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全球土壤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早在2006年,據不完全調查,中國受汙染的耕地就約有1.5億畝,佔18億畝耕地的8.3%。然而與早已展開的空氣和水汙染治理相比,土壤治汙卻還在起步階段。「我們的大氣和水汙染治理已經走了將近40年的歷程,但是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幾乎還沒有動。
隨著2016年5月28日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的印發實施,中國的土壤修復號角才正式響起,土壤治理領域的巨大市場才逐步被開啟。這一點從土壤調理劑的登記數量就可以看出。2016年6月1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登記的全國土壤調理劑產品只有42個,而截止到2020年的8月27日起已經有191個,到11月11日已經有204個。
2019年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又聯合下文;財農〔2019〕46號文印發了「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其中第九條:「明確提出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與節水設施、田間機耕道、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農田輸配電、損毀工程修復和農田建設相關的其它工程內容」,作為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的主要補助項。
這就意味著,國家出錢鼓勵地方政府帶頭搞好農田建設,且最終受益人為農民。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鼓勵農民採取多種形式參與工程建設,以土地整治專項資金為引導,聚合相關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引導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
之後國辦發[2019]50號 (以下簡稱「國辦發[2019]50號」)《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第十五條指出:大力引進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先進實用技術,加強工程建設與農機農藝技術的集成和應用, 推進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這才使得一批具有完整智慧財產權、獲得過國家發明專利並致力於土壤改良行業的高新科技企業及土壤調理劑產品走向臺前。
根據農業農村部《土壤調理劑通用要求》NY/T3034-2016土壤調理劑是指加入障礙土壤中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或生物理化性狀的物料, 適用於改良土壤結構 、降低土壤鹽鹼危害、調節土壤酸鹼度、改善土壤水分狀況或修復汙染土壤等。
以具有鬆土、促根、增產、加深耕層等效果的土壤調理劑鬆土促根劑為例。其作用機理主要是:表面活性物質在低濃度下,進入土壤以後,打破土壤粘粒表面張力,使土壤粘粒的穩定性降低,在土壤粘粒的表面形成束水性的半膠束,再通過氫鍵和範德華力形成土壤的團聚體,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鬆 。
該技術曾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向農業農村部推薦《2020年農業主推技術報告》(豫農文[2020]9號)中明確將「土壤調理劑( 鬆土促根劑)應用技術」作為一項主推技術,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可以大力推廣應用。
期待其為我國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提升作出更大貢獻,為切實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