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投入2.48億元實施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

2020-11-24 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5日電(記者李雲平)記者15日從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獲悉,今年內蒙古安排專項資金2.48億元,對12.2萬畝鹽鹼化耕地進行改良試點,探索可推廣、可複製的鹽鹼地改良模式。

內蒙古現有鹽鹼化耕地1585.3萬畝,佔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1.4%,耕地鹽鹼化成為影響當地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今年,內蒙古將鹽鹼化耕地改良作為重要工作進行部署推進,在臨河區、五原縣、達拉特旗、土默特左旗、土默特右旗、科爾沁左翼中旗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

據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新聞發言人王雨鋒介紹,內蒙古把鹽鹼地改良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一體規劃、一體推進,配套建設鹽鹼化耕地灌溉、排水體系,採取工程、農藝、化學、生物等綜合措施降低土壤含鹽量,減輕鹽鹼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在鹽鹼化耕地改良過程中,內蒙古新修道路、建設防護林帶、配套水肥一體化設施,建立完善水、鹽運行體系,探索脫硫石膏改鹼排鹽、摻沙降容、增施有機肥、種植耐鹽作物、施用改良劑等「五位一體」的改良技術模式。

目前,內蒙古各個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地區的農作物長勢良好,預計畝均增產10%—20%以上,實現「當年實施、當年見效」。

王雨鋒說,預計到2022年底,內蒙古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項目區內土壤PH值降低0.3至1.1、含鹽量減少0.2%至0.5%、有機質含量提升0.2個百分點以上,實現糧食產量提高15%至20%。

據了解,內蒙古自治區既是全國耕地保有量超過1億畝的4個省區之一,也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8個糧食規模調出省區之一,玉米、大豆、馬鈴薯主要糧食作物和穀子、高粱、綠豆等雜糧雜豆產量居全國前列。(完)

相關焦點

  • 全區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完成近七成
    記者從自治區農牧廳獲悉,今年內蒙古安排專項資金2.48億元,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示範12.2萬畝。截至8月底,全區鹽鹼化耕地改良試點工作總體工程完成近七成,探索形成了脫硫石膏改鹼排鹽、摻沙降容、增施有機肥、種植耐鹽作物、施用改良劑「五位一體」的鹽鹼化耕地改良技術模式。
  • 內蒙古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鹼化耕地改良取得明顯成效
    據發布會介紹,多年來自治區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探索開展鹽鹼化耕地改良,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提升糧食生產能力。特別是近兩年,通過整合部門職能、聚焦工作重心、聚集人員力量、聚合財力資源,強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鹽鹼地改良,取得了明顯成效。
  • 不毛之地變身高產良田 內蒙古區域鹽鹼地治理破題在望
    當農業專家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左中旗圖布信蘇木(蘇木相當於鄉鎮)鹽鹼地改良項目區公布甜菜測產結果時,現場一片沸騰。  一直以來,耕地鹽鹼化成為影響當地農業生產、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數據顯示,內蒙古現有鹽鹼化耕地1585.3萬畝,佔全區總耕地面積的11.4%。
  • 鹽鹼地改良不再是世界難題
    王慧 攝   金秋十月,內蒙古進入了秋收時節,金黃色的玉米已經收割到院子裡,不遠處收割機正在農田裡忙碌個不停。巴彥淖爾市五原縣榮義村第三生產隊長高殿文望著這片豐收的田野,不禁感嘆起過去鹽鹼地時的情景。「家裡的耕地改良之前只有30%能用,而且只能種植葵花,一年下來維持生計都很難,幾乎沒有收入。
  •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組織專家驗收河套灌區鹽鹼化治理項目
    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組織專家驗收河套灌區鹽鹼化治理項目 發布日期:2020-10-10 09:18 瀏覽次數: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已投入71億元
    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進展如何?筆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該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鬥爭「鹽鹼化」 甘肅任重道遠
    鹽鹼化被稱為土地的癌症,輕度發生時若不及時治理,等到發展到重度再去治理,所花的代價就要高出幾十倍。  自2010年開始,在農業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實施了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項目,目前已在甘州區、民勤縣、景泰縣、靖遠縣等8個縣區實施了鹽鹼地改良技術,取得了良好效果。  每年損失糧食過億公斤  「以前這裡是鹽鹼灘,寸草不生。」
  • 擦亮草原的「眼睛」——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梁素海生態治理記
    全流域綜合治理如何實施?即在烏梁素海流域的上遊源頭實施烏蘭布和沙漠綜合治理,創建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減少泥沙流入黃河、侵蝕河套平原;在流域中部加強面源、點源、內源汙染治理,並實施484萬畝鹽鹼地改良工程,減少鹽鹼排入烏梁素海。
  • 關於印發《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
    土默特左旗5000畝鹽鹼地改良生態治理示範項目實施方案為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步伐,2017年,旗政府委託寧夏農業勘察設計院編制全旗鹽鹼地改良規劃,並選定蒙貝利牧場周邊5000畝土地作為鹽鹼地改良試點,擬通過鹽鹼地改良項目實施
  • 全國人大代表、金正大董事長萬連步:加快鹽鹼地改良,保障糧食安全...
    土壤鹽鹼化導致耕地不足,農業生產力下降,嚴重影響了我國糧食的有效供給。根據國家林業局發布的《中國荒漠化公報》,中國的荒漠化土地面積為261.16萬平方公裡,其中鹽鹼地17.79 萬平方公裡,我國鹽鹼地每年造成經濟損失達到30億元。與此同時,我國有1億公頃鹽鹼地未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工業化進程的加速,耕地佔用面積增加,使我國本就緊張的耕地資源面臨更大挑戰。
  • 產學研|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
    針對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2010年以來,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內蒙古農業大學和內蒙古土壤肥料和節水農業工作站三家共建了鹽鹼地改良利用團隊,圍繞鹽鹼地類型複雜、鹽鹼化程度高以及次生鹽鹼障礙嚴重等問題,開展了測土推薦適宜不同類型鹽鹼地的改良技術與集成應用研究,在完善鹽鹼地分類、分級量化指標基礎上,取得基於測土的鹽鹼地改良集成技術新突破,為河套灌區土壤鹽漬化問題及改良利用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 土壤鹽鹼化形成原因(附考點設計,關注+分享有驚喜)
    土壤鹽鹼化是當今世界土壤退化的問題之一。全世界鹽漬化土壤面積約10億公頃;我國鹽漬土面積約3460萬公頃,耕地鹽鹼化760萬公頃,近1/5耕地發生鹽鹼化,其中原生鹽化型、次生鹽化型和各種鹼化型分布分別佔總面積的52%、40%和8%。 鹽鹼地的產生使得大面積的土壤資源難以利用。
  • 甘肅靖遠土地鹽鹼化現狀調查
    近些年來,依託境內流程154公裡的黃河水,當地大力發展水利工程和灌溉農業,但由於受區域性地形和黃河階地地質條件以及人為活動、特別是水利工程排水條件的影響,靖遠縣沿黃灌區以及高揚程灌區耕地次生鹽鹼化大面積發生。  靖遠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技站站長王金平介紹,目前,靖遠縣水利工程以8條自流渠道、38處千畝以上提灌工程、386處千畝以下提灌工程為主要設施。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71億元!
    19 項試點績效目標已提前完成 12 項據悉,該試點總投資 93.11 億元,其中國家專項資金 20 億元。項目實施年限為 2018-2021 年,主要針對北江流域、東江流域和擬建的南嶺國家公園區域,構建 " 兩江一公園 " 系統保護修復格局,集中解決一批對流域區域生態功能具有顯著影響的突出生態問題,進一步提升粵北南嶺山區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築牢粵北生態屏障。
  •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 一、土壤鹽鹼害障礙表現:當耕地土壤出現青、紅、白霜是土壤障礙對地面顏色最直觀的反映,出現這三種情況是土壤中磷鉀和微量元素大量積累了。一般大棚作物種植3-5年後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鹼化(南部酸化、北部鹽鹼化)。
  • 土壤鹽鹼化嚴重 改良后土壤容重降幅達22%
    項目名稱:新疆自治區某州鹽鹼地改良項目主要問題:土壤鹽鹼化修復技術:施用秀谷鹽鹼改良劑實施面積:35000畝項目簡介:新疆自治區土壤鹽鹼化情況更為嚴重,加之當地長期缺水,嚴重影響當地的正常耕種。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按配比使用秀谷生態自主研發生產的秀谷NYJ-0204鹽鹼改良劑,其含有大量的二價陽離子,通過離子對換改變鹽基類型,釋放影響種植的陽離子鈉,其納米結構能有效吸附穩固土壤中的鹽基成分,並補充中微量元素,藥劑中的有效矽元素使土壤疏鬆、通透保水保肥,優化土壤結構,從而解決土壤鹽鹼化問題。配合相應的水肥管理,有效的解決了當地的土壤鹽鹼問題。
  • 微專題|鹽鹼化
    鹽鹼地是中國最主要的後備土壤資源,改良利用鹽鹼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積,緩解人地矛盾。習題連結內蒙古河套灌區(下圖所示)位於乾旱、半乾旱地區,灌溉用水主要來自黃河。近年來隨著引黃水量的減少,部分灌區實施了「井渠結合」的灌溉方式,即打井抽取地下水補充灌溉。據此完成下列各題。
  • 土左旗:深入推進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據了解,土左旗腹地鄉鎮鹽鹼地面積較大,種植作物長勢弱,影響了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鹽鹼地改良工作勢在必行。今年以來,土左旗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切實推進鹽鹼地改良試驗示範,加強全旗鹽鹼地的改良利用,在土左旗塔布賽鄉塔布賽村、帳房村、旗下營村、鐵旦板村實施了2萬畝的高標準鹽鹼地改良示範項目。
  • 土地鹽鹼化治理方案
    土地鹽鹼化治理是目前國內關注度較高的問題,其危害性深,受害面積大,所以社會各界專家等對鹽鹼地改良都有了很深入的研究。今天我們就土地鹽鹼化的治理加以分析和探討。物理方法物理改良主要是通過利用工程措施調節土壤中水、肥、氣、熱等條件進而達到改良鹽鹼地土壤的效果。如:增設排鹼溝;剝離表層土利用其它土回填;增加土壤容重等方式。2.
  • 什麼是土壤鹽鹼化?如何治理土壤鹽鹼化
    植物也是一樣,如果土壤表面的鹽分太多,超過了植物能夠承受的範圍,影響植物正常生長,就會形成土壤鹽鹼化。土壤表面的鹽分主要是來自地下水的,即地下水的上升將鹽分積累到土壤表面。土壤鹽鹼化是由於地下水向上運動將鹽分累積到地表形成的。  形成土壤鹽鹼化的要素包括:地下水中要含有一定鹽分;濱海地區的鹽鹼化主要就是這個原因,尤其是在「海水入侵」背景下,地下水含鹽量更高。