環境諮詢和環境第三方檢測也基本屬於事業單位和改制企業市場,本處對企業的屬性分析僅針對修復工程企業。考慮到部分修復工程公司兼具上市公司與央企國企雙重身份,而央企國企在土壤修復市場又具備獨特的項目渠道優勢,本處如將這類具備雙重身份的企業統一歸併為國企,將上市公司和擬上市環保公司統一歸併為環保大亨,其他新三板及中小民營企業統一歸併為中小企業,這從業企業屬性分布圖如下:

 

  圖3中國土壤修復主要從業企業按企業屬性及規模分類簡圖

  由圖可見,市場早鳥方面,中小企業參與數量最多,這主要是由於中小企業基數大且相對更加靈活,而央企國企則憑藉著先天的近水樓臺優勢也發力不凡。環保大亨則由於在上述兩方面均不佔明顯優勢,表現相對落後。

  在新開拓市場層面,大多是資金密集型或行政資源型的央企國企,他們憑藉其項目渠道優勢和融資優勢,大舉進駐修復圈,主要包括建築、水利、水泥、石油、鋼鐵、房地產等領域的跨界者。而中小企業則由於基數龐大,船小好調頭也紛紛入場,環保大亨們則相對謹慎。

  如果把這56家修復工程企業的簡單粗暴地劃分為三個梯隊,那麼國家隊早鳥、市場大亨早鳥及中小企業的部分早鳥可以作為第一梯隊,如建工、高能、大地益源、中科鼎實等,他們無論是從當前規模還是未來發展前景均屬龍頭,未來可能還將進一步與其他企業拉開差距;把國家隊新秀、市場大亨新秀及部分中小企業早鳥作為第二梯隊,如寶武鋼鐵、理工環科、上田環境、新九方等,他們則具有最大的不確定性和最大的增長空間;剩餘企業劃分到第三梯隊,如此這般,三個梯隊數量倒也差異不大,但如果考慮大量未納入本報告統計範圍的中小企業也歸併到第三梯隊,則第三梯隊數量最大。

  本處如果進一步考慮沒吃到蟲兒的早鳥們(2家國企+2家上市公司+2家中小企業+1家外企)以及概念股們,其呈現出來的趨勢基本同上,但也可以有一些新的發現。例如6家偽概念股公司中,他們均曾經生聲稱要拓展修復業務,但截至到目前仍未看見任何實質性動作和進展的,這進一步反應了環保大亨在這方面的謹慎。而在6家潛力股分析中,央企國企和環保大亨各佔半壁江山,憑藉已有資源,他們必然在未來市場產生不俗的影響力。而針對還希望進入修復市場的中小企業,除非在技術創新及修復的上下遊領域取得突破,否則將變得異常困難。

  如果再加上大量場調及檢測環節的體制內企業,同時考慮國家隊們的體量和優勢,似乎就能更加殘酷意識到這個市場究竟是誰的主戰場。

  3)從企業進入修復市場時間來看

  對本文101家企業(不含14家概念股企業)的進入市場時間進行統計可以進一步發現,2012年是一個入場企業高峰,這主要得益於2011年《重金屬汙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得到國務院批覆,尤其是以綠色湘軍企業為代表,而新進入市場的則主要分布在2014,2015及2016這三年,隨著2014年首次土壤汙染調查結果的公布以及土十條的呼聲越來越高至16年的出臺,大量企業開始進入這個市場拓展業務。

 

  圖4中國土壤修復主要從業企業進入修復市場時間

  4)從地域分布來看

  全國主要修復企業仍集中分布在北京(26),江蘇(19),上海(17),浙江(11)以及湖南(10)四個市場,這四個市場的企業佔到全國所有修復企業的大半江山(65%)以上。北京和江蘇作為環保企業重鎮,自然不需過多解釋,上海及浙江則得益於本土經濟發展較快、工業搬遷場地較多,從而孕育了巨大的土壤修復市場容量,湖南則是在重金屬治理的風口成長起來了一大批綠色湘軍,為此輪修復大業做了充分的準備。而新疆、西藏、寧夏、甘肅、青海以及東三省、河南、海南等地由於本土修復市場容量有限,且當地經濟水平、環境汙染水平以及環保企業發展受限等原因尚未出現本土強力競爭對手,本土市場依靠相關體制內單位以及外省修復龍頭企業來完成。例如如高能環境、永清環保等中標甘肅、新疆等修復項目,上海立昌環境中標青海等項目。

  此外,整體來看,修復企業密集分布與南方,北方明顯較少,這主要與與土壤汙染聚集區域有一定關係,總體來說南方土壤汙染重於北方,長三角、珠三角、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部分區域土壤汙染問題較為突出,西南、中南地區土壤重金屬超標範圍較大。

 

  圖5全國各省修復企業數量分布圖

  5)從企業整體研發來看

  雖然土壤修復在歐美是一個成熟市場,修復工程更多依賴於對成熟技術的掌握程度以及經驗的積累,但對技術的研發仍然是衡量一個企業,乃至一個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而反映研發較為簡單粗暴的一個標準即是專利的申請。

  首先整體來看,我國主要修復企業的修復專利基本從2011年起步,隨著12年重金屬治理的風口起來,隨後逐漸穩步上升,從2009年的3項申請專利到2011年的9項,12年的40項,直到2016年的291項,可以說國內企業對修復技術專利的申請明顯提高,反映了企業已經從前期不規範的市場逐漸過渡到了在市場日趨競爭激烈的環境注重提高技術壁壘的現狀。而這個專利的變化情況與前述的企業進入市場的時間以及市場拓展時間表也可以基本吻合。

 

  圖6中國土壤修復主要從業企業歷年修復專利申請量

  然而,如果進一步深入研究這115家企業的專利數量分布,又可看到我國企業修復專利分布數量極不均勻,以蓋亞環境、建工修復、上田環境及高能環境等企業為首的企業(而這四家也一定程度上分別代表了中小企業、央企國企及上市公司裡面發展態勢最好的企業),其修復專利申請量佔到了總量(863)的36.6%,累積超過20項修復專利的僅10家企業,51家企業修復專利更是為零,佔總統計企業的44.35%,由此可見我國修復企業專利申請分布嚴重不均,企業之間研發實力差距巨大,絕大多數企業技術研發薄弱。

 

  圖7我國主要修復企業修復專利累積申請量統計

 

  圖8全國主要修復企業修復專利排行榜

  6)修復企業盈利水平及市場空間

  最後,針對修復領域的重頭戲環節(場調環節及修復工程環節)的行業空間及盈利水平,我們分別從中遴選了幾家典型修復企業,對其營收及毛利作了初步分析,從而一窺行業發展。

 

  圖9主要修復企業修復業務營收歷年統計

  從我們遴選的幾家具有代表性的修復企業歷年修復營收角度來看,各大企業基本呈現穩步上升階段,2011-2015這五年期間(即十一五期間),從各大企業修復營收來看,行業發展較慢,處於探索階段,在這一階段表現不俗的主要是幾大修復巨頭,包括建工高能等以全國修復市場大力布局的龍頭企業,也包括憑藉重金屬治理風口異軍突起的湘軍企業,以永清環保及航天凱天為典型代表,此階段多數中小企業因為外在市場不振及內部技術實力不濟等原因而表現平平,但到了2016年,儘管也有部分企業因為具體原因不升反降,如永清,上田,卓錦等(參見報告具體分析),但主線條上,各大公司修復營收呈明顯增長,據估計,2016年修復市場整體規模達到100億。土十條及各大配套政策的出臺及落地還將進一步刺激市場打開,據宇墨諮詢調研顯示,相當一部分修復企業在2017年中即已經完成去年全年營收額,2017年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200億。

 

  圖10典型修復企業環境諮詢業務毛利率水平

  儘管整體行情不斷向好,蛋糕不斷做大,但卻並不一定意味著企業吃到嘴的蛋糕變多,這一點可以從企業歷年毛利率水平分析得出結論。由圖可見,修復領域的環境諮詢業務毛利率呈現出了三個特點:其一是不同企業毛利率水平相差較大,從上田環境2015年最高的90%毛利率到上海環鑽的21.72%跨度巨大,這主要是由於不同企業技術手段不同,技術水平差異以及所處區域要求不一等綜合影響;其二是從2012-2016,環境諮詢業務毛利率整體穩中有升,但隨著參與者明顯增加以及市場的規範化,尤其是隨著《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土壤環境》的出臺(目前處於徵求意見中),未來毛利率預計將變為穩中下降;其三是整體盈利水平明顯高於修復工程,相比修復工程領域整體在28%左右的毛利率水平,環境諮詢業務作為典型的「輕資產」業務類型,毛利率明顯較高,這可以在眾多同時從事修復工程和環境諮詢的企業裡找到證據,例如上田環境,又或者業界龍頭建工修復,2016年度公司環境諮詢(技術服務)毛利率一個項目就高達87.53%,但當期修復工程毛利率則僅為18.9%。

 

  圖11典型修復企業環境修復工程業務毛利率水平

  相對而言,修復工程整體營收幾個特點如下:其一,不同企業修復工程毛利率水平存在差異,但整體差異較小,整體集中分布範圍在20%-30%之間;其二,是修復工程毛利水平整體呈現穩中下降趨勢,這主要是由與競爭者加劇以及管理的趨嚴,例如由於異味控制增加大棚等;其三則是相比諮詢業務,工程的毛利水平偏低。

相關焦點

  • 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近年來,國內房地產業的高速擴張式發展以及對相關工廠搬遷後的改造,都為土壤修復市場的迅速膨脹提供了良機。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認為,截至**,國內從事土壤修復業務的企業已超過100家。
  • 2020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但即使利潤頗豐,該人士仍感覺僅依靠企業力量推進土壤修復,並不適合當下迫在眉睫的治理需求。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認為,技術也是制約土壤修復的一個巨大難題。鄢林花藝綠化在進行植被修復時,進行過長期調研和技術準備。如此依舊難保證每種土壤的修復效果。「土壤修復是一個複雜的生化轉變過程,不是說種上幾棵樹就能完成土壤修復。」柳建光說。
  • 未來5年中國土壤修復市場發展預測分析
    中投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5年中國土壤修復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梳理了近年來土壤修復相關政策,如下表:圖表 2016-2020年我國土壤修復相關法律法規匯總(一)資料來源:中投產業研究院圖表 2016-2020年我國土壤修復相關法律法規匯總(二)
  • 未來5年我國土壤修復投資規模及動態分析
    投資狀況分析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8-2022年中國土壤修復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土壤修復工程項目超過200個。土壤淋洗、原位加熱、微生物處理、化學氧化還原、熱脫附等相對成熟的土壤修復技術被實際運用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工程項目中。項目建設資金約為60億元。已開展的土壤修復項目中的汙染物仍舊以重金屬和VOCs為主。其中重金屬修復項目比例超過60%,VOCs修復項目比例約為20%。治理企業是本地企業的項目佔總量的50%以上。
  • 快速興起的土壤修復行業:土壤熱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汙染土壤和場地修復是環境修復的重要戰場,隨著國家及個地方政府對修復的更加重視,土壤修復設備和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和長期性的特點,發展多元化的修復技術迫在眉睫。
  • 億元以上水處理企業60家 湧現多家土壤修復企業
    大會開端,北京市科委張光連副主任重點介紹了「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專項工作進展,他指出,「十三五」末,北京市環保產業產值將達到2500億元,下一步將超前部署下一代的水處理、固廢處理等技術,實現相關領域的跨越式發展有關情況「首都生態環境建設與環保產業發展」專項是技術創新行動計劃確定的重大科技專項之一,是落實國家「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土壤汙染防治計劃」在科技支撐方面的重要舉措
  • 2020年中國土壤調理劑現狀調研及市場前景走勢分析報告
    第二章 2018-2019年中國土壤調理劑行業市場運行環境分析c  第一節 2018-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環境分析n    一、中國GDP分析  第一節 2018-2019年中國土壤修復市場現狀及規模分析C    一、中國土壤修復行業市場現狀分析i    二、中國土壤修復行業市場規模分析r    三、土壤修復成熱點環保板塊受拉動
  • 土壤修復技術:石油汙染土壤的植物與微生物修復技術
    介紹了我國的石油汙染概況及物修復技術在石油汙染治理中的應用,重點對石油汙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植物.微生物聯合修復技術的研究進展及各自的優點、局限性進行了綜述,並提出了石油汙染土壤生物修復技術研究的重點領域。關鍵詞:石油 汙染土壤 微生物修復 植物修復石油汙染已成為當今世界性公害之一。
  • 天瑞儀器全速領跑環境保護之土壤檢測,天瑞儀器,土壤檢測,土壤修復...
    【中國環保在線 明星企業】「土十條」的出臺為土壤修復及土壤檢測帶來重大利好,天瑞儀器作為眾多涉及土壤檢測設備研發及業務的企業龍頭,憑藉全備的土壤檢測儀器及領先的解決方案,有望在未來幾年,成為土壤修復領域的大受益者,助推我國土壤修復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順利推進。
  • 納米材料修復鉻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
    納米材料修復鉻汙染土壤的研究進展北極星環境修復網  來源:《2016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三卷)》  作者:郭凱璇等  2017/3/1 13:53:55  我要投稿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隨著城市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日趨嚴重,土壤汙染狀況不容樂觀。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微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修復技術中的土壤微生物修復技術是一種利用土著微生物或人工馴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在適宜環境條件下,通過自身的代謝作用,降低土壤中有害汙染物活性或降解成無害物質的修復技術。相較於化學修復技術和物理修復技術,微生物修復技術應用成本較低,對土壤肥力和代謝活性負面影響小,可以避免因汙染物轉移而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影響。
  • 土壤修復技術介紹——電動力學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電動力學修復技術是處理汙染土壤的一項新的化學技術方法,已進入現場修復應用階段。電動力學修復是通過電化學和電動力學的複合作用(電滲、電遷移和電泳等)驅動汙染物富集到電極區,進行集中處理或分離的過程。近年來,中國先後開展了銅、鉻等重金屬、菲和五氯酚等有機汙染土壤的電動修復技術研究。
  • 土壤修復多做減法
    說到土壤修復,農資圈的人都意識到是個發財的大好機會,各種的「天然產品」,各種的新技術支持的「新產品」,各種高科技仿佛都在通過農資這個行業參與到農田土壤修復工作中來了。之前也寫過一些小文,談到真正的土壤修復其實不在農資行業,而是環保行業的企業在做,並且技術更加綜合,驗收標準更加完善。
  • 基於CiteSpace的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研究文獻計量分析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 要本文以Web of Science 資料庫及中國知網的文獻資料為數據源,利用CiteSpace 文獻計量工具,對1998—2018 年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研究領域的相關文獻從發文量、發文國家、發文機構、關鍵詞、作者群體、載文期刊及論文被引頻次方面進行分析,以此探討國內外該領域研究現狀及未來發展態勢。
  • 前期場地調查、土壤監測市場不可估量——土壤修復行業2018年度...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自《土十條》拉開了土壤汙染治理的序幕以來。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土壤汙染防治等相關政策層出不窮。國家對土壤修復行業高度重視,在建設我國土壤汙染防治的技術標準體系上亦是頻頻發力。在資金支持上這幾年力度逐年加大,增幅超過大氣和水,預計後期會繼續投入制定一系列土壤修復質量標準,出臺修復受汙染土壤的修復技術指南。
  • 泰谷生物:以生物技術推行土壤修復工作 提升耕地質量
    近期,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扶持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發布單位涵蓋國務院、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政策密集出臺,凸顯了國家對土壤修復行業的重視。現在,有不少在工業修復領域積累了一定技術和項目經驗的企業,都希望在這片藍海中分得了一杯羹。這些企業開始把主營業務戰略布局於農田治理、耕地重金屬汙染治理、流域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
  • 農藥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摘要:目前,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利用活的生物體對農藥汙染土壤進行修復是一種十分安全可靠的方法。本文將從動物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和生物修復技術這三個方面來深入分析農藥汙染土壤的生物修復技術,以供參考。
  • 土壤中汞的來源及土壤汞汙染修復技術概述
    摘要:介紹了土壤中汞的來源,綜述了土壤汞汙染修復技術,包括2種常用修復技術——固化穩定化技術、熱解析修復技術,3種新興修復技術——植物修復技術、基因工程技術、納米修復技術。最後對土壤汞汙染及其修復技術發展前景進行了展望。
  • 祝學軍:在土壤保育和修復上多下功夫
    要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制度措施和工作機制,增強條線協同發力的合力,明確土壤保護的依據和壓力,像「守護母親一樣守護好土地」。我建議,將土壤保育修複列入我市鄉村振興行動計劃。注重發揮生態學的力量、物種的力量,推動發展綠色生態循環農業,在改善土壤的同時,提高農產品的產能和質量。還要整合資源,項目化推進土壤修復整治。開展農業生產全流程配套服務、提供農作物生長專業化統防統治,成為一些科技型農服企業轉型發展的方向,充分保障了各環節技術效力,也能集中貫徹綠色環保生產的各項要求,經濟效益較可觀,是農作物與土壤共生共贏、農民與企業合作共贏的模式。
  • 重金屬汙染土壤修復的二次汙染與防治
    通過分析這 4 種修復技術的主要環節,重點討論了修復過程中共通的土壤 挖掘、堆放等環節,針對可能存在的水、大氣、噪聲、固廢 4 個方面的二次汙染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汙染防治措施,以 期能夠為重金屬汙染場地修復設計、施工、監理等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