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維持高投入、高產出的我國農業生產模式,讓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造成耕地質量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農產品產量減少、品質降低,並且汙染物超標的土壤中出產的農產品還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我國長期缺乏耕地質量保護的有效機制,耕地質量問題逐年累積並日益凸顯,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瓶頸。
近期,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來扶持土壤修復行業的發展,發布單位涵蓋國務院、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政策密集出臺,凸顯了國家對土壤修復行業的重視。現在,有不少在工業修復領域積累了一定技術和項目經驗的企業,都希望在這片藍海中分得了一杯羹。這些企業開始把主營業務戰略布局於農田治理、耕地重金屬汙染治理、流域治理、生態修復等領域。目前,從實施效果來看,我國農業面源汙染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如當前大部分地區肥料還存在施用過量、施用方式不合理等問題,耕地質量持續惡化,如何把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作物種植結構優化、平衡施肥技術推廣落實到千家萬戶仍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有不少環保企業敏銳意識到國家對這一領域的重視,將主營方向轉向農業環保領域,尋找市場發展空間,但真正做到農業環境修復與綠色生態種植協同進行的很少。在農業大省湖南,有一家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泰谷生物(股票代碼:430523),在國內首家主打「農環修復+綠色種植」經營理念,多年來一直潛心於農業環保領域,逐步發展成為生物農業的領軍企業。
以2013年啟動「長株潭地區土壤重金屬汙染修複試點」的湖南省為例,作為湖南省內首家掛牌上市的生物農業企業—湖南泰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430523),已經在微生物農環修復上開始發力,憑藉其多年堅守在生物農業領域經驗,在農業環境治理、土壤修復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泰谷生物(股票代碼:430523)是國內較早進入土壤修復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擁有多項專利技術,以高新生物技術進行農業環境修復,倡導農業修復與農業生產相結合的路線,不但要治理修復土壤環境,並且要恢復土壤地力,構建土壤微生物環境,增強土壤自我修復完善功能;不但要將農業廢棄物進行回收處理,並且要將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近年來,泰谷生物憑藉「長株潭地區土壤重金屬汙染修複試點」和湖南「VIP+n」修復治理技術模式標準化示範片項目的豐富土壤修復經驗,已在微生物農環修復上開始發力,在土壤修復、農田汙染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生態環境修復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並總結出了一套農業環境生物修復的可推廣模式。因此,泰谷生物憑藉其核心的農環修復技術和治理理念,受到業界廣泛關注,並成為生物修復技術產業化的有力推動者。
近期,泰谷生物還與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湖南省微生物研究院、湖南農業大學等共同出資設立控股子公司,這是泰谷生物繼收購宇豐農科之後全面布局耕地重金屬汙染修復產業的又一舉措,將進一步夯實泰谷生物在湖南乃至全國在土壤修復領域的技術優勢和產品供貨能力,為打造農業環境修復全產業鏈完善重要一環。
泰谷生物董事長曹典軍告訴記者,「土十條」等政策的陸續出臺,已經吹響了土壤修復治理的號角,這更加堅定了他投身土壤修復事業的決心。「土壤修復不是一個單一的技術,也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一個問題,而是一個長期性的工作。」曹典軍認為,從目前來看,國家已經高度重視土壤修復,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
今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農業環境修復產業化的發展浪潮,誰能屹立潮頭還不得而知。不過,但像泰谷生物這樣,多年來深耕於農業環境修復領域,正在打造完整的農業環保全產業鏈,並以前瞻性的布局夯實自身核心技術實力的企業,必將在今後的農業環境修復產業的爆發中收穫紅利,成為行業額標杆企業。
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華夏經緯網無關。華夏經緯網不對文章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