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在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提升項目的重要性

2020-12-02 騰訊網

中國是全球土壤汙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環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早在2006年,據不完全調查,中國受汙染的耕地就約有1.5億畝,佔18億畝耕地的8.3%。然而與早已展開的空氣和水汙染治理相比,土壤治汙卻還在起步階段。「我們的大氣和水汙染治理已經走了將近40年的歷程,但是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幾乎還沒有動。

隨著2016年5月28日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的印發實施,中國的土壤修復號角才正式響起,土壤治理領域的巨大市場才逐步被開啟。這一點從土壤調理劑的登記數量就可以看出。2016年6月1日農業農村部官網登記的全國土壤調理劑產品只有42個,而截止到2020年的8月27日起已經有191個,到11月11日已經有204個。

2019年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又聯合下文;財農〔2019〕46號文印發了「農田建設資金補助管理辦法」其中第九條:「明確提出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與節水設施、田間機耕道、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農田輸配電、損毀工程修復和農田建設相關的其它工程內容」,作為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的主要補助項。

這就意味著,國家出錢鼓勵地方政府帶頭搞好農田建設,且最終受益人為農民。根據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維護土地權利人合法權益,鼓勵農民採取多種形式參與工程建設,以土地整治專項資金為引導,聚合相關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引導和規範社會力量參與。

之後國辦發[2019]50號 (以下簡稱「國辦發[2019]50號」)《關於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第十五條指出:大力引進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先進實用技術,加強工程建設與農機農藝技術的集成和應用, 推進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這才使得一批具有完整智慧財產權、獲得過國家發明專利並致力於土壤改良行業的高新科技企業及土壤調理劑產品走向臺前。

根據農業農村部《土壤調理劑通用要求》NY/T3034-2016土壤調理劑是指加入障礙土壤中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學和/或生物理化性狀的物料, 適用於改良土壤結構 、降低土壤鹽鹼危害、調節土壤酸鹼度、改善土壤水分狀況或修復汙染土壤等。

以具有鬆土、促根、增產、加深耕層等效果的土壤調理劑鬆土促根劑為例。其作用機理主要是:表面活性物質在低濃度下,進入土壤以後,打破土壤粘粒表面張力,使土壤粘粒的穩定性降低,在土壤粘粒的表面形成束水性的半膠束,再通過氫鍵和範德華力形成土壤的團聚體,降低土壤容重 ,增加土壤孔隙度,使土壤疏鬆 。

該技術曾獲得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向農業農村部推薦《2020年農業主推技術報告》(豫農文[2020]9號)中明確將「土壤調理劑( 鬆土促根劑)應用技術」作為一項主推技術,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可以大力推廣應用。

期待其為我國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提升作出更大貢獻,為切實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貢獻力量。

相關焦點

  • 內蒙古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鹼化耕地改良取得明顯成效
    據發布會介紹,多年來自治區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特別是近兩年,通過整合部門職能、聚焦工作重心、聚集人員力量、聚合財力資源,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鹼地改良,取得了明顯成效。
  • 高標準農田建設:土地整治的重要內容
    它不僅是一項田間工程,即對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實施土地平整、土壤結構改良的一項田面工程,是一個系統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續生產能力的綜合性措施。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農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內容,是優化耕地布局,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升耕地質量等級和生產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的基礎保障,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穩定農業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 縣財政局:深入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助推糧食穩產高產
    其中第一個項目建設名稱為芷江縣曉坪鄉等兩個鄉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設高標準農田2.66萬畝,其中建設節水灌溉面積0.2萬畝;該項目總投資4256萬元(其中中央資金2941萬元,省級資金1095萬元),每畝投資1600元;項目建設內容主要為灌溉排水工程、渠系建築物、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田間道路等工程建設內容。
  • 江西湖口:高標準農田建設正酣
    央廣網湖口12月4日消息(記者鄧玉玲 通訊員鄭飛華)冬季正是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施工的「黃金窗口期」。日前,在江西省湖口縣城山鎮東莊村陳新舍灣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一派火熱景象,十臺大型機械穿梭在田地間,忙著平整土地、修整邊坡。
  • 內蒙古投入2.48億元實施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5日電(記者李雲平)記者15日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獲悉,今年內蒙古安排專項資金2.48億元,對12.2萬畝鹽鹼化耕地進行改良試點,探索可推廣、可複製的鹽鹼地改良模式。內蒙古現有鹽鹼化耕地1585.3萬畝,佔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1.4%,耕地鹽鹼化成為影響當地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今年,內蒙古將鹽鹼化耕地改良作為重要工作進行部署推進,在臨河區、五原縣、達拉特旗、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科爾沁左翼中旗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
  • 永久基本農田質量狀況如何?高標準農田建設有何舉措?鎮江出臺...
    發布會揚子晚報網12月26日訊(記者 萬凌雲)目前鎮江市永久基本農田質量狀況如何?為鞏固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鎮江市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上有哪些工作舉措?25日,鎮江市政府舉行《關於進一步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確保鎮江市糧食安全的實施意見》新聞發布會,會上給出了答案。
  • 河南省建成高標準農田6910萬畝
    河南省建成高標準農田6910萬畝- 新華網河南頻道今年,我省在建高標準農田項目超過1250萬畝,其中,2019年結轉項目590萬畝,2020年新建項目660萬畝。  高標準農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農電配套、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的耕地。今年,我省在建高標準農田項目超過1250萬畝,其中,2019年結轉項目590萬畝,2020年新建項目660萬畝。
  • 高標準農田標識來了!以後看到這要格外珍惜,它是端牢飯碗的保障
    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規範統一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的通知》,要求各地規範使用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做好項目信息統一公示公告等工作,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利用水平。  高標準農田國家標識有何寓意?  「高標準農田」,直觀上給人以「高大上」的感覺,事實上,高標準農田也的確有嚴格的標準和使命。
  • 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
    經驗收合格的新增耕地,應當及時在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中進行地類變更。省級政府要做好對市縣補充耕地的檢查覆核,確保數量質量到位。四、推進耕地質量提升和保護(十二)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根據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和全國土地整治規劃的安排,逐級分解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統一建設標準、統一上圖入庫、統一監管考核。
  • 青海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經省內外專家論證通過驗收
    青海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成果經省內外專家論證通過驗收 2020-12-29 11:08:44來源: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能源與資源保護技術指導服務中心作者:青海省農業農村廳能源與資源保護技術指導服務中心
  • 構建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做好土壤健康體檢
    構建耕地質量監測體系,做好土壤健康體檢 2020-11-09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江西安福:高標準農田建設先聲奪人
    央廣網江西安福9月16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劉麗強 賀更清 劉慧娜)9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完成202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39個施工標段、3個監理標段的招標並進行公示,這是繼6月上旬該縣在全市率先完成2020年4.27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設計方案評審之後,在全市率先完成項目建設招標的縣
  • 農業部:我國超40%耕地面積有退化現象
    原標題:農業部:我國超40%耕地面積有退化現象   記者日前從農業部獲悉,目前,我國耕地退化面積已佔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特別是一些補充耕地質量等級較低等問題,嚴重影響耕地產出。  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關鍵在耕地質量。
  • 關於印發《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
    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要求,結合我旗實際,現就推進全旗高標準農田(鹽鹼地改良)建設制定以下實施方案。在建設內容上,實行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配套,重點在灌溉排水、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間道路、高效節水、農田防護、配電設施、科技服務和建後管護等方面加大建設力度。
  • 河南:到2025年全省將建成八千萬畝高標準農田
    ,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到2025年建成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  根據《意見》,我省將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到2025年,建成8000萬畝高標準農田,提升2000萬畝以上,穩定保障650億公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35年,通過持續改造提升,全省高標準農田保有量進一步增加,不斷夯實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 鹽鹼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難題
    王慧 攝   金秋十月,內蒙古進入了秋收時節,金黃色的玉米已經收割到院子裡,不遠處收割機正在農田裡忙碌個不停。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榮義村第三生產隊長高殿文望著這片豐收的田野,不禁感嘆起過去鹽鹼地時的情景。「家裡的耕地改良之前只有30%能用,而且只能種植葵花,一年下來維持生計都很難,幾乎沒有收入。
  • 定遠「三聚焦」推深做實高標準農田建設
    【摘要】 高標準設計。重點對灌溉排水、土地平整、田間道路、農田輸配電等工程進行統一設計,確保一次性高標準到位 近年來,定遠縣深入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抓手,精心組織實施,有序推動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
  • 泰谷生物:以生物技術推行土壤修復工作 提升耕地質量
    一直以來維持高投入、高產出的我國農業生產模式,讓耕地長期高強度、超負荷利用,造成耕地質量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農產品產量減少、品質降低,並且汙染物超標的土壤中出產的農產品還存在嚴重的食品安全隱患。
  • ...耕地質量監測檢測中心被農業農村部評為「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
    天門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付磊磊)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近日公布了2020年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第三批)名單,我市市耕地質量監測檢測中心被評為「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
  • 耕地保衛戰:當利用強度接近極限時,怎麼保障糧食安全
    同時,多年的城市化,也使得大量優質耕地被佔用,變成了建設用地,李保國說,「為了保護耕地,協調耕地保護和城市發展的關係,我們國家採用了佔補平衡政策,也就是說,佔一畝,補一畝,保證耕地不會減少。但問題是,佔補平衡是要換地方或跨區域的,這也導致一些地方鑽政策的空子,在肥沃的地方佔地,貧瘠的地方補地,使得土地質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